当了师大校长后,他结合师大特点,制定了民众教育工作的发展计划,在北平近郊的宛平、昌平、温泉等地组织了乡村教育实验区的筹备工作,继而在实验区开办了学制为三年的师范班,以培养从事儿童与成人教育的师资。试验区还举办了多种民众教育活动,如成立男子与妇女两种农民学校,成立农民俱乐部、农民书报室。西北师范学院期间,李蒸在城固郊区开展民众教育及社会教育工作。1941年1月19日,在城固近郊的邯留乡成立了社会教育实验区,当时称为乡村社会教育施教区。在社会试验区开业第一天,采取庙会与开业相结合的方式,搭台、敲锣打鼓地集合人,做报告,邀请乡长、士绅和群众参加,李蒸亲临会场指导和讲话。施教区是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一项实验,工作组设于荒凉的古庙中,经费少的可怜,只能以国民学校所在地几个村为据点开展活动。工作组分入各村之中,白天做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晚上上课扫盲,并进行时事宣传与爱国思想教育。1941年至1942年,西北师院组织了80多个学生进入邯留乡,开展为时四周的社会教育,如宣传兵役法、帮助农民夏收,讲授卫生常识及进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施教区很受当地群众欢迎,当西北师范学院准备迁往兰州,结束城固的施教区时,当地百姓依依不舍的挽留,还赠送了“善教民爱”的锦旗。西北师院迁到兰州后,继续开展社会教育试验区的工作,以十里店及附近村落孔家崖为据点,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人力及设备,使学校成为社会教育的中心,进行社会教育方法的实验,以便向其他各地推广,并确定其任务为弥补过去教育领域方面忽视社会教育和乡村教育的不足,倡导平民教育、民众教育、社会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以及系统从事各项社教的实施。李蒸为之题词:“努力唤起民众,提高文化水平”。还成立暑期社会服务团,指导学生利用暑假帮助农民学习文化知识。五十年之后,当地的老农还能回忆起当时社会教育活动的红火场面。
9
李蒸从小做事就不拘泥于形式,能够灵活处理问题。李蒸9岁丧母,之后得到外祖母的悉心照料和爱护,但是李蒸小学没有读完他的外祖母便去世了。据说,小学时有一次李蒸去给其外祖母上坟,不知怎么回事,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那座坟了,李蒸便跪下来向某个坟磕了头,然后站起来说,我对外祖母的心意尽到就行。作为校长,难免会遇到托人情的事,要想既不破坏原则,又不得罪朋友或有权者,实在是一件很为难的事。对于那些托了人情而未被录取的学生,李蒸允许他们在校旁听,补习一年,下年再考,一般都可以录取,圆满的解决了这一问题。1935年李蒸到江苏无锡教育学院去讲课,在此期间,教务长开除了六个疑似共产党的同学(当时没有副校长,由教务长代理校长职务),其他同学找教务长交涉,被轰了出来。李蒸回来之后,这些学生又找到他,请求不要开除这六个学生。李蒸对学生们说:“你们将来也要到中学做领导工作,你外出了,代理你的职务上的人,做的事情你不承认,那能行吗?以后谁还愿意代理你的职务呢?我不在校时,由教务长代理,他开除了学生,我怎么能够收回呢?你们想一想,假设你们处在我的位子,你们能够这么做吗?我想是不能的。我看咱们学校过去有例子,开除的学生过一个时期,还可以回校继续读书,这六个同学也可以这样做。”可见李蒸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处理,能够积极应对,照顾到各方利益,从而在维护学校稳定的同时也得到了各方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