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与林一山的争论在南宁会议上彻底公开并且有了一个暂时的了断。1958年的中国正处于“大跃进”年代,那年年初毛泽东坐专列去南宁出席政治局扩大会议。三峡工程在他心中沉寂了数年后又开始萌动。“大跃进”壮了毛泽东的胆,他不允许反冒进的声音出现,在神话遍地的年头赶英超美的口号让老百姓看到了美好生活的蓝图正在越绘越奇妙。但是毛泽东没有想到在南宁会议上会有一个人竟然敢于伸出手阻止实现他的理想。40岁的李锐官至副部级,但在毛泽东面前只能算是一个小人物,在他面前想要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并且得到毛泽东的认同,是参加南宁会议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然而李锐做到了。李锐与林一山同机抵达南宁。李锐一到南宁见到田家英和胡乔木,从他们那儿了解了这个会议的底牌,他们告诉李锐毛主席发脾气了,连周恩来和陈云也挨批了。他们紧张地对李锐说,你来了是很要命的,他要干你反对。田家英与胡乔木所说的毛泽东要干而李锐反对的其实就是三峡工程。
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修三峡,但李富春与薄一波都持保留态度。薄一波说有个李锐是个搞水电的,他和林一山争论过三峡工程的问题,李锐是三峡工程的反对派。毛泽东说,把他们两人都找来谈一谈。李锐和林一山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搭乘同一架飞机到了南宁,而这时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已经接近尾声了。李锐单刀赴会,带了一张全国水电开发示意图往桌上一摊一目了然。有关那天会上双方的争论在许多史料上都有详细记载。相比林一山方面,李锐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但最终的结果却势均力敌。毛泽东没有表态,只是让林一山和李锐各写一篇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毛泽东说:“不怕长,三天交卷。”林一山奋笔疾书,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写出了洋洋洒洒两万余字提前一天交了卷,李锐只写了8000字到第三天交卷。看过这两篇文章的人众口一词都说力透纸背,是难得的佳作。
第三天晚上会议继续讨论三峡问题,林一山与李锐的文章则已分发到与会者手里。讨论最后有了结果,毛泽东的决心动摇了:“中央并没有要修建的决定,对三峡的事情我还是有兴趣的。”在此后不久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对三峡工程作了“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批示,而在那个会议上中央通过了数十个“大跃进”路线的决议,只有对三峡作出了几年之内不上马的决定。虽然到了60年代,湖北省曾几次报请上马三峡,但都被毛泽东挡了回去。毛泽东只是淡淡地说:“武汉头上顶一盆水有什么好嘛。”这个结果正是李锐想要的。后来许多人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对三峡工程没有被卷入“大跃进”的洪流都暗自庆幸。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所下的显然是深谋远虑的一个决心,竟然因为一个年轻水电专家的质疑而动摇,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当代水电,要选择一个工程,非长江三峡莫属。而要选择一个专家型的水电人,则非潘家铮不可。潘先后参加或负责和审查过的大中型水电站有黄坛口、流溪河、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龚咀、乌江渡、东江、葛洲坝、磨房沟、龙羊峡、二滩和三峡等。这些水电站,在中国的水电版图中都赫赫有名。其实,潘最初的梦想并不是当一个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而是文学家。潘出生在绍兴一个书香人家,用潘的话说,小时候家里面的古书多得不得了,诗词歌赋都有,从小潘就无师自通地看那些东西,并且非常关注那些东西。后来有机会考大学的时候,潘又填了一个中国文学系,结果,潘父不乐意了,潘父自己也是搞文的人。可能因为他一辈子吃了文字的苦,觉得念文科没有出路。因此,他坚决反对儿子再学习这个文学。但是,即使后来潘忍痛割爱放弃文学专业而选择了浙江大学的土木系,并且在水电学界声名显赫的时候,他对文学的迷恋依旧没有改变,他先后创作过科幻小说、报告文学和大量诗歌。
1985年,潘出任三峡工程论证小组副组长兼技术负责人,开始参与到这项世纪工程。这其间,他先后担任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潘写作了《千秋功罪话水坝》一书。一次,潘家铮就三峡工程接受中央电视台一个新闻栏目的专访,妙语连珠,潘说:“把全世界的水利水电工程,按照质量排个队,三峡工程质量也是排在前面。为什么大家对三峡工程质量谈得特别多呢?我认为叫‘人怕出名猪怕壮’。”“三峡那个地方不可能促发大的地震,它没有大断层。就好像一只鸡,养出来的鸡蛋总是有大有小,但是你无论如何养不出一个蛋比它还大。”“这比养孩子要保险得多了,你养的孩子可能他不赚钱,或者花天酒地就麻烦了,我这个工程肯定给你赚钱。”潘有一个理论,既然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为什么古人建造的大坝能用,我们现代人用高科技建的大坝就不能用了呢?所以,潘家铮相信,三峡大坝可以用上1000年。
【陈富强:浙江省电力作家协会秘书长】
《正说南渡江》
商震
一、“上善”与“善下”
当我们说:土地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当我们说:森林是地球的生态中枢;我们一定要说:水,是维系这一切的根本命脉。
水总是在流动着,由高向低,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然后,一无所求地扑入大海的怀抱。
水哺育了人类,哺育了生命形态。一条河有一条河的轨迹,一条河的冲积扇会造就一方文明,水的流动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依托。世间万物由水生成,当然,五谷轮回,最后万物都会还原于水。
人自称是万物之主,但是血管里流的却是江河之水,故曰:人是水做的。
一条河从源头到入海,不断地包容万物,不断地汰洗污垢。河流无言,它润泽大地、滋养生命时,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大地和生命饱满时,河流常是看客,是风景;大地和生命缺水时,河流是任凭支取的营养库。从古到今,从动物到人,对水都充满无限崇拜与敬仰。动物要寻找水草肥美之地觅食,人要靠水而居;“靠水而居”四个字已为水和人的关系作了彻底的说明。
水的情感都是人赋予的。爱水与恨水,水的功与水的过,都是人强加给水的负担。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借水之高洁而喻君子之间的高古。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是在说“水”无情,还是说人在有“水”时没很好地珍惜。
庄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似其不争,故天下莫之争。”是说天下最高尚的品德莫过于水,其“善下之”更是“天下莫之争”。庄子先生已把水的美德说到了极致。
《圣经·创世纪》中有过这样一句话:“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我本人读不懂《圣经》,但这一句我是心领神会的。
水面与神同在,与“上善若水”是何其异曲同工。
我一直认为“泽被”一词是为表彰水的功绩而创立的,“泽被”没有界限,无法量化,是伴着文明的发展而延展的。
人们对河流的认识是从需要到认知、研究再到亲近、保护,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一方面从水中汲取养料,一方面将人类的污浊之物排放到水中,甚至为一时之利而破坏水源破坏水边植被,致使自然灾害增多,水资源紧张,人们的生活慌乱。
水资源缺乏,相当于人类在贫血。
把江河喻为血液,在我国古籍《绎史》中有如下记述: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
这是古人在描摹先祖盘古,不经意地道出了江河同血液一样重要的道理。
支撑生命的是阳光、空气和水,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中只有水是可触摸可塑形也更容易遭到破坏的。
据说,老子李耳的老师常枞躺在病榻上这样教导老子:
回到故乡,或者经过故乡的时候,你要下车;
从高大、古老的树木下路过,你要弯腰蹑足而过;
面对大江巨川,你要垂首;面对小河流水,你要让路;
山川万物,故交先辈,是为大,而吾辈为小。
哲人的智慧总是能穿透时空,并与今天的现实不期而遇。
不知现代的人们是否都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不知今天的人们是否都懂得这种敬畏。
现代文明,可以理解为科技的文明,科技是在不断挖掘人类的创造力,人类在释放创造力的同时,也释放了等同于创造力的甚至大于创造力的破坏力,这个破坏力作用在水上,就不仅是江河湖泊的灾难,而是人类的灾难。
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我国是缺水的国家”这样的报告,许多城市、村庄在焦渴之中,许多人在为能喝到一口放心水作难。有一句让人揪心的公益广告词:“千万不要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
许多数据表明,这句广告词不是耸人听闻。
1997年1月25日,英国《独立报》文章指出:世界面临水资源缺乏的危险。
文章这样写道:
全世界总的水消耗量年增长率为25%,比人口增长率快1倍。20世纪全世界总的水消耗量增加了6倍。在未来30年内,预计将有27个国家被列入联合国所说的“水资源高度紧张”之列。
联合国的两份报告说,缺水问题与全球其他环保问题一样紧迫。
水资源危机中最令人不安乃至惊慌的,则是水污染了。
全世界目前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已达500多立方千米,到2000年将达到3000立方千米,整个世界已经很难找到一条完全没有污染的、清澈纯净的河流了。
世界上共有12亿人生活在缺水区,14亿人的生活环境中没有污水排放设施。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中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洁水而传播的,每年有2500万人死于水中的病原体与污染物,占所有发展中国家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人类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人污染了水,浪费了水之后开始得不到水;与此同时,天生空洞,地长裂缝;江河中的水有一些已经流不到大海这归宿之地。“自然而然”——这一天经地义的原则,遭到了残酷的破坏——成为自然而不然。
也许,大地对人类的一切惩罚均源于人类对水源的破坏。
中国是一个严重的绝对的缺水或者说贫水国,也就相当于贫血。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 .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五分之一,为世界第109位。
中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极少的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人均占有水量低于全国人均数。
人均水量少于2000立方米的,国际社会称之为严重缺水边缘,中国有9个省【市、自治区】人均占有水量为500立方米!
中国600个城市中,缺水的近400个,严重缺水的为108个。
这些数据是触目惊心的。
读了这些数据,我就想跑到河边面对着流水垂首忏悔,我还想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一个词:“滴水之恩”。
滴水之恩:每一滴水都给了我们无限的恩宠,我们要像热爱母亲一样热爱每一滴水。
二、南渡江的警报
我国的海南省【海南岛】,是如诗如画、四季花开的秀丽富饶的海岛。远古时代,海南岛与中原大陆是连成一体的,是个半岛,有如瓜架下的一个葫芦。由于地质运动,地壳断裂陷落,狭长地带下沉消失,形成琼州海峡,海南岛便与大陆分离,孤悬海外,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海南岛四面环海,但是,淡水资源依然隐忧很多。
海南为海岛独立水系,雨量较充沛,但降雨时各地区分布不均;且地形为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部山区丘陵向四周以辐射状流入海,构成河流众多、河短坡陡等特点。
海南岛水资源较丰富,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154条,其中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89条【独流入海39条】,占全岛面积
84 .4%。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流域面积分别超过7000平方公里、5000平方公里、3000平方公里,三大河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集水面积在1000至2000平方公里的有陵水河、宁远河,500至1000平方公里的有珠碧江、望楼河、文澜江、北门江、太阳河、藤桥河、春江及文教河。全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14 .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303 .7亿立方米,具有集中开采价值的地下水11亿立方米。2002年水资源总量333 .12亿立方米,全省总供水量45 .0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13 .51%;总用水量44 .0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35 .7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 .59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4 .73亿立方米。
南渡江是海南岛的第一条大河,又被称作海南岛的“母亲河”。
南渡江一称南渡河,古称黎母水,发源于海南白沙县南峰山,是海南第一大河,斜贯海南岛中北部,流经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琼山等市县至海口市入琼州海峡。河流入澄迈之前,穿行在山丘之中,比降大,河岸陡,河谷狭窄,多为石底河床,水力充足。从澄迈金江镇后,南渡江主要在玄武岩台地和浅海沉积台地中流过,地势开阔,河床坡度较缓,河谷较宽。潭口以下进入三角洲,河道有数支分汊。南渡江水源丰富,流量大。流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又多暴雨,故河流流量和水位常出现暴涨暴落,每当暴雨后,山洪暴发,河水猛涨,立即可达最大洪峰。一年中河流水位出现两次高峰,夏秋台风暴雨之时,潮水倒灌,时有洪潮灾害。
南渡江干流全长333 .8公里,流域面积7033 .2平方公里,总落差703米,干流坡降0 .716‰。建有松涛水库、龙塘大型滚水坝等工程。下游龙塘站年平均流量21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66 .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0 .076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48 .2万吨,多年平均侵蚀模数66 .9吨/平方公里。上、中游山高坡陡,河床险滩较多,下游河面宽阔,沙洲多。从澄迈金江至海口段河床开阔,陡降小,可通行小船。全流域现有耕地面积10万公顷,水能理论蕴藏量21 .98万千瓦。上游建有松涛水库,正常库容26亿立方米,设计灌溉儋州、临高、澄迈、琼山、海口5个市县14 .47万公顷农耕地。流域内100平方公里以上一级支流有15条,其中河长超过50公里的有大塘河和新吴溪。
南渡江既叫“黎母水”,我们就得先说说岛上的主要居民——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