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之旅之特色
在无数慕名而来的游人眼中,西藏显现着迷人的另一面,那是充满浓郁民族风俗中的西藏。
西藏民俗沉酣于藏文化数千年,同时兼具宗教精神和世俗风情的二重特征。以时令性的节庆为西藏民俗的显著特点。节日则以沐浴节、雪顿节、藏历新年为其佼佼者,新近著名的班典拉姆节,在青年人心目中期待指数直线上升,正在成为着西藏的情人节。这是西藏民俗文化的现代演变。林卡,是家庭娱乐为主的踏青活动,为现代藏民所热衷。晨昏间的步祷(俗称转经),是晨昏练身的美丽场景,又是虔诚心灵的纯洁功课,有宗教源渊性,更为人文景观。
在整个西藏地区,宗教建筑都是绝对地标性建筑,居住人口大多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今天,人们在寺刹、民居、茶馆、酒馆、宗教用品、手工艺品等古典温馨的意义上诠释着西藏风情的特殊魅力。并以其古老和人性继续谱写着独属于西藏的美丽传奇。
一、沿途民俗景观
阿沛民俗文化村
阿沛民俗文化村中的喇嘛灵塔
阿沛民俗文化村位于距离工布江达县城约8公里处,原为阿沛庄园所在地。最后一代阿沛庄园主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的阿沛新村有着高大宽敞的藏式楼房,干净整洁的水泥小路,彩色经幡迎风飘扬。庄园旧址依山而建,前面是奔腾的尼洋河,现仅存一幢两层碉房,为阿沛家的经堂。在工布古庄园(管家庄园),现存三层碉房24间,房顶为西藏少有的天井式,房内隔墙多为木制,雕刻精美。
羌塘恰青赛马会列车离开错那湖,继续向南行,一路是缓缓的下坡,很快就到了那曲镇。
50年来,一座只有二十多家土坯房和十个帐篷的那曲,如今变成了一座新兴的草原城,那曲镇现代化的建设和其周围绿草茵茵的广阔草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许多“老西藏”感慨万千。
8月的藏北羌塘高原,野花遍野,往日里寒冷多风的气候此时也变得格外温和宜人。人称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那曲赛马会就在镇外的草坝上举行。
在藏北草原,赛马会是比藏历新年更热闹的民间节日。
参赛的马都披红挂彩,极尽装饰之能事。不仅马头令人眼花缭乱,簪上鹰翎雁翎孔雀翎,马尾巴也红红绿绿、着意打扮。参加大跑的是少年骑手,穿戴着赛马服:色彩鲜明的绸缎单衣,从头到脚一种色调。老远看便是一个红点、绿点、黄点、紫点。参赛人马上场,骑手们王子一般高踞马背,马主人贴着马头拉紧缰绳,虔诚地环绕场中央巨大的焚香台转一遭。焚香台香烟缭绕,台前一大群席地而坐的红衣僧人在念经祝祷。随后参赛人马走向预定的起跑点。
参加赛马的选手,显得威武雄壮,器字轩昂。参赛者与观众交融一片,大家都忘情地呼喊着。
除骑马比赛外,还有拔河、跳绳、跳远、跳高--两人扯绳子,参赛者依次跳过去。举重比赛是抱石头,或者抱装满沙子的牛毛织口袋,抱起来扛上肩就算数,不必举过头顶。前些年,在一次盛况空前的赛马会上,组委会把索县赞丹寺保管的重达220斤的“扎多”石头也运来凑兴。
藏北赛马节
上高难度的马术表演--捡哈达赛马会期间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歌舞和打藏牌。歌舞是藏北锅庄圈舞,男女分成两排,围成大圈,且歌且舞。
有时通宵达旦地跳。
赛马会上的另一个传统节目,就是说唱格萨尔。《格萨尔王传》有好几十部,牧民们很喜欢听,百听不厌。藏北有关格萨尔传说的遗迹有上百处。
例如何处是格萨尔的马蹄印,卸下的马鞍,与魔女下棋的棋盘,用来拴太阳的桩子;何处是格萨尔爱妃珠牡的诞生地,与格萨尔话别的地方;何处是格萨尔的大将们、对手们活动的场所……格萨尔故事就凭借这些真实的地名,更显得神乎其神了。
藏北每逢赛马会,各地商人总要蜂拥而来,带来青稞和日用品。近些年来更是伴随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活动。
不仅那曲的商人倾巢而出,连山南、日喀则、拉萨,以及青海、甘肃地区的商贩也纷纷赶来,成交额往往很惊人。
从1997年开始,恰青赛马组委会决定将每年的8月10日至16日定为永久性的西藏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举办时间。
当雄盛大的“当吉仁”赛马节
赛马是藏区很普遍的活动,其中当雄“当吉仁”赛马节是规模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每年藏历七月举行。每年这个时间,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等地的群众、企业、文艺团体纷纷来到当雄。这一传统节日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除赛马、射箭和马术表演等传统项目外,还增加了藏式举重(抱石头)、拔河、说唱格萨尔等活动,同时还举办大型物交会。如果时间宽裕,在当雄小住,可以深入体会藏北草原风情。
扎西岗民俗村
扎西岗民俗村距鲁朗镇一箭之地,贡措湖风景区距鲁朗镇也是一箭之地,它们都坐落在南迦巴瓦峰脚下。
扎西岗民俗村是个亦牧亦农的村子,木篱笆圈围着草场和青稞等农作物。离开川藏公路,经过小桥流水,就进入了村落。村寨是广东省对口援建的,川藏公路边可以看见许多广东、福建等省份援建的项目。扎西岗村寨藏民的房屋显得有规划,整齐考究,鲜艳的油漆勾画出藏民族特有的图案。村寨规模不是很大,约几十个院落,水泥路面一直通到村子的尽头。我们去的时候,还有些正在建筑的房舍。羊、牦牛和马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牧童远远地望着我们。这里的藏民很好客,如果时间充裕,可到他们家中小坐。
走进村子,房子的矮墙上整齐地码放着干柴,阁楼上堆放着干草,村子尽头的山坡上插满了经幡柱,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的印衬下,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田园风光。
八廓街上的唐卡艺术
位于拉萨市老城区的八廓街,是一整片旧式的、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街区。最初它只是一条环绕大昭寺的普通街道,后来又成为朝圣者的转经路。如今这里已是西藏最著名的转经道和拉萨的旅游商业中心。它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
八廓街充分展示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的街道,虽不很宽,却是拉萨每天客流量最大的地方。这里店铺林立,流动的货摊超过千家。除了本地的老户以外,还有一些在拉萨定居已十多代的穆斯林和尼泊尔侨民开的店子。临街的房子几乎都是商店,经营大小各异的转经筒、藏袍、藏刀、生动拙朴的宗教器具及各式日用品,还有从印度和尼泊尔远道而来的各种商品。各民族的商品集中在周长一千多米的八廓街上,琳琅满目,极富特色。
玛吉阿米餐馆
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那就是“玛吉阿米”餐吧。八廓街两侧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八廓街东南角与东孜路交汇的地方,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传说公元1700年左右,著名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常到这里来。他曾为这里的姑娘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
在藏区,百姓家的墙壁都是白颜色的,只有活佛家的大墙才有资格刷成黄色。据说,在仓央嘉措的年代里,因为他曾光顾过的楼宇刷成了黄色,一些房子也效法刷成了黄颜色,似在炫耀自己与权贵的交情。
在仓央嘉措离开拉萨290年后,1997年夏天,在桑烟弥漫,挤满了商店、摊铺的八廓街上,又有一间房子刷上了黄颜色。这是一家时尚的店铺,是餐馆、是咖啡馆、是艺术沙龙、是年轻人和艺术家们以及国内外游客歇息的地方。精明的商人从久远的西藏历史中获得灵感,选择了玛吉阿米。
八廓北街15号是一家古董店,那是由尼泊尔人巴苏然纳在七八十年前创办的“夏帽嘎布”,意思是白帽子。小店是从做羊毛生意开始的,他们用印度的糖果、布匹在拉萨交换羊毛,后来在拉萨办起了西藏的第一家羊毛洗涤厂。除了收购羊毛,他们还做日用品、菜籽油和酥油的生意,画唐卡的年轻艺人赚了拉萨贵族们的很多钱。据说西藏高原第一辆汽车就是他们在印度买下,拆散了,用牦牛驮着,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西藏组装起来的。
现在在拉萨可以“请”到各种各样的佛像,大多来自印度和尼泊尔,但想要找到成色好、制作精美的,还要数“夏帽嘎布”了,当然比较昂贵。店主与比邻的大昭寺的活佛都很熟悉,会为顾客给佛像“装藏”,使佛像具有更大的意义。
八廓街上有许多家唐卡画店,东街十号的主人次旦朗杰是西藏彭波画派的第八代传人,他曾拜著名的唐卡画师江白旺久为师,学习绘制唐卡画。
1996年,次旦朗杰和师兄弟开办了“八廓唐卡艺术专画部”.现在唐卡画店名气越来越大,来购买和定制唐卡画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同时还不断有年轻人从内地前来学习唐卡艺术。
娘热民俗风情园
位于拉萨市北郊娘热乡娘热沟内,距市中心仅6.2公里。如果登上娘热沟最高点,朝东南可以远眺拉萨古城,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一目了然。沟内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恬静的村庄散布在周边。周围有格鲁派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历史悠久的格日尼姑寺,吞弥·桑布扎始创藏文及松赞干布颁布第一个藏文政令之地--帕邦喀寺等名刹古寺。近年又发现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曲贡遗址、数百年历史的糌粑水磨房“甲米曲果”及千年古桃树、波荣岗等名胜古迹。
娘热民俗风情园是西藏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和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景点”.建有民俗手工艺展销园、民俗风情园、林卡娱乐园、藏式客房、民俗藏餐厅,正在筹建藏医药展示馆等。这里还可根据游客要求举办篝火晚会及充满异域风情的藏族传统婚礼等。
修行仪轨节:类乌齐的仲确节
“仲确节”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举行,它是类乌齐一带最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仲”
前往参加仲确节的僧人们即“供奉”,“确”即“修习”的意思,“仲确”即“修行仪轨节”.
公元1326年,噶举派的高僧乌坚贡布亲自主持修建的达隆噶举派主寺“查杰玛”(意为光彩耀目)大殿竣工,为了酬谢当时修建大殿的广大僧众、工匠和教徒,寺院选定藏历六月十五日为吉日,举行隆重的宗教颂赞仪式,从此这一天定名为“仲确节”.人们传说,谁要是能在“仲确节”期间拜佛许愿,做买卖就能如愿以偿。
类乌齐的“仲确节”是昌都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文体活动最丰富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寺院要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祈祷菩萨保佑丰收和平安。农牧民则穿上节日盛装,带上青稞酒、酥油茶,来到类乌齐寺后面的德青颇章神山朝拜。欢喜的人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抱石头等民间娱乐活动,观看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原先单一的宗教节日逐渐演变成为既有宗教仪式、民间文艺演出,又有民间物资交易的综合性节日。因此,如今也有人称“仲确节”为物资交易节。节日期间商品琳琅满目,参加节日物资交易的除本县区的商人外,还有邻近的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的商人,甚至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商人也会来。
二、民族特色风情
恢宏精美的藏族民居
在旅途中,除了大自然的美景,你接触最多的将是民居。藏式民居无论是建筑西藏普通百姓的新居技术还是艺术效果都极富感染力。散落在深谷、丛林、山原中的村寨是藏区的另一道风景线。这些民居或依山或傍水,结构和布局随山势鳞次栉比,变化有序,无论是石砌的藏房,还是黑色的账篷或那简易的牛棚子无不体现了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高原复杂的地理、地质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民居建筑材料和风格,展现出建造者就地取材的聪明才智,民居的附属装饰则体现了主人的信仰和传统。
民居外形上多为四方形,据说这种形状起源于古吐蕃王国的方形地域。组成四方形的墙体用材各有不同。民居最能展现藏族工匠无与伦比的砌石能力,一幢3层的藏房可以不需要借助任何的测量工具,甚至不需要寻找水平和垂直线,仅凭工匠的经验和才智就可以完成。任何人都会为藏民的建筑天才所震撼。
藏房一般2至3层,底层关牲畜,2层设有客厅、卧室、厨房,正房左侧为经堂,供家庭佛事和僧侣居住。3层大多只盖一半,用来堆放粮食和杂物,另一半为露天的平台,作为晒场。屋顶可供主人散步和远眺,四角筑有插立经幡和煨燃桑烟的垒台。
藏式民居一般家门比较矮小,以避恶鬼。底楼不开窗户,2层有较多较大的窗户(寒冷地区装小窗以利保暖)。十分注重门、窗的装饰,以显示门第,驱鬼避邪。
门窗装饰一般都会精雕细刻,浓绘重抹。窗上雕刻着龙、凤、仙鹤、麒麟等吉祥图案。
门窗檐上多垂挂红、黄彩绸,以表吉祥。有的还会在门框上方放置牛头,以示避邪。
大院的门廊绘有双虎图,据传可以预防瘟疫,找来吉祥,或绘有财神牵象图。每间屋门上都镶嵌有两个醒目的狮头大铜环。有的大院落设计十分雅致,周围是房间,中间天井,沿边走廊,屋旁还竖有转经筒。
居室的内饰很被重视。有钱人家的房子四壁、房门和梁柱上一般都绘满了精致的藏式壁画。普通人家的卧室会简陋一点,家具也是雕花镂绘,再铺上鲜艳的藏式地毯,挂上漂亮的壁毯,房间洋溢着喜庆、吉祥、热烈的气氛。
经堂最为神圣,必须有浓彩重绘内饰。
所绘内容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千姿百态,四周多回纹、竹节等图案,色调浓艳。一般不会轻易打开让人参观,除非主人视你为好朋友。经堂摆放着唐卡和七色小彩灯,壁龛上供奉着佛像,前面是一排精美的酥油花。
雍容华贵的藏族服饰
藏族人的服饰衣着,和其生活的地理区域有着密切关系。高寒地区衣服多以皮毛为主,羊皮则是使用最多的材料。城市和农区的服饰则基本和内地差不多,只是在节庆等场合才会换上藏装。
藏族的服饰很有特点,雍容华贵,具有古代遗风。由于气候寒冷,人们多着长袖大襟藏袍“楚巴”.藏袍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女子穿的主要是黑色无袖的长坎肩,内着鲜艳的长袖短身内衣,腰系横条图案的围腰“邦典”.男人穿上宽大的藏袍出门,怀中可揣入许多随身物品。夜间解带和衣而眠。
温度升高时,脱下一袖袒露右臂,调节体温,特有一种豪放英姿。
藏族妇女服饰
农区、城镇妇女均系有围裙,藏语叫“邦典”,是藏族妇女的标志。围裙织法独特,编织精密。农牧区妇女喜欢以强烈的对比色条相配,城镇妇女则选择以纤细的相关色组成娴雅温和的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