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晚饭前,每户在大门外用石灰粉洒绘各种吉祥图案。除夕之夜,各家照例要吃团圆饭。藏族传统的年夜饭,是用牛羊肉、萝卜、面疙瘩等作成的“古突”.饶有风趣的是,有一些面疙瘩里分别包着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石子、钱币、盐巴、辣椒、木炭、羊毛等。全家人围坐一桌,每人盛上一碗,小心地吃着古突,看谁吃到什么东西,哄笑声此伏彼起,幽默诙谐,其乐融融。吃完古突后举行隆重的送鬼仪式,以示驱鬼避祟。
藏历正月初一,拉萨人绝早起来,有的甚至通宵不睡,但是不能外出。“抢水”是藏历年初一的第一个节目。习俗认为破晓时分谁舀到第一桶水,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最好的运气。当启明星升起,东方破晓,听到折嘎艺人大声呼喊的“拉结啰!”(神胜利啦)之声,各家各户才敞开大门,开始新年第一天的庆祝活动。前往大昭寺朝拜佛祖释迦牟尼也是这天清晨的重要活动。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服,戴最珍贵的首饰。
藏历年初一,一般互不拜访。从初二开始,亲戚好友相互登门拜年,持续三至五天。藏历初三敬奉“屋脊神”,这天,人们都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当天,拉萨人成群结伴到东面的宝瓶山和西面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从初四起,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法会直到元月十五日迎清弥勒佛后结束。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
按传统习惯,欢度藏历新年一般要十五天。
(2)酥油灯节藏历元月十五是传统习惯上欢度藏历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也是拉萨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是日,白天人们到各寺进香朝佛转经,入夜满街搭起各种花架,放上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形象并点燃酥油灯进行祝福。满街搭起的各种花架,高者达三层楼房,低者也有两层楼高。上面摆有酥油做成的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或高大宏伟,或小巧玲珑,加上成百盏灯光的照耀,使整个街道光彩夺目,辉煌灿烂。老百姓们赏花观灯,载歌载舞。
酥油灯节也叫花灯节、酥油花灯节。
(3)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是西藏较有影响的宗教节日。
“萨噶达瓦”是藏历四月的代名。佛家认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佛、涅槃均在四月间。所以,萨噶达瓦节的主要活动是环绕拉萨的囊廓(内圈)、八廓(中圈)、林廓(外圈)朝佛,其中以四月十五的转林廓最为壮观。整个纪念活动从藏历四月一日开始,持续到四月底结束。
藏历四月十五是萨噶达瓦节的高潮。这一天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诞辰和涅槃日。那天,拉萨最长的转经路--约8千米长的林廓路上,香烟袅袅,转经者络绎于途,川流不息,浩浩荡荡。许多手持玛尼轮或佛珠的转经者,经过煨桑炉或煨桑堆时要往炉里添些柏枝、艾蒿、石南等香草末或糌粑等;经过路口时,不少转经者要脱帽朝布达拉宫方向鞠躬。当日下午,人们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布达拉山后的宗角禄康(龙王潭)划船、歌舞、游园。
(4)拉萨雪顿节(藏戏节、展佛节)“雪顿”,在藏语中意为酸奶宴。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雪顿节在每年藏历六月卅日(公历8月下旬左右)开始,通常历时五天左右。
格鲁派的戒律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为避免踩杀生命,僧人只能在寺庙念经修行,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1642年后,哲蚌寺甘丹颇章宫一度成了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每年藏历六月卅日,成千上万的人涌进哲蚌寺,向僧人们献酸奶,请求摩顶祝福。附近的藏剧队、野牦牛舞演出队也赶来演出,久而久之便形成固定节日“雪顿节”.
拉萨燃灯节上的高架酥油花展
雪顿节的序幕是哲蚌寺展佛,那一天,晒大佛的隆重仪式在西藏最大的寺庙哲蚌寺所在地更乌培孜山麓进行。平日里寂静的山谷为之沸腾。展佛的时辰将临之际,伴随着响彻山谷的法号声,百余名僧人将宛若长龙的丝织强巴佛像巨幅唐卡从哲蚌寺措钦大殿缓缓抬出,向哲蚌寺西侧的专用展佛平台上方行进。此时,桑烟四起,法号齐鸣,诵经声不断。很快,巨大的唐卡由上而下徐徐展现,人们纷纷上前竞相敬献洁白的哈达,一时间,佛像前哈达飘飞,景象颇为壮观。经过不到一个时辰,大佛被重新卷起,抬回到到措钦大殿敬奉,只有待到来年此日才能再次向世人展示。紧接着,人们前往位于展佛台附近的甘丹颇章大殿前大院中,观看藏戏表演。下午,雪顿节的活动中心移至罗布林卡。此后一周时间,中心活动是表演藏戏。雪顿节期间,藏族老百姓扶老携幼、呼亲唤友到林卡相聚。罗布林卡以及拉萨其他园林里,顿时出现一座色彩缤纷的帐篷城。
而今,雪顿节已经演进成为西藏自治区影响最大的群众性综合节庆活动和物贸交流盛会。
(5)沐浴节西藏的沐浴节,藏语名叫“嘎玛日吉”,一般在藏历七月上旬,历时一周。当弃山星在夜空中出现,群众性的洗澡活动开始;随着弃山星隐没,洗澡活动便告结束。沐浴节因为要持续一周左右,所以有人也称作沐浴周。传说此时到河边洗澡有益身体健康。藏传佛教认为,西藏这个时节之水有以下八大优点: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喝下不伤腹。以西藏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特点来看,唯有这一时节水温较高,河水洁净,是适宜尽情沐浴的最佳时光。在这七天中,成百上千的藏族男女都到河边、湖边洗澡、嬉水。大大小小的帐帷,把河滩、沙地、林卡点缀得色彩缤纷。
(6)望果节每年藏历八月举行的望果节是西藏农区古老的民俗节日。“望果”在藏语意为环绕庄稼地,时望果节转田在作物丰收在望即将收割之际,包含赛马、射箭、歌舞、藏戏、抱石和摔跤等一系列仪式和活动。“望果”习俗是历史悠久的民俗节日,不仅是为了祈祷农业丰收,实际上也是秋收之前的休闲和娱乐。因庄稼成熟期有先后,各地节日时间不一。
“望果”习俗最早出现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带,源于一种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祭祀神灵以祈祝丰收的仪式。
山南泽当等地的望果节在仲夏举行。全村各家派出一位代表,组成数百人的队伍,其中绝大部分为妇女。她们穿着艳丽的藏装,披金戴银,背上“五谷丰登”斗和经书,手持彩箭,在年高德劭的男性老人带领下,伴随着法号和锣鼓声,一面不断呼喊着“央咕秀!”、“央咕秀!”(土地的灵气回来了),一面浩浩荡荡地绕着村外的庄稼地转圈巡行,以求神灵保佑庄稼丰收。年老的村民则在望果队伍必经之地煨起桑烟祭祀神灵,袅袅升腾的青烟使远处的望果队伍宛如游龙。
望果节通常要持续三天。整个望果节既娱神,也娱人,农民们一直处于纵情欢宴歌舞的欣喜状态。
(7)赛马会(赛马节、跑马射箭节)赛马会是西藏尤其是西藏牧业区最具特色的节日。藏历六七八月是草原最美丽的金秋季节,水草丰美,马肥牛壮,西藏各地的赛马盛会一般即在此期间举行。赛马会具体日期,同一年则因地而异、同一地则因年而异。通常一年一次,但较大规模的不一定每年举办,多是两三年一次。时间少的三五天左右,多的十余日。目前西藏最负盛名的此类盛会,主要是那曲恰钦赛马艺术节和江孜达玛节。
在藏历新年,信教群众更换新的经幡赛马会开始前夕、方圆数十至数百千米的牧民们便身着艳丽的节庆服装,佩戴着各色珠宝饰物,骑着骏马、牦牛,带着帐篷,一路踏歌而来。
赛马场四周转眼间平地拔起一个帐篷村,大型赛马会能使草原上突然出现一座蔚为壮观、功能齐全的帐篷城。
整个赛事可分赛马、骑术两大类。赛马重在比试骑手的驾驭能力及马的耐久力、爆发力、奔走时的平稳程度,分长距离跑马比赛、短距离奔马竞赛、小走比赛、大走比赛等项目,赛程短仅百十米,长则数千米赛骑术则主要角逐骑手的马上功夫,内容包括从飞马上射箭、打靶、劈砍、捡哈达、献青稞酒等项目。赛马会气氛宽松,表演意味浓厚,没有细致的竞赛仲裁规则。此外,牧民们普遍爱好的各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如双人拔河赛、抱巨石等也是赛马会期间的重要节目。入夜,草原上燃起一堆堆篝火,人们围着熊熊的火焰欢快地唱歌跳舞。
实行民主改革以后,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西藏的赛马会逐渐被赋予全新的含义,规模愈来愈大,形式愈来愈多样化,内容愈来愈丰富。在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比赛项目的同时,不仅增添了民间舞蹈汇演、文艺演出、时装表演、民间传统服饰展示等,而且注入了招商引资、物资交流、科普宣传、普法宣传、医疗服务等内容,成了促进旅游发展、加速经济振兴的年度大典。
青藏地区牧民的婚俗风情
青藏民生的婚姻是对人的极富人性内容的某种理解。同样它也是通过一种仪式来使人更加丰满地成产在社会与自然之中。要准确地理解青藏民生的婚姻生活的本真意义,还得从其丰富多彩的婚姻现实中去了解其内在的人文逻辑。谈到婚姻,无论在哪个人类社群中,几乎是对女性的特别关注,在青藏高原上也是这样。就婚姻中的人而言,我们可以从一个少女的作人历程上去观察,就婚姻中的人文理解而言,我们可以从青藏牧人、青藏农人和青藏市民的角度去进行适度的文化探求。
对少女而言,在一个仪式前人们似乎不知道她的存在,而在这个仪式之后,人们都开始热切地关注她的存在了,一对青年人来说更是如此。这个神奇的仪式就是青藏少女的“上头礼”,有的地方称这个仪式为“梳头礼”或“戴头礼”.这个仪式是少女们通向人生和婚姻的门槛,从这儿开始,她们便有了自己的婚姻和感情生活。少女们自这个仪式之后,就像花儿一样盛开了。
藏族婚礼仪式上头礼是少女们渴望的,对家人来说也是十分看重的。在少女上头之日,家里还要设宴款待乡亲邻里。举行上头礼的时间在各个地方都不尽一致,有的地方是少女17岁那年的年夜前一日;有的地方是少女17岁那一天;有的地方则是在姑娘出嫁前的时候……上头礼对少女来说是改变她们的发型的仪式。按现代人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接“人气”的仪式,在这天,家里要请来一位父母公婆丈夫子女都健在而且是子女均匀的已婚妇女作少女的“梳娘”.梳娘要先在少女的头上梳出一个总辫来,然后其他妇女可以帮助梳出以九总或以九分的一逐层九分而去的许多小辫子来。到最后,把梳娘首先梳出的小辫解开来,在层层九收的过程中,将其辫入初分的九根总辫中,以象征以后少女的家庭也像梳娘一样父母公婆丈夫子女健全团圆。
在这天许多女客显得格外重要。她们要教给少女许多作人的道理,涉及处友、恋爱、婚姻、家庭、乃至格外情事……但是在这些建议当中,梳娘和母亲的提示和暗示对少女来说是最重要的。也就在这众说纷纭当中,少女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斟酌。因为从这天开始,少女将要完全自主地进入她人生的辉煌阶段了。这一天对家里人来说,包括在之后的两天内,为最忙的时刻。为少女上头是惊动人、神的大事情。在这一天启明星的光辉中要在自家的佛龛里格外地要献上一碗鲜牛奶;并由家中的年长妇女来进行祈祷少女的人生幸福。从这天开始,家里要宴请乡党路亲满三天。
举行过上头礼的少女已经长大成人了。这意味着她们可以涉足青春情事了。从这个时刻开始,家里人也将充分尊重她的感情生活。
由于在青藏畜牧社会妇女的权力一直是受到尊重的,所以藏族女性们进入婚姻生活一般为自愿自决的。在旧时代中的贵族和奴隶被包办的婚姻比较多,余外,大部分的人们的婚姻是非常人性化地展开的。
青藏牧人的婚姻生活和婚仪都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他们的婚礼别开生面。在青藏牧人的世界里,恋爱一般在情歌里开始,婚礼则在祝酒歌中进行。婚礼中的人情事由好像是某种故事演绎。
在蓝天白云下展开的恋爱是十分舒畅的,并且极为浪漫。情歌互答中展开的恋爱也许由于太自由,而带上了浓浓的婚性色彩。在草原上,许多姑娘都是在恋爱中成为妈妈后再被人们娶过门作新娘的。恋爱中的姑娘要是生个女孩下来,家人将是非常高兴的,这预示着牛羊起圈而人丁兴旺,是大喜大利之事。生个男孩下来,家人也是非常激动的。人们同样要来看月子,家里也同样要择日设宴庆贺。
青藏草原深处的娶亲也是十分有趣的,那不是娶亲而是偷亲。小伙子和姑娘提前联系好,在某个夜晚里,带上一套新的女妆后,他叫上自己最好的朋友作助手,骑马去姑娘家,悄悄地进入姑娘家,让姑娘换下旧衣裳穿上小伙子带来的新装后,同小伙子一起骑马遁去。临行前,姑娘要把自己的旧衣裳整理好,小伙子要在姑娘整好的旧衣裳上搭一条哈达。最后还要在姑娘的帐篷或屋子梁头上搭一条哈达。这两条哈达意义非同一般,主要是小伙子在告诉姑娘的家人:您的女儿没有丢失,而是被小伙子我偷走了;别再找她了,等着我们来请娘家人人席吧。
实际上意义还不仅如此,更主要的是在考验小伙子的机敏程度和他们两个的配合程度。因为干这些事而不让狗知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更不能让人知道,这点被视为吉祥。要是让姑娘的家人知道了,在小伙子刚把姑娘偷出来的同时,父亲或兄长要起来追捉。煞有介事的仿佛来了强盗,实际上是在看看小伙子的骑马本领如何,吆吆喝喝地追上一阵子之后也就回去了。
这算偷亲或抢亲的初始程序吧。
在小伙子把姑娘偷来的同时,婆家要派出性格敦厚、年龄尊长、言语文雅之人去请娘家人前来赴宴。这时的娘家人假装吹胡子瞪眼睛地一派愤怒相:因为是你们把我们的人给偷走了。在娘家人的处处刁难戏中,请亲者便开始了祝酒歌和吉祥颂,他一定得把娘家人劝化才行。之后便是浩浩荡荡的娘家人赴宴图。在娘家人赴宴过程中,婆家人得三迎三请。这个规矩被称为“接请”.到了婆家门,娘家人都不下马了,又得在酒与歌中苦请一番,这些娘家人才肯下马进门。之后是祝酒歌和笑话不断的婚礼宴席。
在这个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岳母要给女婿赠一截羊脖肉,煮得其老无比。这截羊脖肉是女婿要当众享用的;当然要洋相百出;这时,岳父要赠给女婿一把刀,磨得其钝无比。钝刀老肉是娘家人对女婿的技能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