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人的观念中,食肉净骨的男子汉是真正的男子汉。在过去的牧区,要是贼匪劫掠了牧人的牛羊,牧人会尾随他好长的时间,有时竟然长达六七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非常注意贼匪的打尖之处,主要是观察他的食肉科骨是否干净,要是贼匪所科之骨非常干净,牧人将放弃追赶,认为那是不可战胜的有本事的贼匪。这是草原识人之法。要是钝刀之下,女婿剔骨绝净,将赢得人们的普遍喝彩;而当左右为难时,则会引起人们的善意的哄笑。
在举行婚礼时,先在家门口用糌粑或白灰画出象征吉祥的字图,这个字图对藏传佛教来说是引自本波教的字图。在本波教中字象征着自在威烈,称为“雍仲”,也有不坏不朽之义。而新娘下马处还用青稞特意了画出字图,新娘一落脚便踩在这个图上,取五谷丰登之意和人丁举旺之意。前来贺禧之人则须先向盘腿端坐的一对新人献搭哈达,然后再向主人致辞吉祥。志禧过后,便是婚宴“朵莫”了。青藏农人质朴而谦谨。席间多文酒慢歌,氛围十分祥和。让人领会出一种静谧的喜悦。在诸如拉萨的青藏市民的婚礼大致规矩与青藏农人的婚礼相仿佛。不同的是,现在婚礼的性质似乎变了,志禧入席后,便开始了嘈杂无比的打麻将活动,也是在意输赢的。客有意主亦知趣:套餐份儿饭设虑的相当精致。大概这样可以使打麻将者不至饥累而不尽兴吧。
实际上在青藏牧区或偏农区有过生活经历的人们都清楚,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深山老林里或广袤草原上,一个人十天半月不遇一人是非常经常的事情;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遇到一个人时,在他或她是男、女、老、幼之前,他或她是人,在他或她是人之前,他或她首先是生命,并且是如人的生命,同类生命。在人是人之前,人首先是人对人的基本激情。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青藏民生婚礼时,也许会有更人性化的理解。
藏族男女的必备之物:藏刀
“削铁如泥”的藏刀是藏族男女的必备之物,不仅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用来防身、分割食物,而且还是一种精美的装饰品,一把好的藏刀其实就是一件富有民族风情的手工艺术珍品。到西藏旅游的人们通常会带回内地馈赠亲友或自己收藏。
藏刀按大小尺寸可以分为长刀、短刀和小刀三种。男式藏刀一般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小巧玲珑,显得比较秀气。长刀最长的有1米多,短刀约40厘米左右,小刀则仅有10多厘米长。传统藏刀试样考究,雕刻精美,主要加工材料有银、铜、铁、鲨鱼皮、牛角、玛瑙、硬杂木等。刀柄一般选用牛角、牛骨或上等的木材制成,有的还镶着鲨鱼皮或缠上银丝、铜丝,以便于握拿,防止滑脱。上等的藏刀还配有做工精致的刀鞘,鞘由白银、黄铜等有色金属制作,并刻有神态逼真的龙、凤、虎、狮等飞禽走兽图案,有的还镶嵌上价值不菲的珊瑚、玛瑙等宝石,更显华丽和珍贵。
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藏刀
藏刀的刀身以西藏本地所产上等的钢材锻制而成,通过手工精心加工,样式美观,刀刃锋利。上等的藏刀坚硬无比,用它来砍钢筋,钢筋上留下了约2毫米深的砍痕,而藏刀却毫发未损,用它可以轻松地从普通刀上削下一片片钢末,简直就是“削铁如泥”.日喀则地区的藏刀以拉孜和谢通门的藏刀为代表,享有很高的美誉。
在藏区,不同的地方,藏刀的生产过程也略有差异,但一般都有冶炼熔化、模具翻铸、淬火、打磨、上光等十几道工序,最关键的是淬火,火大了刀的硬度太强容易折断,火小了则刀口太软。关键的制作工艺根据传统都属保密内容,虽然已知有的民间艺人选用清油淬火,但对火候的把握,却完全凭个人的制作经验来判断,即使知道大致的工序,上等的藏刀外人想要仿制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名气最大的藏刀,主要有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刀”和“谢通门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来制刀的钢质非常好。此外,林芝地区的“工布刀”也比较有名。有着武士气概、性格豪放粗犷的康巴人制作的藏刀也是精晶。
在西藏无论是地摊还是商店都不难买到藏刀,价钱一般在几十元至数百元不等。由于安全原因,无论是乘火车还是坐飞机,都不允许携带藏刀,但可以通过邮局邮寄。
藏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藏香
藏香,是藏族人民日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藏香得以发展与佛教传入西藏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常常举行焚香仪式,来达到以香供养佛祖、驱除邪灵等目的。因此,人们燃香供佛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
藏香采用藏族独特的传统工艺方式制成,藏香从制作到包装以家庭作坊为主,现在,由于市场竞争很激烈,每家的藏香配方都是保密的。因为,对于许多村民来说,制作藏香仍然是家庭主要的生活来源。如今,藏香的用途也多样化了,人们用它敬佛、敬神、避邪、驱鬼、治病。对于藏胞来说,每天烧香一方面是对信仰的虔诚,另外,燃点这种由药材和香料制成的藏香,还能清洁空气、预防感冒,使人心情舒畅、神清气爽。一般在凌晨将药用藏香点燃,嗅十五分钟最佳,吸入后将会感受到香气渗透肺腑。上等藏香采用藏红花、檀香等40多种高原特有药材制成,其药效有杀菌灭毒等作用。
传统的藏香主要是利用柏树的枝干,经过水车长时间的打磨,制成木泥,然后加入多种香料并根据藏医药的理论,加入一些药材,比如麝香、穿山甲、檀香、肉豆蔻、竹黄、藏红花、丁香等。当然,水也是藏香生产的重要原料,因为,藏香用水要求绝对的天然,而且不能有任何水生物。
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生产藏香有1300多午的历史,全村几乎家家户户参与藏香制作与销售。被誉为“藏香制作第一乡”,吞达村也是吐蕃七贤臣之一的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出生地,尼木县吞达村距拉萨市约140公里,距尼木县城塔荣镇约14公里,紧邻中尼公路。
传统手工制香由于工艺复杂,产最低,成本高,粗糙易折,吞达村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制作藏香的水磨135座。掩映在群山翠谷中的吞达村,附近冰山融化的雪水汇成一条条清澈的小河,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因势利导,就以水为动力。靠水车来碾磨粗大的柏木,清澈的河水从高处流下,水车木叶带动木夯,把巨大的柏木一点点打磨成用于制作藏香的泥粉。在吞达村我们可以随时看到旋转的水车。不过,一天的时间,一个水车也只能磨出五六块用于制作藏香的上等香砖。
有着上千年制作传统的藏香,在配方和生产方式上沿袭的仍是古老的传统。制作好的藏香,关键是晾晒,要慢慢阴干,不能在阳光下暴晒,以防暴晒变形、断裂。
在吞达村,人们还可以参观吞弥·桑布托的故居,故居屋内四壁都绘有壁画,壁画保存完整,颜色鲜艳。其中一幅详细刻画了吞弥·桑布扎向松赞干布敬献经书的情景,整个壁画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在西藏,人们至今还保存着一根20厘米左右的千年藏香,其色泽油亮,闻来仍香气扑鼻
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西藏的手工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充满藏族特色的工艺品主要有:氆氇、卡垫、藏刀、木碗、藏帽、藏香及各种饰品等。
(1)木碗木碗既是藏族群众须臾不离的餐具,又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西藏的木碗种类很多,价格差别也很大。一般的木碗是用桦木、杂木或杜鹃等的树节、树根精心制藏族的木碗作而成,一般不加任何装饰。木碗质地结实,不易破裂,光滑、适用、携带方便。
制作木碗有一套固定的程序:第一,选材。要选树节大、疙瘩多的树。第二,风干。将选好的树木风干10天左右,防止木碗以后干裂。第三,制坯。将风干的树木分割成一个个的木坯。第四,精心打磨。
这可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精细活,关键是耐心。第五,上色。一般用一种加鱼草挤汁涂抹在碗壁内外,使之成为橘黄色。
墨脱的门巴木碗细密坚硬,花纹美观,经久耐用。特别是杂木做的木碗据说还有防毒功能。
(2)氆氇“氆氇”是藏语的音译,它是一种羊毛织物,也称“藏毛呢”,是制作藏袍、藏靴、帽子等的主要材料。因为西藏不产棉花,却盛产羊毛,所以西藏的氆氇就像内地的棉布一样普遍,又因为氆氇系羊毛织成,保暖性比棉布要好,更适宜西藏的高寒气候,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手工织氆氇的方法一般是先将羊毛弹松,然后用纺锤捻成线,再用那种老式的木梭织布机编织。织好的氆氇是白色,幅宽为25厘米左右(机器生产则可以织成宽幅),然后再染成需要的颜色。除单色氆氇外,还可织出各种色彩丰富的花纹或图案。氆氇按质地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等级。手工制作的氆氇细密平整,柔软光滑,结实耐用,产品大量销往其他藏族地区和内地,并远销国外。
西藏的氆氇以拉萨、泽当、扎囊、江孜等地的产品最为著名。
(3)藏毯藏毯,藏族群众多称为“卡垫”,是西藏藏族的藏毯的传统手工艺品,是用羊毛手工织成的毯子。西藏产的羊毛,毛质粗硬、弹性强,很适合做地毯。
藏毯既是藏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又是具有藏族特色的工艺品。藏毯的织法独特,图案有佛像、寺庙、图腾、自然风景、动植物及其他花纹。作为日用品,它隔潮、保暖、不褪色、不掉毛,经久耐用。
作为工艺品,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有很高的观赏性,实为不可多得的装饰品。藏毯按尺寸大小又分为地毯、挂毯、座垫等。
西藏各地都有手工织造藏毯的加工厂,其中尤以江孜的地毯最为著名,被誉为“卡垫之乡”.
江孜地毯具有纺织精密、经久耐用、颜色鲜艳不褪色的特点,又富有民族特色。染色所用染料一般为矿物染料和植物染料,健康环保,在国际市场上很有名气。
知识链接
西藏是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西藏自治区是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五个省级自治地方之一,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方。在西藏自治区,除藏族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怒族、独龙族、蒙古族、傈僳族、土族、满族等十几个民族以及亻登人、夏尔巴人世代居住,并建立有门巴、珞巴、纳西等民族乡。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据2004年抽样调查统计,全区总人口为273.68万人,比2003年净增长3.51万人。平均预期寿命已由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35.5岁提高到目前的67岁。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全区藏族人口约占92%,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人口的45%.
(1)门巴族门巴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门隅地区以及墨脱、错那、隆子等县。门巴,原是藏族人对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门隅一带人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后成为门巴族的自称。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门巴族总人口为0.89万人,其中:男性0.44万人,女性0.45万人;与1990年相比,门巴族人口增加了0.14万人,平均年增长率1.68%.门巴族主要集中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共有0.85万人,占门巴族总人口的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