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16日,延安。
毛泽东站在地图前,点燃一支烟。透过烟雾,他的视线停留在了山西东北部的恒山地区。他在地图上比划着,思索着,他的思绪又飞到了似乎更远的地方……
1个月前,毛泽东考虑红军的作战和活动区域,开始把目光投向以恒山山脉为中心的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地区。
8月5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在南京的朱德、周恩来、博古、林伯渠,以及在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的彭德怀、任弼时等人,提出了红军的作战任务与区域。电报中说:“红军担负以独立自主的游击运动战,钳制敌人大部分,消灭敌人一部的任务。具体要求,指定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地区(四角地区,不是三角地区),向着沿平绥路西进及沿平汉路南进之敌,以出击侧面的扰乱、钳制和打击,协助友军作战。”8月10日,毛泽东又给在山西的彭雪枫发电,要他向阎锡山接洽、说明:“根据山地战与游击战的理由,红军要求位于冀察晋绥四省交界之四角地区,向着沿平绥路西进及沿平汉路南进之敌作侧面的袭击战,配合正面友军战略上的行动。”
9月3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要他们进一步向阎锡山交涉八路军活动区域:“有些是全县,有些是部分,均必须确实指定,并由南京及晋阎令知三省省政府转令各县县政府,同时令知各县及其附近之县驻军,说明红军之布防及创造游击根据地之任务。因为如不明白规定红军之区域及任务,并用通令下达友军及地方,势必因区域不明、任务不定而发生许多纠纷。”
八路军要进到这一区域作战和活动,最好取道山西。山西紧邻陕西,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最便捷的地方。山西境内多山,不利于日军前进,却有利于八路军开展山地游击战。从井冈山到赣南、闽西,进行山地游击战可是红军的拿手好戏!还有,山西是地方实力派首领阎锡山的统治地区,阎同日、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错综复杂的矛盾。日本侵略军攻陷平津后向山西大举进攻,严重威胁了阎锡山在山西的“土皇帝”地位。蒋介石的中央军开入山西,又使阎锡山深恐自己的地盘将落入他人之手。因此,他做出一些开明的姿态,表示要与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合作。近一个时期,阎锡山的山西同乡、中共党员薄一波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声势越来越大了。毛泽东向阎锡山提出建立公开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他也满口答应,并同意八路军经山西开赴抗日前线。
现在,八路军的第一一五师及随后跟进的第一二○师都已渡过黄河,正经同蒲路向前线开进,他们的情况怎样了呢?
还让毛泽东放心不下的是,对于在洛川会议上确定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作战原则,前线的将领们是否真正想通了。
在那次会议上,对于八路军出征以后的作战方针问题,讨论时间最长,议论也最多。大家发言踊跃,争相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包括周恩来,不少同志都主张打几个大仗,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用事实来证明共产党抗击日寇的决心和红军作战的能力。
毛泽东在发言中力主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他说,出征后,我们的主要作战还是以游击战为主。为什么呢?他讲解道:“从中日战争的特点出发,游击战争最能发挥我军优势,敌人武器装备好,机械化程度高,我们硬碰硬,运动战就成了消耗战。而且日军是孤军深入,我们只有放进来打,放进来就有基础了,人民群众在我们这一边啊……”
可是,对于不少红军将领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过去那种正规军和运动战,对于运动战向游击战的重大转变,还一时转不过弯来,也没有毛泽东看得那样深远。而且,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家都十分兴奋,不少人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打一些大仗。那时候,党内的民主气氛很好,大家畅所欲言,讨论得很热烈。
红军前敌总政委任弼时提出:红军应当采用独立自主的运动游击战。
张浩也主张打运动战:既然是正规军了,还是打运动战好。
朱德是个稳重的人,他同意毛泽东的思路。但他同时陈述:不打大仗,国民党会怎么说?人民群众会怎么说?外界舆论会怎么说呢?
彭德怀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红军出去,基本的是打胜仗,树立声威,开展统一战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与红军的地位,也可使资产阶级增加抗战的决心。”他接着说,关于红军的战略问题,“我基本上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报告”。至于运动战与游击战的关系,“一般地说,运动战的可能减少了一些,但发动群众、麻痹敌人、调动敌人是可能的,游击战与运动战是密不可分的”。
林彪在发言中明确提出要以打运动战为主,搞大兵团作战。他说,10年内战中,红军曾经有过整师、整旅歼敌的经验,特别是经过长征的锤炼,红军最明显的优势是擅长运动战。他提出搞一个大兵团作战方案,狠狠教训一下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
毛泽东对林彪的发言微微皱了皱眉。他接过林彪的话说,这样是不明智的。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不能低估它,看轻它。同日本侵略军作战,不能局限于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那套老办法,硬打硬拼是不行的。我们的子弹和武器供应都很困难,打了这一仗,打不了下一仗。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暂时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准备坚持持久抗战。要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壮大我们的力量。
说服林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从南昌起义开始,从排长一级一级升至军团长,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有很丰富的作战经验,加上刚刚当了1年多的红军大学校长,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他发言时总是不动声色,冷峻得像个哲学家。
考虑到讨论中的不同意见,毛泽东对作战方针的提法作了一些变更,这就是:基本的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前方情况紧急,八路军急于出发,这个问题来不及充分讨论了。
但对于关键性的问题,毛泽东从来是紧抓不放的。他很担心部队挺进到前线后,一些将领蛮干。
想及至此,毛泽东掐灭纸烟,写下给林彪的一封电文。
林彪同志:
(甲)据彭雪枫称,日寇某军自天镇向广灵,关东军自蔚县急进,晋阎拟集中14个团与敌决战,希望我第一一五师参加作战等语。
(乙)我军应坚持既定方针,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此方针在(南)京与蒋、何(应钦)决定,周、彭又在晋与阎当面决定,基本不应动摇此方针。
(丙)请你将当前情况及如何配合友军作战之意见即时电告。
毛十六日
9月2日,山西侯马。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和独立团昼夜行军,抵达了这个晋南重镇。
前方战事吃紧,阎锡山已同意通过铁路输送,这里是八路军开赴前线的第一站。
雨停了。罗荣桓让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和副团长熊伯涛到车站联系车运事宜。从车站走出来,杨、熊二人踏着一摊摊积水,沿石板铺就的街道向城里走去,想察看一下地形和驻军情况。此时,侯马驻有许多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国民党军溃兵,把个小镇闹得乌烟瘴气。
在侯马,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交涉,有时竟拍着桌子吵起来,最后杨成武团才得到10多节敞篷车厢。“车厢竟是运牲口用的,两边钉着厚栏杆,一头一尾用铁索连绞,地板上残留不少牛羊粪便和杂毛,一股刺鼻的臊臭味。”杨成武回忆道。他们组织部队简单洗刷一遍,就登车了。
八路军首批上前线的部队就拥挤在十几节这样的破车皮中匆匆北上。
列车经过洪洞、临汾、霍县、介休等车站时,成千上万的群众,携带着慰问品,在风雨中迎送第一一五师的出征将士。车站两旁贴有很多标语,人们情绪激动地喊着口号:“热烈欢迎抗日的八路军将士上前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鲜血保卫我们的每一寸土地!”“中华民族万岁!”
“抗战胜利万岁!”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极大地鼓舞和教育了八路军指战员。民族的需要,人民的希望,一切的一切都摆在了眼前。那些在列车开动时一闪而过的群众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战士们的记忆中。
同蒲铁路有多段被山洪冲毁,列车边修边走,于9月中旬抵达太原车站。那是一个午夜,几盏高悬的水银灯把站台照得如同白昼。列车刚刚停靠站台,工人、学生、市民和一些小商小贩全都拥了过来,围住各节车厢,一边热烈问候,一边把核桃、花生、红枣、香烟和毛巾等慰劳品往车厢里扔。
列车驶离太原三四十公里,遭到日本飞机轰炸。部队有20多个战士负了重伤。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动员伤员们回后方,他们怎么也不听。
有个战士哭着对杨得志喊:“团长,还没见着鬼子的面,你让我有什么脸回后方?不,我不走,死也要死在前线上!”时间紧,任务急,杨得志只能命令他们留在后方。
与群众和八路军高昂的抗日热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随着张家口、大同等重要城市接连陷落,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锐气尽失。越往北走,遇到国民党军败退下来的士兵越多。
聂荣臻在侯马赶上了部队,率领第一一五师的二梯队第三四四旅北上。当他抵达太原以北的原平时,满目所见,也让他触目惊心:国民党军队垮得一塌糊涂,真是兵败如山倒!一批又一批的溃兵像潮水般地涌下来。他们看到我们要往前线去,感到非常奇怪,向我们的战士散布失败情绪,说日军如何如何厉害。
国民党军队兵无战心,将无斗志,一路向南败退。八路军将士却“逆流”而上,斗志昂扬地向北挺进。当然,他们并不是要一头去撞日军的攻击矛头,而是在毛泽东游击战理论的指导下,避开敌人的正面,乘隙向敌人的侧后挺进。
9月19日,山西忻县。
忻县距太原以北60多公里,再往北20余公里,就是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忻口防线。大同失守后,它是阎锡山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
贺龙、关向应等人率第一二○师从侯马乘火车到达这里后,正要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一份电报摆在了他们面前。电报是毛泽东发来的,签发的日期是9月17日,发给八路军总部及各师首长。
电报首先判断,日军进攻华北的兵力大约分为4路:第一路山东(现未出动),第二路津浦线,第三路平汉线,第四路平绥线、同蒲线,此一路为敌军主力。敌总的战略方针是采取右翼迂回,以大迂回态势,企图夺取太原,威胁平汉线的中央军而最后击破之,夺取黄河以北。日军企图以此态势,威胁河南、山东之背,而利于最后夺取山东,完成其夺取华北5省之企图。至于其向上海进兵,于破坏中国经济命脉外,又钳制中央军之主力,以便利其夺取华北。
毛泽东又进一步判断,敌军右翼之主力,又分为3路,均以追击态势前进。一路沿平绥线东段、同蒲线北段攻雁门关,占大同后,现未动;一路由天镇占广灵后,向灵丘、平型关进攻,系向晋绥军进行右翼迂回;一路由张家口占蔚县后,有攻涞源之势,系向卫立煌军及紫荆关部队进行左翼迂回。此两路判断系组成联合兵团,以第一步中央突破之态势,达成其第二步分向两翼迂回之目的。
关于友军,毛泽东判断,蒋介石认为卫立煌军已处于敌之包围中,令其向平汉线撤退。阎锡山以灵丘为山西之生命线,拟集中14个团在平型关以北举行决战。判断如决战胜利,则敌之南进可稍延缓,但必增兵猛攻。如决战失败,敌必速攻平型关、雁门关,待后路预备兵团到达后,主力直下太原,使绥远西境之晋绥军、恒山山脉南段五台等处之各军、平汉线北段之各军,均不得不自行撤退,敌可不战而得上述各地,娘子关天险亦失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