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话说平型关大捷
7526000000009

第9章 毛泽东谋划全局(2)

毛泽东以此判断,涞源、灵丘为敌必争之地。恒山山脉必为敌军夺取冀、察、晋三省之战略中枢。友军各军均失锐气,不可能在现阵地根本破坏敌人的战略计划。

毛泽东指出:“红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但如部署得当,能起在华北(主要在山西)支持游击战争的决定作用。”“过去决定红军全部在恒山山脉创造游击根据地的计划,在上述敌我情况下,已根本上不适用了。此时如依原计划执行,将全部处于敌之战略大迂回中,即使第二步撤向太行山脉,亦在其大迂回中(设想敌占太原之情况下),将完全陷入被动地位。”

“依上述情况及判断,为战略上展开于机动地位,即展开于敌之翼侧,钳制敌之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为真正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广泛发动群众,组织义勇军,创造游击根据地,支持华北游击战争,并为扩大红军本身起见,拟变更原定部署,采取如下之战略部署:(1)我二方面军应集结于太原以北之忻县待命,准备在取得阎之同意下,转至晋西北管涔山脉地区活动。

(2)我四方面军在外交问题解决后,或在适当时机,进至吕梁山脉活动。

(3)我一方面军则以自觉的被动姿势,现时进入恒山山脉南段活动,如敌南进,而友军又未能将其击退,则准备依情况逐渐南移,展开于晋东南之太行、太岳两山脉中。

(4)总部进至太原附近,依情况决定适当位置。”

看完这份长电,贺龙、关向应长出一口气。战局变化之快,国民党军之不堪一击,实出意料之外。而毛泽东判断之精当,部署之高明,让人由衷地佩服!

贺龙放下手中的电报,往烟斗里加了些烟丝。“主席在电报里讲得很清楚,就按主席说的办!”他很坚决地说道。开朗、豁达、痛快的贺龙,自从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对自己所认定的事业从来忠心耿耿,尤其对他的这位湖南同乡毛泽东。毛泽东与贺龙,一个生在湘中,一个长在湘西。毛泽东知道湘西有个贺龙,敬佩贺龙的胆略和一心革命的坚强意志;贺龙知道湘中有个毛泽东,敬仰毛泽东有学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大革命失败后,有人对贺龙舍身投奔共产党、顶了个“红脑壳”很不理解,他却说:“我贺龙为了找真理、找个好领导,找了半辈子,现在总算找到了。就是把我脑壳砍了,我也要跟共产党走到底。”南昌起义失败后,组织上派他到苏联去学习。贺龙想到革命正处于低潮,很需要积蓄力量,继续同国民党反动派斗,硬是出生入死回湘鄂西拉队伍,创造出一块革命根据地。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失败与挫折中,他逐步体会到了井冈山道路和毛泽东的正确性,更坚定了跟共产党干、跟毛泽东走的决心。长征途中,他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欺骗和拉拢红军官兵,反对毛泽东,贺龙坚决不答应。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们大家都要听毛主席的,跟着毛主席的脚步走。谁要不听毛主席的,反对毛主席,他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不久,贺龙和毛泽东终于在保安相会了。两人相见恨晚,非常激动,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放下。

洛川会议上,一些人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贺龙却平静地坐着,他不准备说什么,他觉得毛泽东、党中央的决定是正确的,只是让关向应以他们两个人的名义作了个简短的发言。他思考的问题是,红军出师后,应将自己红二方面军的一部分部队留在陕北,保卫党中央,保卫毛泽东;同时在经费分配上,也应该优先保证中央使用。红军改编以后,国民政府答应发给八路军一定数量的军饷,这笔款项虽如杯水车薪,但对于长征结束后始终处于经济困难中的红军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贺龙主张多留一些给中共中央,八路军应当尽量到敌后去自筹粮款。事后,他曾对第一二○师的干部说:国民党只发给我们3个师的钱,可是,我们除了3个师,还有机关、学校。没有钱怎么办呀?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就要有共产主义精神。这就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我们每个月只能发给每人1元钱零花钱。我和大家一样,1月1元,请大家监督。当时,国民政府每月只发给八路军军饷40万元,一半留给了中共中央,一半发给前方部队。实际上,第一二○师每月只能领到4至6万元。到了1940年,国民政府就一个钱也不给八路军了。

正当贺龙、关向应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进行准备的时候,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匆匆赶到了忻县。

9月19日,毛泽东给彭德怀发了份急电,其中再度明确了第一二○师的战略部署变更。彭德怀觉得事关重大,要当面同贺龙商量。

见到贺龙等人后,彭德怀来不及询问更多的情况,立刻将电报摆在了他们面前:“贺龙部应位于晋西北,处于大同、太原之外翼,向绥远与大同游击,方能给敌南进太原以相当有效的钳制作用。……贺师应速赴晋西北占先招。”

彭德怀说:“第一二○师应立即进入晋西北的管涔山区,以宁武、神池为中心,在五寨、岢岚、岚县、河曲、偏关、保德等地区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还应派部队前出雁北。”

贺龙说:“这样很好,我们立即按总部部署去行动。”彭德怀询问了部队的情况后,犹豫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从战争全局需要考虑,总部决定:王震率第三五九旅东进到五台以北的豆村镇一带相机作战,并由总部直接指挥,待第一二九师到达正太路南北之后,再归还建制。”

贺龙、关向应等人听后,没有作声。他们心里很明白:第一二○师出师时,第三五九旅旅长陈伯钧和七一八团以及师直属的5个营留在了陕北,担任河防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现在王震所部又要东出五台,仅以第一二○师两个多团的兵力去开辟管涔山广大地区,力量显然比较单薄。

贺龙看了一眼关向应,然后说道:“既然总部已经决定,我看我们还是服从大局,让第三五九旅暂归总部指挥吧。”说完,他又向站在一旁的王震问:“现在第三五九旅又扩编了吧?部队情况怎样?”王震说道:“我旅出师后,沿途吸收了一些国民党军溃退中的散兵游勇,组成了新的七一八团。现在部队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战前整顿,战士们斗志很旺。”

彭德怀听后满意地笑着说:“没想到你王胡子现在就开始招兵买马了。”

贺龙紧握着王震的手说:“第三五九旅暂归总部直接指挥,这也是我们师的光荣,相信不久以后,我们还会胜利会师的。”

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王震率第三五九旅疾驰五台山,贺龙率第三五八旅于9月22日挺进管涔山区。

10月9日,刘伯承率第一二九师先遣队来到山西侯马。

4天前,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就八路军3个师在山西的作战部署作了明确指示,其中关于第一二九师,规定为“以一个团位于孝义,主力位于包括娘子关在内之正太铁路侧后,主要任务是动员工人及两侧农民战略上策应林、贺两师,巩固后路”。遵照这一指示,第一二九师将要开赴正太铁路沿线。

几经交涉,阎锡山拨来了一列火车,并发给了一批给养和被装,还有少量枪支和弹药。

当天晚上,刘伯承率部登上火车。他上了第一节车厢,他总喜欢把指挥位置靠前。他叫来了坐在后面车厢里的陈锡联。

“你让他们从车头到车尾拉上电话线,而且要复线。”他把“复线”两个字特意强调了一下,为的是确保指挥畅通。他说:“火车上要不搞好前后的联系,后面的车厢掉了都不知道。车厢掉了被后面的机车撞上,那就要坏大事。我们就这么点本钱,每一个人都是宝贝疙瘩,容不得半点疏忽。”

车开动了。刘伯承坐在车上,思绪又回到了十几天前。那天,八路军总部转来了毛泽东9月17日的电报。刘伯承手拿电报,对着地图审视着敌我态势。他十分佩服毛泽东及时改变战略部署的决策。他知道,日军采取大迂回战略,八路军3个师的主力如果还按原计划,都集中在以恒山山脉为中心的狭小地域,就有被敌人兜击或隔绝的危险。而3个师成鼎足之势分置于山西的3块山地,就一下子进到了日军的侧翼,进退有据,便于互相策应、支援,更有利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刘伯承仔细研究过山西地形,懂得这是个打游击的好地方。山西山多,不便于敌重武器机动,我可充分发挥游击战的长处,依托恒山、五台山、太行山等天然之屏障长期坚持。山西素称“华北屋脊”,居高临下俯瞰华北平原,也是敌我必争之战略要地。对我来说,保住山西,对保卫华北、支持华北战局,有极重要的意义。对敌人来说,它要完成其军事上占领华北,非攻占山西不可。若山西高原全境保持在中国军队手中,则随时可以居高临下,在广灵、涞源方向,出紫荆关可入平津外围;在太原、石家庄方向,出娘子关而入冀中;在长治、邯郸方向,出山西而入冀南:在晋城、沁阳方向,沿太行山南麓而入冀、鲁、豫边区。这不但威胁敌在华北之军事重地,也使它沿平汉线南进及向绥远的进攻感到困难。山西的确是敌我必争之战略要地啊!

一路上,刘伯承也一直在考虑,如何让部队尽快转变到游击战争的轨道上来。他很了解自己统率的这支主要由红四方面军改编过来的队伍英勇果敢,执行命令坚决,但战术上比较粗糙,而且习惯于运动战和阵地战。要掌握基本上是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样一套战术,非下一番大气力不可。他抓紧一切时间对部队进行教育、讲解。一次,他跟干部们说:“今天,我专门来讲一讲如何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对付新的敌人的问题。孙子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大家想来是知道的,我就用它来破题。知己,就是熟悉自己部队的状况。新形势下的知己,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扬三大民主,搞好军事训练。对部队光熟悉还不够,还要迅速提高它,游击战怎么打,运动战又怎么打,二者的关系怎么摆,又怎样相互配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算是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就是了解敌人、研究敌人,目的是要把敌人的装备、编制、训练、战术都了解清楚。它擅长什么,弱点何在,有何习惯,士气怎样,都要一一弄明白,不然今后作战要吃亏。日本侵略军是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军队,他们除了有飞机、大炮外,还有战车、装甲车,甚至可能施放毒剂。敌人的本质是虚弱的,会无所不用其极,这点应该充分估计到。”停了一下,刘伯承继续说:“我们到太原领到防毒面具后,我来教你们使用。我在苏联学习时练习过,不过第一次我没戴好,气被憋得出不来,眼泪直流,可是吃了苦头。”

听到这里,大家都被逗乐了。但刘师长刚才讲的这些道理深入浅出,大家都很爱听。

想起这件事,刘伯承不禁计划着,面对着当前的新形势,这样的讲解、教育,还有沙盘作业、研讨战术要领等,以后还要多搞一些。

正思索间,刘伯承忽然觉得火车渐渐慢了下来,最后竟停下不走了。刘伯承赶紧让人询问,原来是水箱里的水漏光了。同蒲路上的列车大多被调到正太路上运兵去了,这趟列车还是费了不少劲才交涉来的,可军情紧急,部队不可久滞于此。想到这里,刘伯承对参谋们说道:“俗话说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我们今天硬是要推推火车哟。”

他让人们先把火车头推到汾河边,给水箱注满水,然后将车头开到前边的站台,换一个好的开回来,再将等在原地的部队接走。

负责推火车的战士们鼓足了劲,齐声呐喊着,把车头推到了离汾河最近的地方。水箱灌满了水,车头能开动了,司机把它开到了霍县车站,换了个好的开回来,挂上了刘伯承他们乘坐的列车。刘伯承大手一挥,“连夜出发!”

列车载着第一二九师先遣队的3000壮士一路呼啸着,向前线疾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