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特例法:通过列举特殊或特别可能的情况的例子,对结论进行反驳。如:桌上放着红桃、黑桃、梅花三种牌,共20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桌上至少有一种花色的牌少于6张
B.桌上至少有一种花色的牌多于6张
C.桌上任意两种牌的总数将不超过19张
可以采用特殊值法,答案是B、C。
5.使用逻辑学基本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如:
天局认为优秀宇航员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丰富的知识;第二,熟练的技术;第三,坚强的意志。现有至少符合条件之一的甲、乙、丙、丁四位优秀飞行员报名参选,已知:
①甲、乙意志坚强程度相同;
②乙、丙知识水平相当;
③丙、丁并非都是知识丰富;
④四人中三人知识丰富、两人意志坚强、一人技术熟练。
航天局经过考察,发现只有一人完全符合优秀宇航员的全部条件。他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由条件②③④可知丁并非知识丰富,排除D项;由条件①可知甲、乙意志坚强程度相同,若二者均为意志坚强,则有可能出现两人符合条件,与要求不符合,故二人应为意志不坚强,所以符合全部条件的只有丙。故答案为C。
第三节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是职业能力测验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一定的标准进行推断或判断的能力。定义判断从字义上分析,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定义,二是判断,其中定义的内容是试题本身给的,大多情况下是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客观现实,但有时也会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不一致,但考生也必须依此为据;至于判断,主要是我们运用定义的能力,即“照着葫芦画瓢”。定义判断内容主要以法律、经济学知识居多,但定义判断的复习重点是判断,而不是法律或经济学等知识的专业理论和概念。
一、题型概要
2007年以前定义判断的题型比较单一,而且形式相对固定,即试题先给出一个定义或概念,然后列出一组事件或具体的行为,要求应试者根据已给的定义,判断这些事件或行为是符合或不符合定义,从而做出选择。但2007年开始职业能力测验出现了多定义判断新题型。多定义判断是指:先给出多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多个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出最符合定义的典型例证。注意:假设这多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某一典型行为至多只与某一定义对应。如定义:
①性格化表演指擅长体现角色性格特征的表演。
②本色表演指演员对任何角色均按表演者自身的个性特点进行的表演。
③即兴表演指演员不按剧本安排或未经排练而临时发挥的表演。
典型例证:
(1)春节联欢时主持人要求小王演一个节目,小王在大家的掌声中唱了一首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歌。
(2)小品演员赵本山无论演什么小品都不失其个性特点,尤其他的体态、语调、语气等。
(3)京剧演员袁世海擅演武生,他演谁像谁,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答案C
二、解题技巧、思路
做好定义判断的关键是紧扣定义,尤其是定义的各项限制条件以及最终的中心词语,分析透彻定义后,阅读给出的选项,一一对应定义进行对照、判断。由于定义判断给出的选项是具体的事件或行为,一般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比较熟悉,做题时应发挥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常识,同时各选项之间也比较相似,但同时也有显着或关键信息的不同和差距,因此选择时应将选项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差异,补充自己对原始定义的理解和把握。
为做好定义判断,应了解定义或概念的基本知识,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之间的关系。应试者应从给出的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自己已有的定义、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当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该部分的出题模式比较固定,即给出一个假设为完全正确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的外延设计几个事实选项,要求选出符合或者不符合定义的一项。
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来提高答题水平:
1.寻找定义的关键词,判断是否符合;
2.分析题干充要条件,按图索骥;
3.恰当运用背景知识,合理使用所学专业;
4.将所选答案套入所给定义,看其是否符合定义所给出的每一个条件或特征。
对于多定义判断,考生要抓住关键信息,即某一典型例证至多只能与某一定义对应,这意味着某一定义可以与多个例证相对应,但是某一例证只能与一个定义相对应。这是解答该题型的关键要求。
三、常用的解题方法
定义通常用“属”加“种差”的方法进行定义。“属”加“种差”定义,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具体测验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当重点把握。定义判断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1.代入法和排除法
对于定义比较长,限制性条件较多,理解相对抽象的题目,可以使用代入和排除法,但前提条件是考生必须对定义有一个大体、宏观的理解。
2.运用关键词语或关键条件
对于定义较短,定义的内容相对熟悉的,我们可根据定义中的关键词或条件直接做出判断。
四、常用基础知识
1.定义
(1)什么是定义
定义是用简短精练的语句,通过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以表明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逻辑学把这些定义叫做真实定义,逻辑学主要研究真实定义。
(2)定义的构成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构成。被定义项是指其内涵被揭示的概念。在汉语中,被定义项常常是一个词或词组,有时也可以是一个语句。
定义项就是用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定义项常常是一个词组,有时也可以是一个语句或一组语句。定义联项通常是表示被定义项和定义项之间的必然联系的概念。在汉语中,定义联项通常用“是”“即”“就是”“所谓……即……”等来表示。
2.语词定义
(1)什么是语词定义
语词定义是规定或说明语词的意义的定义。这种定义只是对语词的意义加以规定或说明,而不是直接对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揭示,因而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义,或者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定义。
(2)语词定义的种类:分为规定的语词定义和说明的语词定义两种。
①规定的语词定义
规定的语词定义就是给一个语词规定意义的定义。
例如:“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说明的语词定义
说明的语词定义是对一个已有确定含义的语词加以说明的定义。
例如:乌托邦是希腊语,“乌”是没有的意思,“托邦”是指地方,乌托邦就是指没有的地方,也就是不能实现的空想、虚构。
说明的语词定义是对某个语词已确定的含义加以说明,目的是为了使人了解,通常也叫语词解释。这种方法在词典和语文教学中广泛使用,在政府宣传、科学论着和日常辩论中也经常用到。
3.定义的作用
定义在思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定义是总结和巩固认识成果的重要方法。
第二,定义是掌握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方法。
第三,定义有检验概念是否明确的作用。
第四,定义有区分事物,指导实践的作用。
第四节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由个别到个别或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似或相异出发,根据其中某个或某类事物有或没有某些属性,进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也有或没有某一属性的思维过程,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一、题型概要
类比推理试题的特点,常见的类比推理的题型主要是以下逻辑关系:
1.整体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特殊与一般或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事件的因果关系;
4.人与人之间的上下级、辈分、职业、服务与被服务、管理与被管理等人际关系;
5.人或事件的时间关系;
6.人或事件的空间关系;
7.事物的用途;
8.事物的原料与成品的关系(来源与构成);
9.事物的并列关系(同一概念、同一属性、同一类别);
10.作品人物、作者、事件等关系;
11.词语使用(修辞、词性、同音、外来词、译音等)。
二、解题思路与方法
在解答这种题型时,考生必须根据自己的一般知识对题干所给的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判断,然后再根据这种判断对四个备选答案进行选择,选出与题干所体现出的逻辑关系最为贴近或相似的一项。
考生容易出现两种应试倾向:第一是麻痹大意,觉得此类考题非常容易,草草一看就匆忙作答;第二是纠缠不清,因为对此类考题感到陌生,无从下手或迟迟不下手,在一个考题上纠缠多时,反复考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对于应试者来说,这两种倾向都要避免,一定要在考试时注意应试的技巧。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
第一,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因为只有积蓄了尽可能多的储备知识,才能最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
第二,答题时要将四个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找到与题干词有最多共性,且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备选项。
第三,不要被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
第四,多做相关的练习。因为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记忆的最好方式、最佳手段。人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题目中的两个事物可能有多种关系,具体是哪一种关系需要结合选项进行核对,因为某一个选项的关系隐藏在诸多关系之中,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第六,当备选答案表面上出现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时,一是要考虑你的常识是否正确;二是要考虑题干的特殊含义。而此类题是考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