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英语现代主义诗选
7647000000046

第46章 巴科

George Barker巴科(1913~1991)生于埃塞克斯郡,父亲是英国人,母亲为爱尔兰人。他曾在工艺学校受过教育。1939年在日本大学授过课,后在美国和加拿大教书,在意大利居住过。

巴科的诗歌被认为代表了20世纪的“新浪漫主义诗歌”风格。1991年他去世时被人们称为“最后的浪漫诗人”。事实上,他的诗歌糅合了现代主义、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诗风,带有其独特的,含有狂放飘逸气质的波希米亚精神。他的早期诗作表现出不凡的诗才,叶芝曾称赞他具备“可爱而敏感的头脑”。但那时他更多地依赖于天分,对诗歌的内在质性不加控制,注重辞藻,常用变换的节奏,富于音乐性,充满了狂欢式的情调,有一种超现实主义风格,但并不深刻。当时他被认为是继奥顿及麦克尼斯之后最重要的新一代诗人之一。诗集《巴科的真实自白》(1950)曾引起极大反响。但随着狄兰·托玛斯在1953年的去世,人们对他的关注渐趋冷淡。直到1983年他七十岁时出版《阿诺·多米尼》之后,他的诗歌重又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惊叹他长久不衰的诗才和在浪漫主义传统背后所蕴涵的独特创造力。

巴科50年代之后的诗歌在风格上有所改变,语言趋于清澈明朗,有一种警句般的质朴,格调深沉而阴郁,表现出他的疑虑与质询。1987年出版了巴科的《诗选》。

十四行体悼诗

1940年1月作者乘轮赴日本时,在太平洋中部目击一次暴风雨使两名年轻水手落海身亡的事故,因而写此悼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原作除构架上作八、六的分段,共十四个诗行外,没有韵式,没有“格”,没有一定的音步数。译文依原诗,也没有韵式,也不作顿的处理。仅从形式上看,它基本上是一首自由诗,或者是一首十四行诗的变种。

为追悼两位年轻水手而作:1940年1月,他们在太平洋中部一次暴风雨中落水身亡。

海鸥,张开翅膀,乘风翱翔,

全身后翻,尖叫着,腹部朝上,

向后飞逃,心中带着一把钻子,

看着两个年轻人拉着手漂浮在

无穷的碧浪中。啊,他们被卷出舷外,

三十英尺阔的海浪巨颚分不开他们,

暴跳着扫过他们身体的海浪衣裙

也不能把死亡宣布的爱拆散。

我见到他们,一只手拍动着像旗帜,

另一只手像海豚带着幼儿支撑着

他的身体。他们带着希望,向我

转动眼珠,见到我满脸惊惧,呆站着,

因同情而陷于片刻岑寂的瘫痪——

在他们眼里,我可是耶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