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营的彻底崩溃,迫使清王朝将镇压太平天国的希望寄托在曾国藩及其湘军身上。1860年夏,清廷授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令其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统统归其节制。进攻太平军的各路清军,开始在曾国藩的名义下统一起来了。到9月底,东犯的各路湘军,已深入安徽境内,完成了对太平军西线屏障安庆的战略包围。其部署是:在长江以北,由道员曾国荃率湘军万余人围困安庆,由副都统多隆阿率领的万余人陈兵桐城外围,准备打援,由胡林翼坐镇太湖调度指挥。在长江沿岸,由提督杨载福率湘军水师破枞阳镇,攻池州(今安徽贵池);在长江以南,道员张运兰率领湘军3000人攻旌德,总兵鲍超部湘军6000人攻泾县,曾国藩则坐镇祁门调度指挥。五路东进的湘军,已构成对太平天国的严重威胁。
这时,洪秀全已感到局势严重,决定组织兵力,进行反击。于是颁下严诏,命李秀成赶赴上游。李秀成当即选将调兵,将苏福省的军政民务交给陈坤书接理,带兵西上。洪秀全命他取道长江以北,同另一支主力陈玉成部,共解安庆之围。从当时敌军兵力部署来看,其重点在安庆周围,如果按照洪秀全的计划,李秀成、陈玉成两支太平军主力都走北路,以主力对主力,未尝不是一种较好的兵力部署方案。可是,由于李秀成强调湖北、江西一带义民首领要求投军,执意先走南路,召集义民之后,再行“扫北”。这样,就将当时太平天国所面临的解救安庆的首要任务置于次要地位,这是很不妥当的。
这样一来,洪秀全等不得不改变计划,由陈玉成一支部队趋北路,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等部走南路,其具体部署是:英王由江北前进,他们的目的是在3月(公历4月)会师武昌;忠王自南昌以下横过江西,经瑞州至洞庭湖上的岳州,由此到达武昌以西的地区;侍王横渡鄱阳湖,经南昌、义宁州入湖北,进攻武昌南面;辅王取道湖口、九江,如可能,用船运军队溯江而上,攻打武昌的东面,英王的军队攻北面。这一计划,较之洪秀全原来的计划,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在兵力部署上,产生了主次颠倒的现象,将太平军的主要兵力部署在江南,而敌人的主力则在江北;二是在发动进攻的时间上推迟太久,到次年4月才合取湖北,而这时,安庆已被围近一年,形势越来越紧迫。这一计划所存在的这些缺陷,给尔后军事上造成很大的被动。对此,李秀成是负有责任的。
计划确定之后,陈玉成即率部于9月底白天京渡江西上。李秀成则迟迟于10月底才从天京动身。李秀成在回忆这一段历史时说:“举兵由苏动身到京,将来情启奏,不欲扫北。我主义怒,责罚难堪。此时亦无法处,管主从与不从,我在苏肯应江西、湖北肯降之义民,应肯前往接应,故而逆主之命,信友之情,出师而上江西、湖北。”
1860年10月底,李秀成违背洪秀全旨意,率领部队白天京出发,经安徽太平府(今当涂)、芜湖、繁昌、南陵、石埭,于12月1日越羊栈岭进占黟县,离曾国藩的祁门大营仅60里。正在进攻休宁的湘军鲍超、张运兰两部(共约万人)见后路被断,急忙回师反攻。2日,太平军稍却,退守黟县北面的卢村(儒村)。3日,与鲍、张两部战于休宁柏庄岭,阵亡将士数百人。李秀成部太平军受阻后,便改由箬岭到徽州(今歙县),过屯溪,上婺源,入江西,占玉山,然后又折入浙江境内,在常山过年。
这时,和李秀成一起取道皖南西进的,还有辅王杨辅清部、侍王李世贤部,以及定南主将黄文金部、右军主将刘官芳部等,在兵力上居于绝对优势。如果李秀成联合这几支太平军,对祁门曾国藩大营进行围攻,是完全有可能歼灭敌军主帅的。这种有利的形势,也可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得到反映。他给他的四弟写信说:“此间于十九日忽被大股贼匪窜入羊栈岭,去祁门老营仅六十里,人心大震。幸鲍、张两军于二十日、二十一日大战获胜,克复黟县,追贼出岭,转危为安。此次之险,倍于八月二十五日徽州失守时也。”曾国藩的幕僚欧阳兆熊记述当时的情况说:“文正(指曾国藩)驻休宁城,羞忿不肯回答,已书遗嘱,部署后事,军中皇皇,莫知为计。”可见,李秀成等部太平军给曾国藩所造成的巨大震动,以致他数度留下遗言,交代后事。可惜,太平天国方面没有进攻皖南敌军的计划,几支部队各自为战,互不统属,缺乏统一指挥,形不成“拳头”,这就使曾国藩得以拆东墙补西墙,以对付各路太平军的进攻,从而渡过了难关。太平天国也因此而丧失了在皖南聚歼曾国藩大营、救援安庆的良机。
1861年2月中旬,李秀成部自浙江进入江西,经玉山、广丰、广信(今上饶),于3月中旬进攻建昌(今南城)而未克;下旬,进攻抚州府又未克,便南趋崇仁、宜黄。4月4日进占新淦、樟树镇(今清江),由于赣江水涨,以及清军、地方团练的防堵,未能过江,便沿江南进,于19日从吉水渡过赣江,占领吉安府。22日,弃城北进,经临江继续北上,连下瑞州(今高安)、奉新、武宁,在这里设立乡官,建立地方政权,以为后方基地。5月30日进占义宁州(今修水)。6月上旬,兵分三路,进入湖北境:右路由武宁北攻兴国州(今阳新);中路由义宁北攻通山;左路西攻通城。6月中旬,各路大军抵达武昌外围,比原计划的于4月合攻武昌,晚了2个月。在经过江西、湖北时,各地义民纷纷加入太平军,使李秀成部的兵员大增,号称50万大军。
李秀成率领大军,千里挺进湖北,为的是与在江北西进的陈玉成部合取武昌。可是,在李秀成部滞留江西境内时,江北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861年2月,英王陈玉成按照“合取湖北”的既定方针,开始向湖北进军。3月10日占霍山。14日占英山,进入湖北。17日占蕲水(今浠水)。18日占黄州(今黄冈)。22日,陈玉成在黄州府会见了英国参赞巴夏礼。巴夏礼借口维护英国的商业利益,“劝告”陈玉成不要进攻武汉。陈玉成由于受到英国侵略者的威吓,就终止了向武汉的进军。除留赖文光据守黄州外,便分兵数路,先后占领湖北蕲州、黄安(今红安)、德安府(今安陆)、孝感、黄陂、随州(今随县)、云梦、应城、麻城等地,但大多旋取旋弃。4月下旬,陈玉成便弃“合取湖北”的计划,率领主力东下,直接救援安庆。
李秀成到了鄂南之后,接到赖文光发自黄州的禀报,得知江北陈玉成军已回援安庆,同时也受到英国驻汉口领事金执尔的“劝阻”,便放弃进攻武昌,于7月上旬命令所部撤出湖北。大体上沿着原来进军的路线,经江西东返浙江。几十万大军跋涉数千里,于抵达武昌外围后不战而退,徒劳往返,诚为可惜。至此,太平军南北两路“合取湖北”的计划半途而废,解救安庆之围的战略企图也成泡影。
李秀成部是太平军的一支主力,拥有数十万部队,他的一举一动,对太平天国整个军事形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设想,李秀成如按原计划继续围攻武昌,即使不能攻克,也能吸引更多的清军回救,迫使湘军陷于两面作战的地位,从而减轻太平军安庆战场的压力,有利于解救安庆之围。即使李秀成部撤离武昌外围,如向皖赣边界活动,也可威胁与牵制湘军的南翼,从而减轻安庆战场太平军的压力。然而李秀成计不及此,置事关太平天国全局的西线军事于不顾,离开西线东返江浙。1861年7月19日,占领靖安,逼近省城南昌。曾国藩在安徽东流闻讯,急调鲍超部7000人由宿松南渡长江,经九江,驰援南昌。8月5日,李秀成率部自瑞州进至南昌对岸之生米镇、万寿宫一带。14日,进入临江府境。24日,鲍超率部经瑞州南下。26日,李秀成率全军渡过赣江,屯于樟树镇。30日,率部东趋抚州,围城多日不克,乃于9月8日撤围东走许湾镇,在此息兵3日后继续东趋。16日,在铅山县河口镇,会合自广西脱离石达开部东返的童容海等部20余万人。22日,攻广信不下,乃率领号称70万的大军,东下浙江。
当李秀成率领大军撤出湖北,途经江西东返之际,太平天国西线重镇安庆为湘军攻陷,万余守军全部殉难。安庆的失守,标志着太平天国自1860年9月开始的第二次西征的彻底失败。自此,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天京遂暴露在湘军的攻势之下。正如洪仁歼后来所说:“我军最重大之损失,乃是安庆落在清军之手。此诚实为天京之锁钥而保障其安全者,一落在妖手,即可为攻我之基础。安庆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继陷落,不可复守矣。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
李秀成率领大军自江西入浙,于9月25日占常山。10月5日围攻衢州。11日,撤围东进汤溪,经兰溪到达严州(今建德梅城镇),与正在围攻该城的侍王李世贤部会合,议定由李秀成“领新招将士及童容海全军而下浙江(指杭州),派李世贤打温、台、处州、宁波等处,我派军去破绍兴各县。”
李秀成部署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后,率大队从严州出发,经桐庐、新城,20日攻克余杭,进逼杭州。28日,占领武林门外的卖鱼桥。11月3日,由卖鱼桥进至岳坟、孤山一带,拟经苏堤进向南屏。清军断苏堤上的玉带桥,并以炮船前后夹攻,太平军退至九里松。5日,太平军由朱桥猛攻凤山门外的馒头山,破望江、候潮、凤山各门外清军,合围杭州。7日,提督张玉良率兵万余自富阳来援,也被太平军击败(张玉良于21日被击毙)。从此,杭州将军瑞昌、巡抚王有龄率兵数万,困守孤城。13日,李秀成给在守绍兴的侄容椿、子容发的信中说:“官兵自到杭郡以来,日战日胜,城外妖穴,一概扫平,杀死无数,活拿者数千,自降者数千,已将该城围困,内外不通,成功在即矣。”当时,四周各县均为太平军所占领,杭州已成为一座孤城,城内粮食渐趋枯竭。李秀成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对敌展开政治攻势,“射谕入城,分军民满、汉分别言语,顺言而化,肯降者即可。”
在太平军的政治攻势下,12月10日,杭州武林、钱塘、清波门外的清军投降太平军。29日,清军兵勇纷纷溃散,太平军各部乘势缘梯而入,打开凤山、候潮、清波等城门,大队太平军开入城内,占领杭州。巡抚王有龄自杀,布政使林福祥、总兵米兴朝等被俘。杭州既破,李秀成命令暂停进攻满城,允许杭州将军瑞昌率部退走。然瑞昌顽抗,李秀成乃于31日下令攻破满城,瑞昌等自杀。
在李秀成督部进攻杭州的同时,部将陆顺德占领了绍兴、萧山等地,李世贤部连占嵊县、新昌、上虞、天台、奉化、慈溪、镇海、仙居、台州(今临海)、黄岩、太平(今温岭)等府县,并于12月9日占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浙江大部府县,归入太平军的控制之下。
在进军湖北和攻略杭州的过程中,李秀成开始执行了一种优待俘虏的政策,显示出他具有出众的政治水平。早在1861年夏,当进军江西高安阴岗岭时,大败清军,俘副将李金畅(绰号冲天炮)。李秀成“见是勇将有名之人,心内痛惜英雄,故未杀害,当问其来情肯降否……后见其语未有从心,仍然礼待,并未锁押,悉听其由。过了数日,发盘川银60余两,其不受而去江西。后闻被杀”。此次攻下杭州,又当众宣布:“各肯从军者即从,不从者皆由自便。”俘虏了浙江布政使林福祥、总兵米兴朝等清朝官吏,“我亦不杀,礼而待之,又未锁枷,落在书房,与我文官闲叙……过了十余日,林、米二人欲去,不愿在营,既而备舟只各一条,由杭州到上海,各给银300两”(《李秀成自述》)。林、米二人到了上海后,为清朝江苏巡抚薛焕奏清查办。次年夏,清政府命左宗棠杀之于浙江衢州。
李秀成执行的优待俘虏政策,在太平军方面来说是个创举。太平军自金田起义以来,对清军官兵一直执行镇压政策,故清军官兵或逃散,或顽抗,或自尽,降者寥寥。李秀成礼待俘虏,有利于分化瓦解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