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148

第148章 秦德君

秦德君(1905—1999),女,彝族,四川(今属重庆)忠县人。出生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3岁时考入成都的四川省立女子实业学校。入学的第二年五四运动爆发,女子实业学校的学生们积极响应,声援北平的爱国学生,秦德君是其中的骨干成员。在声援运动中成立了四川学生联合会。她以“秦文骏”为笔名在学生联合会主办的报章上发表文章,批判旧礼教,呼吁男女平等,抵制日货,还参加演剧活动,剪掉辫子,留短发。她的这些反叛活动,遭到守旧势力的打击。于是她决定到重庆找“全川自治会”负责人吴玉章,想请他帮助到俄国去。

1920年初,秦德君女扮男装来到重庆。吴玉章给她100块大洋,推荐她到北平找李大钊,帮助她去俄国。到北平后,李大钊告诉她:前一批去苏联的骆宾基等人被反动军阀扣押在哈尔滨,现在没法出国。这样,她便恢复女装,在李大钊手下当勤务员,为“少年中国学会”做些事务性工作。李大钊像对待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她,爱护她。1922年的一天,李大钊等人到上海办事,带秦德君到上海,安置她到闸北的袜厂学习织袜技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她到平民女校工作部当师傅,教给学员织袜技术。秦德君住在平民女校二楼的一个亭子间里,作为地下党的一个活动站。李大钊、陈愚生等人来上海时,经常带着人来她住的这个亭子间开会,秦德君在楼下为他们放哨。第二年,李大钊途经上海,到杭州西湖主持“少年中国学会”的第二次会议,特意来看望秦德君。临行时,秦德君到火车站为李大钊等人送行。她将李大钊等人送上车厢,久久不愿离去。在火车开始启动时,她还没来得及下车,就想跳下火车。李大钊急忙拉住她,为她补了车票,带她到了杭州。

西湖会议结束后,李大钊回北平时,特意将秦德君交给邓中夏,委托他帮助秦德君到南京读大学。在邓中夏培养下,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安市妇女协会主席、西安市党部常委兼妇女部长。1926年在西安,秦德君提出组织女子宣传队,随国民军北伐的建议。冯玉祥在全军将领面前,把秦德君说成是300年前的抗清英雄秦良玉第二。

1927年初,随军在洛阳前线坠马伤了左腿,被护送到郑州医院里医治。后来据她回忆“刚到医院不久,当时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同志就匆忙地,紧张地跑到了我的病床跟前,他急得满头大汗地对我说:‘糟了,糟了,糟了,不好了,李大钊同志他们在北平给反动军阀张作霖用绞刑架绞死了呀!’他一面语无伦次地说着,气得嘴唇直发抖,一面抖抖战战地从他的手里把一张报纸打开来指给我看:果然,在第一版上满载着李大钊等同志的照片和被迫害经过的消息。这个噩耗顿时像晴天霹雳一样地震动着我的心灵,我们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似乎喉头上塞满了什么东西似的说不出话来了。我因为过分紧张的缘故,连我的伤口也麻痹起来暂时不感觉到疼痛了。我们的滚滚热泪,像高山的清泉一样不断地奔流。我们的心情充满着悲愤,痛悼着被反革命的魔掌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的我们亲爱的导师——大钊同志。”

1927年5月,秦德君同刘伯坚和一批共产党员从冯玉祥统率的国民党第二集团军中被“礼送出境”。由于复杂历史原因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之后,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司令部参议官、第7战区司令部参议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地从事抗日民主活动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教育部参事,第二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