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雷(1898—1927),原名曾让,字泰来,学名张复,自号长铗,投身革命后又名椿年、春木,后改名太雷,寓意震醒痴顽、打击强暴之意。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自小家境贫寒,8岁丧父,靠母亲帮佣的微薄收入为生。1911年入江苏常州府中学。1915年,在上海考取北京大学预科,因无力负担学杂费用,又考进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备班,为了勤工俭学,课余在北洋大学美籍教授福克斯主办的《华北明星报》担任一些编辑和翻译的工作,后来又接替吴君如得以成为北洋大学俄籍教授柏烈威的英文翻译,张太雷正是从柏烈威那里了解到“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政治社会情况的。
当时的北洋大学学生谌小岑回忆说:我们许多人读了李大钊的文章,第一次接触到布尔什维克党和马克思主义,是“通过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五四运动和李大钊的影响下,1919年2月,张太雷在天津发起组织中国大学生的进步团体——“社会改造社”。
1920年2月,李大钊送陈独秀从天津赴上海,曾在俄租界与柏烈威进行接触,任翻译的正是在北洋大学读书的张太雷,两人于此时得以相识。3月,张太雷加入了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建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4月,维经斯基来中国会见李大钊和陈独秀时,接受柏烈威的委托,张太雷担任维经斯基的翻译,从北京到上海会见陈独秀。从此,张太雷协助李大钊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不断将秘密翻译的社会主义文献送往北京。1920年,张太雷从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在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张太雷和邓中夏等受李大钊的委派,到长辛店创办铁路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开展工人运动。9月,张太雷在国际刊物《工人世界》(1920年9月号)上,发表了介绍中国工人生活状况和工人运动的文章。10月,经李大钊推荐,天津的张太雷和江浩,加入北京共产党支部。
1921年,张太雷赴苏俄,代表中国共产主义者参加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工作,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6月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来中国筹建中国共产党。1922年5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委员。其间,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后负责团中央工作。1925年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派往广州,任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和助手,是中共广东区委主要负责人之一。1926年2月至1927年4月任广东区委机关刊物《人民周刊》主编。
张太雷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他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有建树。
大革命失败后,张太雷于1927年8月在汉口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同月起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1927年12月,参与领导发动广州起义。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