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谈古喻今
7917800000018

第18章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王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原文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①:昨日蒙教,窍以为与君实游处②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③多异故也。虽欲强聒④,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⑤,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群实视遇⑥厚,於反覆不宜卤莽⑦,故今具道所以⑧,翼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於名实⑨,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群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⑩,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於人主,议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於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於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释

①某:作者自称。在文集中,作者自已称名处多以某字代替。

②游处:交游相处。

③所操之术:所执持的政治主张。术:指治国这术。

④强聒:勉强解说。聒,声音嘈杂。

⑤略上报:简单地写回信。

⑥视遇:看待。

⑦反覆:指书信来往。卤,同“鲁”。

⑧具道所以:详细说明所以如此的理由。

⑨盖儒者二句:谓儒者特别重视综核名实,即名称(概念)与实质必须相符。《论语·子路》:“子日:‘必也正名乎。”《孟子·告子下》:“先名实者,为人也”。赵岐注“名者,有道德之名;实者,治国惠民之功实也。”《荀子·正句篇》亦有“制句以指实”语。

⑩侵官,谓添设新机构,侵夺原来的职权。司马光《与王介甫书》责难王安石“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都是侵官乱政。

生事,司马光认为变法是生事扰民。《与王介甫书》:“(老子)又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都老氏之志乎!”

征利,谓设法生财,与民争利。《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与王介甫书》:“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於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你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拒谏,拒绝接受反对者的意见。《与王介甫书》:“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於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於恕乎!”

修之於朝廷:在朝廷上加以讨论,修正。

有司,各部门负专责的官吏。

举,兴辨,实施。先王,指古代的贤君。

辟,排斥,抨击。

难壬人,驳斥巧辨的小人。《尚书·虞书·舜典》:“而难壬人。”壬,通“任”。

怨诽之多:《与王介甫书》:“今介甫从政始期间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表明,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座,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

苟且,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同俗自媚於,附和世俗,讨好众人。

上,皇上,指宋神宗赵顼。

汹汹,同“匈匈”,喧扰,争吵。

盘庚之迁二句:《尚书·商书·盘庚上》“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庚》篇。”孔安国传:“胥,相也。”孔颖达疏:“自汤至盘庚,凡五迁都。今盘庚将欲迁居,而治于亳之殷治。民皆恋其故居,不欲移徙,咨嗟忧愁,相与怨上。盘庚以言辞诰之。史斜其事,作《庚》篇。”

盘庚三句:盘庚不为人民怨恨之故改变迁都的计划,那是由于他考虑到这样做合理然后行动,他认为完全正确,所以没有什么要悔过的地方。上“度”字,名记号,指法令,计划。《传》公四年载:“子产日?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下“度”字,动词,估量,考虑。

膏泽斯民:加恩惠於人民。

如日今日二句:引用前文司马光反对“生事”的说法。一切,一例,一律。事事:做事。守前所为:遵守祖宗的陈规旧法,不矛改革。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表示衷心极度敬仰之意,为旧时书信中的客套语。不任:不胜。区区:诚心。向往:仰慕。

译文

安石敬曰: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缘故吧。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后来又想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辨的,尤其在于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名义和实际的关系一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解决了。如今您来信用以指教我的,认为我的做法是侵犯了官员的职权,惹事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则认为遵从皇上的旨意,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和修订法令制度,责成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英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事生非;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抨击荒谬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怨恨和诽谤如此众多,那是早就预知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大多不关心国事,附和世俗之见以讨好众人。皇上却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去考虑反对的人有多少,愿意竭力协助皇上来对抗他们,那众多的反对者怎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商王盘庚迁都时,连百姓都埋怨,还不仅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是因为迁都是经过周密考虑后的行动,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假如您责备我占据高位已久,没有能协助皇上大有作为,使百姓普遍受到恩泽,那么我承认错误;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别干,只要墨守从前的老规矩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无法会面,但是挡不住我对你的敬仰之心。

绝妙佳句

某则以谓:受命於人主,议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