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7953600000051

第51章 黄淮卷(50)

吸收与同化的区别在于前者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同化则是“腌”,像凉州人腌菜一样,把白菜、萝卜、芹菜等混在一起,撒上调料,直腌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一团和气。其时,优点与劣势并存,糟粕和精华共在,诸味相串,叫你很难用好坏来衡量。

在这个怪圈中,一切都被异化了,连“以戒为师”的佛教,也难幸免。你见过汉地有饮酒茹荤、娶妻生子却被命之为“和尚”的吗?凉州有。在凉州洪祥乡,就有这种祖传的行业,可娶妻生子,可茹荤饮酒,平时是俗人,发丧成和尚,诵佛经,行佛事,并没人觉得大逆不道,老百姓只要认你,你就有生存的价值,就能以“和尚”命之。这虽是个别现象,其象征意义却很重大。

在石羊河流域,你几乎找不到纯粹“拿来主义”的圈外理论。这儿绝不可能如南方诸地忽而这个主义流行,忽而那个主义吃香,张口闭口,多夹生的外来名词。

翻开历史,每次时代浪潮在中国大地拍响时,带给石羊河流域的,也许仅仅是涟漪。怪圈外山洪暴发,怪圈内死水微澜。时代的呼唤总很遥远,唤不醒沉睡的凉州人。偶有清醒者,也想振聋发聩地吼几声,但也许连个回音也听不到的。不久,他定然也会在连天哈欠的感染下昏昏欲睡了。我的长篇小说《大漠祭》写的就是这种生存状态。石羊河流域是块奇异的文化活化石,很有了解和研究的必要。

可以说,明清之后,石羊河流域的人的群体性格便成为历史进程的凝滞点。这一点,可以用流传数百年之久的贤孝、宝卷、民间小调来证明。他们可能是铰去辫子的清朝人,甚至可在任何朝代发现他们的影子,唯独不能安在他们头上的,是“现代人”这个词。

这一特点,同样反映在石羊河的命运上,这是一条绵延了千年的西部命运之河,对它的治理,千年间大同小异,屡经周折,经历了无数的沧桑,走过了诸多漩涡,一直陷入了历史的泥沼之中,没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直到进入共和国时代,它才看到了新的契机。

2.揭开当代石羊河的面纱

我们去看看那个养育了大凉州的石羊河。

出了兰州,西行不久,有大山横亘,地势险要。坐在车上,你虽看不到山的陡势,但耳膜会倏然发胀。这山,海拔3562米,是河西走廊东端的门户,叫“乌鞘岭”。过了这门户,才算进了“走廊”。那一座座山,像冬眠的獾猪一样,首尾相咬,缠绵蜿蜒,扭来窜去,不知所终。这,便是著名的祁连山脉。那“祁连”二字,据说是匈奴话“天”的意思,所以,祁连山也叫天山。

古凉州水草丰美,汉代时就是著名牧场。班固《汉书》云:“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一过乌鞘岭,你马上就会发现那大片的草原。“野阔牛羊小,天空鹰隼高”。绿毯随地势跌宕,牛羊在草里嬉戏,玉笛牧歌,银溪淙淙,景色如画,美不胜收。最惹眼的,是天祝白牦牛,它“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地道的当地特产。它的肉质鲜嫩,纤维细腻,奶中的蛋白,也明显高于别的牛类;尾巴和缨毛曾为朝廷贡品,很是珍贵,旧时演戏,就用它做胡须、蝇拂、假白发等。再西行,穿过狭长的峡和光秃秃的山,便融入一片广大的沃土。那近的麦浪,远的雪山,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有那蓝得能掬来洗脸的天空,会令你身心俱爽呢!

在凉州,名胜极多:如天梯山石窟,它开凿于北凉时期,距今1500多年,早于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代表。石窟开凿之后,西域高僧昙无谶就远道而来,学习汉语,讲经传法,并翻译了《大集经》、《慧华经》等十多部佛经,共百余卷,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如海藏寺,建于宋元之间,元朝国师八思巴曾在此住锡;如磨嘴子汉墓群,因出土汉简等大批文物而闻名于世;还有许多,不再枚举。

凉州的出土文物中,最有名的,是铜奔马,也叫“马踏飞燕”、“马超龙雀”或“天马”。它的出土地,叫雷台,在凉州城北郊。雷台是古代祈雨的地方,黄土夯筑而成,高数丈,方圆百十米,上有雷祖殿,故名。

因为凉州一向干旱少雨,早年,便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祈雨。祈雨者多为道士,坐过静,有所谓祖传法术。每遇旱灾,县知事便会在万民的撺赶之下去和道士们谈判:限下时日,求下雨来,酬粮几百石;若求不下雨,就烧死祈雨者。祈雨之地,多在雷台上。

凉州人对雷神的态度,很有意思。平素里,也给雷神上供焚香,恭敬有加,但若是天不下雨,祈雨者就会生出一系列的法儿来整治雷神,比如,用判了符的雷碗来轰击雷柱,逼雷神下雨。据说许多时候,雷神很是听话,道士们也能在时限内祈下雨来。

雷台多供奉道教神灵,除雷祖殿外,还有三星殿、北斗七星殿、南斗六星殿等等,遂成凉州道教圣地。每到初一、十五,雷台湖里便人山人海,许愿者、还愿者、赶集者、经商者,各满所愿,热闹非凡。数以百计的神婆也蜂拥而至,或唱歌,或跳神,或学艺,熙熙攘攘,成为凉州独有的景致。

铜奔马发现于1969年。当地农民在雷台上挖战备地道时,发现了一个大型汉砖墓。墓中出土,十分丰富,珍贵文物,数以百计。最醒目的,便是那铜奔马,它三足腾空,昂首嘶鸣,一足踏着飞鸟,神势若飞,既显示了天马一跃千里的速度,又利用鸟的躯体扩大了着地面积,保证了马的平衡。这马,融入了古代凉州人的高度智慧,有精巧的艺术构思和超人的想象,先后在十多个国家展出,屡屡引起轰动。后来,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旅游标志。

因为凉州土地肥沃,平坦如砥,千年的石羊河总是慷慨地向人们奉献它清凉的乳汁,凉州是西部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被誉为“凉州不凉米粮川”。其农业非灌不殖,非灌不收,水利一直是关乎民生的主要因素。历史上自汉代设郡之后,凉州已经历了数千年的烟雨,正如凉州贤孝中所唱:“山也空来哟水也空,山水相连到处通。朝也空来哟国也空,凉州城换过了多少主人公。”在数千年历史演进中,那主人名字可以换来换去,换不了的,便是对石羊河水的敬畏和治理,水兴则凉州兴,水衰则凉州衰,百姓的安乐与社会的安定,很大程度上维系在石羊河水上。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位于河西走廊东段,在乌鞘岭西面,祁连山北麓。东南与甘肃省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北毗邻甘肃张掖市,西南紧靠青海省,东北与内蒙古接壤。它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多、经济较发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据有关资料介绍,石羊河古名谷水,分为上、中、下三段。石羊河干流上游,人称杂木河,源于祁连山脉东段冷龙岭北侧的大雪山,东北流入山谷,坡陡峭,流湍急,年均流量为7.90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2.49亿立方米。石羊河中游,自塔儿庄出山,入河西走廊东段,流过武威时,接纳沿途冲积扇泉水,再流向东北,名石羊大河。石羊河下游,从红崖山以北开始,现筑成东西两条干渠,继续东北行,最后没入民勤县东镇以北的沙漠中。

石羊河水均源出祁连山东段,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兼有冰雪融水成分。其出山口多年平均流量为50.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5.91亿立方米,6~9月占70%左右。上游祁连山区降水丰富,有64.8平方公里冰川和残留林木,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前山皇城滩是优良牧场,中游流经走廊平地,形成武威和永昌诸绿洲,灌溉农业发达。下游是民勤绿洲。终端湖如白亭海及青土湖等近期均已消失。全流域建成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15座,其中以大景峡、黄羊河、南营、西马湖、红崖山及金川峡等水库较大。

在当代的行政区划上,石羊河流域波及4市9县【区】,分别为武威市的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金昌市的金川区、永昌县,张掖市的山丹县、肃南县,以及白银市的景泰县等。流域主要行政区分属武威、金昌两市,武威市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地区,金昌市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流域内交通方便,物产丰富,有色金属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是河西内陆河流域经济较繁荣的地区。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25万亩,现状流域总人口22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人,约为河西平均人口密度的3.4倍,流域范围包括武威、金昌、张掖、白银四市,其中武威市是石羊河流域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

石羊河流域水系发源于祁连山东部冷龙岭北坡,雪水自东向西,蜿蜒而来,组成了上游八河,即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八水流至下游,诸溪相合,汇成主流,名为石羊。据专家资料,石羊河流域现状水资源量为17.6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15.6亿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0.99亿立方米,外流域调水1.01亿立方米。其特征为:一是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呈周期性,总量呈下降趋势;二是下游民勤盆地来水逐年锐减;三是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据官方公布的资料称,石羊河流域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按现有人口和耕地计,自产水资源人均755立方米,约为全国的1/3;耕地亩均270立方米,不到全国的1/6。流域现状用水总量28.77亿立方米,耗水总量20.75亿立方米,水资源消耗率109%,地下水年超采4.32亿立方米,现农业总用水量为24.3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5.7%。由于上下游多次重复利用以及地下水的超采,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172%。

由于人口突增和经济发展,来水渐少,用水增多,供需严重脱节,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过去的民勤绿洲,多有水草丰美、碧波荡漾的湖泊,曾是名扬天下的驼场,养育了数以万计的骆驼。在过去的千年里,那茶马古道上往来穿梭的,多是民勤--那时叫镇番的驼队。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为其运输军粮的,便是民勤绿洲养育出的骆驼,它们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现在,那养育了千年驼队的绿洲早就干涸了。上游来水渐少,地下水矿化度剧增,有的地方人畜不能饮用,也不能农田灌溉,当地群众无法生存,多有背井离乡、沦为“生态难民”者。

时时从西部卷向东部,甚至在京城上空肆虐的黄尘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民勤被撂荒的裸露的土地。

最可怕的,却是那风沙。黄沙蠕蠕而来,埋房屋,压庄稼,把人的生存空间挤得越加局促了。

民勤,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有关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流域水资源先天不足,冰川资源相对承载能力弱,难以适应当代经济的发展;二是水资源利用不协调,农业灌溉规模偏大;三是水资源管理弱,难以有效控制流域内地区和行业的用水总量;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益较低;五是部分工程尚未充分发挥效益。

2001年以后,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批示,明确指示:“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3.西羌的牧羊人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历史。

历史上石羊河流域的开发多次反复,其主要开发时期是西汉、魏晋、隋唐、明清等,介于其间的五代至宋元、清代中后期再到民国,开发规模小,绿洲多退缩萧条。

凉州是人类较早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早在4000多年前,凉州的祖先就在石羊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因得地利,凉州的祖先一向强悍善战,他们的图腾,便是苍狼。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的凉州人祖先称为西戎,据说西戎是西羌的一种,后来,唐朝诗人的一首诗让“羌”这个原本生僻的字,名扬天下了,诗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许慎《说文解字》中专门解释过这个“羌”字,“羌,西戎牧羊人也”。此羌人,历史上便以能歌善舞扬名,后来,盛行于唐室宫廷的西凉乐舞便源于“羌”乐。

很有滑稽意味的是,“羌”这些“牧羊人”的图腾竟然是习惯于吃羊的狼。牧人恨狼,但为何羌人竟然将狼视为自己崇拜的图腾?这是个值得史家注意的话题。凉州人祖先一向以病死于床上为耻,以战死于沙场为荣。《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西羌……以战死为吉利,病死为不祥。耐寒苦同之禽兽,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唐朝大臣柳浑故说:“戎狄,豺狼也。”

那时,石羊河或其他河流成了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生的西戎除狼之外的另一个图腾:水。对水的崇拜一直深入古凉州人的集体无意识,从敦煌出土的一些析梦书中,水的意象总是跟财富或吉祥连在一起。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凉州人的祖先就会同其他夷人史称西戎--骑着用石羊河水草养肥的大马,一窝蜂拥向朝歌都城,把那个叫西周的名字从历史上抹了去。那时节,祁连山雪线是历史上的最低点,丰富的冰川提供了丰美的河水,古凉州四面绿草,河水流溢之处,总能浇出无边的绿色。那时节,凉州人的祖先骑着大马,赶着肥羊,傍水而居,逐草而牧;那时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他们爱好和平,虽有沃野千里,而不喜干戈,除了惩治周幽王的那次行动外,他们懒得去跟所谓的中原人争那天下之名,或是逐那庙堂之利。那时节,雪水终年流着,除了暴雨突降偶现的大水之外,最多的是涓涓细流。那终年不断的雪水,浇出了无边的绿洲,一直沿着河西走廊通向了西域。那石羊河,成为凝聚凉州人祖先的一个重要纽带。正是在这个纽带的维系下,凉州的祖先渐渐变着名字,后来的史书上,我们常常看到那个名字--月氏。张骞出使西域时,月氏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那时节,石羊河流域水草丰美的消息渐渐传递开来,一群群牧人来了,一个个部落来了。那时的河水充盈,草原很大;那时的大地很宽,能容下无数匹骏马的驰骋;那时的人们爱好和平,跟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也和谐相处。

不久,两个更大的部落也逐水草而来,一个叫乌孙,一个便是后来壮大起来的大月氏。大月氏占了石羊河的东岸大片原野,乌孙占据了西岸,各种势力相安无事了许多年。

贪心源于利益。那河水带来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让人们产生了贪心,于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关于水的战争爆发了。公元前180年左右,大月氏发动自己的部落,攻向乌孙的地盘,杀其王,掠其地,奴其民,独霸了石羊河流域。

历史页码的翻动是惊人地快,从那时至今,已经逾2000年了。那祁连雪峰仿佛依旧,只是雪线在逐年上升,那流溢出无穷绿色的雪水,也在人类的约束下,渐渐变了模样,终于稀罕了。

4.远去的匈奴歌声

此后,石羊河流域开始频繁地换着主人。那些主人们争夺的焦点说穿了只有一个:水。

在凉州,一向有“水为财”之说。谁要是梦到水,那是很吉祥的事。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