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商:高情商成就未来
7993400000016

第16章 挑战自己,战胜别人

平常能主动寻找挑战的并不多,因而,有杰出成就的人也就少之又少。如果你是一位乐于挑战的人,不论是挑战自我,还是挑战别人,你都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因为挑战意味着风险,风险蕴含着机会,机会孕育着成功。

艾科卡是美国企业界的一颗巨星、是众多哈佛学子心中的偶像,他就是一位寻找挑战、击碎挑战,从中寻找机会并获得成功的有力证明。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通用”“福特”两家汽车公司是美国最出名的三家汽车品牌,还是美国十大制造企业之一,在整个西方著名企业中排在第十四位。进入2 0世纪7 0年代以后,克莱斯勒屡遭不幸,连年亏损。到1 9 7 9年,当年亏损11亿美元,负债8亿美元,在美国500家大公司的排位急剧下跌到第十七位。财经界人士普遍断定,克莱斯勒倒闭指日可待了。

在这风雨交加之际,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亲自出马,请艾科卡接掌公司帅印。经过深思熟虑,艾科卡毅然接手了这个奄奄一息的公司。显然,这对艾科卡来说是严峻的挑战,艾科卡也深知这一点。但他更懂得,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是成功的前奏。

经过数年的挑战与艰苦的拼搏,艾科卡终于击败了挑战,并把机遇转换为成功——克莱斯勒公司“死”而复生。

克莱斯勒创造的奇迹,进一步印证了艾科卡是一个寻找挑战,不避挑战,并最终击碎挑战的人,同时他向世人证明了:挑战不仅是机遇的良师,还是你增强才能的平台。

财经界起死回生的例子不胜枚举,美国亿万富豪鲍洛奇即是其中之一。

大学第四学期注册时,鲍洛奇,这个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正面临着他一生重大的抉择:做个好律师,每年可赚取1.5万~10万美元;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许能把整个世界变成自己的天下。这不仅只是律师与商人的选择,实际上是选择挑战或者逃避挑战的决断。律师是舒适、稳定的代名词,但毫无疑问,它也逃避了挑战;商人的道路则是曲折而充满了磨难的,但途中有更多更大的挑战,因而机会也倍增。

鲍洛奇选择了挑战。后来,他赚了1亿美元。他说:“你可以靠工资安稳地生活,但工资绝不会使你真正富有。如果你想成为富豪,你必须走出靠工资生活的世界,步入一个极度危险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挑战的世界。”

在美国哈佛大学,“挑战”二字是丝毫不显陌生的。因为“哈佛”二字就是挑战的化身。首先,哈佛的入学资格审查就是极其严峻的挑战,其竞争的激烈,选拔的森严,令人不寒而栗。

哈佛在我们看来是很难进入的“天堂”,然而,进入哈佛的学子们知道,在这里学习的严格程度犹如“地狱”一般严酷。在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竞争的激烈近乎残酷,简直就是对自身极限能力的挑战。作为哈佛浓缩的HBS(哈佛商学院),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HBS是两年学制,第一学年的学习任务极重,有11门课程。校方要求每位学生至少有10个“良”。拿到8个以上“及格”或“不及格”的学生被称为“触网”。“触网”的学生能否升入二年级,要由学生成绩委员会根据学生本人的请求、教授的评价、“触网”的客观因素来决定。其中一小部分将获准升学;而另一部分则被迫退学,但可以保留其重新申请入学的权利。尽管每年只有5%左右的人“触网”,但因“触网”而被迫退学的威胁是始终存在的。何况评分的范围不是整个年级,而是按照固定的百分比在班上分配,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很多学生每天要学习13~18个小时,到凌晨一两点钟睡觉,早上8点半还得上课,几乎无法正常地休息。

正是有了这些挑战,才锻炼出哈佛学子们适应挑战,面对巨大挑战也毫无惧色的心态,从而为他们能在社会实践中取得出色的业绩,从平凡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哈佛学子的成功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福特汽车曾经的总裁麦克纳马拉就是哈佛学子中敢于寻找挑战的典型。

麦克纳马拉从哈佛毕业后,进入普莱斯沃特豪斯公司担任会计。不久,他就失望地离职了。其失望在于,该公司没有挑战性。1942年3月,他听了桑顿的游说,欣然前往华盛顿接受军事教育,打算日后为桑顿设计“统计管制小组”的课程和工作内容。因为那里有着更多的挑战,所以他欣然前往。在哈佛做了一年的军事教员后,麦克纳马拉又要求去前线。于是他被派往英格兰。那里没有暖气、没有热水,只有德军的狂轰滥炸。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在这充满挑战的环境里,麦克纳马拉如鱼得水,工作得有声有色。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哈佛的“挑战训练”。

战争过后,麦克纳马拉完全有机会回哈佛继续任教。然而,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地选择了福特,选择了汽车,也意味着选择了挑战。在不断袭来的挑战中,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而升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仅仅数周,另一个更大的挑战向走来。他依然保持了哈佛人对待挑战的一贯态度,毅然决然地笑迎挑战的到来。对麦克纳马拉而言,国防部长是一枝“来自猎户的玫瑰”,更具有挑战性,麦克纳马拉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它。

麦克纳马拉把哈佛赋予他的“寻找挑战”的性格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无论在企业界,还是在政界,他都不是一个易于被人遗忘的人。

我国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这样诠释人生:“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有5%是痛苦的,另外的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5%的痛苦,在90%的平淡中度过。”

美国《运动画刊》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幅漫画,画面画的是一位拳击手累瘫在了训练场上,标题是《突然间,你发觉最难击败的对手竟是自己》。从这幅漫画的内容与这个耐人寻味的标题中,你看到了什么呢?

有一个来自日本的故事,说的是日本有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青年,报考了一家大公司,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后,这位青年人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亏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不久又传来消息,由于统计考分时,电脑出了差错,其实他的考试成绩名列榜首,他最后还是被公司录用了。不久,又有新消息传来,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小的打击都承受不起,又怎么能在今后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呢?

虽然在考分上这个青年击败了其他对手,可是他却败在了自己心理的障碍上,成了自己心理障碍的俘虏,甚至因此产生轻生的念头。他的心理敌人就是惧怕失败,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自己给自己制造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同样不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应有的本色。

当然,战胜自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试想,我们通常是容忍自己的过错多呢,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次数多呢?答案毋庸置疑。

一个人从懒惰变得不怕吃苦,任劳任怨,那必定是他战胜了自己的懒惰。懒惰是我们身上最难克服的敌人之一。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往往都是因为一次次的懒惰拖延,而把成功的机会错过了。

每当我们想尝试做一项新的工作,换一个新环境,接受一个新的挑战时,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向后拉的力量阻止你的脚步。因此,我们常常会被这种后拉的力量拽住,产生退缩的想法或者陷入一种无法抉择的痛苦之中:还是安于现状吧!还是省事为妙吧!还是不要冒险吧!于是,就在这种消极的决定中。不知多少可贵的机会流失了。许多人抱怨自己一事无成,恐怕这消极的处理事情的习惯,是使他失败的一个最大的原因。

每一个人都知道公正廉洁是令人可敬的,偏私贪欲是令人可耻的,但是事到临头,往往就会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压力与诱惑,往往就会被不良的风气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措辞打败,缴械投降了。其实,那正是你被另一个消极的自己所战败的明证。一个人在必要的时候败给自己,是可耻的,任何理由都无法掩饰这种羞耻。一个人应该有力量让自己光明的一面取胜,否则,你的人生就注定会失败。青少年应该始终记于心的是:战胜别人,先从战胜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