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荀子原来这样说
7994300000034

第34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

“原典”

荀子曰:“子曰:‘回,知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明。’”

“原典”

荀子说:“孔子问:‘回啊!有智慧的人应该是怎样的?’颜渊回答说:‘有智慧的人认识自己。’”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明白别人的优点和弱点,是“知人者智”;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则是“自知者明”。一个人就好比是一条船,无论大小,都必须随时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载重多大、航速为多少。所以说,做人要善于剖析自己。只有当他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才能和价值时,他才能在各种条件下,充分地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反之,一味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只能是一生碌碌无为,毫无建树。

世上万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而,能否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却不容易。不然,何以自古就有“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呢!其实,这种自知之明就是能发现自己的卓越和缺陷,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依照自己的条件决定去干什么,不去干什么。然而,生活中却常常能够看到没有“自知”的人。他们往往在还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之前,便一头栽进一个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盲目追随别人得来的,而不是了解自己之后得出来的,所以每天要受尽辛苦和疲惫的折磨,而最终却不一定获得多大的成效。其实,他们所受的折磨完全是由他们的不“自知”造成的。

虽然生活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阳光雨露,但上天是公平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不失自知之明,就能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

在《荀子·子道》中荀子记载了一段孔子与其弟子的谈话。

子路进来,孔子问道:“由啊!有智慧的人应该怎样?讲仁德的人应该怎样?”

子路回答说:“有智慧的人让人了解自己,讲仁德的人让人爱自己。”

孔子说:“你可以称为儒士了。”

子贡进来,孔子问道:“赐啊!有智慧的人应该怎样?讲仁德的人应该怎样?”

子贡回答说:“有智慧的人了解别人,讲仁德的人爱别人。”

孔子说:“你可以称为儒士中的君子了。”

颜渊进来,孔子问:“回啊!有智慧的人应该怎样?讲仁德的人应该怎样?”

颜渊回答说:“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讲仁德的人懂得自爱。”

孔子说:“你可以称为明达的君子了。”

荀子借用孔子及其弟子的谈话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

所谓自知,即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每个人都不相同,有的人聪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强壮,有的人弱小。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经验也各不相同。人如果在生活中总是与别人比较,总是希望获得他人的掌声和赞美,博取别人的羡慕,那么,他就会慢慢地迷失自己。一个人成天期望获得别人的掌声,他的生活必然是空虚的,久而久之,他的生活就变成了负担和苦闷。因此,我们只有了解自己,依照自己的潜能去发展,那才有真正的喜悦,那才有真正的快乐与成功。

汉高祖刘邦开创汉室四百年江山,他曾说过,论筹集粮草,安抚百姓,他比不上萧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比不上张良;行军打仗,指挥千军万马,克敌制胜,他比不上韩信。然而,他也有自己的长处,就是能使人才各尽其所,共同为大汉尽心尽力。刘邦不因自己才能不济而嫉贤妒能,而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在于招揽人心,知人善任,终使自己身边人才济济,成就大业。

宋代词人柳永,早年追求功名,然而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天地不在庙堂,而在民间;自己的最佳身份不是封侯拜相,而是文人。于是他豁然开朗,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潜心研究制词、音律,吟风弄月,流连于舞榭歌台,将宋词的温柔旖旎推向极处,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词人。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弱点和短处,而不去做那些力不从心、劳而无功的事情。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吹自擂,更不能过高地估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要看清自我,摆正位置,无论别人怎么对待你,怎么说你,你都要用理智这杆秤将自己称准,找准保持心中天平平衡的砝码。不要拿别人的评价跟自己过意不去。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学会换位思考、“补偿”思考、活出个性,活出自我。

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够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为之奋斗终生,才能获得想要的成功。

人之所以不自知,正如庄子所说:“目不见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之外的东西,却看不清自己的睫毛。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便是人不自知的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自知呢?

1.孤独地面对自己

许多人总是陷于无穷无尽的日常事务和人际关系中,这使他们根本无暇去了解自己。在纷繁复杂的高速运转中,你不妨给自己放个假,让自己隐退,孤独地只有自己,让内心的真我有一个展现的时间和机会。

2.与自己对话

要真正了解自己,必须养成与自己“对话”的良好习惯。你需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留给自己。当你一个人独处时,你可以把自己那刻的感觉、感情、想法等在心中一一过滤,审视一下自己的心态是否平衡;了解自己真正在想些什么;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心安理得;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知道自己为人处世的缺陷等。

3.通过别人了解自己

设法了解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你可以向亲人或较亲近的朋友询问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听听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看法。你可以通过身边的人对你的态度、评价,扪心自问:“我做错了什么?”“我做对了什么?”“我什么地方做得还不够?”……但需切记,对于别人合理、善意的批评,应该冷静地予以接受。

需要提醒的是,人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不但要知道自己多高、多重、多胖、多瘦、多美、多丑这些外在的东西,而且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适合干什么等,也就是说要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也更难清楚地认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只有经历暴风骤雨的洗礼,雪压霜欺的磨砺,在无数次的跌倒中爬起,然后再用镜子照清楚自己,找到真实的自我,方能达到“有自知之明”之境界,再经过不断地修补和完善,向完美的人生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