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汉的第二年(公元264年)七月,吴主孙休得急病而死。吴国外有曹魏军队的威胁,内有交趾(今两广、越南北部)一带的反叛,国人无不期待一个英明之主即位,以振国威。左典军万或曾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当过县令,与孙权之孙、乌程侯孙皓非常要好,他在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面前盛称孙皓之贤明英武,可堪大任,因而在濮阳兴等人的主持下,23岁的孙皓继位登基了。
孙皓即位不久,国人就大失所望。他性情残暴,又好酒色,非但不能振兴吴国,而且加速了东吴的分崩离析。濮阳兴后悔选择了这样一个君主,但悔之晚矣,他与张布不久便死在孙皓的屠刀下。
为了灭蜀,曹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当蜀汉灭亡后,魏国需要重新积蓄力量,一时还难以迅速灭吴,这使得东吴有了暂时偏安一隅的机会。暴君孙皓也能肆无忌惮地继续自己的统治。
吴建衡三年(公元271年)正月,因有人投孙皓所好,故意说得到了预测未来的“谶纬之书”。书中称:“天帝的黄旗紫盖出现在东南,最终成为天下之主的人,必定是现在统治荆州、扬州的君主。”孙皓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天命”,便在这数九寒天里,率大军从牛渚矶(今安徽当涂北)渡江西行,还带上自己的母亲、皇后、儿女及宫嫔数千人乘车同行,说是要到洛阳去统治天下,以顺应天命。沿途大雪纷飞,道路非常难走,士兵们不仅要穿戴盔甲,携带兵刃,每一百人还要负责拉一辆大车。士兵们又冻又累,不少人死在途中。军中后来竟传开了这样的话:“如果前面遇上敌军,我们就倒戈一击了。”晋武帝听说东吴有大的军事行动,急忙命令义阳王司马望率领中央禁军步兵二万、骑兵三千屯驻寿春(今安徽寿县),准备迎击。吴主孙皓得知前方有大军挡道,自己的部众又怨气冲天,怕继续前进不会有好的结局,这才下令撤退。孙皓的行为就是这样莫名其妙,他不顾气候条件,不考虑对方的军事实力强弱及兵力部署状况,便贸然率大军前往晋都洛阳,并让数千后妃作陪,使人捉摸不透他究竟是去打仗,还是去游玩。
当孙皓在建业醉生梦死时,晋武帝则已开始筹划灭吴大计。泰始五年(公元269年)二月,他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今湖北襄樊)。荆州是个战略要地,占领了这里,再顺流攻江东则容易得多。
羊祜刚到襄阳时,军中没有百日之粮的积蓄。羊祜从长远利益着想,没有马上投入兵力与吴人争城掠地,而是组织人力大量垦荒种粮,还在五个形势险要的地方建立城堡,防止吴军袭击,尽可能多地控制上等土地,使晋军的粮食积蓄越来越多,足可支付十年之需。
羊祜对吴人主要采取怀柔策略,尽量争取人心。他从不搞欺诈及袭击行为,即使与吴人交战,也是堂堂正正地与对方约定作战时间,届时才开战。对战俘予以优待,对敌方阵亡者为之殡敛。曾有部将抓到两个儿童,羊祜将他们送回他们父母身边。后来这两个儿童的父亲带领自己的部众前来归顺了。吴将邓香攻掠夏口(汉水与长江交汇处),被晋军活捉,羊祜没有处死他,反而放他回去。邓香深为感动,也带自己的人投降了。吴将陈尚、潘景在入晋地侵扰时被杀,羊祜厚加殡敛,并让其家属来迎丧,还以礼相送。晋军攻入吴境,如果收割了吴人的稻谷作军粮,羊祜也命令按收割量的多少计价,用绢匹偿还。诸如此类的事情使羊祜赢得了吴人的敬重,人们提起他,不说名字,而称“羊公”。
坐镇乐乡(今湖北江陵东)的东吴大将陆抗深知羊祜对吴人施以仁德影响的厉害,一再告诫部下:“对方专行仁德,我们专行暴虐,则我军最终会不战自败。今后我们不要为锱铢小利而出兵骚扰,只要保住疆土完整无缺即可。”从此,双方战事大大减少,各不相犯,牛马跑入对方境内,只要向对方打个招呼即可取回;狩猎时,如果发现抓获的动物先被对方打伤,也将它送归对方。羊祜与陆抗之间也彼此不猜疑,陆抗曾送酒给羊祜,羊祜毫不怀疑地喝了起来;陆抗有病,羊祜派人送去上等好药,有人劝陆抗要小心谨慎,别上对方的当,陆抗则说:“羊祜岂是用毒药害人的小人!”吴主孙皓得知两国在荆州相互友好,大为不满,特派人前去责问陆抗。陆抗答复说:“我不这样做,显得我方穷兵黩武,使对方的仁德更加深入人心,于国家有害无益。”
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十一月,羊祜带着未能亲眼目睹吴国灭亡的遗憾,抱病而终。临终前,还向武帝面陈伐吴之计,并把尽快伐吴的希望寄托在中书令张华身上,说:“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夙愿啊!”另外,他荐举了同样力主出兵吴国的杜预接任自己的职务,去都督荆州。因此,两年后东吴被平定时,晋武帝感慨地说:“此羊太傅之功也。”
羊祜死后,朝中为是否出兵伐吴争论不休。以太尉贾充、秘书监荀勖为首的一些人反对伐吴,认为晋军暂时没有足够强的力量吞并吴国。以中书令张华、都督荆州诸军事杜预及龙骧将军王溶等为首的一些大臣则力主迅速攻吴。
晋武帝由此最后下定了尽快伐吴的决心。他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为诸路大军筹措并运送粮草军资。武帝又任命贾充为大都督,督统伐吴各路人马。贾充认为伐吴为时尚早,怕出师不利,不愿受命,并以自己年岁太高相辞。而武帝非让他出征不可,说:“你要是不肯受命,我就得亲征了。”贾充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征,屯驻襄阳,节度各路人马。
成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朝发兵二十万,分六路大举攻吴。这六路的布置是:镇军将军琅王牙王司马伷趋涂中(今安徽滁州东南),安东将军王浑趋江西(今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建威将军王戎趋武昌(今湖北鄂城),平南将军胡奋趋夏口(今湖北武汉),镇南大将军杜预趋江陵(今湖北江陵),龙骧将军王濬、日东监军唐彬率水军自巴、蜀顺长江而下。
诸路人马中,王戎、唐彬所率水军是主力。咸宁六年(公元280年)正月,他们从成都出发,直捣丹杨(今湖北秭归东南)。
二月,王戎挥师连陷西陵、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北)诸城,斩杀东吴将士众多,吴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璩、宜都太守虞忠、监军陆晏均成了俘虏。吴平西将军施洪等眼看抵抗不住晋军攻势,也缴械投降。
当王戎进攻乐乡时,杜预率领的大军也已逼近江陵。杜预先遣精兵八百人趁夜色悄悄渡过长江,在巴山(今湖北松滋北)燃起一堆堆大火,并虚张声势,在那一带插上许多旗帜,像已有千军万马占据了江防要地。吴人非常纳闷,感叹说:“晋军简直是飞过长江的,让人不知不觉就占领了我们的要害之地。”吴军由此惶恐不安,斗志大大削弱。杜预又命牙门将周旨等率军埋伏在乐乡城外。乐乡城中的吴都督孙歆出战王戎溶,遭到失败。当他率败兵逃回乐乡时,周旨也带伏兵装扮成吴军士兵,尾随入城。然后在孙歆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其活捉,悄悄押回杜预营中。晋军将士对杜预的谋略都很赞赏,称他“以计代战一当万”。
驻守江陵的吴督将伍延在晋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假装请降,却把精兵埋伏在城上的矮墙后,准备等晋军入城时,发动突然袭击,以便以少量兵力趁乱取胜。但杜预识破了他的计谋,没有受降,发兵猛攻,很快夺下了江陵城。由于杜预足智多谋,吴人对他既怕又恨,因而在江陵城内外长有结块的大树上削去部分树皮,题上“杜预颈”几个字,又在狗脖子上系着剖开的葫芦瓢。原来杜预脖子上长了一个较大的肉瘤,吴人借此侮辱杜预。江陵城攻破之后,杜预把所有参与这种事的人处死,以泄心头之愤。其中被冤枉而死的人有不少,在这件事上,他是干得过于残忍了。
武帝在频频得到捷报后,再次下诏,命令:“王戎、唐彬继续顺流东下,与已经攻克江安的胡奋及逼近武昌的王戎会师,共同攻克夏口、武昌,然后直扑吴都建业;杜预则挥师南下,平定荆州以南的各州郡;大都督贾充应从襄阳移屯项县(今河南沈丘)。”
这样,王戎、唐彬在得到杜预补充的一万七千名士兵后,又与胡奋联兵,攻破夏口,尔后带着胡奋补充给他们的七千士兵,在王戎部将罗尚、刘乔的配合下,攻克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等投降。过了武昌,唐彬又得到王戎补充的六千士兵,这样,王戎、唐彬率领的水师总人数多达八万,战船满江,兵甲耀目,气势极盛。
王戎、王浑、司马亻由各自率领的军队离建业越来越近,一向不以国事为重的荒淫皇帝孙皓这才惊慌失措。他命丞相张悌督统丹杨太守沈莹、副军师诸葛靓率吴军主力三万人前去迎战。这支队伍到达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沈莹提议驻扎于此,他说:“晋军在蜀地训练水师,准备船只已有多年,而我们长江沿线各要镇长期没有戒备,加之过去独当一面的名将现在均已故去,必定阻挡不住晋军的进攻。晋军水师迟早会到达牛渚,我们借这里的险要地势与之决一死战,若取得胜利,则长江西岸的晋军都会被镇住,那样的话,还可能趁势夺回长江中上游的控制权。我们如果不守住这里,而是直接渡江西行,一旦失败,国家的覆亡就不可避免了。”张悌不同意他的看法,感慨地说:“东吴将亡国,这是老少皆知的事情。我们守住牛渚,一旦晋军到来,我军早已丧失了斗志,根本无法与之抗争。现在只有渡过长江,去与对方进行决战,败了,我们同赴国难而死,值得;胜了,可赶走江北晋军,并趁势回师攻晋军水师,必将打败他们。”于是,张悌率军渡江,先围王浑部将张乔于杨荷桥,继而与晋将张翰、周浚对阵。吴军最初取得小胜,但随后在冲击对方军阵时失利,一处战败引起各部人马依次崩溃,将帅制止不住,加之张乔在后面夹击,吴军最后大败于板桥。当时,诸葛靓率五六百人向外突围,他特意去迎张悌,但张J悌不肯离去,坚持要以身殉国。诸葛靓没办法,挥泪而去。才走百余步,他再回头时,张悌已被乱军杀死。
王浑力克三万吴军,兵势极盛,扬州别驾何恽劝他乘胜跨过长江,直捣建业。但王浑却信心不足,不肯奋兵独进,而按兵停留在江北,坐等王濬的到来。这时,武帝又下一道诏令,让王濬到达建业附近后要受王浑的节度。但这道诏令尚未传递到王溶手中,王溶的军队便已到达了三山(今江苏南京板桥镇附近)。王浑派人与王濬联系,让他到江北与自己共商攻城之计,而王溶不予理会,他对来人说:“船队现在顺风顺水,不能停住,正应直趋建业。”
王戎率领的八万水师浩浩荡荡直逼吴都,方舟绵延八里,旌旗满江,威势甚盛。吴主孙皓急遣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一万余人前去迎敌。但一向惯于水战的东吴水师这时却已军心涣散,节节胜利、步步进逼的晋军的强大攻势,早已使东吴兵卒魂飞天外。张象深知在这种情势下要与晋军抗衡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于是,未作任何抵抗,便率军向王濬缴械投降了。这样,建业城外没有了足可抵抗一阵的吴军,建业城门实际上也就向晋军打开,只等王濬等入城了。
孙皓眼看实在无兵可用,他只好接受大臣薛莹、胡冲等人的意见,分别遣使到王濬、王浑、司马亻由军中,表示投降。
吴国灭亡之后,晋武帝改元太康。他赐给被押送到洛阳的孙皓一个带有欺辱性的爵号:“归命侯”。又召集文武百官及周边各族各邦使者,举行盛大朝会,连国子监的学生也参加了这一盛会。吴主孙皓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迫前来拜见武帝。尽管成了亡国之君,孙皓仍表现出不肯屈服的样子。武帝说:“我安排好这个座位等待你来拜见已经很久了。”孙皓答道:“臣在江南也设了这样一个座位等待陛下去朝拜呢!”贾充曾一再反对迅速攻吴,当他又一次将主张班师、停止攻吴的奏章派人送达朝廷时,王濬夺得建业、俘虏孙皓的捷报也同时到京。贾充为此而深感惭愧,不得不回京请罪。武帝因他是开国元勋,仍让他担任太尉。此时,面对俯首称臣的孙皓,贾充也想当众表现一下,揭揭孙皓之短。他问:“听说你在南方凿人的眼睛,剥人的面皮,这是对什么人用的刑?”孙皓反唇相讥:“臣子对君主不忠,甚至谋杀君主,就要受这种刑罚!”贾充听了哑口无言。原来昔日司马昭试图篡魏称帝时,贾充曾亲自下令刺死魏帝曹髦,犯有弑君之罪。他最不愿别人提起此事,而孙皓偏要当众出他的丑,使之十分难堪。
孙皓在洛阳再也不能摆帝王威风了,他受到屈辱,精神痛苦不堪。被俘至洛阳的当年十二月,他便一命呜呼了。这个残忍荒淫、祸国殃民的暴君,最终得到了他应有的结局。
§§第二章 太康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