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了不起的中国人
8025900000040

第40章 遭到抱怨的中国品质

在经商方面,虽然中国人在国外很多地方都取得了成功,但是仍然有许多中国人抱怨,在同一个地方开店的中国人,因为竞争互相拆台,最后发展到势不两立、两败俱伤的地步。而且,只要是有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帮派。各个地区的人会形成自己的团伙,互相打击,甚至会互相向当局告发。

对中国抱怨更多的还有中国产品的品质。正如许多人所描绘的,中国人的确制造了许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使得很多贫穷的人也能够享受到现代生活的益处。但是,也的确有很多商品质量非常糟糕。正因为如此,“中国制造”在很多国家那里都成为次品的代名词。

据《环球时报》报道,其记者在赴尼日利亚驻站不久,在当地一个农贸市场买菜时,一名小贩拿起一只勺子当着记者面一折两截,然后说,“这就是你们国家出口到我们国家的商品”。

以南非为例。南非的财经杂志Financial M ail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对中国商品的品质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并质疑为什么南非对中国商品那么依赖。文章中表示,由于之前发生的一些品质不良(指中国纺织品甲醛含量过高的事件)问题,使得中国进口的廉价纺织品成为近来一连串出现品质问题的中国产品之一。

中国产品在南非的声誉目前的确不是特别好,媒体接连曝出中国产的有毒的狗饲料,以及被污染过的凤梨,包括M attel公司将1800万件含铅量过高的中国玩具退货。这一切都大大降低了中国产品在南非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另外,中国的出口商在给客户交货时经常会发生送货不准时,而且品质参差不齐,甚至会发生缩水和损坏的情形。开普敦有一家大型女装加工厂,有一次就因为从中国运来的纺织品迟到,结果导致工厂不得不让员工连夜赶工,由于必须多付加班费,最后使得产品不得不亏本完工。结果中间质量还出现了问题,最后让这家公司失去了订单。

中国人在其他地方创业,不可能脱离自己生活的土壤而孤立发展,也不能只顾自己闷头发财、对外界的事情不闻不问,长期如此,很容易让当地人产生反感。

丹尼尔·理贝罗是莫桑比克环境公正组织的专家。他说,中国公司在非洲拒绝雇用当地工人,也不跟当地居民打交道,已经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他说:“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当地留下的印象很不好。当当地人看到那些工程以及中国工人取代他们在那里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感觉很消极,因为他们看到中国人夺走了他们的工作。”

在非洲,很多地方市场上的非洲人已经在当地经商很久了,甚至经历过改朝换代,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华商到来了,然后他们的生意就一落千丈,甚至有很多不得不忍痛撤出市场。于是他们也将自己的愤怒迁怒到了华商身上,觉得是华商到来抢走了他们的生意。

中国产的绝大多数产品都很便宜,因此其实是非常适合非洲市场当地人购买力还比较低的现状的。但是华商在当地不断攻城略地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培养着自己的敌人。比如在非洲,经商是一定有规则的。一级批发就管一级批发,二级批发就管二级批发,然后分销就做分销、零售就做零售,绝不改变。各级商户都安分守己挣自己的那部分利润。但华商到来之后却根本不管三七二十一,批零兼售,结果就让很多本地商户没有了饭吃。在非洲已经发生多次当地行业协会针对华商的示威游行了。

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一位专门研究非洲各国内部问题的专家赫尔伯特说,中国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就必须意识到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积极的、进步角色的重要性。他说:“很多非洲国家的政府都喜欢来自中国的投资,因为中国政府在投资的同时,不附加任何条件。但是谈到中国公司在当地的具体运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时候中国公司不尊重当地的劳工,因此发生过像中国工厂在赞比亚被炸等情况。”

不仅仅在非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杨鹏先生在2007年3月与经济学家赵晓受《新青年·权衡》杂志邀请就“信仰、文明与中国崛起”这一话题对话,杨先生关于美国的华人地位问题发表的评论也反映了一些现实:

华人和犹太人在美国是两个比较成功的民族族群,但在美国的社会生态层上比较两个族群,会发现犹太族群的生态位远远高于华人族群。总的来说,华人给人的大体印象,是开中餐馆和当研究助手的,在这两个领域华人比较集中。虽然从事研究和学术的华人不少,但在学术上取得类似杨振宁、李政道那样世界一流成就的人还是很少。而犹太人则活跃在金融、投资、法律、文化(比如好莱坞)甚至政治等领域,犹太人中涌现出大量的金融家、实业家、思想家、大导演、大律师、大政治家,他们取得的成就远比华人辉煌得多,他们的生态地位也比华人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