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外地也是普遍禁忌的。在陕北洛川县农村通行的做法,倘若是死在外边的人,即使是寿终而死的老人,尸体运回来后,也不能进村,要在村外停放才行。山东民间把死在外地叫做“客死”,即使是城市居民,不经特许,也不准把客死者的灵柩运进城里,更不准进家门,只能在城外设置帐篷,举行治丧的各种仪式,然后埋进祖坟。我国南方,倘若老人死在外地,则遗体不准抬进堂屋(正常死于家中的老人,丧仪放在堂屋举行),一应仪式都在堂屋外面的露天地里举行。这是老人们极为忌讳的事情,故而在一般情况下,老人都往往在感觉不支的时候,主动要求停止治疗,决不在医院里继续留住,而是躺在自家屋里等待死亡的降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客死他乡,甚至客死家外的禁忌对人们的威慑力该有多大!病人宁肯停止求生的治疗,也要力争实现一个尽善尽终的死亡结果。中国人的不怕死是有地点条件的,那些行将就木的老人也只有守在家中,才能心安理得地从容赴死,一旦不是死在家中,人们就会有诸多忌讳。
2.非正常死亡禁忌
凶死、夭折、无子女者死亡皆为非正常死亡。在民间的观念里,凡是“凶死”的人,其灵魂也是恶的,他的尸体不能同本族人的尸体埋在一起,往往另埋葬在一处,可见民间对凶死者的鬼魂是非常恐惧的。贵州的水族,人们称非正常死亡的人为“反面死”者。例如,被雷击死、上吊死、刀砍死、枪打死。滚坡死、溺水死、火烧死、蛇咬死、难产死等等,都谓反面死者。人们认为,凡反面死的人,都是“前世有罪”的因果报应。因而对反面死者,禁忌把尸体运回家,不梳洗净身,就地给死者穿上白色衣服,以木匣装尸后抬到适当的地方停放待葬。对反面死者不举行任何葬礼。只择吉日进行“火化”之后,收其骨灰、择地埋葬,但不能葬入集体坟地,以示区别。
贵州省贵定县苗族称非正常死亡的为野鬼。非正常死亡指意外致死。死者不能停灵于堂屋,也不能土葬,只能火化之后拣骨埋掉。他们认为非正常死亡是因为恶鬼缠身而死,如果将尸体埋在地下,以后亡人的魂魄会出来害人,故必须将尸体烧掉,把缠身的恶鬼烧死之后方可埋葬。在侗族,对因犯罪而上吊或割颈自杀的人,因犯罪而被款会(一种政治军事联盟组织)裁决处以极刑的人等实行火葬。火葬场地一般都在比较偏僻的河边沙滩上,用二十余担干柴架成方形柴堆,把尸体以背朝天扑放在柴堆上面,柴堆周围撒一圈硫碘和朱砂粉,然后点火焚尸。当尸体开始着火时,包围火场的人们形成圆圈,轮番朝火苗腾起的上空射箭,放枪、撒硫磺与朱砂粉,其意是将其鬼魂圈在火堆里,射箭、放枪则是不让其鬼魂随烟火逃逸。最后人们又用石头猛砸火灰中的遗骨,直至砸成灰粉。(张劲松:《中国鬼文化》)
在湘北地区,如果死者是未成年者,一般不会通知亲友来参加葬礼,只求邻人帮忙,草草入殓上山。在宁夏中卫平原的丧俗中,葬礼分为七日葬、五日葬、三日葬和当日葬几种不同等级。其中,死者为二十岁以下未婚即未成年者,大都为当日葬和三日葬。至于婴儿夭折,根本不在葬礼之列,只是简单用草席一卷,扔在荒野了事。
在山东民间,未成年者死亡叫作“童丧”。童丧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五到七岁的幼童,在上半月夭折的,要葬在村宅的西南方向,下半月夭折的,要葬在村宅的东南方向。葬时可用一木匣盛殓,尸体上要放置一根桑根和一块生铁,镇住幼童的灵魂,不让他回到家中。二是十到十五岁的儿童,死后也只能用匣子盛殓,一般在地头埋葬,坟堆作椭圆形。三是十五到二十岁的青少年,凡是没结过婚的死者,也都算作童丧,一般用棺材盛殓,葬在地头或祖坟后的不远之处,堆一个小坟头,俗称“小丧”。童丧一律不许葬入祖坟,不举行任何丧葬仪礼,葬后也不举行祭祀。
3.入殓禁忌
人死后,要为其穿上一套新衣服,称作“殓衣”,俗称“寿衣”、“老衣”。给死人穿寿衣要及时。东北、京津一带,民间忌讳死者光着身子去见阎王,必须抢在死者断气之前给死者穿上寿衣。另有一些地区,虽然不一定非要在死者刚刚断气之前给死者穿上寿衣,但也必须在死者刚刚断气之后就抓紧时间穿。否则,肢体一僵硬就不好穿了。穿寿衣时,可由孝子一件一件穿在自己身上,然后一次剥下,再给死者正套上去。
死者的寿衣颇有讲究,汉族以为单数为好,一般是五、七、九件不等,忌讳双数,惟恐死亡的凶祸再次降临。有些地方因“九”与“狗”同音,又忌寿衣为九重。否则,以为不吉、不敬。
晋中一带,入殓时棺材内一般要铺些谷草,放上死者生前的用物。死者脸上要盖上遮面纸,说明人已归阴间,不应再见天日。死者身上不能带一点铁制的东西,否则将被认为很不吉利。阿昌族埋死人时,也禁忌用金属饰物随葬,连牙齿上镶嵌的金、银和衣服上的金属纽扣等也必须取下来。俗以为这些东西影响转世。
穿寿衣时,一般由孝子一件一件穿在自己身上,然后一次性脱下,让死者正套上去,这时,禁忌孕妇近前,恐会被死者的亡灵“扑”着了胎儿。汉族俗以为死者的寿衣要单数,一般是五、七,九件不等,忌讳双数,唯恐死亡的凶祸再次降临。做寿衣时忌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唯恐因此会遭到断子绝孙的因果报应。有些地方在给死者穿好寿衣后,还要在死者衣袖里或手里放上几个用白面制成的小面饼及小棒子。这是因为俗传死后到阴间去的时候,要经过恶狗村,所以给死者备上打狗饼和打狗棒,以便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盛殓死人的棺材,汉族习尚以松柏制作,禁忌用柳木。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或以为导致绝嗣。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要搀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打”(触雷电)。寿材做好后,搁在那里不能移动。俗说随便移动,对本人不利。寿材要放到干燥处,越干燥越好,据说如此能使本人来世疾病稀少。否则,就会多病灾。寿材要早早漆好,不然的话,殓后再漆,死者要摸暗弄堂。布依族棺木多用梓木、杉树或红椿制作,禁忌使用松树和刺包树制作。俗以为,松树砍了,再不会发芽,若用松树做棺材,会使子孙断种;若用刺包树做棺材,会使子孙得麻风病,像刺包树一样癞疙包的。棺木外一般漆朱红色,禁忌其他颜色,外装金点,棺头写上金字,男为“福”字,女为“寿”字,边加蝙蝠等图案装饰,棺末画上香炉烛台,童男童女持幡接引西方的图案,也有写上死者名衔的。漆棺还有五彩绘画花鸟人物以求美观的。
入殓时,河南开封一带俗忌有与死者生肖相冲克者在场,唯恐受到凶厄的影响和冲犯。一般外人禁忌靠近棺材,尤其是盖棺时,除了死者最近的亲属外,其他人都要退开,因为人们认为如果人的影子被关进棺材,此人的健康将会受到危害,其魂魄将有被一同封入棺材之虞。河南一带在入殓时还要把此前为防止死者转生时会变成哑巴而放在其口中的一枚铜钱(俗称“噙口钱”)取出,否则,以为死者会把家财带走。入殓前死者的双脚忌叉开,要用麻纰拴住(或用白纸裹住),为的是防止死者游魂乱跑,闯入阳宅,危害活人但到入殓时又禁忌裹住死者的双脚,否则死者到了阴间不能走路,成为鬼中的跛子。
尸体、殉葬物放妥后,接着要钉棺盖,民间称为“镇钉”。镇钉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能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盖棺时,河南一带,禁忌孝子近前,孝子要在门外候听。里边钉棺者敲击一声,外边孝子高呼一声“勿警”,俗谓之“躲钉”。山东一带,如出嫁之女在夫家病死,收殓盖棺必须由女家之父母兄弟亲自钉盖,名曰“引钉”。若女家亲人不到,其幺姑本夫俱不敢做主。虽中年以后,儿孙满堂者,亦必如此。有女家因此而妄行勒索考,是为习俗恶陋之处。白族入殓加盖时,须留下一颗钉子不钉死,要由其亲人加钉。若系女子或入赘男子,则由其娘家人或父家的人亲手加钉。彝族在加盖敲钉时,位于棺木中间的一颗“子孙钉”禁忌打紧。要在它上面拴上一条红线,由孝子用手拉着,木匠轻轻地敲一下就算了,意思是“留后”。禁忌将这颗钉钉死,否则,以为对后代不利。撒尼人认为“天下以舅公为大”。所以,其俗封棺时舅家必须来人才行,否则,棺木就不能起动。棺盖落钉后,棺缝用骨胶等物涂好,以防空气、水分和尘土渗入。为了防止妖魔惊扰亡魂,一只钵被放置在灵柩盖上,这是为了保证死者灵魂的安全。
入殓后,俗忌雨打棺。否则,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俗谚云:“雨打棺材盖,子孙没有被褥盖”,“雨打棂,辈辈穷。”故而停柩忌在院中。入殓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殡前这一段时间里,最忌猫近尸体、棺柩。俗以为猫或其他动物靠近尸体,会炸尸。尸体会跳起来,死死抱住活人或其他东西不放。又说猫是有虎性的动物,传说猫(尤其是白蹄猫、油蹄猫)若从尸体上跳过去或者触碰了尸体,猫会立即死去,尸体却会苏生而变成僵尸。据说这是因为猫的阳气移入尸体的缘故,尸体会直立而起,一直朝前走去,遇见什么就死死抱住不放。这时可用粪勺、粪扫帚将其推倒,或者抛掷扫帚、枕头等器物,让僵尸抱住,方能破解。否则,若被其捉住,必死无疑。这些传说,实属迷信,无非是要利用这一禁忌,提醒孝眷谨慎看守尸体、灵柩,精心尽孝,不得轻待死去的人。
哀悼死人也要遵守禁忌。对于什么时候可以哭、应该哭,什么时候不可以哭、不许哭在风俗惯例中是有规约的。旧时广西、云南交界地带有一些“赶尸者”,据说使用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把尸体从很远的地方运回来,有时运尸的时间很长,尸体也不会腐烂。但惟一的禁忌就是亲人的哭声。倘若亲人放声恸哭,那么尸体立刻就会化成一滩臭水,所以当亲人的尸体由这些赶尸者引回家的时候,家人必须含悲忍泪,一直要到成殓好后,才可哭出声来。这种传说是丝毫不足信的。满族人死后,晚辈可以放声大哭,但在出殡回来,就不准再哭,如再哭,就意味着又要死人了。旧时有俗语说“辰日不哭,哭有重丧”,都是以为在不适当的时候用哭泣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往往会使家庭又遭不幸。关于死丧禁哭之事,一是为故人考虑,恐惊尸、尸变、魂悲,是灵魂安息观念作用的结果;二是为生人考虑,恐重丧,恐不能节哀,是死亡恐惧的表现和节哀保身观念的体现。
家中死了人,要向有关的亲友“报丧”。报丧时,不能进屋,要在室外行跪礼。南方一些地方,报死信者,无论晴雨,均须带伞。俗以为死者的魂会躲在伞内跟着去的。所以,伞拿在手中,伞柄必须向前。中原一带,孝子报丧时,不论长幼,见谁给谁磕头,俗语说:“孝子头,满街流。”
在停尸守灵时,忌把眼泪落在尸体上,忌猫接触跨越尸体,否则可能使尸体骤然挺立。随葬品的禁忌是由于迷信轮回产生的,如忌给死者穿皮衣裤,西汉刘安《淮南子》认为,皮衣价贵又怕死者来世转生为兽。山西定襄给死者穿寿衣,男人穿蓝色,禁穿黑色,认为穿黑衣,死者会转生为驴;女人穿白或蓝,戴耳环、手镯,穿莲花鞋,表示能成仙人。死者身上不能带铁制品。阿昌族死者忌穿毛衣和鞋,不能带金属物,连金牙也得取下,否则影响转世。
4.墓地禁忌
汉族人对葬地的选择颇为讲究,俗以为葬地的好坏能直接关系到后代人的贫富吉凶。民间产生了专门为人相看墓地的术士,俗称“风水先生”。
白族中也有选葬地,择风水的习俗。俗以为选择坟地,要靠山,而且山脉要呈“左青龙”、“右白虎”的形势,后气要足,方向要远。勒墨人习惯将死者的脚朝向山。否则,以为死者的脚踩不稳,会影响后代子孙的寿命。
旧有“十不葬”民谣,即:
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
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
五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
七不葬山冈撩乱,八不葬风水悲秋,
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龙虎尖头。
殡葬日期禁忌
殡葬日期的禁忌,主要是忌双日、重丧日,怕再接着死人。汉族、白族、土家族都有此忌。黎族忌正午出殡。
送葬时禁忌,一是回头看,二是忌从原路回来。在天津、山西定襄、扬州仪征等许多地方都有这种民俗。在仡佬族安葬时不许妇女靠近墓坑。
5.居丧和祭扫禁忌
丧眷在殡葬或守孝期间的社交禁忌。一般来说,丧眷在殡葬期间以至以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要尽量减少社交活动。因为家有丧事,服孝在身,是不幸之兆,运低之分,与别人交往,恐怕会给别人带来晦气和不幸。所以,一般丧眷在守孝期间禁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禁忌和别人打骂吵架,不能到别家去串门,尤其禁忌到病人家中去串门。民间特别忌讳服孝的人观看建井、建庙、安炊、婚嫁、产妇和婴儿,以免身上的“凶气”,冲犯了神圣、喜庆的事情,并招致被看的人家和个人发生凶祸之事。而且对于丧眷的某些禁约,如丧眷不自觉执行,外人还要进行干预,强制其执行。可见对丧眷的某些禁约信俗不光是关系到丧眷本人,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他们周围邻居和自己所处的氏族或宗族这个群体的吉凶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