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直接而有效地说服别人,这时,我们应该采取迂回战术,避开正面的语言交锋,而从侧面寻找突破口,循循善诱地说服别人。迂回诱导能够增强说服力,能够激起对方思想上的波澜,让对方在思考中明白事理。
登山之路,迂回曲折,多绕一点路,却能顺利达到山顶;以诱导技巧说理,尽管多费一点口舌,却能使对方心悦诚服。例如下面这个事例:
赵惠文王驾崩,由孝成王继位。当时孝成王还年幼,就由他的母亲赵太后摄政。秦国趁机大举攻赵,赵太后转而向齐国求援。齐国提出了严厉的条件——“一定要以长安君作为人质,否则就不出兵。”长安君是孝成王最小的弟弟,赵太后最小的儿子。
赵太后听了坚决拒绝了齐国的要求,无论重臣们如何竭力劝谏她都不答应,还说:“如果再有人让我把长安君送去当人质,我就将口水吐到他的脸上。”然而,左师触龙却以迂回诱导,寓情于理的说话方法,说服了赵太后。
左师触龙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慢慢地走了进来,首先抱歉地说:“我的脚有点毛病,行走困难,所以许久未向您请安,但又担心太后的健康状况,所以前来进见……”
“我都是以车代步。”
“那饮食方面呢?”
“都是吃粥。”
“我最近也是食欲不振,所以我每天要固定地散散步,以增加食欲,也可以使身体健康一些。”
“我可不能像你那样。”
一阵寒暄之后,赵太后的表情才稍稍缓和了下来。
触龙又说:“我有个小儿子,名叫舒祺,非常不成材,真叫我感到困扰。我的年纪也大了,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向太后请求,给他个王宫卫士的差事,这是我一生的愿望啊!”
“可以,他今年几岁了?”
“15岁,或许太年轻了,但我希望能在生前将他的事情安排好……”
“看来你也是疼爱小儿子的。”
“是啊,而且超过了做母亲的。”
“不,母亲才是特别疼爱小儿子的。”
触龙以为小儿子舒祺谋事做借口,终于引出了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的话题:“是吗?我觉得太后比较疼爱长安君嫁到燕国的姐姐。”
“不,我最疼爱的是长安君。”
触龙说:“如果疼爱孩子,一定要为他考虑到将来的事。当长安君的姐姐出嫁时,你因不忍离别而哭泣,之后又常常挂念她的安危而掉泪,每当有祭拜时,你一定祈求她‘不要失宠而回赵国’,而且希望她的子孙都能显能达贵,继承王位。”
“是啊,是这样的。”
“那么请你仔细想想看,至今为止有哪位封侯的王族能持续三代而不坠的。”
“没有。”
“不止是赵国,其他的诸侯怎么样呢?”
“也没有听说过。”
“为什么呢?所谓祸害近可及身,远可殃及子孙。王族的子孙并非全是不肖者,但是他们没有功绩而居高位,没有功劳而得到众多的俸禄,其最终结果就是误了自己。现在您赐给长安君以崇高的地位、肥沃的封地,却不给他建立功绩的机会,您百年之后,长安君的地位能保得住吗?所以我认为您并没有考虑到长安君的将来,您所疼爱的是长安君的姐姐。”
赵太后被触龙的话说服了:“好吧,一切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左师触龙正是运用了迂回诱导的方法,一步步地说服了赵太后。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当你要求别人做一件事,或是指责别人哪里有过失的时候,你要尽量选择对方感到有回旋的话,把主动权仿佛送给了对方。例如某一员工衣帽不整,有碍企业形象,你可以说:“这样还算挺好的,但如果能够再把这个颜色换一下,会更好些。”这样的话语就会使员工乐于接受,也就心悦诚服地改正。
委婉的语言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者认为你是为他着想,或者感到合情合理,这就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也给人以教育或启迪。
在实践中,迂回诱导法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对方提出的问题,你不能如实答复,也不便直接否定,这时,不妨借用对方的观点做出迂回的表达。
第二,如果对方的论证没有理性,使你难以接受其观点,这时你不妨也非理性地提出对抗性的命题,当对方表示质疑的时候,你就可以以此反驳他原来的结论。
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而应该把道理讲得具体而生动,循序渐进地把道理说明白,诱导听者进行思考,使听者在思考中接受你的说服。迂回委婉的表达方式,再辅以得体的语言,还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众意尽不在言中”的效果。
伟大的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沙皇反动统治的冬宫被革命军队攻占了。当时,俄国的农民们打着火把嚷着要点燃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将冬宫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无济于事。
列宁得知此消息,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义愤填膺的农民,列宁很恳切地说:“兄弟们,冬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以吗?”
农民们一听列宁并不反对他们烧,便立即允诺道:“完全可以。”
列宁问:“请问这座房子原先住的是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
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再问:“那还要烧吗?”
“不烧了!”农民们齐声答道。
冬宫终于保住了。
迁怒于物往往是情感朴直、思维简单的一种表现,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疏导。面对激动的群众,列宁几句循循善诱的问话,理清了群众的思路,提高了其思想认识,保住了冬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他采取的方法是,首先理解和赞同农民们的观点,这样争取了引导他们的时间和机会。其次,正本清源,使农民们懂得,冬宫原来是沙皇统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却是人民群众;如今从沙皇手中夺过来,归还人民群众,就应该让人民代表住,这个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农民们点了头。最后一问,是强化迂回诱导的结果,让群众明确表态:“冬宫不烧了”,从而完全达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