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言约旨远:练就一副好口才
8067400000024

第24章 让事实说话,事实胜与雄辩

人们经常会说“事实胜于雄辩”,也就是说,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但是有时候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并不能够随心所欲地让事实马上呈现出来,因此我们只有举出具体例证。采用具体的例证以使倾听者接受和同意,在描述的时候必须尊重事实真相,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要想得到倾听者的共鸣、共识,一定要利用倾听者熟悉的事物。倾听者本身的生活经历,或者是非常熟悉的事例,最逼真也最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

说服别人不一定非得用语言。有时候,用事实说话,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对方不太认可你,不妨用行动证明给他看,因为行动可以说明一切。用事实来说话,比用口头语言更有说服力。

同龄的两个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超市,并且拿同样的薪水。但是不久之后,杰森青云直上,而汤姆却在原地踏步。

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汤姆心里十分不满。终于有一天,他找到老板,向他吐诉了自己的不满。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该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与杰森之间的差别。终于,老板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意。

“汤姆,”老板说道,“今天早晨你到集市上去看一下,看看那里在卖些什么东西。”

一会儿,汤姆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汤姆赶快跑到集市上,回来后对老板说一共有40口袋。

“多少钱一斤?”老板又问。

汤姆只得第三次跑回集市,回来时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你坐在这把椅子上,什么话都不要说,看看杰森是怎么做的。”

然后,老板把杰森叫了进来,说道:“杰森,你到集市去一趟,看看今天早晨有什么卖的。”

杰森很快地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报告说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有40袋,并且还打听了价格是多少。他说,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小时之后还会再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也非常公道。昨天超市里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需要再进一些。因此,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一定会买一些,所以,他把那个农民也带回来了,现在他正在门外等着。

此时,老板转向汤姆问道:“现在,你肯定知道为什么杰森的薪水比你的高得多了吧?”

汤姆听完,一声不吭地走了。

汤姆跑了三趟,才在老板的不断提示下,了解了集市的部分情况。而杰森只跑了一趟,不仅掌握了老板需要的信息,还掌握了老板可能需要的信息。

在整个过程中,老板没有批评汤姆一句,也没有表扬杰森一句,只是让他们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不同:汤姆是那种上司吩咐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从不动脑的人;而杰森,则是那种办事高效头脑灵活的人,这种人不仅能办好上司吩咐的事,还会办好与自己的工作有关的事,能够更好地协助老板干好工作。

故事中,杰森比汤姆升得快,工资拿得多,是合情合理的。老板正是用这种方式使汤姆消除了心中的不满,从而可以安心地工作。

说服他人时,如果事理对自己有利,一定要据理力争,用事实驳斥对方的谬误,从而使得对方败下阵来。在说服时也是同样的道理,你用事实说服别人,对方自然会在你面前低下头来,并接受你的建议。

抗战期间,厦门大学的一位英籍客座教授,在一次酒会上大放厥词,诬蔑厦大不如“英伦三岛之中小学校”,说什么“欧美开风气之先导,执科学之牛耳”,他们国家有诗圣拜伦、雪莱,剧圣莎士比亚,现代生物学之父达尔文,力学之父牛顿,而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却“国运蹇促”,又怎么称得上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邦?

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是萨本栋,他一听这话,立即理直气壮地反驳道:“教授先生,你别忘了,中国的李白、杜甫如黄星经天之日,英伦还处于中世纪蒙昧蛮荒之时;中国李时珍写下了《本草纲目》,达尔文的父亲祖父还不知道是何许人。”

英国教授一听,顿时恼羞成怒,大声说道:“校长阁下,请记住,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伍斯特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造就了您的学识和才能的。”

萨校长微微一笑,说道:“博士先生,我也想请您记住,中华文明曾震惊世界,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绝不会有不列颠的近代产业革命,更不要提什么欧洲近代文明了。”

在这个例子中,萨校长就是抓住对方论点(即中华文明是落后的)的失误,举出大量的事实,给予有力的反驳,最后,终于使得英国教授哑口无言了。至此,萨校长也达到了自己的说服目的。

中国有句俗话:“根基不正,其影必斜。”在说服对方时,要揭穿他们论据的荒谬,用事实做依据,为自己的论点找到坚实的后盾。这样,就会使得对方不得不同意你的观点,从而放弃自己的错误观念。

三国时,张昭攻击诸葛亮,说他这个军师比不上管仲、乐毅,其根据是诸葛亮面对曹操的进攻“丢盔弃甲,望风鼠窜”,从而导致“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

对于这些攻击,诸葛亮不愠不火,而是根据事实,反驳道:“刘备起兵之初,兵不满一千,可用之将只有赵云、关羽和张飞。新野小县,粮少人稀,我们却火烧博望在先,火烧新野在后,杀得曹军十万大军心惊胆裂。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想当年,汉高祖屡败于项羽之手,而下一战,终于获得了最后胜利,靠的是韩信的智谋良策啊。而韩信辅佐高祖时,也并不是每战必胜的。”

在这个例子中,诸葛亮以事实批驳了张昭的论据,并且,针对他“无容身之地”的诬蔑,援引刘邦、韩信的先例,说明“胜败乃兵家常事”,而“求决胜不求累胜”才是刘备的战略方针。张昭之流无言以对,只好败下阵来。

因此,在说服别人时,一定要找到合理的依据,据理力争,让对方在事实面前不得不低下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