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也可以作为一种韬略,这种韬略具体体现在对自己的伪装上:不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城府很深、才智过人、精明强干、有着雄才伟略的人。这样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避免那些嫉贤妒能之辈的无端攻击、诽谤,避免那些能力在你下、职位在你上、品行又不端的人对你的嫉恨和猜疑,使你免去许多来自人际关系上的烦恼,摆脱许多不足挂齿的小事的缠绕,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集中精力成就一番大事业。
遇到复杂难解的问题,若一味思想僵化守旧,而不根据事情的变化有所改变的话,必然要追悔莫及。所以遇事应不惊不慌、审时度势,善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应变,不拘泥于成规、不怕装傻充愣,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通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动静自如,不为突发的事变所震慑。
汉代丞相陈平的故事颇多。
刘邦在平定英布的叛乱中身受箭伤,又加上年老生病,回到长安就一病不起。这时,北方的燕王卢绾又反叛,刘邦闻讯,便让樊哙挂相印领兵出征。樊哙离开长安后,与樊哙素有嫌隙的人就乘机说他的坏话,刘邦此时疑心正重,就听信了这些话,大骂樊哙说:“樊哙匹夫见我有病,竟然希望我死掉!”于是命令陈平用驿车把周勃送到樊哙军中,前去接替樊哙的主将职务,陈平则取回樊哙的首级。两人接受了命令,便飞驰而去。在路上,两个人商议:樊哙是皇上的老部下,战功赫赫、关系众多,又是吕后的妹妹吕须的丈夫,皇上对他素来倚重。这次皇上生病,容易动怒,听信了别人的谗言,这才要杀他,恐怕将来会后悔的。皇上一后悔,就要拿我们出气,即使皇上不怪我们,吕后也会怪我们。再者,万一皇上近日驾崩,那可就更麻烦了。我们不能亲手杀他,宁愿把他装在囚车里,送回长安,让皇上亲自处置他。二人计议一定,在樊哙军的外围,设了一个祭坛,用皇上的符节把樊哙召来,读完了诏书,就把樊哙的双手捆了起来,装进了囚车,由陈平负责押回。
在回长安的途中,陈平就听说刘邦已驾崩,陈平担心吕后恼怒这件事,就先乘车赶回,向吕后汇报这件事。在刘邦的灵前,陈平边哭边把擒押樊哙的事说了。吕后知道樊哙未死,也就放下了心,没有责怪陈平。但陈平还是怕吕须进谗言,就向吕后要求进宫宿卫,吕后就让他做了皇帝的老师。这样,陈平成天侍候在皇帝的身边,吕须就很难有空去谗毁陈平。等樊哙解到以后,吕后马上释放了他,并恢复了他的官职和封邑。
即使奉行皇命,陈平也能随机应变,看具体情况行事,结果聪明的陈平和周勃讨了吕后的欢心,又做了樊哙的人情,性命更是丝毫无损。
因此,我们在处理复杂事务时,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拓思维的广阔空间,要上下左右前后立体地看问题,把握到事物的方方面面,在常人看不到之处,建立起事物的联系,寻求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
糊涂有时是装出来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安禄山等人的例子,他们用装糊涂来坑害别人,有的人亦或是为了保全自己。当然它作为韬晦术之一则有着更广泛的作用,这里我们不妨再进一步地谈一谈。
在政治上因装糊涂而成霸业的还是要算我们前边谈到的楚庄王。他非但在生活中装糊涂;在政治上更善于装糊涂。在庄王刚刚继位任国君时候,是个整天糊里糊涂、醉生梦死、乐于嬉戏的君王,致使国家秩序大乱、江山失治。转眼三年过去了,庄王依然故我。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楚庄王葫芦里卖得到底是什么药,大家都觉得惶惶然。楚国的贤臣良吏为国家的前途忧心仲仲,乱臣贼子则弹冠相庆。同时,由于楚庄王荒疏了国家的政务,也引起其他诸侯国的轻视,大家都认为楚庄王不过是个没有主见花天酒地的浪荡子和糊涂虫而已,因而对楚国都产生了攻伐吞食之心。
鉴于形势的恶化,楚国的一些有胆有识的大臣们心急如焚,想尽办法试图把楚庄王的注意力吸引到治国安邦上。但由于楚庄王三年不涉政,大家连面都见不着,就更谈不上进谏了。一天,正值楚庄王巡查,群臣借机对楚庄王进行劝诱。为庄王驾车的右司马在马车上悄悄地问楚王:“大王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鸣,也不梳理自己的羽毛,而是默默无闻,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庄王听后微微一笑答道:“这只大鸟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羽翼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了蓄歌喉,别看此鸟现在不飞不鸣,但当它一飞起来就可以冲天,一叫起来就可以惊人。”
果然,不到半年,楚庄王临朝听政“所废者七,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谄,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这里所说的是由于庄王对国情了如指掌,所以一下子废了于民有害的七项弊政,兴办了九项富国强民的新政措施。一面诛杀了五个为害朝廷、祸害地方的恶吏,一面又起用了六个德才兼备的人提任要职,使楚国民风士气为之一新,楚国由此而大治。
正是由于庄王在三年表面上装得糊涂不清,浑浑然而不知所以,而内心却心如明镜、工于算计,最后一击得中。楚庄王表面上纵情声色、偏于娱乐,而实际地注重调查研究民情,确定切实的治国安邦政策,积蓄力量保证其成长壮大到足以能使自己的规定、法令得以顺利执行,因而一朝听政,大力革新,使国家得到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事先预谋的而且非常有战斗性的“装糊涂”的事例。说的是西门豹在当邺县县令时,面对地方的恶势力和传说的迷信习俗,既要一举铲除危害百姓的恶疾,又要让邪恶势力无可乘之机,同时还要达到教育百姓破除迷信之目的,要达到这一箭三雕,不能硬碰硬。当时,西门豹就采用了装糊涂的做法,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让那些弊端陋习不攻自破。
古时王湛是个品德学识都很优异的人,但他却一直含而不露,别人也都不了解他的真情实况,他的兄弟们及整个家族都以为他是个痴呆之人,他哥哥的儿子王济也同样轻视他。
有一天,王济偶尔有事到叔叔家里。忽然他看见叔叔王湛的床头摆着一本《周易》,十分惊讶,便让叔叔给他讲讲《周易》的内容。他以为叔叔不过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而已,不料想叔叔剖析玄理、探微索妙,讲得意趣横生。王济惊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缓过劲来,长叹一声说:“我们家原来还隐居着这样一位名士!”王济要走了,叔叔送他出门。王济带来的坐骑中,有一匹马很难驾驭,几乎没有人能骑它。王济问叔叔能不能驯服它。王湛二话没说,解开缰绳,飞身上马,骑了好几个来回,好似闲庭散步一样,王济更加佩服叔叔的高深莫测了。后来他将实情告诉了武帝,也深得武帝的钦佩。
“愚钝”似恬静,旨在不为尘世的纷繁所动;
“糊涂”似智慧,旨在不为世俗的聪明所误。
用恬静来培养智慧,以智慧来培养恬静。个人的性情就会流于自然顺乎自然,也就不愁干不出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