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碑》也写大历七年(772)。
据《旧唐书》记载:宋璟在少年的时候就有大志向,他博览群书,文辞书翰无一不精,并且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由于为人正直厚道,皇上很器重他。开元四年(716)继姚崇之后宋璟成为宰相,他励精图治,改善朝政,革除时弊,终于迎来了“开元盛世”。当时,对唐代名相就有一个说法:“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璟)。”赞誉之高,可想而知。
天宝八年(749),宋璟的第四个儿子御史中丞宋浑以顶头上司的身份与颜真卿商量,欲为去世已十二年的父亲立碑,并准备上奏唐玄宗,要求“御制碑文”。可是就在速时,宋浑因贪赃枉法,被贬官流放到贺州,建碑的事情也就中断了。事隔二十一年后,宋璟的孙子宋俨成为苏州刺史,重新建议为祖父立碑,于是请颜真卿撰写碑文,历时两年,碑石终于立在了宋璟墓前。《宋璟碑》初立时,前后两面及碑的右侧都有刻文,左侧没有字。颜真卿调任湖州刺史后,考虑先前撰写的碑文有疏漏,就又写了一篇增补碑文,想请宋俨将其补刻在碑石上。但没有想到,宋璟的第八个儿子宋衡,在这时又因贪赃被贬到沙州,此事就被搁置下来。直到大历十三年(778)春,时年七十岁的颜真卿才又重新书写,补刻在碑石的左侧,这也造成了这块碑前后书法风格上的不完全统一此碑至今还立在河北省邢台市的南郊。
总体看来,这块碑字体端庄,气势开张,遒劲雄健,向我们传达出一种古朴高浑、雍容秀拔的气息,体现出了“颜体”成熟后的典型书风。此时的颜真卿已经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宋代的黄庭坚认为此碑奇伟秀拔,涵盖了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气骨。此碑与其他碑不同之处还在于它的笔道比较细挺,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在他的《论书丛稿》中就说:“颜平原书出于褚河南,其楷书结体端严,往往犹有《伊阙佛龛碑》之风格。”颜真卿曾经对褚遂良的书法用过很大的功夫,在这块碑里就透出了褚书瘦润圆劲的神髓。
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在其《金石录》中对《宋璟碑》首先进行了记载,并推崇它为碑中上品,之后历代文人学者都十分珍视。大家普遍认为,此碑不仅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汇聚道德、文章、书法于一炉。明代的金石学家都穆曾经高度赞誉《宋璟碑》:“人、文、字,真足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