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藏魂
8109300000021

第21章 梦中的然乌 (1)

快到然乌时,经过著名的然乌大峡谷,那一连串用水泥支柱和横梁支撑起的挡石棚架,我曾在幼年时的梦中见到过,现如今仍历历在目。

然乌镇是个不足一公里长、依山傍水的小镇,辖归八宿县。然乌,处于一山一水之间,是峡谷中的一块狭窄的平地。

2006年7月16日晚上22点45分,到达然乌。海拔高度3960米。

从八宿到然乌,路况很好,一水儿的柏油路面,平均时速可达45公里以上。当晚,我们住“察隅饭庄”。

然乌镇是个不足一公里长、依山傍水的小镇,辖归八宿县。站在镇子的一头望去,一眼便可看个透彻。镇子虽小,却因川藏线从此穿过暗藏商机,沿街布满了云南丽江、四川富顺、邛崃、雅安、西藏察隅、河南开封、陕西宝鸡等地方特色的商店、旅馆、招待所、餐馆,正应了那句老话,“生意兴隆通四海,客源滚滚达三江。”无论从拉萨返回的,还是沿川藏线奔拉萨的,都会在此驻足小憩。这些观光旅行者一路风尘仆仆,到了然乌之后,立刻会被然乌秀美幽静的湖光山色所吸引,停车驻步,四处走走,领略这原生态的自然之美。

看来,心情郁闷压抑的人都应该选择由川藏线进入拉萨,去寻找一份轻松,寻找一份希望,寻找一份宽慰,寻找一份情调,寻找一种感觉。哦,对了,就是要寻找漫步在然乌湖畔那种怡人的感觉,那种带着感性色彩的纯净无邪的感觉,那种感性而曼妙的湖光山色。

然乌,处于一山一水之间,是峡谷中的一块狭窄的平地,以川藏线贯穿全镇的交通,镇上所有的商店、饭店、招待所、镇政府机关、解放军驻扎部队、武警驻扎部队全部分布在川藏线两侧。

然乌是个安静的地方,这一夜睡得十分香甜。

第二天,想着去抓拍一些美景,起了个早。

到楼下,老板娘和另外两个服务员已经打扫完了卫生,正坐在门口晒太阳呢。和老板娘聊天的时候,问起她为什么起名“察隅”时,她笑着说:“看起来你还真是个有文化的人哪,没有把‘察隅’念成‘察偶’。”我也调侃地回答道:“不是我有文化。开始我也念成‘察偶’啦,又觉得不太对头,赶紧连夜查阅字典,一看,当时就吓了我一身冷汗,原来是‘察隅’不是‘察偶’呀!您想,一个戴眼镜、貌似有文化的人,还带领了四五个大学生,要是把‘察隅’念成了‘察偶’,传出去还不把然乌人的大牙笑掉呀!”

“察隅饭庄”的老板两口子都是四川抚顺人,早些时候在察隅做生意,十年前迁到然乌,“察隅饭庄”的名号由此而起。入藏十多年来,老板两口子艰苦打拼,创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察隅饭庄上下三层,框架结构。底层为餐厅,二楼招待所,大大小小十多间客房,三楼为晒衣晾被的平台。在然乌,由个人经营的饭店招待所中,“察隅饭庄”算是比较大的,也很卫生。随着然乌小镇旅游业日益兴旺,老板两口子闻风而动,从察隅来到然乌。“察隅”二字一来是标榜自己是老西藏连察隅这个地方都知道;二来告知旅行者自己是由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察隅迁来的老字号。无论当年的察隅还是现在的察隅都是驴友山友必到的地方,名气多大呀。这叫借势,借察隅名气之势——说明老板懂得经营之道。

沿着铺满阳光的然乌的街上走着,发现了一家“北方面馆”。

骨子里,北方人当然还是对北方二字的感觉更亲,更是因为在高原上发现北方的信息,一下子便把注意力吸引了过去。我信步走进去,问早点有无稀饭包子卖。

老板娘用四川话答道:“有噻。”

“有泡菜吗?”

“当然有。”

我开始有点犯嘀咕了。明明四川人,偏要挂北方面馆的招牌,莫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走进内厨,看见老板正在蒸包子,我就问他是不是新鲜肉。

老板用“椒盐普通话”回答我:“当然是新鲜肉。我在然乌干了五六年了,从川藏线穿过来穿过去的旅游的人,不论男女老少,经过然乌都要吃我的稀饭包子、河南捞面条。我敢卖臭肉呀!”

我赶紧打圆场,把话题岔开:“老板,这里海拔有多高?”

“3960米。”

“哎,为什么有人说是3700米,你又说是3960米?”

“哎,这可不是我乱说的。”老板一急,改用河南话分辩道,“然乌大峡谷入口处有标志碑,上书3960米,是写得明明白白的。”

“原来,你们不是四川人?”我问。

“俺是河南人。老婆、孩子都是河南人。”

“河南人?没想到在这儿遇上了河南老乡!河南哪儿人?”

“开封。”

“嗨!越说越近了。”

“你老兄也是开封人?”

“离……开封不远。”

我故意把语气重音放在“不远”上,反正“不远”就是三千五千公里之外呗!俗话说,“人不亲乡亲”、“最亲不过乡亲”,我不过是想和老板套套近乎,多从他嘴里了解点然乌嘛!

果然,一听是老乡,老板就用纯正的开封话跟我聊了起来。好在我少年时有邻居就是河南开封人,耳濡目染,印象挺深,现在居然派上了用场。虽然不敢言其正宗,对付几句,估计还力所能及。

话匣子一打开,老板来了情绪,把笼屉盖好,洗洗手,来到外堂,拉把椅子坐下,跟我聊起他家在西藏打拼创业五年来的经历。

当初他来然乌,是由于一个亲戚的缘故。他的那位亲戚在然乌当兵,转业之后留在八宿公安机关工作,经他这位亲戚一介绍,说川藏线是旅游热线,比在家乡种地强,于是,七大姑八大姨九大外甥十大侄子拖家带口纷纷从河南老家跑来川藏线,搞旅游开餐馆,风风火火干了起来。

“现在,可以说从八宿到拉萨,”李老板兴奋地说,“咱河南人开出了一片不小的天地。也就是说,河南人在西藏当地旅游业餐饮业里头,占了半壁江山。不比四川人力量小。”

“那可真了不起。”

“不是给你吹牛B,你到拉萨坐出租车,一说河南话,司机全部会用许昌话招呼你。”

李老板现在不仅拥有上下两层300多平方米的店,还拥有一辆打扮得跟专业驴友一样的越野吉普。平时经营北方面馆,有客人要用车去来古冰川、米堆冰川、波密、八宿、邦达的,他便又成了驾驶员和导游。说到这儿,他顺便问了我们的行程安排,说是一定要给老乡服好务。还介绍说,这个季节要去冰川,路上水大,别的车根本过不去,他的车底盘高,路熟,沿途的藏族村办小学也熟,要采访的话他可以引见。

不一会儿,老李亲手做的面条端了上来。我的妈,堆堆冒尖一海碗!面多少姑且不论,光是闻着那个面的香气,口水就从舌根涌到舌尖尖。

老李的面好,好在原料上,他的面是上粉,也就是过去说的富强粉。他说买面粉不能图便宜,要买大厂的,有检验标志的,价高一点姑且不论,面粉质量可靠。因为经过检验的面粉不会添加增白剂滑石粉等等化学成分。面是半夜起来和好揉好的,揉好了用湿布蒙好,放在案头醒上三四个小时,等它彻底醒过劲。早上擀面之前要把手和手腕活动热乎,让手和手腕的韧带柔中有刚。待这一切准备好了,才开始擀面。擀面是种技艺,北方人擀面讲究“三光”,即手光、面光、盆光。面醒到劲了,揉到家了,就是这个状态。面要擀得薄厚均匀,形状近乎正圆,张开来比磨盘大。会擀面的,一张面可擀出五六斤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