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藏魂
8109300000050

第50章 我叫布达拉 (3)

在松赞干布的祖先拉托托日年赞(年赞:王的意思)的时代,佛教开始传入吐蕃,同时,佛教的建筑艺术也成为佛家弟子心仪的建筑模式,比如坛城、比如白塔以及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等。在藏族的口传文化中,传说拉托托日年赞第一次看见拉萨时就被其美妙的自然环境所触动:拉萨如天堂般的平原,那平原上屹立着三座山,东有铁山(红山),西有帕马日山,中有药王山。河谷地带更是美丽。在当时,拉萨河是一条宽阔、湍急的河流,河水浸润着河谷地带,使得绿草茵茵、牛羊肥美。藏王在逆光中看到了这一切,看到了拉萨河白银般地闪着光芒,其河水如牛奶,所以取名为“卧塘”,就是“流着牛奶的草原”的意思。而那三座山的形状更为藏王所喜欢,铁山(红山)好像吉祥侧卧的大象,帕马日山好像老虎入洞,药王山则如狮子吼着跃向天空。于是藏王被如此美妙的自然环境所感动,他就在铁山(红山)上建立了一座白塔,这座白塔是拉萨最早的人工建筑。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在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确定文武管制,制定刑法,建立强大的军队,并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松赞干布即位后,回忆起“昔日我祖拉托托日年赞,乃圣普贤之化身,曾住在拉萨红山上”,便决定“践履先王遗迹,往彼吉祥安时指出,而做利益一切众生之事……于是,王又从此(松赞干布的故乡墨竹工卡的强巴弥居林宫)前进,至红山顶修筑宫室居焉”。

在《卫藏通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松赞干布好善信佛……遂修布达拉城垣。”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为公主筑成,以夸后世”。这里所说的公主,就是尼泊尔的赤尊公主。

在《西藏王统史》(西藏最早的史书之一,成书于1388年)中记载:“法王松赞干布心愿:为了雪域江山壮观,我在哪里建都为好?我的祖先拉托托日年赞曾在红山上居住过,那里是个祥和吉利的地方,应该在那里建都。”

松赞干布看到,卧塘湖畔景致优雅,中间有一座小山仿佛狮子跃空,于是决定在这座山上修建庄严宫殿,这座山和宫殿是红色的,所以历史上称其为“红山宫”。这就是最早的布达拉宫。

在布达拉宫珍藏的壁画中,有一幅就是“布达拉宫壁画”。

在布达拉宫东庭院入口处的壁画中,表现了一段西藏最重要的历史:红山宫建在红山的主要原因是,虽然当时西藏四分五裂的局面刚刚结束并实现了统一,但存在着各诸侯国随时造反的危险。在红山上建造宫殿的话,四周看得很清楚。因为当时也只有长矛和弓箭之类的兵器进攻,所以居于山上就利于防守。中间那幅壁画上描绘的是松赞干布居于中间,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分坐两侧的场面,也是他们共同生活在红山宫的情景。

传说当初的红宫不是999间房子,加中间的红宫正好1000间。传说如此,虽然壁画上的内容和传说的不太符合,但基本上是一致的。

公元639年,唐文成公主告别长安,三年后入藏。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文成公主的进藏,对于开始建立汉藏民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后来的祖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西藏历史角度讲具有重大意义。

松赞干布先后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但藏人更爱戴文成公主——唐太宗养女松赞王妃。藏族百姓普遍认为,文成公主是女神白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入藏时,随身携带了许多有关天文历法、医药、工艺等书籍和精通造纸、酿造等工艺的技术人员,为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佛教传入西藏,同样离不开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更离不开松赞干布。

公元710年,第34代赞普赤松德赞又迎娶大唐金城公主入藏。由于汉地两位公主的纽带作用,汉藏人民间建立了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亲如一家。

公元9世纪,强大的吐蕃王朝灭亡了。经历了自然灾害、战乱的红山宫成了一片废墟,佛堂里供奉的神奇的法力无边的观音菩萨像(鲁格肖热)也不知踪迹。

西藏有着无数的山峰,但只有一座山叫红山。在藏族人民的心里,永远矗立着一座红色的神山。

布达拉宫——丰富而多彩的象征。在建筑艺术进步到足以产生更完美的形式之前,一切古老的神或佛的表现形式就带有那种质朴的、甚至是原始的意味。而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渗透、融合、提高,这些古老的形式便丰满和美丽起来。你无须去做长时间的采访,因为这个外表看起来敦厚庄重的生命,里面是何等的灿烂!何等的丰满充实!多少宝藏和宝藏一样珍贵的回忆支撑着它的精神与生命!有些特定的时期,丰满的艺术象征甚至不需要任何养料便可以在继续无穷无尽地产生,就如微风送来一些花粉,就能使数不胜数的心智的萌芽长出来。

若想获得布达拉宫多姿多彩的象征意义,你得抱着虔诚与大爱之心,与佛与布达拉宫进行心灵沟通。

“建筑是首哲理诗”,这是一个多么恰如其分、却又奢侈万分的比喻。真正的建筑绝对不是砖瓦砂石的堆砌和水泥的敷衍,它是有灵魂的。尽管沉默,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威严与肃穆,更多的是种文化与生活的方式。

过去,布达拉宫是西藏政治和宗教最高机构的所在地,按规定,宫内除僧官以外有175个喇嘛。成为喇嘛后,要背诵许多经书。西藏的经书非常之多,经书中不仅讲述佛教的义理,也讲述西藏的历史。

布达拉宫在藏历第十一绕回之木鸡年(1645年)四月初一开工。

布达拉宫还在施工的时候,五世达赖喇嘛率三千多名随从以及大量供品主动前往内地觐见皇上。按照历史惯例,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册封,才真正成为西藏地方的统治者。顺治皇帝隆重接待了五世达赖喇嘛,并赐予达赖喇嘛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金册和金印,西藏地方一切政教事务方面的权力,也无可争议地确定下来。

布达拉宫的工程历时三年,于茂土鼠年(1648年)四月竣工。

当时建成的布达拉宫为白色的,所以后人们称它为“白宫”。重建布达拉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借助布达拉宫在历史上的威严与权力的象征地位,以此确定格鲁派黄教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并使之长久稳固。

白宫的顶层是西日光殿,它是达赖喇嘛的寝宫。今天我们看到的西日光殿仍和三百多年前一样,没有多少变化。这里由布达拉宫中最年长的两位喇嘛负责看管。

西日光殿常年摆放着最精致的酥油花,象征着尊贵的供奉。白宫建成以后,五世达赖喇嘛就从哲蚌寺的甘丹颇章迁居这里。

五世达赖喇嘛晚年专注佛教修行,很少过问政治。在这里他潜心著作,共写了三十余卷经典。

藏历第十一绕回之水狗年(1682年),五世达赖在布达拉宫圆寂。他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建造了布达拉宫。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时候,布达拉宫并没有完工。

在布达拉宫西日光殿的达赖宝座右边,摆放着五世达赖喇嘛的塑像。五世达赖喇嘛一直受到西藏僧俗群众的崇敬与爱戴,被称为“伟大的五世”。

每年9月份,布达拉宫就要粉刷外墙。现在的布达拉宫,除了中间的红宫是红色的,东边的白宫,西边的僧舍和巨大的宫墙都是白色的。松赞干布时的红山基本上是红色的。

布达拉宫由最初的一座白塔变成红山宫、由红山宫变成了白宫、又由白宫变成白色与红色相间的布达拉宫,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历史性变化。

在西藏,白色是云彩和冰雪的颜色,象征着圣洁、和平与安宁;红色是太阳与火的颜色,象征着权力、热烈奔放和勇敢。红白相间的布达拉宫,代表着藏族人民热烈奔放如火焰一样的性格特征以及向往幸福和平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象征着西藏开放、包容的豁达心态。

当僧人进行灌顶仪式的时候,一定要制作坛城。佛经上讲,本智以为主尊,道果功德以为眷众,眷众环绕本尊游戏庄严。

坛城,即曼陀罗,为藏传佛教的宇宙观示意图。

从俗人的角度去看制作坛城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向僧人传授建筑技艺、如何供奉佛祖和装饰艺术的过程。也是僧人们互相学习佛法、建立自己的宇宙观、提高民族传统建筑技艺的过程。同样也是他们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过程。

从藏传佛教的意义上看,制作坛城的过程也是向僧人们传授宇宙知识、参禅智慧和宣传道果功德的过程。

五世达赖喇嘛在晚年,将僧俗权力交给第悉·桑结嘉措,为此还专门下了诏书,并以壁画的形式展示在白宫门庭外的墙上。

第悉·桑结嘉措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扩建布达拉宫。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西藏当时处在一个政治上的多事之秋。桑结嘉措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密不发丧。藏历第十一绕回之铁马年(1690年)二月二十一日,红宫奠基开工,每年大约召集5700名差民服役,而实际前来务工的差民多达万人。其中有康熙皇帝专门派遣的老魏等汉族工匠114人,尼泊尔工匠191人。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工程,艰巨的工作使许多人丧生,繁重的劳动让许多人难以忍受,曾发生过工人暴动。

在西藏,许多没有文字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上都有表现。

红宫里有一座叫“司西平措”的宫殿,在二楼上的画廊里,绘有698幅壁画。壁画内容丰富、取材多样,既有发生在上层领域的政治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有发生在下层百姓民间的典故或游戏。像民间的骑马角力、摔跤、藏戏等生活场景。这些壁画,不仅是公元17世纪西藏画家们的杰出作品,同时还是研究和了解西藏社会生活的宝贵艺术资料。

壁画中有一幅叫做《修建图》,再现了修建布达拉宫的场景。

工匠们在深山老林里采石伐木;还在很远的河里,用牛皮船运送石头和木料。这幅画是记载修建布达拉宫的可靠史料,也是研究布达拉宫历史的重要史料。

还有一幅壁画,绘有唐朝都城长安的示意图以及唐太宗5次出难题,企图难倒吐蕃婚使的故事。公元646年,松赞干布遣大臣禄东赞作为婚使奉表并献金鹅,“其鹅黄金铸成,高七尺,内可盛酒三斗。”充分表现了婚使禄东赞在聘娶公主过程中的聪明才智。

另外一些壁画,是展现西藏重大历史性事件的。如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十三世达赖觐见光绪皇帝这样的历史事件。极为珍贵。

布达拉宫还保存有各类珍贵文物,如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诏敕、封诰、印鉴、礼品和精雕细刻的工艺珍玩、罕见的经文典籍、各类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等。

在西藏造房子,最后一道工序是“打阿朶”。阿朶是一种白色的黏土,人们用它来铺地面和屋顶,然后由工人集体打压夯实,打夯时工人们要唱歌。打阿朶的歌曲,是藏族人民最欢快的劳动号子。当时参加修建布达拉宫的工人们,差不多都知道自己正在为已经圆寂的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所以,他们唱出的劳动号子不仅仅是整齐欢快的,韵律中还包含着对历代达赖喇嘛无比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劳动号子自然显得威严、雄浑、气吞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