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之美
8176300000046

第46章 文本导入法

文本导入,就是为进入文本设计一个合宜的引导。有导入,可避免对正文的讲解过于突然。文本导入的方法是很多的。至于何种方式最好,则要结合文本的特点,还有就是有助于教学的展开。

背景导入,这是最为常见的,就是先介绍作者生平与时代及社会背景。比如苏轼的《赤壁赋》,写于贬官黄州期间,心情郁闷,多有感慨的抒发。其实作者所游之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只是同名异地,但作者却借此抒怀,表达一种旷达的人生观。此种旷达,有助于作者从郁闷的心境下解脱出来。有的课文,对于背景的介绍有较详细的注解,则可引导学生阅读注解,比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就是这样。当然,在引导学生阅读注解的过程中,还可适当加以解释,并有所发挥。

标题导入,通过解释标题,导入正文。比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个标题是个偏正结构,中心词是“记念”,“为了忘却”是修饰语。本义是纪念,又说目的要忘却,搭配起来是不无矛盾的。那么就要分清楚,要忘却的是什么,该纪念的又是什么,这在文章开头就说得很明确。为了忘却,就是“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而用写文章来纪念,仍旧有继续战斗之意。换言之,用斗争来纪念,可摆脱悲哀,自是最好的纪念。

文体导入,文各有体,体裁最能体现特点。于是也可通过介绍文体特点来导入,但此种介绍要注意接受者的程度,再就是举出最便于文本解读的文体特点即可,避免罗列过多。一般说来,现代的文体是较为熟悉的,但对于古代的文体,就可有所介绍。关于文体分类,古来大致就是诗文对举的格局。诗有古体与近体之分,近体诗又有律诗与绝句之别,此外还有乐府、词及曲等。在古代,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文体。这其中偏于记叙的有记、叙、传、状等,偏于议论的有议、论、辩、说等,难以归类的还有杂体。至于介于韵散之间,尚有辞赋等。小说有文言与白话之别,文言的主要是笔记体,白话的则是章回体,但也有介于其间的,比如《三国演义》就是用浅近文言写的章回体小说。至于戏曲,主要是元代的杂剧和明清的传奇。

内容导入,即先讲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作为引导。比如解读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文本导入中不妨先有个提示,即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花的美。有所发现,自然可以提高文本解读的兴味。若是没有,也可增加注意。文中说道:“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这里讲的无限与有限,饱含着作者的感叹。正因为发现美的难得,才备感欣慰。“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除了邂逅与亲近外,再进一步就是艺术的陶冶了,这可增强发现美的能力。此种做法,换个说法就是话题导入,即先拈起一个与文本有关的话题来。

还有回顾导入及比较导入等。回顾导入,就是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来导入。比如鲁迅的作品在教材中是较多的,便可通过回顾来导入。且此种回顾,还带有整合的效用。比较导入,就是引入别的文本以资比较。比如教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就可引一些吟秋的古诗词。古代文士逢秋兴悲,早已有悲秋的传统。有所引用,可与《故都的秋》中所写的清与静及悲凉作比较。不过所引的文本,最好是要学过的,避免过于陌生,这其实也有回顾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