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出题,是颇为犯难的,因为既要有话可说,又要尽可能地避免套题甚而抄袭。但出题虽说难得那么全面,却不可用题目来过多地设置障碍,从而在写作中束手束脚。古代科举考试中最为稳定的是从四书中出题,尽管也会弄出截搭题那样的怪招,但四书的内容在士子的知识背景中是熟悉的,所以不大会超出心理预期之外。若是古今比照一下,则一个明显的不同是而今的出题范围并不明确。因而作文题目,不用说是五花八门的。但如果超出了学生的心理预期,就难以投入思考,勉强地写,也只是发挥题中应有之意而已。合理的出题自然是对应于实际,包括了实际的生活与实际的能力。所以出题的范围或许也得有所界定,大体上就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以及所能触及的社会生活,就是历史文化方面也要有现实的意义。或者说,凡有写作应当都是与成长有关的话题。相伴着成长的年轮,理当有所感受与思考。如果作文的题目较能配合此种感受与思考,则写作就有其兴味了,甚而还可发现写作的美好,往后,也许还会用写作这种方式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确乎有个人生观,并由人生观相应的带出世界观来。所谓世事人生,本是相连在一起的。但对于成长的年龄来说,人生观也在形成之中。这期间,有些问题有比较感兴趣的,有些问题则是不应回避的,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较好的命题。讲人生,自然要提及意义或价值,即便是认为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的,仍是意义的一种表达。价值之类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有点超前的,但个人的行为养成却必得注意。本着对个性的尊重,则作文的言说或许仍不离学习、生活与工作吧。工作对学生来说不等于做工之类,而是做好身边的事情,那正有行为养成的意思。在学习、生活与工作这些范围内做文章,比较地不愁无话可说。再由小而大或由近推远,才是关注社会现实,历史文化以及科学艺术等。但从这些更大的范围内出题时,仍得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实际能力。作文虽说是一种训练,有其目的要求,但作为写作之一,理当允许自我的言说。作文难以提高的一个约束,就是自我的投入不够。这当中,由题目设置的障碍不可小视。就自由写作来说,也许本不必理会那么多的题目,倒是需要自己用心地找出一些题目来写。反过来,作文中写了那么多的题目,却没有多少心灵的投入,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而今教育的一个热门常是就教育本身展开争论,但这种争论不宜转嫁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其最后一条是“保密”,这是大有深意的。方法之类,教师可以变换,但不可预先鼓噪起学生来搞方法大讨论。如此往往没有学多少内容,方法却有了一大堆,而且最终也不见得哪个方法更好。教育中有一种对于方法的崇拜,甚而形成相应的模式,实是弊多利少。方法是术,术以明道,但术多则乱。尤其是语文,方法不能说没有,但不可置于内涵即道之上。最明显的莫过于讲写作,古来都认为文无定法,这既认可了技法的存在,又表明了不可拘泥。但若在方法上过于迷信,就等于交出了写作的自信,而作文最不可失去的就是自信。题目只是一个引子,由此展开的写作则是一场心灵的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