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在上海做生意,十分注重调解朝廷和洋人的矛盾,在他们之间做一个调节员,让各方团结协作,握手言和,共同发展上海的经济。胡雪岩苦口婆心地劝说,是因为他深知,要想把上海的市面做活,就要各方面通力合作。
胡雪岩在生意场上很有野心,不光只做洋庄生意。设立阜康分号,开米行、戏院、茶楼,做房地产都是他的计划所在。但是,要做生意,就必须保证上海的稳定和繁荣。
但实际情形是,上海动荡不安。上海不安定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上海有小刀会作乱。当时的上海分成两部分,一是上海县城,二是“夷场”就是外滩上的外国租界。由于洋人帮助小刀会,小刀会不为难租界,但小刀会起事以后占领县城,是清政府的一块心病。其二,由于洋人与小刀会的关系,与朝廷产生了矛盾,于是朝廷颁布了禁令,设立海关来打击洋人。洋人并不服气,有意与朝廷对着干。
以上种种原因影响了上海的繁荣和安定。
不过,由于洋人和官府并不想长时间地耗下去,所以是可以调解的。洋人在与朝廷的作对中,已经在商业上受到了损失。而朝廷主要也是恼怒外国人资助小刀会和卖给太平军军火,才颁布禁止与洋人做生意的禁令。实际上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同样也损失了不少关税和财政来源。
正是因为如此,胡雪岩才站出来调停。胡雪岩认为,朝廷与洋人的争端只是一时之举,僵持下去,最终两败俱伤。他想要做的是,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叫洋人和朝廷互相信任,这样子才能把上海市面做大,到时无论想干什么都是一本万利。
于是,胡雪岩做了两件事:一件事就是把生丝以差不多的价格卖给了洋人,摆出了高姿态和好的态度。另一件事则是去苏州拜见现任苏州学台何桂清,想在朝廷中找人出面调解。胡雪岩认为,如果有得力的人出来调解,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十分轻松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雪岩让朝廷与洋人握手言和,共同协作维持上海“市面”的稳定和繁荣。
以上的所作所为,总的来说,使胡雪岩认识到:要想稳定市场,一块赚钱,就得团结合作,齐心协力。
胡雪岩为生丝生意一直留在上海,住在裕记丝栈。这天他处理完事务,正在房间里小歇。他躺在客房的藤躺椅上,无意中却听到了隔壁房中有两个人在谈论上海的地产。这两人都是行家,熟知洋场和上海地产的开发方式,他们谈到洋人的城市开发方式与中国人极不相同,中国人先开发市面再修路,这样就会造成市面无法扩大发展,限制了市场的繁荣。而洋人则是先修路,有了路市面自然就形成了。如今上海的市面开发就是这种办法。谈完这些,其中一人说道:“上海滩的大马路、二马路使南北都繁荣起来,其实,西边更有可开发之处。有眼光的人,把西边的地也买下来,等到洋人一开路,地价自然升值。”
听完这一番话,胡雪岩再也躺不住了,等到他徒弟陈世龙一回来,他马上雇了一辆马车,与陈世龙一起由泥城墙往西,随意而行,实地勘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拿出一部分资金,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第二,依靠古应春,把洋人的开发计划弄清,先把洋人准备修路的地皮买下,再转手赚钱。
胡雪岩看准了上海的地产生意,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财源。这时的上海开埠正逐步发展起来,当时虽然太平军沿江向东开进,要把江浙一带的富庶之地都归其所有,但英、法等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自然会反击。清廷便借洋人来灭太平军,他们彼此心照不宣,洋人东边南边一块保卫上海,所以上海并没有受到战火的侵扰。但是,由于太平军占领了许多地方,许多人从东南各地到上海租界避难,于是上海地产市面开始发展和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