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蒙冤,与“文革”无关,却长达三十六年,非比寻常,的确是一个“悲剧性的伟大人物”。
他的夫人楚青是他历史的见证人,哀怨地说:“粟裕战争年代打仗打得苦,和平时期挨整整得苦,到了晚年生病病得苦。六十年革命生涯,三十年处于逆境。”她还说心中有两个粟裕的形象,一是战功赫赫的名将,二是压抑委屈的半生。忧愤之情,令人感慨。
粟裕是华东野战军的实际统帅,他不能正名,其实已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国家与民族的悲剧,也关乎一个所向披靡的野战军历史的荣光。
不平则鸣。
粟裕尽管带着深深的遗憾辞世,一些忠实的老部下,对他的不白之冤却一直记挂在心,汪道涵就是其中一个。
汪道涵也是一个传奇。
他早年揣着不愁找不到薪水丰厚“铁饭碗”的上海交大文凭,却热衷于闹革命,1938年就奔赴延安,走上了清苦而危险的人生之路。
不久,他奉命来到老家安徽的淮南抗日前线,成为了新四军的一员。
1945年后,汪道涵以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之身,在部队干的是技术活,相继担任华中军区、华东军区军工部部长,负责华中、华东野战军的军工生产,成为粟裕的直接部下。
他不仅军工在行,卓有建树,财经方面也相当精通,是十分赏识粟裕、负责华中与华东财经事务的曾山特别器重的年轻人。
粟裕率第三野战军横扫江南之时,汪道涵也跟随南下,就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与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粟裕依然往来频繁。
汪道涵经历了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摧枯拉朽,攻克南京、杭州、上海的全过程,又深受敢向毛泽东发密电的曾山推崇粟裕的影响,因此,他对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非常了解,也由衷地钦佩。
1947年孟良崮战役时,粟裕命令华东军工部不惜一切代价,火速将弹药送到前线,准备鲁中决战。
汪道涵马上动员了二百五十辆独轮车,组织了一个民工运输大队,派一个连护卫,星夜赶赴前线。
运输队冒着头上飞机的跟踪轰炸,昼夜不停地赶路,最终抢在总攻之前完成了任务。
战役胜利后,汪道涵十分兴奋,特意在鲁中九里沟军工部驻地召开祝捷大会,庆祝这一举世震惊的大捷。
会上,他意气风发,做了激情四射的演讲。
他说,蒋介石调动十个整编师,其中有五个王牌军包围我华东野战军。最强的七十四师,完全是美国训练出来的机械化装备师,三万两千余人。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神气十足,傲慢无比,自吹“有七十四师在,就有国民党在。”
打“豆腐渣”不是真英雄,歼灭强敌才见真本事。汪道涵话锋一转,说起了粟裕的指挥。
他说:华野粟司令说,七十四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是他的主力军,是美国培养“出来的机械化部队,顽固透顶。我们向中央请示,发动鲁中决战,一定要打掉他们的猖狂气焰,粟司令下令各纵队,‘坚决消灭七十四师,活捉张灵甫!’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全歼敌军精锐整编七十四师三万余人。”
台下欢声雷动,掌声如潮。
军工部尽管不直接对敌,但孟良崮大胜,也就意味着自己造出的枪炮子弹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家兴奋不已。
汪道涵等掌声稍停,接着说:“这一仗狠狠打击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极大鼓舞了全军的士气,配合了陕北及其他战场的胜利攻势。蒋介石飞到徐州大哭一场,认为是‘无可补偿的损失’。鲁中决战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提到华野粟裕将军就害怕、发抖。”
粟裕是孟良崮战役奇迹的创造者,王必成曾回忆说:“从调动兵力创造战机,到战役实施的全过程,无一不是按照粟裕同志提出的方案实施的。”汪道涵是华东战区的高级将领,又与曾山相当熟稔,自然也知道华野总部实际指挥的内情。
说到兴奋之处,汪道涵还高兴地喊起来:“粟司令了不起!”“党中央、中央军委、毛粟司令了不起!”“主席致电赞扬了粟司令员‘了不起,立了大功!’”
但这样一位“了不起”,又有华东高级将领几乎人人皆知“两让司令”美名的统帅,建国才不久就莫名其妙“落马”,汪道涵当然愤愤不平。
他对粟裕敬仰之情,也感染了视其为“亦师亦友”的江泽民。
江泽民与汪道涵颇有渊源,不仅是汪道涵上海交大的校友,而且他的养父江上青与汪道涵还是新四军的老战友。江上青1939年牺牲后,汪道涵痛惜不已,还为他修建了烈士墓。
汪道涵与江泽民首次见面,是1949年9月的一次视察。一个是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一个则是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副总工程师。江泽民代表厂里向汪道涵报告了最新的商业策略后,陪同他参观了益民的生产线(上海当时最先进的食品工业生产线)。
两人十分相投。汪道涵对年轻的江泽民印象很好,后来回忆说:“江泽民充满了活力,他干劲十足,精力充沛,是个工作勤奋的专家。”
他们由此相识相知,后来“发展为一种终身不渝的友谊,并且改变了二人的生活”。
1985年,时任上海市长的汪道涵任期将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向他征求合适的继任人选。十分了解江泽民才干的汪道涵,“内举不避亲”,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他。
四年后,江泽民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他从上海北上之际,曾专程登门拜访汪道涵,征求他的意见。
汪道涵为他即将担当历史重任而备感欣慰,用林则徐的一副对联勉励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们的相知,也使粟裕常常成为两人共同的话题。与粟裕并无直接往来的江泽民,对他也倍加钦服起来。
粟裕1984年辞世后,时为电子工业部部长江泽民十分沉痛,亲笔写信给粟裕的夫人楚青,表达了深切的慰问之情。
江泽民担任上海市长后,正值《一代名将——回忆粟裕同志》出版遇到困难,即将无奈搁浅。他听说后,当即安排上海人民出版社负责出版,并解决了经费问题。
事后,他给楚青写信,告知问题已解决,请放心,望多保重身体。
楚青对江泽民的关心也非常感念。她回忆说,江泽民担任上海市长和到中共中央工作以后,多次派曾庆红前往家中看望。江泽民还对曾庆红说:“只要是粟老总的事我都办。”
1994年12月,在众多华东野战军老部下的进言下,江泽民毅然为粟裕的冤案平反,还粟裕一个清白。
这篇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署名的平反文章,澄清了长期的误解,恢复了历史真相,肯定了粟裕在华东军事上的主要作用,他们说:“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光辉战绩,在战役指挥上,粟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最核心当然还是冤案的平反,他们说:“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
江泽民是中央军委主席,全军的总司令,华野老将士们当然期望他能亲自署名,但他有自己的考虑。他解释说,我那时不在军队,两位副主席(刘华清、张震)都是德高望重的,由他们写好,由我写反而不好。
但江泽民的意愿已清楚体现在文章里,“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文章正式见报前,他还特意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给楚青打电话,请她多保重。
公道自在人心,粟裕的平反昭雪,是历史的必然。
江泽民之举,无疑也是极需要魄力与勇气的。冤案数十年不能解决,看似简单却十分复杂,牵扯到不少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因此叶剑英、胡耀邦、杨尚昆等历史巨人才爱莫能助,有心无力。
楚青回忆说,江泽民给平反文章审批签字,准备发表之际,还有人给他施加影响,企图予以阻挠,不同意还粟裕以公道。
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粟裕终于得以“留得清白在人间”。正如《粟裕传》传记组组长朱楹所说:“史实终究像一座大山不可动摇!想推倒它的人必然自折手臂,到头来还是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三年后的1997年8月27日,江泽民又批准召开全军“粟裕军事思想研讨会”。会议由军事科学院具体组织,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张万年、迟浩田以及各位军委委员,健在的开国将领叶飞、李德生、张廷发等人悉数到场。解放军总部和全军各大单位均闻讯而动,提交了系统探讨粟裕军事理论的论文七十六篇,并结集成书,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为《粟裕军事指挥艺术与现代战争理论研究》,皇皇五十六万余言。
江泽民还为粟裕亲笔题词:“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再次肯定了他卓绝的军事才能与历史地位。从此,军史上的粟裕再也无法摇撼。
多年的宿愿得以实现,汪道涵自然十分感奋慰藉。八年后的2002年,南京电影制片《共和国大将粟裕》摄制组专程采访他时,他不仅愉快地接受了采访,畅谈了粟裕令对手闻风丧胆的一生,最后还意犹未尽地提议他们前往北京,采访全军统帅江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