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1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性文件《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之后,根据新闻工作实践的实际状况,中国记协于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两次对《准则》
作了修订。特别是1997年所作的修订,调整幅度较大,将原准则的八条修订为六条。1997年版的《准则》在沿用了12年后,根据我国新闻传播事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新闻传播队伍人员结构、工作情况等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11月9日一致通过了第三次修订的《准则》。
新版《准则》汲取了1997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新闻界在一系列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修正了1997年版《准则》中的一些已经跟不上形势变化的内容和提法。具体而言,新版《准则》是根据如下三项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补充、完善的。一是突出指导性。新版《准则》充分吸收了十六大、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对新闻传播从业者、新闻传播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的内容,增加了现行法律法规中涉及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些内容,旨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二是注重实践性。新版《准则》充分吸收了近年来新闻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果,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应对金融危机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积累的新鲜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体现了在新形势下对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三是强调针对性。
新版《准则》直指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首先是责任感淡漠,新闻报道权寻租日趋严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部分新闻传播媒体和新闻传播从业者的商业化程度提高,新闻传播从宣传本位逐渐向受众本位转变,在追逐商业利益的过程中,有些媒体及部分从业人员一味迎合受众导致新闻媚俗化,并产生了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广告和新闻不分的失范现象。其次是职业活动中存在着侵权。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偷拍偷录、隐性采访、秘密采访等新形式被更多媒体所利用,这些方式潜在新闻侵权危险。为此,新版的《准则》中以明确的禁止性规范直指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公害,这些条款对整肃新闻传播队伍的作风是强有力的措施。
新版《准则》与1997年版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例的变化。即把原有6个方面的要求调整为现在的7条28款。
这种条款式表述形式既能突出重点,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更便于新闻传播从业者学习和遵守。此外,还新增了“坚持改革创新”、“促进与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两条,把1997年版中“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修改为现在的第4条“发扬优良作风”,把“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97年版中的第4条上调到第3条。这些变化,既反映了我国新闻传播实际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我国新闻传播界对职业道德认识的不断深化。
在内容上,新版《准则》比1997年版只增加了100多字,但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时代特征。一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和“三贴近”原则等写入《准则》;二是把新闻职业道德细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等7项要求;三是更加贴近新闻传播实践。比如,采访报道突发事件时应遵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善于利用新载体、新技术收集信息、发布新闻等。
第一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宪法》第22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我国宪法规定新闻传播事业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客观上就要求新闻主管部门、新闻传播媒体和新闻传播从业者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因此,我国新闻传播工作必须时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明确“三个统一”的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原则,新版《准则》
用了更具时代感的表述: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新版《准则》强调“三个统一”,就是要求新闻传播从业者在每一个具体的采访报道中把宪法规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落到实处,避免被虚化、淡化。
能否做到“三个统一”,是衡量新闻传播从业者是否为人民服务及服务质量高下的标准。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绝大多数新闻传播从业者能正确处理这三对关系,但也存在着个别畸重畸轻现象。有的过分强调宣传党的主张、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而忽略了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改进舆论监督;而另一些人则强调后者而有意弱化前者。殊不知这两者同样重要。其理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新闻网站等各种新闻传播媒体都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全体人民的公共财产。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不仅是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反映,而且还反过来为这个经济基础服务。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负责,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工作的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既然新闻传播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公共财产,人民群众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主人,那么,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社会角色也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公仆,是受全体人民的委托而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普通劳动者。因此,新闻传播工作者理所当然地要服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一切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提供必需的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
二、保障人民群众的四种权利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求新闻传播工作者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再次重申保障这四种权利的重要性。对于传媒来说,第一是要通过报道促进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开放度,凡是有关公共事务的决策、政策和措施,原则上应当予以公开,广而告知、广而周知,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强公共事务的公开性。
第二是以媒体为平台,为不断扩大公众、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执行过程提供条件,形成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增强公共事务决策和执行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第三是媒体要营造一种舆论,它有利于各级党政机关、政协组织、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着力健全诉求表达渠道和形式,发挥传统优势,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社会成员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增强权益保障的有效性。
第四是媒体通过报道加大人民群众、社会组织的监督力度,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服务人民。
新闻传播工作者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和表达权,就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多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多挖掘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多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使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监督权,这意味着新闻传播工作者要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呼声,批评侵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以新闻批评为核心的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好方式,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媒体对社会进行的监督,不应仅仅看成是新闻传播工作者个人或者是新闻传播媒体的监督。媒体支持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勇敢揭露与批评一切违背人民利益的言行与社会现象,对整肃党风和社会风气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社会主义的新闻传播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在认真行使舆论监督的同时还要真诚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需求。
第二节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对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引导,即通过宣传教育工作,把社会舆论及各种各样的思想引导到某一轨道上来。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二条内容是:新闻传播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
一、为改革开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是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是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是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是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意义在于: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打好主动仗,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善于舆论引导,在新闻传播工作实践中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新闻报道只有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才能正确地、充分地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在新闻报道中着力宣传那些鼓舞和启迪人们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热爱伟大祖国和弘扬民族文化、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斗争的东西。一句话,一切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东西,都是能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正面报道。
舆论导向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这个理论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动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新闻战线必须大力宣传以促进落实。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社会和谐确定为我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决定》强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又深入阐发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新闻传播媒体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要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凝聚全民的力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齐心协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自觉警惕抵制低俗有害的内容
在新闻传播实践层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意味着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决抵制格调低俗、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传媒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教化功能。作为传播主体的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传承优秀文化、更新构建优秀文化和提升全民素质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传播的作品力求健康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让受众在享受美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要精选如下主题的新闻或文艺作品在媒体上传播:弘扬民族正气,培育爱国情怀;歌颂清正廉洁,鞭挞歪风邪气;倡导优良品格,提高自身修养;讴歌人间真情,展示行为规范;重视品质教育,关爱下一代成长,等等。为利益所驱动,缺乏社会责任感,放任低俗内容传播,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沦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