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不是像抓彩票一样去碰运气,至于能否中奖,只好听天由命。把决策当作碰运气的领导,其本身的能力可想而知。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决策结果是好是坏,压根儿就是一件说不清的事情。结果好坏关键是看运气如何:假如碰到好运气,你的决策可能就会带来一大堆钱:假如你的运气不好,你的决策可能就失灵了。因此,有些人总是不惜牺牲血本,到处拉关系,求神拜菩萨,目的是为自己求个好运。以这样的心态决策,结果就很有可能要靠运气了。
那么,决策到底有没有运气的影响呢?做任何事情都是会有风险的,作决策也不例外,但它并不是手中彩票,能否中奖,只好听天由命。决策是由人来制定和执行的,而不是由上帝赐给的。凡事讲运气,那是小看了自己决策的本领。凡是把决策当作碰运气的领导者,其本身的能力素养是可想而知的,不要说分析了,恐怕连复杂一点儿的加减乘除都会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领导者要学会要用冷静的分析来决策未来,这样才能把握胜机,微软总裁盖茨为我们树立了这方面的典范。
在1975微软公司创立之初,该公司当时的决策者盖茨和艾伦就敏锐地洞察到PC机系统软件将会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果断地将公司的主导业务定位于PC机系统软件的开发,并几乎倾其所有,从一位发明家那里买下了DOS操作系统软件的产权,微软公司也正是凭借对以这套DOS操作系统为基础的系列产品以及后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发,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市值最高的软件公司。
在这个决策过程中,盖茨的远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微软公司为台式电脑设计的软件不但有助于扩大硬件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且还通过标准的PC规范降低了硬件的价格。而且,微软的收费从来都是低于其他持有专利权的同行。微软通过自己的行销和产品,在帮助用户将电脑纳入自己日常生活方面做出的贡献超过了其他公司。微软造就的经济价值远远高于它本身的净值。因此,微软公司也就敢于在各个领域与世上最强大的对手相抗衡。
在决策过程中,微软始终是通过分析评估竞争对手的实力、弱点、机会和威胁。“微软的员工到商业展览上去观察对手的产品是如何表现的。他们研究产品的广告和参数,”微软的一位员工透露道,“然后,他们就会假设自己是那家公司来写营销计划,开头一般是,‘如果我们是那家公司,我们面对着什么样的机会?”’盖茨认为,技术行业是个充满乐趣的行业。例如,当因特网来到时,盖茨和他的决策层们把它作为排在第五、第六位优先考虑的事情。但是后来他们认识到事情发展得比他们想象的更快。这一类危机每三、四年会遇到一回。盖茨认为这时就必须仔细倾听公司里所有聪明人的意见,这就是为什么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必须吸引许多想法不同的人,必须容许有种种不同的意见,然后必须找到正确的想法并全力以赴付诸实施。
盖茨和他的智囊团早在多年前就已预测:微软一直赖以生存的核心产品——Windows和Office,因为市场占有率的逐渐饱和及价格竞争等因素,不再可能像以前那样给微软带来如此丰厚的利润。出于对整个市场的总体权衡,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微软公司在网络领域的投资决策频频出现,其中不乏点睛之笔。1997年微软公司更是果断地以3.5亿美元的天价,购并了硅谷一家成立不足两年、员工仅有26人、主导业务仅为提供免费邮件业务的小公司——hotmail公司。
虽然对手仅仅是一个不过20名员工的小公司,但是出于对这次并购的重视,微软公司的董事长盖茨亲自出马,坐在谈判桌前,与hotmail公司年轻的创始人进行面对面对购并条款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由于信息充分,沟通及时,双方从接触到最终签约时间还不足三个月。
这种科学而大胆的决策为微软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关于风险投资与企业购并领域经典案例,而微软公司也正是借助于hotmail所来的注册用户和迅猛增长的业务,使自己旗下的www。msn。com网站,一跃成为全球注册用户最多和访问量最大的三大网站之一。微软公司也再一次执住了时代之牛耳。
即使微软不是最早在某一领域开展工作的,但是由于微软在财务上有很大的自由度,所以就能自己决定是否把钱投向那些被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盖茨的贡献就是有先见之明,并且通过强有力的决定使它最终得以完成。
同时,微软公司还采取一系列高科技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得公司在人员、产品、客户、技术等等方面都采取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使得做决策时,无论IT发展形势如何,微软公司也可以始终立足于不败之地,在全球低迷状态下保持高速增长。技术竞争力是微软永远追求的方向,确保微软技术领先的地位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碰运气可能会使一次决策成功,但不能保证你能次次成功。领导者只有学会分析形势,把握未来,以科学的决策为团队的发展赢得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