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格调与声音
8499400000019

第19章 长恨歌(1)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冲冠一怒为红颜

陈圆圆最能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男人干了什么不大好的事情,总是到女人身上找原因。这种女人有一个专有名词“红颜祸水”。并不是只有皇帝的大小老婆才能成为红颜祸水,只是她们的机会更大,只要皇帝老公没有管好国家,她们总有一个要被拉出来,记到史书中,陪着老公遗臭万年,有的时候还要承担主要责任。因为普通的女子即使真是祸水,也顶多败家,难以取得进入史书的资格,但她们是野史小说中的红人,遵循一个模式,美貌女人引诱坏一个男人,一再证明孔子的“唯小人和女子难养”的断语。而男人迷恋女人,特别是美丽的女人,肯定是灾难的根源。比如,晋代的歌女绿珠,貌若天仙,皇帝的小舅子向主人石崇讨要,当时富豪榜居首的石崇非常迷恋她,舍不得送她走,于是小舅子就在皇帝面前陷害他,石崇因此丢了命。产生这种偏见的根源还是在迷恋女人和把女人当成物品(消费的女色、传宗接代的容器)这两极之间,男人没有找到和女人之间的恰当关系。中国理想的夫妻关系是举案齐眉,也看不出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家里又不是住客店,不用那种五星级服务。

在陈圆圆的故事中,始终觉得陈圆圆就是一件东西,确切地说,是一件宝贝,被送来送去,抢来抢去。没有一点主动性,只是时运凑巧,陈圆圆成为改朝换代的关键人物。

陈圆圆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母亲早亡,从养母陈氏姓,为苏州名伎,陈圆圆能歌善舞,色艺冠时,当时被称为“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想要为皇帝寻求美女,用来消解皇上的忧愁,就派遣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当时战乱频仍,明帝国内有李自成、张献忠造反,外有满清日夜进攻,崇祯皇帝还算有责任心,实在无心逸乐,把陈圆圆等人退回田府,田畹不客气,占为己有。

崇祯皇帝召大将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陈圆圆率歌舞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到陈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地搂着陈圆圆要她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慌地上前对吴三桂说:“如果强盗来了,怎么办?”吴三桂说:“如果你能够把陈圆圆赠送给我,我首先保你家平安无事。”田畹还没有回答,吴三桂就已经带陈圆圆拜辞,看来是等不及了。

李自成攻破北京,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李自成的手下在北京城里抢夺金银美女,大将刘宗敏闯入吴府,掳走了陈圆圆。当时吴三桂本来准备答应投降李自成,听到陈圆圆已被李自成的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投降了清军,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三桂的父亲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北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李自成到山西。此时吴三桂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年间,吴三桂进爵为云南王,欲将陈圆圆立为正妃,陈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三桂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陈圆圆就独居别院。陈圆圆失宠后对吴三桂渐渐离心,吴三桂曾阴谋杀她,陈圆圆得悉后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公元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

纵观陈圆圆一生,与其说她是红颜祸水,不如说她红颜多薄命,她的一生看不出有幸福的迹象。因为美女多没有能力记下她们的心声,这里补充一个才女,她有著作留世,可以让我们窥见古代女性内心。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十八岁的陈端生开始动笔创作《再生缘》,当时她是绣闺中一名少女。此刻,写作对她来说,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和快乐。“姊妹联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隔墙红杏飞晴雪,映榻高槐覆晚烟。午绣倦来犹整线,春茶试罢更添泉。”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170年),不到两年时间,她完成了前16卷的创作,信心满满写道“别绪闲情收拾去,我且待,词登十七润新毫。”也是从这一年起,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母亲、祖父、父亲不久后相继去世。二十三岁,她嫁给了范■,三十岁时,范■应顺天乡试请人代笔获罪发配伊犁,已育子女的端生,开始了16年漫长的等待。嘉庆元年丙辰(公元1796年),范■遇赦归来,不久,端生辞世。其间,勉力写完了17卷,《再生缘》终成残篇。

少女陈端生是如此张扬,她野心勃勃地想塑造一个亘古未有的奇女子,代替她去实现生活里无法实现的梦想。她赋予孟丽君美貌,聪慧,坚贞,勇毅,让她游历山川,高中状元,位居宰辅,快意恩仇,让她和父兄夫舅并立朝堂,凛凛群惊,谈笑风生;让她主掌春闱,天下举子,俯首下拜。当饱经忧患的她再次提笔欲完成这个幻梦的时候,她发现,她和她,都回不去了。孟丽君的颠沛流离仿佛为她作谶,她不是不想让生活里的失意在弹词中得到弥补,“为他既作氤氲使,莫学天公故作难”,继续沿着既定的大团圆结局走下去,只是经历极多,备尝世味,心境迥非少女时代骄傲天真,而她笔下的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与意志,她隐约意识到了,照着孟丽君的性格发展下去,最后一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这也是她不忍心看到的。在第十七卷里她写道:“知音爱我休催促,在下闲时定续成……仆本愁人愁不已,殊非是、拈毫弄墨旧时心。”独立支撑家庭已经让她心力交瘁,这样矛盾的心情也是阻止她最终完成这部作品的原因吧?

“搔首呼天欲问天,问天天道可能还?”在那个时代里,她和她笔下的孟丽君都是个异类。那些试图像男性一样,或者比男性更磊落的立于世间的女子,都注定了无处求告,无力前行。

学而优则仕,对男性来说,读书写作乃是本等,可以求官,可以扬名,可以博利;对女性来说,读书非但无用武之地,适足以成为人生额外的负累。东坡说,人生忧患读书始,卓绝如他,尚且感慨被聪明所误,这些温婉的小女子,又如何能不被折尽福命?

传统社会并不承认女性可以在家庭以外扮演任何角色,即使在家庭里面,她们孝敬公婆,服从丈夫,生育儿女,也难有自己的生活,不管美女才女,也和一般女性同在这种大格局之下。只是越是优秀的女性,越能显示出这种格局的局限,引起人们的深深同情。

战场形象与人生姿态

战场是人生的一个大舞台,有人借助它,展现了自己的盖世功绩;有人因为它,丢掉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如何评价战场上的人生百态,是一个永久的历史话题。夸大历史,扭曲历史,弱化历史,是后人评价历史的弊病。怎样克服呢?那就要对历史抽丝剥茧,逐层分析,用公正的眼光审视,然后得出结论。然而,人都有历史的局限性,所以,你我的品读都会带有个人的喜好和局限,战场的人生阅读也会各自不同,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格调。

李广为何难封

唐朝诗人王昌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飞将就是汉代名将李广。

李广出身于将门世家,其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从小接受家传弓法,自己身体条件特别棒,他身材高大,臂长如猿,具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和其他人跟李广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一次,李广带兵去山中狩猎,远见草中卧有一虎,立刻张弓搭箭,一箭射去,然而那虎却纹丝不动。第二天一看,原来是一块虎形的白石。而那箭头,竟深入石中。待李广知道是石头后,再射,却怎么也射不进去了。唐诗有赞:“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广之神勇,可见一斑。

成年以后,李广的一生就在战争中度过了。共四十余载,从年轻小军到白发老将,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匈奴畏之如虎,望而生畏,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李广之勇,突出地表现在一“射”,一“飞”之中。

李广射得一手好箭。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但李广也因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但他从不畏惧。

他的勇气甚至让关心他的人担心。李广任上谷太守时,匈奴经常入侵,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但自负其能,经常离开指挥位置和敌人厮杀,我害怕失去他。”这倒并不是打李广的小报告,而是说李广作战太勇敢,不要命,请求朝廷改派到较安全的地方,从而为国家保留良将。于是李广被任命为上郡太守。后来他又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闻名。

最能够反映李广特性的一场战斗是射雕手之战,李广首先以个人技能和匈奴的一流高手赌斗,再以勇气施展诈技脱身。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汉景帝派一个宠信宦官同李广一起统率和训练军队抗击匈奴。有一次,宦官带几十个骑兵出猎,路遇三名匈奴人,双方发生冲突,匈奴人箭法奇佳,射杀了全部随从卫士,还射伤了宦官本人,宦官慌忙逃回报告给李广。李广认定三人就是匈奴的射雕手。射雕算是草原上的一项极限运动,射手仰射高飞二三百米的大雕,是人类体力和瞄准眼力的极限,射雕手是匈奴最好的武士。李广非常兴奋,亲率百名骑兵去追赶那三名匈奴射雕手。

匈奴射雕手因无马而步行,没走几十里就被追上。李广命令骑兵张开左右两翼,自己亲自出阵与三人赌斗。弓箭对弓箭,结果射杀二名,生擒一名。李广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数十里,如果逃跑,匈奴追射我们,我们一个都活不成。如果我们不跑,匈奴肯定以为我们是汉军派出的诱饵,反而不敢攻打我们。”

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道:“都下马解鞍休息!”

他手下的骑兵说:“敌人多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

李广说:“他们以为我们会逃跑,把他们引到埋伏圈,我们解鞍表示不逃,故意引起他们进攻,让他们更加相信我们是诱饵。”

匈奴骑兵果然不敢贸然进攻。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军觉得他们太可疑,不敢攻击。待到半夜时分,匈奴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凭着无比的镇定和智慧,大难不死。

李广身手矫健,在马上纵横如飞,人马似乎连为一体,这也救了他的命。公元前129年,李广为卫尉将军,受命率领一万大军出雁门关击匈奴。匈奴以三路大军合围李广,结果汉军寡不敌众,大败,李广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命令手下:“遇到李广一定要活捉他”。匈奴骑兵将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乘其不备,李广突然一跃,跳上少年的战马,把他推下马,摘下他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奔驰,匈奴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认为李广部队死伤人马太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李家用钱赎罪,李广成为平民。

过了不久,匈奴攻入辽西,击败了韩安国的军队。这时武帝想起李广,召见了他,封他为右北平太守。从此匈奴不敢入侵右北平。

不久,郎中令石建死,李广被任命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再次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出军定襄,击匈奴。诸将多数都因立功而被封侯,而李广军却无功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