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闻鸡起舞的忠良
祖逖与刘琨是知心朋友,西晋初期他们两个人一起担任过司州(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主簿,两人同行同卧,半夜祖逖听到鸡叫,推醒了刘琨:“这是召唤我们的声音啊。”起床拔剑,练习武艺(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都有雄心壮志,每每谈起国家形势,常常到半夜,他们约定:“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我与你中原逐鹿,当念今日情谊,避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北方士族出身。祖逖并不喜欢读书,也不讲究自身的穿着仪表,不过,他胸有大志,看到天下大乱,就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准备在将来争霸中一显身手。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人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回归家乡,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刘琨在北方听到祖逖起兵北伐,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枕戈待旦),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城(在河南开封市附近)。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儿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司马睿即位后(即晋元帝),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当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充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晋元帝对祖逖放心不下,怕祖逖势力太大了无法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将军,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祖逖归他指挥。
不久,好友刘琨在幽州被权臣王敦派人害死,祖逖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斗,王敦准备造反,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最高兴的是王敦,他一直不敢造反,怕的就是手握精兵的祖逖,现在无所顾忌了。
祖逖闻鸡起舞,是为了练好本领,盼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个人有“表现”的机会。结果天下大乱,“五胡乱华”更使得中华文化危如累卵,发生的苦难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这时他发生大改变,从一人的野心转到北方人民的生存上面。祖逖北伐不计成败利钝,生死以之,他以其节烈丰富了民族精神,是东晋北伐的最高典型,与后来以北伐增益个人威望和门户权势者大相径庭。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世乱识忠良”,祖逖的忠良正是在乱世中磨砺而出。儒家的伦理要求人以国家社稷为重,个人利益为轻。这并不符合人自利的本性。特别是有能力的人总是希望能够当家做主,争取更大的权力。祖逖与刘琨“唯恐天下不乱”,正是强有力者天性的流露。然而,在乱世即使强者同样遭受灾难,刘琨就被害死,弱者更是牛马不如。人也有同情心,有高尚的一面,在乱世才真正明白忠良的意义,明白儒家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祖逖自觉安邦定国,这时他事实上是一员儒将。祖逖和岳飞都是北伐不成身死的将领,比较而言,祖逖更加真实些,他有野心,有转变和成长。而岳飞的“忠”既让人赞扬也让人叹息。
精忠报国的悲壮
岳飞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大概是在朱仙镇。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兀■率金兵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在朱仙镇,岳飞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
然而,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
手握十万雄兵,叱咤风云的一代大将军,就这样被冤杀。在他身上,我们希望看到唐代藩镇将领飞扬跋扈。作为一个武人,他有些书生气了。他曾经写过一首《小重山》词,不像是武将写的,岳飞和一个心事重重的文士差不多。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夜蟋蟀不住鸣叫,
一个充满热情征战千里的梦,就这样被惊破了。
我起来一个人绕着台阶漫步,
静悄悄的,窗帘外月色朦胧。
我的鬓发已经开始发白,还在为了功名努力,
故园的山竹老了,回家的路被隔断。
一腔难尽的心事,是只有借琴音来倾诉的了
可惜知音太少,即使我弹断了琴弦,又有谁会听?
这哪是抗金志士“还我河山”的血脉之贲张啊。然而,在“议和”声浪甚嚣尘上之中,谁又是这声裂弦索的真正知音?故园的山竹老了,壮士的鬓发白了,此刻充斥词境的,便只有朦胧月光下蟋蟀的凄苦悲吟……
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将领如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抒写了这种感慨。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的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岳飞(公元1103年—公元1142年),字鹏举,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生性刚直,深沉宽厚,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童年时代白天辅助家务劳动,晚上从父习字读书。他有着超人的体力,还未成年,就能拉开180公斤的劲弓,能引发440公斤的腰弩。他又向周侗学习射箭,向陈广学习枪法,成为武艺高强的人。除了苦练武功,还特别爱读《春秋左氏传》和孙、吴兵法,读起来常通宵不寐。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盟约”,联合攻辽,岳飞应募从军,任小队长,参加征辽之役。这年因父丧离队回家守孝。金军在取辽之后,发动侵宋战争。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金军围攻北宋首都开封,康王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岳飞应募从军。不久,金军攻下开封。次年四月,北宋灭亡,岳飞跟随大元帅府到达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五月初一,高宗赵构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改元建炎。因赵构重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企图避地东南,岳飞激于义愤,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赵构,反对南逃,力请赵构返回东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收复失地。这触怒了赵构及黄、汪等人,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被革职,赶出军队。
不久,张所任河北招抚使,招募士兵,岳飞应募从军,受到张所的赏识,升任为统制,隶属于都统制王彦,曾在太行山刺杀金将。他们渡河攻占新乡县城,为金兵围攻,突围后王彦组织“八字军”抗金,岳飞则自为一军,不久南下归属东京留守宗泽,屡建战功,再次升为统领、统制。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七月,东京留守宗泽病死,杜充接任东京留守。次年六月,杜充以勤王名义南下,改任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留守,岳飞也率部随行到建康。这年冬天金军渡江南侵,杜充逃跑后降金,岳飞率部转战茅山地区,接着转移到广德军(今安徽省广德县)的钟村,随后进驻宜兴(今属江苏)张渚镇附近,收编散兵,整顿军纪,安定了局势。岳飞的母亲、续妻李氏和两个儿子也接到了宜兴。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金军追击宋高宗到达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东海中,未能追到,以后,向北退军,在长江中遭韩世忠攻击,退到建康,准备渡江北撤之际,岳飞率部猛烈攻击金军,收复了建康。
八月,岳飞被任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但是,江北几已全被金军占领,泰州已无法坚守,这年冬分批渡江,移屯江阴(今属江苏)。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正月,岳飞接到诏书归属张俊指挥,转战于江南西路、淮南西路,在击溃游寇李成(李成后投伪齐)、招降游寇张用时立功,七月,岳飞升任神武右副军统制,奉命驻守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十二月,岳飞再升为神武副军统制。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二月,岳飞率部讨伐游寇曹成,收降了曹成部将杨再兴。五月,曹成在岳飞的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六月,岳飞奉命屯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这时的岳家军已是一支二万四千人的大军。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三月至六月,岳飞又受命镇压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和虔州(今江西赣州市)的农民起义军。回军江州之后,于九月奉诏带着岳云到杭州朝见高宗,被赐予绣有“精忠岳飞”的军旗。接着岳飞的官衔升为承宣使,职务升为制置使,驻扎江州;岳家军的番号改为神武后军。十二月,牛皋、董先等部并入岳家军中。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五月,南宋朝廷同意岳飞收复襄、邓等六郡的计划,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收复了襄阳(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唐(今河南唐河县)、随(今湖北随州市)、郢(今湖北钟祥县)及信阳(今河南信阳市)六州郡。在攻打随州的战役中,岳飞长子岳云手持双锤,第一个登上随州城垣,从此,他赢得了勇冠三军的声誉。岳家军作战英勇,纪律严明,素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次岳飞按照预定计划收复已失的州郡,是南宋从未有人建立过的功勋,岳飞因而升为清远军节度使,这年岳飞三十二岁,这样年轻就获得这一头衔,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