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20

第20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分论坛综述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

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厦门市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学术年会、厦门市第二届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分论坛2011年11月12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省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等60多位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福建省社科联、厦门市委宣传部、社科联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题,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多个视角,探讨了我国、福建省和厦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面临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本次论坛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讨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其重心在于原有产业存量的结构升级和调整。这一过程中,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福州大学周小亮教授根据包容性发展的内涵、要义,分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利益矛盾及其协调问题。从“非均衡改革发展→重大利益扭曲、发展失衡、公平缺失→重大利益协调→包容性发展”为分析逻辑主线,具体从产业空间合理布局、群体利益协调、代际利益协调以及国际利益协调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包容性发展中重大利益协调的途径和政策选择。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林民书教授从能源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率、投资效率、投资增长率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特征与趋势,指出在我国现有的体制机制下,要实现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品价值高的新兴产业。在培育新兴产业过程中,因区域经济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重蹈粗放式地发展新兴产业的覆辙。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李鸿阶也强调,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要注重产业差异化,做到规划先行,布局合理,避免过多的重复建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范帅邦结合浙江省的区域经济数据,认为以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夸大了我国区域差异,从而导致“GDP崇拜”的政策制定思路,区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要以人均收入为中心,结合加权人均GDP,并引入相应的多元的经济社会指标,从而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正确的指引。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王文龙副教授通过比较韩国赶超模式、智利追随模式与不丹后现代模式,认为韩国模式已不可复制,智利模式也日渐式微,现代化危机的加深使得不丹模式的影响不断扩大。然而,对传统现代化模式的路径依赖于后发国家欠发达的现实境况使得现代化转型困难重重,因此,只有突破思维定势,对智利模式和不丹模式进行合理扬弃,兼顾工业化与现代化转型的双重目标,建立新型的追随发展战略,后发国家才能把发展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目标之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利益,在公平分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与国民福祉,逐步实现后现代转型。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韩峰和李曼,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其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资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协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日资对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发展只有结构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东部地区在引进日资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方面仍亟待改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走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任力教授,运用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对厦门的低碳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基本实现了低碳城市转型,处于低碳经济发展阶段。他认为,厦门低碳城市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能源供给率低、存在大量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碳排放比重较大等。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如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学者们也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王恩胡教授以陕西X县为例,探寻了资源型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出路。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措施,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如何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对于提升福建民营经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陈永志教授阐述了福建省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加快福建省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机制设计和对策措施以及政策配套。

二、有关培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的讨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七个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使之成为我国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有关这方面的探讨,大多专家学者结合本地的产业发展壮大,对如何培育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出对策性的建议。

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龚小玮在提交的《提升厦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论文中,深入分析了厦门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厦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选择认为必须以开放的创新思维,走合作研发之路;坚持市场和客户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管理体制的创新应与技术创新同步进行。他提出了提升厦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认为必须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和创新环境建设为重点,大力构建创新型区域创新体系,全面增强厦门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率先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型城市。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其友教授从岛外新城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必须遵循“产城融合”规划为先导,以构建主体产业体系、互动产业体系以及配套产业体系的选择思路,对岛外新城的产业支撑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出建议。集美大学财经学院丁文辉副教授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结合海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独有特性,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规律、产业关联理论、主要经济衡量指标等几个方面,对海西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发挥对台贸易优势,借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措施。他认为无论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上,还是基于产业关联理论的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将极大地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很好地完成海西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福州大学梁帅以福建省为例,分析研究了海西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其中,他指出要促进海西对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合作,重视研发技术,引进高技术人才,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王先菊结合河南省的产业状况,分析了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一些的问题,认为“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河南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河南省应该充分发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条件,通过改变产业构成方式、企业运营方法、城市布局理念、政府监管手段,实现产业低碳重构、企业低碳运营、城市低碳布局和政府低碳监管。其中,郑州市作为工业城市,在中原城市群中占据着“龙头”地位,更应抓住机遇,积极谋划,使低碳经济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江苏大学孙华平和中国计量学院孙莹在全球价值网视角下,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传统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竞争优势,提出在全球价值网视角下促进传统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与途径。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郝戊和刘金娜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现有产业进行了综合排序,并从技术创新、市场、金融政策、政府职能等方面为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中共佛山市委党校李建丽在“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战略背景下,实证研究了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推进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我国新兴海洋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相对较弱,与欧美国家相比,不管是海洋经济,还是深海资源勘探和环境观测、技术装备等仍然比较落后。因此,厦门理工学院刘松先教授运用协同发展理论探讨了港口群、临港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三群”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港口发展积聚临港产业,以临港产业整合支撑和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群促进产业整合,以临港产业整合推动港口发展,形成港口、临港产业、城市三位一体、联动发展的良性增长机制。厦门理工学院管理科学系伊俊敏教授结合厦门市港口城市的特点,提出了将港口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城市物流作为物流业“三驾马车”的初步战略。这对于厦门市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和创新产业具有重大指导和启发意义。

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财政、金融等等支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尚玮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顾海峰基于金融创新视角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金融支持体系,并设计了基于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路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金融支持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金融支持体系应以信贷市场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和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体系为两大主体,政策性金融支持机制和市场性金融支持机制为两翼,在“两体两翼”的框架下,通过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有关自主创新、金融体系等方面的讨论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集美大学财经学院代中强利用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表明我国研发支出主要为模仿创新导向,需要加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和做好知识产权反垄断的制度建设,实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天津商业大学李颖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龚小玮也认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并对厦门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其中,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郑彦通过对厦门市1990~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指出厦门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本投入驱动,而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厦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科技进步将是今后长期内发展的优先战略考虑。深圳技师学院吕利平认为,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国家要大力加强“三创教育”,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实行经济转型的今天,如何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还需要不断的研究。

金融体系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陈福生博士从实证的角度,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估了福厦泉三市构建两岸金融中心的城市竞争力差异。其中,厦门在经济效率、金融效率与金融政策、城市发展指标方面得分较高,但在经济规模和金融规模指标上的得分均不理想。今后,厦门在保持自身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尽快壮大经济规模和金融业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