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个强盗看到了慈悲的佛祖,马上祈求佛祖救他。佛祖知道这个人生前是个无恶不作的大盗,他抢劫他人财物,任意屠杀生灵。但是,他也不是一次善事都没做过。有一次他走路的时候,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突然心存善念。移开了脚步,放过了那只小蜘蛛,这成了他一生中罕见的善业。
想到这里,佛祖认为他还有一丝善心,于是决定用那只小蜘蛛的力量来救他脱离苦海。
佛祖从井口垂下去一根蜘蛛丝,大盗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抓住了那根蜘蛛丝,然后用尽全力向上爬。可是其他在井中接受煎熬的人看到这样的机会都蜂拥着抓住了那根蜘蛛丝,无论大盗怎么恶言相骂,他们就是不肯松开双手。
蜘蛛丝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大盗因为担心蜘蛛丝太细不能承受这么多人的重量,从而将自己脱离苦海的唯一希望毁坏,于是便用刀将自己身下的蜘蛛丝砍断了。结果,蜘蛛丝突然消失了。所有的人又重新跌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善恶,在世间法讲,做好事名曰善,做坏事名曰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三世因果,历然俱在,在事相说,一点不虚。但在本性上讲,善恶之名都不立,若能不思善不思恶,即名见性(见到自己本来面目)。所谓“罪恶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空”。行善是枷锁,作恶名禅定,这不怪禅师颠倒,在真理上讲,作福行善,一味执着人天福报,岂非为枷锁所囚?作恶为非,虽要恶道流转,但本性仍是如此。故峻极禅师兴大慈悲,发此高论,乃要吾人莫为善恶所迷。应该知道,为善上生时,就一味执著有为法,以为是究竟解脱,这就错了;作恶下堕时,就心灰意冷,以为人生无望,这也是错的。实则“善恶是法,法非善恶”也。
大盗连最后的一点怜悯都没有了,佛祖怎么会救他呢?我们再来看看残梦禅师的一则故事。
有一天晚上,残梦禅师正在方丈室读书时,突然听到墙壁上有声响,猜想可能是个小贼,于是就叫侍者道:“拿些钱给那凿墙的朋友吧!”
他的弟子走到邻室,大声地说道:“喂!不要把墙壁弄坏,给你些钱就是了!”小偷一听,吓得转身就逃走了。
残梦禅师以责备的语气对弟子说道:“你怎么可以大声吼叫?一定是你声音太大,把他吓着了,可怜钱也没有拿到就跑走;这么冷的天气,他可能还没有吃过晚饭,你赶快追上去把钱拿给他。”
弟子没法儿,只得奉师命,在寒冷的深夜里,到处寻找不知躲在哪个角落里的小偷。
还有一位名叫安养禅尼的,一天夜半睡觉时,小偷潜进来偷窃,把她唯一的一条棉被偷走了,安养没有办法,只好以纸张盖在身上取暖。
小偷在惊慌之间,被负责巡逻的弟子撞见了,仓皇中将偷到手的棉被遗留在地下。徒弟们捡到这床师父的棉被,赶紧送回师父房间。
此时,安养禅尼身上正盖着纸张,缩着身子在打哆嗦。她看到弟子送回的棉被说道:“哎呀!这条棉被不是被小偷偷走了吗?怎么又送回来呢?既然是小偷拿去了,就是他的东西。赶快,拿去还给他!”
弟子无奈,在师父的百般催促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逃得很远的小偷找到,表明师父的意思,坚持把棉被还给他。小偷受了感动,特地跑回寺院向安养禅尼忏悔,并因此皈依,从此改邪归正。
俗话说的好:“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唯有真正宽恕别人,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
从前,圆音寺的横梁上有个蜘蛛有了佛性。
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对蜘蛛说:“我来问你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想了想,回答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头离开了。”
过了一千年,佛祖又来了,对蜘蛛说:“那个问题你有更深的认识吗?”
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晶莹透亮的甘露,顿生喜爱之情。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伤心。
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说:“好,那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名叫蛛儿,一晃长到十六岁,成了婀娜多姿的少女。
有一天,皇帝在后花园为新科状元郎甘鹿举行宴席。席间,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和长风公主。蛛儿觉得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但是,几天后,皇帝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蛛儿深受打击,灵魂就要出壳。太子芝草赶来,对蛛儿说:“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如果你死了,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要自刎。这时,佛祖来了,他对蛛儿说:“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不过是你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仰慕你三千年,你却从未低头看过它。我再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蛛儿终于大彻大悟。
三间茅屋从来住,
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作是非来辨我,
浮世穿凿不相关。
--唐·龙山禅师
来去了无期
越是接近真理,便越加发现真理的迷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智者不泥成见。
临济义玄禅师在黄檗禅师座下参学了三年,从来不曾问法,后来还是受了睦州上人的鼓励前去法堂向黄檗请示“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前后问了三次,三次都挨了打。打得临济禅师百思不解,深感自己愚钝,不能彻悟,于是就辞别了黄檗禅师下山参学。
临济禅师到了江西请大愚禅师,大愚禅师问道:“你老师黄檗禅师近来有什么法语教你?”
临济禅师就将自己三次请问、三次都被打的经过,百思不解地盘托出,并问禅师自己有无过错。大愚禅师听后哈哈大笑道:“黄檗啊黄檗!你未免太老婆(亲切叮咛之意)心切了,你为弟子这样解除困惑而他居然还到我这里来问有无过错!”
临济禅师听后忽有所悟说道:“原来师父的佛法,不是那么简单。”
大愚禅师一把抓住临济禅师道:“刚才你还说百思不解,现在却说黄檗的佛法不那么简单。你究竟看到了什么,快说!快说!”
临济禅师不答,却在大愚禅师肋下打了三拳。大愚禅师也不还手,只是慈祥地笑着说:“来来去去没有一个了期!”
临济禅师感慨地说:“只因老婆心切啊。”
回来后,临济禅师就将自己在大愚禅师那里的经过告诉了黄檗禅师。
黄檗禅师道:“这个多事的大愚,等他来时要好好打他一顿。”
临济禅师马上答道:“还等什么,要打现在就打。”说完劈头一拳向黄檗禅师打过去。
黄檗禅师笑颜逐开地说:“只有你才能回报我对你的恩情。”
看完了临济禅师“被打”的故事后,我们再来看看明瓒禅师的故事:
明瓒禅师,不知道姓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明瓒禅师言行怪异,虽然早已默证空寂之心,但时人不识深浅,所以很少有人敬重他。
天宝初年,明瓒禅师来到南岳,在一座寺院里充当执役僧。禅师天性慵懒,每每在僧众集体劳作的时候独自晏坐,所以经常被呵斥责骂,可是他毫无愧耻之意。每到吃饭的时候他就把大家吃剩的饭菜都收到一个瓦罐里热一热吃掉。因为他性情慵懒,又专以残食为生,所以人们送他一个绰号称他为“懒残”。
后来懒残禅师隐居在一个山洞中并写了一首诗表达他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中以后,德宗很想见见这位禅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禅师。大臣领了圣旨寻找到禅师所在的岩洞,在洞口大声呼叫道:“圣旨驾到,赶快下跪接旨!”洞里的禅师却装聋作哑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一瞧,只见禅师用牛粪生火,好像在烤地瓜。一时洞里洞外烟火弥漫,熏得禅师涕泗纵横,侍卫看着忍不住叫道:“禅师你的鼻涕流下来了,为何不擦一擦呢?”
懒残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有闲空为俗人擦拭鼻涕呢!”
说着抓起什么就往嘴里送,并连声赞道:“好吃!好吃。”
大臣见状,惊得目瞪口呆,因为懒残禅师吃的是一块块的石头!懒残禅师一边吃一边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说道:“请趁热吃吧!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心田识海中不要把它们分在两边。”
大臣赶回朝廷,将禅师的奇怪举动、所说禅法据实报告皇上。德宗听了十分感叹地说道:“国有如此禅师,真是大家之福!”
人生到处知何似,
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西东?
--宋·苏东坡
苦等无缘法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他的思想所形成的。
伪山灵佑禅师,是伪仰宗的创始人乃百丈禅师的法子。马祖禅师的法孙,百丈派遣灵佑去住大伪山,伪山山势险峻,渺无人迹灵佑禅师与猿揉为伍采橡栗充饥,一住就是六七年,只是苦恼无人上山。
灵佑禅师想:我住这里,本是为了利益学人,现在无人往来,何必在这儿苦等?便离开草庵,准备下山到别处去,下山时看见许多狼虫虎豹拦住去路,灵佑禅师说:“你们不用拦我,我若与此山有缘,你们就各自散去:我若无缘,你们不用动,我向前走,任你们吃。”话刚说完,狼虫虎豹就四散而去。
又过了不到一年,从百丈禅师那里来了十多位僧人。辅助灵佑禅师。山下居民也逐渐知道了这里有禅师居住就帮着修建寺院。学人渐渐多了起来就连宰相裴休也曾上山问法,很快伪山就成了一千五百众的大道场。
德山禅师听说伪山的道风很高,座下有一千五百人,便来参伪山。德山到了那里以后包裹也不解开就上了法堂,四处观看嘴里连连说着:“没有!没有!”他暗示法堂上什么都没有,就连自己走来走去都没有,表示自己已经彻底悟道了。然后便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出了法堂。
伪山禅师却只是坐着不动,冷眼旁观看德山还有什么伎俩。法战的第一个回合,德山吃了败仗。
德山走到门口自言自语地说:“吃了败仗不能就这样走啊,还要回去翻翻本。”
伪山禅师仍在法堂上端坐着。这次见面德山先按禅门规矩礼拜然后决定以言语挑动伪山,便提起坐具说:“和尚。”话音未落伪山就要去拿拂尘打他。德山反应也很快,不等伪山来打即大喝一声,拂袖而出。法战的第二个回合德山讨到了便宜。
到了晚上,伪山才问首座弟子:“新来的那个人在什么地方啊?”
首座说:“当时就穿上草鞋走了。”
伪山说:“这个人以后将会在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
有一天,伪山灵佑禅师告诉他的弟子仰山禅师道:“有一位俗家信徒拿了三匹白绢来,要我为他敲钟祈福,并且希望世人和平、安乐。”
仰山禅师听老师说后,故意问道:“既然信徒对佛法这么诚心,并且又这么希望祈福老师您收了他的白绢,请问将以何物酬谢回报他呢?”
灵佑禅师即刻以拄杖敲床三下说道:“我拿这个酬谢他。”
仰山禅师不以为然地说道:“是这个吗?”
灵佑禅师再敲三下,说道:“你嫌这个还不够吗?”
仰山禅师解释道:“我不是嫌‘这个’,‘这个’是大家的。我只是认为老师不应以大家的东西酬谢他。”
灵佑禅师道:“你既然知道这是大家的,为什么要我另外找东西给他人呢?你说除了‘这个’外,另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酬谢他呢?”
仰山禅师仍不以为然地说道:“自己已备,何劳他人?”
灵佑禅师道:“虽然自己已备但无他人,缘何得识,你忘了当初达摩大师东来我国,不也是如此将‘这个’给予众人吗?我们每一位禅者都是承受他信物的人。”
禅师说的“这个”指我们的本来面目。既是本来面目,何劳他人赐予?但话虽如此,如果没有师承怎么能得识本来面目,禅门不着语言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但若舍弃语言文字又怎么能直指本心,见性成佛?如同渡船过河,未渡河之前,怎能丢掉舟船?但到达彼岸之后却应当立即舍船而去。”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因丝多命早亡;
世界从来多缺陷,
幻躯哪得免无常。
--明·憨山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