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论语
88607600000002

第2章 为政篇第二

(第一章)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1)以:用。

(2)譬如:“譬”,读音“pì”。“譬如”是打比方的意思,如同,好像。

(3)北辰:北极星。因为它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站在地球上看北极星,感觉它是静止不动的。

(4)所:处所,位置。

(5)共:读音“gǒng”,同“拱”,环绕、围绕。

【译文】

孔子说:“(周君)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在它一定的位置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第二章)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

(1)蔽:读音“bì”,概括,总结。

(2)思无邪:原是《诗经·鲁颂·駉(读音“dòng”)》中的一句诗,“思无邪,思马斯徂”。孔子借此来评论全部《诗经》。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的主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无邪念’。”

(第三章)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1)道:通“导”,引导、教化。

(2)以:用。

(3)齐:使之整齐、统一。

(4)免:免于、避免。

(5)无耻:没有羞耻之心。

(6)格:纠正。

【译文】

孔子说:“用政策来引导人民,用刑罚来统一人民,人民虽然可以避免犯罪的行为,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教化人民,用礼仪来统一人民,人民不仅有了羞耻之心,还会自我纠正。”

(第四章)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1)有:读音“yòu”,通“又”,还有、再加上。“十有五”表示十岁再加上五岁,即十五岁。

(2)志:立志。

(3)立:站得住,这里指自立。

(4)天命:超越人力支配的事情。

(5)耳顺:听得进不同意见。

(6)从:顺从、遵从。

(7)逾:读音“yú”,超越、越过。

(8)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的时候可以自立生活;四十岁的时候通晓八方,不易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明白何为天命;六十岁的时候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的时候随心所欲,也不会做出任何超越规矩限制的行为。”

(第五章)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姬姓,名何忌,世称仲孙何忌,“懿”是他的谥号(谥,读音“shì”,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朝廷赠与的称号)。鲁国孟孙氏第九代宗主,与叔孙氏、季孙氏共同执掌鲁国朝政。

(2)违:违背。

(3)樊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弟子,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中重要的一员,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4)御:驾车。

(5)事:侍奉。

【译文】

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孝’就是不违背礼节。”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氏问我什么是‘孝’,我告诉他,不违背礼仪就是‘孝’。”樊迟问孔子:“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在世的时候,要依照礼仪来侍奉他们;父母过世了以后,也要按照礼仪来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第六章)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1)孟武伯:姓仲孙,名彘(读音“zhì”),“武”是他死后的谥号,“伯”则是指他的排行,是鲁国大夫孟懿子的儿子,鲁国孟孙氏第十代宗主。

(2)其:他的。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只为父母的疾病发愁,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第七章)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读音“yǎn”),字子游。春秋末期吴国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五岁,与子夏、子张齐名,“孔门十哲”之一。

(2)养:读音“yàng”,供养、奉养。

(3)至于:一种解释是“即使”,一种解释是不用翻译,均可。

【译文】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现在所说的‘孝’,是指能够奉养父母就算可以了。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是怀着一颗尊敬的心去侍奉父母,那和喂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八章)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儿子侍奉父母时的脸色。

(2)弟子:年轻人。

(3)先生:年纪大的人。

(4)馔:读音“zhuàn”,饮食、吃喝。

(5)曾:读音“zēng”,竟然。

(6)乎:句末语气词,表达反问的语气。

【译文】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侍奉父母的时候,做到面色和悦是最难的。有了事情,年轻人去做;有了美酒佳肴,年长的人去吃喝。只是做到这些,竟然就能称之为‘孝’吗?”

(第九章)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1)回:指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岁,一说小四十岁。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最为器重,称赞最多。

(2)省:审视、考察、观察。

(3)私:私下。

【译文】

孔子说:“我整日给颜回讲学问,他从来不提不同意见,看起来好像很愚蠢。但是课后我观察他私下的言行,总是能够充分发挥我所说的内容,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第十章)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注释】

(1)以:通“与”,引申为与谁结交朋友。

(2)由:经由,即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3)焉:何处。

(4)廋,读音“sōu”,隐藏。

【译文】

孔子说:“看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考察他的心理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这个人是怎样的又怎么能隐瞒得了呢?怎么能隐瞒得了呢?”

(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故:旧有的、已有的。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够有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注释】

(1)器:器具、器皿,指只有一种固定用途的东西。比喻一个人只具备一种技艺、一种才能。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一般,只具有一种固定的用途。”

(第十三章)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注释】

(1)从:跟随。

【译文】

子贡问孔子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君子。孔子说:“把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是一个君子了。”

(第十四章)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1)周:以道义结交朋友。

(2)比:读音“bì”,以暂时的利益互相勾结。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是通过道义来结交朋友,而不是以利益互相勾结。小人是因共同的利益而互相勾结,却不会通过道义来相交。”

(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1)罔:读音“wǎng”,迷惑。

(2)殆:读音“dài”,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很容易迷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危险了。”

(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释】

(1)攻:攻击。

(2)异端:不正确的学说、主张。

(3)斯:代词,这、那。

(4)已:停止。

【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学说与主张,那么祸害就会停止。”

(第十七章)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末期鲁国卞(今山东省平邑县)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九岁,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2)诲:教导、教育。

(3)女:读音“rǔ”,通“汝”,你。

(4)知:读音“zhì”,同“智”,智慧、聪明。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第十八章)

【原文】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1)子张: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年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2)干:求。

(3)禄:官员的俸禄。这里指代官职。

(4)阙:读音“quē”,缺、空。

(5)寡:少。

(6)尤:过错、错误。

【译文】

子张向孔子学习如何求得官职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就存疑,谨慎地说出其余有把握的,这样就能少犯错误了;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就存疑,谨慎地做剩余有把握的,这样就会减少自己的后悔。说话少犯错,做事少后悔,官职就都有了。”

(第十九章)

【原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1)哀公:姓姬名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第二十六任君主,继鲁定公之位。“哀”是其死后的谥号。

(2)何为:做什么。

(3)对曰:《论语》一书的行文体例,大臣回答君王的问题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4)举:选拔、提拔。

(5)错:同“措”,放置。

(6)诸:“之于”的合音。

(7)枉:不正直的人。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回答到:“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的职位居于不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了;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的官位居于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了。”

(第二十章)

【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是哀公一朝最位高权重的人。“康”是其死后的谥号。

(2)忠以劝:“以”是连词,和。“劝”,劝勉、勉励、鼓励。

(3)临:对待。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要使人民恭敬、忠诚并且互相劝勉,应该怎么做呢?”孔子说:“如果你以庄重的态度对待人民,那么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孝顺父母,对百姓慈爱,那么人民就会忠诚于你;如果你提拔有才能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那么人民就会互相勉励。”

(第二十一章)

【原文】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不定代词,有的人。

(2)奚:读音“xī”,疑问词,为什么、怎么。

(3)《书》:指《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言体历史文献。

(4)施:波及。

(5)为为政:前一个“为”是“是”的意思;后一个“为”是“参与”的意思。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里说:‘孝呀,就是孝顺父母,对兄弟友善,并把这种倡导孝悌的风气推演到政治方面。’这也就是参与了政治啊,为什么非要做官才是参与政治呢?”

(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信:讲信用。

(2)輗:读音“ní”,古代大车(牛拉车,载物)车辕前面的横木。

(3)軏:读音“yuè”,古代小车(马拉车,载人)车辕前面的横木。

(4)何以:以何,用什么。

(5)哉:读音“zāi”,文言文中的语气词,表示反问。

【译文】

孔子说:“人不守信用,这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比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那么它将如何行走呢?”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1)世:古时候三十年为一世。这里指朝代。

(2)殷:读音“yīn”,商朝,又称“殷商”。商朝传至盘庚,迁都于殷,故称“殷”朝。殷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也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3)因:沿袭。

(4)损益:减少与增加。

【译文】

子张问孔子:“往后十个朝代的礼仪制度,可以提前知道吗?”孔子说:“商朝沿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这其中减少和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沿袭了商朝的礼仪制度,这里面减少和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如果将来有继承周朝的,那么即使传下一百个朝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第二十四章)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释】

(1)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祭祀他,这是谄媚的行为。遇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却不做,这不是勇敢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