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正琛,男,北京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1995级本科生、光华管理学院2000级硕士生。2006年毕业于光华管理学院,现任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志愿者协会副会长。2001年,刘正琛被诊断出患上了白血病。面对病魔,他顽强抗争,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民间骨髓库,倡导完成了“阳光100”、“阳光1000”骨髓捐赠活动,启动了“阳光10000”计划,发动全社会为白血病患者提供骨髓配型。刘正琛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2004年,北京大学通令嘉奖刘正琛。2007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2008年,刘正琛作为上海大众推荐的奥运火炬手,在黄山绩溪站第62棒顺利完成了圣火在徽山大道的传递。
“至乐”源于《庄子》,指极致的快乐。我相信,帮助别人,能感到快乐,拯救生命,就能感到至乐。
——刘正琛
2004年11月1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办公楼,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向到场的全体师生宣读了一份特殊的表彰决定:
北京大学关于对刘正琛同学予以通令嘉奖的决定
刘正琛,男,光华管理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
2001年12月,刘正琛被确诊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死神的威胁面前,刘正琛以巨大的勇气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在热爱生活、积极治疗、救治自我的同时,关爱他人、惠己及人、热心公益,积极投身志愿者活动和中国民间骨髓库建设。
在与病魔抗争过程中,刘正琛于2002年1月倡导发起了“阳光100”骨髓捐赠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合聚众力筹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骨髓库——“阳光骨髓数据库”,将数据资料即时在网上公开,供患者免费查询。2002年6月,刘正琛发起成立了“阳光志愿者协会”,以“爱己·爱人·创造未来”为宗旨,倡导“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普及健康知识,推广骨髓捐赠,促进患者互助,倡导回报社会。在刘正琛带领下,“阳光志愿者协会”克服资金缺乏、人员不足、公众疑虑等方面的困难,又启动了“阳光1000”计划,多次成功举办宣传和筹款活动,筹集到数十万元检测经费,采集并公开了1118例骨髓数据,帮助7位患者找到配型骨髓,其中一位患者找到完全匹配的骨髓,获得了完全治愈的可能。此外,“阳光志愿者协会”还翻译编写了中国第一本详细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小册子,并和中国少年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目前,“阳光志愿者协会”正积极准备推出“阳光10000”活动,努力使阳光骨髓库增加到10000份检测数据,并为“阳光十万”、“阳光百万”系列计划做准备。
“阳光志愿者协会”在刘正琛的带领下,以博大的爱心、顽强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致力于为中国白血病患者提供更多康复机会的艰巨事业,以开创性的设想和脚踏实地的行动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体现了北大学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为表扬刘正琛同学在病魔面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关爱他人、推己及人的爱心,表彰其在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者活动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根据《北京大学学生奖励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对刘正琛同学予以通令嘉奖。
学校要求各院系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刘正琛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各学生社团要学习“阳光志愿者协会”理想远大、脚踏实地、造福社会的工作作风,努力展现北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确立心系祖国、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
学校号召全校同学以刘正琛为榜样,完善自身,关爱他人,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事业,以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实际行动为学校增光,并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积极的贡献。
伴随着师生们热烈的掌声,刘正琛从许校长手中接过表彰证书。这是对他“敢为天下先”的行为的肯定,更是对他“生命不息,自强不止;传递爱心,推己及人”精神的褒奖。这个场景让很多北大人终生难忘。
“我相信,帮助别人,能感到快乐,拯救生命,就能感到至乐。”在自传《至乐》的扉页上,刘正琛写下了这句话。
2008年初春的午后,在北京大学24楼的“阳光志愿者协会”办公室里,刘正琛面带笑容,平静地向记者讲述着自己和“阳光”七年来的风风雨雨。
冬天里的一缕“阳光”
2001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当白血病悄无声息地袭来时,过去总是一帆风顺的刘正琛正憧憬着15天后的博士资格考试以及自己美好的未来。谁也没有想到,眼睛里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小斑点,不仅打碎了他的博士梦,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被查出患上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般而言,这样的病人只能存活33个月。
“明明昨天还是一个被人羡慕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怎么就这样了呢?就算我能闯过这一关,以后我要怎样面对人生呢?”看到匆匆赶来的父母,刘正琛跑到病房外的一个小阳台上大哭了一场。
当时,骨髓移植是医学界公认的根治白血病的理想手段。只要能够找到匹配的骨髓,刘正琛就可能完全康复。研究表明:亲缘间骨髓匹配的可能性是1/4,远远高于无关人群的1/400到1/10000.
刘正琛为自己有一个弟弟而感到庆幸。在等待检测结果的日子里,刘正琛开始关注国内的骨髓库。
“国内的骨髓库自1992年起步,到2001年对外公布的检测数据量却只有两万余份。而当时有400万白血病患者,其中需要骨髓移植的大约有几十万人。”
“当我想到,我找不到骨髓,同样也会有千千万万的患者找不到骨髓的时候,我开始问自己:我能做点什么?”
当时在医院里看到的两篇报道,也强烈地刺激着刘正琛的神经。《环球时报》报道了一个四肢残疾、只能坐在轮椅上的英国小女孩,为慈善事业筹款募捐高达100万英镑,其中第100万个英镑是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捐的。《读者》报道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自父亲因癌症去世后,她就一直为当地的一家癌症医院募捐。后来,那家医院用她筹集的款项建立了一个用她和她父亲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
“一辈子躺在病床上等待新药或者等待骨髓,是我无法接受的,因为我无法控制等待的结果。”刘正琛说,当时就想一定要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2002年1月18日,检测结果出来:刘正琛和弟弟配型失败。从充满希望到陷入绝望,中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
对于刘正琛来说,最佳的移植时机是诊断后一年以内。“作为一个本身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我无法等待。为了自己,为了每年以3万到4万的速度递增的白血病患者,我别无选择。我必须行动起来。”
刘正琛决定以己之力,创建一个民间骨髓库,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时值冬日,阳光在那个季节里有着特别的含义。‘阳光’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美,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对于绝症患者来说,希望是我们坚持的唯一动力,那么就叫做‘阳光’骨髓库吧。”
“阳光”征途,始于“100”
“在做事的步骤上,我受Windows操作系统从Windows95到Windows2000一步步升级的启发,决定要从‘阳光100’做起,然后‘阳光1000’、‘阳光10000’地做下去。”
刘正琛最初的“自大”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击垮。刘正琛给三个同学打了电话,跟他们讲了“阳光100”的构想,希望他们能够帮忙做这件事。第一个同学没有立刻同意,说需要时间考虑一下。第二个同学听到消息非常吃惊,当刘正琛直接问他:“如果没有时间帮忙做骨髓库,能不能成为一个骨髓捐献者?”这名同学勉强说,那可以吧。
“也许只要是正常人,一听到这件事情,大概都会觉得我疯了。”接连碰了几次钉子之后,刘正琛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宏图”。
“从‘阳光’的起步阶段,我强化了自己的习惯——坚持,不放弃。碰到第一次拒绝的时候,不放弃,遇到第二次拒绝的时候,仍不放弃,直到有人站出来支持你!”
刘正琛的坚持换来了宝贵的支持。第三位接到电话的同学毫不犹豫地响应了他的请求,成为除刘正琛父母和弟弟以及第一个同学之外的第五名捐献者。
2002年1月21日,由刘正琛父母捐出的五万元检测费用到位。刘正琛随即发出一封请求信,向北大的同学解释自己做骨髓库的初衷和骨髓捐献的知识。
热情的北大学子群起响应。短短一周内,刘正琛就读过的光华管理学院和数学学院就有80余人报名。随着《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来自北大和社会各界的报名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100.
在去医院的路上,30多名北大学生同乘一辆716路公交车,站在拥挤的车厢里感受着北京上班高峰期交通的拥堵。有的同学晕车,却毫无怨言,很多同学上午还有课,检测之后又立刻返校,往返的劳顿不言而喻。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正琛依然十分感动。“2002年3月11日,是我最难忘的一个生日。当我赶到儿童医院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朋友完成检测,准备离开,我从楼下往楼上走,看着同学们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里不停地有暖流涌上来,充满了感恩。”
我们是“北大阳光志愿者”
“要想继续发展,‘阳光’必须要成为一个组织、一项事业,长久地进行下去。就算我自己再有本事,靠单打独斗也是做不起来的。因此,我必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运作骨髓库。”
2002年6月,在北京大学团委的支持下,刘正琛创办了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阳光1000”计划也同时启动。从此,“阳光志愿者”开始成为北大校园里一道新的风景。
“阳光1000”计划启动之后的一个月内,媒体对“阳光”的报道达到了高峰。“我第一次感受到每天接听超过100个电话接到手软耳鸣嗓子哑的痛苦。”到7月中旬,报名人数已经突破了1000.但是,每次高达500元的检测费用成了刘正琛和志愿者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做义演!”当看到一期关爱白血病患者的“同一首歌”节目时,刘正琛萌生了这样的念头。
为了拉到义演的赞助,志愿者们自己掏钱联系了几十家企业。大家花了不少的通讯费,磨破了嘴皮子,每个人都超负荷忙碌了一个多月,但没有拉到一分钱的赞助。
义演眼看就要黄了。刘正琛和志愿者们第一次感受到了透心的凉意。就在大家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正琛找到了老家内蒙古的一家公司。刘正琛费了无数口舌,终于说服这家公司捐资五万元赞助义演。
赞助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能不能把票卖出去。在刚开始的一周时间里,志愿者们在北大三角地摆开了阵势。大家轮番上阵,但每天只能卖出六七十张票,十天下来,也不过能卖出六七百张,而演出场地却有2000多个座位!大家焦急万分,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刘正琛亲自上阵,有时间的志愿者全部到场,大家还把自己的电脑、音响等设备搬到三角地,循环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不能承受的感动》等感人歌曲。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天门票销售一下突破了150张。之后的几天里,门票销售量节节攀升,最多的一天卖出了300多张。
2002年12月3日晚,义演如期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北大团委的一位老师表示,这是在北大这么多年来他所看到的最成功的演出。
对于志愿者,刘正琛心怀无限的感激,“因为有了他们(志愿者),‘阳光’才避免了垮掉的危险。”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前赴后继,共同谱写着“阳光”公益精神的篇章。
迄今为止,“阳光”已经为上千位患者提供了信息咨询服务,帮助50多位患者找到了匹配的骨髓,成功挽救了三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阳光”已经成为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民间骨髓库。现在,“阳光10000”计划正在有序地进行,除了骨髓库建设,“阳光”又开展了患者咨询和教育的项目,让更多的患者共享全面的医疗信息。
而最近的一次检测结果显示,刘正琛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他用坚毅和爱心最大可能地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轨迹。
“我对生命也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希望能活50年!”对于自己的未来,刘正琛很乐观。2006年6月,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的刘正琛毅然选择了留在“阳光”。他相信,“有一天,阳光会像慈济基金会一样,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非政府组织。”经过近3年的努力,“阳光”在2009年被北京市民政局批准为正式的慈善基金会——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刘正琛一直说他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之所以能做出这些成绩来,就在于能在不断的碰壁之后,在不放弃的同时去反省和改变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我们相信,围绕着“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的宗旨,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会在刘正琛的带领下越走越“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