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皇权的战争
8889100000052

第52章 清朝(5)

为此,他严令地方官员将隐匿禁书的徐食田及所有干连人犯拿解至京,所有该书流传抄录之本,概行搜缴殆尽。经过严刑审讯,最后定案:徐述夔、徐怀祖父子被开棺戮尸,曾为徐述夔作传的致仕礼部尚书沈德潜虽已死去,也被扑倒墓碑,追夺官职、谥典。其他干连人犯如藏匿该书之徐食田,为该书作跋之毛澄,校订该书之徐首发、沈成揭,处理该案不力的江苏布政使陶易、东台知县涂跃龙和陶易幕友陆炎等,通通处以斩监候,秋后处决,这一大案始告结束。

在徐案的带动下,各地官员分头出击,一时之间,“战果”辉煌。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江苏兴化县查出明末清初李程所著的《虬峰集》中有“系怀胜国,望明复兴”的诗句,诗云:“白头孙子旧遗民,报国文章秋等身,瞻拜墓前颜不愧,布袍宽袖浩然巾。”因为李程无后,乾隆皇帝无法施其淫威,除销书毁版之外,只好掘墓戮尸枭首以泄愤。

此后不久,福建、江西又先后查出冯王孙所著之《五经简咏》中有“复明削清”之语,祝廷诤所著之《续三字经》中有“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等影射攻击清朝剃发的文字。

通行查缴销毁流传书籍、版片之外,对于前案,乾隆皇帝指令“照大逆凌迟缘坐律,迅速问拟具奏”;对于后案,则将已故之祝廷诤开棺戮尸,孙辈现存者通通斩立决。

乾隆四十五年以后,又相继发生了魏塾妄批江统《徒戎论》案、戴移孝《碧落后人诗集》案和卓长龄《忆鸣诗集》案等有名文字狱案件。

魏塾原是山东寿光县的一个民人,因不满于本县官吏借差科派,欲赴上官衙门控告。该县县官闻知后,先下手为强,派人搜检其家,发现他收藏禁书并在江统《徙戎论》一文上写了一些体会,即刻以此入罪。因为“戎、狄”触犯忌讳,乾隆皇帝下令:魏塾立斩,嫡属一律斩监候。

戴案是因安徽和州戴移孝、戴昆父子合著的《碧落后人诗》、《约亭遗诗》中有“长明宁易得”,“短发直长恨”、“且去从人卜太平”等“悖逆”文字而引起。据此,乾隆皇帝下令将戴氏父子戮尸枭首,收藏该书之戴世道立斩。

卓长龄《忆鸣诗集》案发生在浙江仁和县,因为该书一诗中对清军南下暴行进行了揭露,乾隆皇帝极为痛恨,除将卓长龄等五人开棺戮尸外,收藏该书的卓天柱也受到斩立决的严厉处分。

以上所述,不过只是当时处理的所谓悖逆著作的几个案例,但是由此也可看出,乾隆皇帝处理“悖逆”案件是何等的严厉!

3.中国历史上文字狱之最高峰

为了无限制的强化皇权,乾隆皇帝还对触犯皇帝尊严和侵犯皇权、违制上书言事的士民官吏也大开杀戒。首先是对触犯庙讳、御名者予以严厉制裁。许多文人就因这样的无心之过而丢掉了脑袋。

乾隆四十二年,乾隆皇帝首先制造了一起王锡侯《字贯》案。王锡侯是江西新昌县一个学究,因为看到《康熙字典》中存在一些问题,而私下加以删改,另编《字贯》一书。《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钦定之书,敢于对该书进行批评,自然是“罪不容诛”。江西巡抚海成侦知此事,立即奏请乾隆皇帝,将他革去举人,进行审讯。但乾隆皇帝在审理该案时,又发现该书凡例中将康熙皇帝以下以致他自己的庙讳、御名各以本字开列,“深堪发指”,便认为这是更重要的罪证,命令将其拿解京师,照大逆律处决。与此同时,还通令江西及相邻各省查禁王锡侯的所有著作和版片。江西巡抚海成虽然首举此案,但却因未曾发现这一重大问题而被乾隆皇帝斥为“天良昧尽”,革职下狱,受此案牵连,王锡侯的老师、已故尚书史贻直和钱陈群的子孙遭到提讯,两江总督高晋和江西布、按两司官员也分别受到降级革职的处分。

此例一开,因犯讳而被处死的文人,一批接着一批。

乾隆皇帝铠甲如乾隆四十四年时,湖北黄梅监生石卓槐因在所刊《芥圃诗》中不避庙讳、御名,书遭禁毁,人被凌迟处死。四十六年,又有僧人昙亮所携经卷中直书御名而被斩决;湖北黄梅民人吴碧峰刊刻的书籍中“庙讳、御名,均未敬避”而被监毙狱中。

庙讳、御名如此,推而广之,对于敢于使用习惯上为皇帝所专用的一些词眼的文人,乾隆皇帝也极不客气。

如乾隆四十年时,江西疯人王作梁因在投递书信上写有“坤治”年号而被凌迟处死;四十三年,江苏赣榆县廪生韦玉振为父刊刻行述,使用了“于佃户之贫者,赦不加息”的字眼,而被捕拿治罪。四十六年,寓居河南的湖北孝感生员程明禋在为同乡书写寿文时写有“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而被斩立决。

此外,由于此时乾隆皇帝年已老迈,而且数十年来屡兴大狱,缺德事办得太多,因而对于“老”、“死”一类字眼也极为忌讳。逢到臣下和士人在诗文著作中使用这些词眼,总是推敲再三,并怀疑其意存诅骂而严加惩处。

如乾隆四十四年四月,一个直隶民人智天豹为了讨好乾隆皇帝,特使其徒向乾隆皇帝献上一本万年历。不料乾隆皇帝看过,却以该历仅编至乾隆五十七年,其意是在诅骂自己早死,下令将智天豹斩决。

同年五月,乾隆皇帝又看到安徽天长县一个贡生程树榴所刻诗文序言中有指斥上天之语。文云:“有造物者之心,愈老而愈辣;斯所操之术,乃愈出而愈巧。”对于这些牢骚话,乾隆皇帝歪着脑袋看来看去,越看越觉得是在说自己。他说,“天有何老少,必因近日王锡侯、徐述夔二案,借造物以为比拟,忍心害理,莫此为甚。”程被斩首不算,他的儿子和处理该案不力的天长知县高见龙,也被处以斩监候的严厉处分。

其次,对于指斥时政和违制上书言事者,乾隆皇帝也都给予严厉的惩罚。乾隆后期,朝政腐败,贪官横行,人民负担空前加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此,一些有识之士或公开建言,或私下著书,对朝廷和地方弊政加以揭露。

乾隆四十四年时,有一个安徽生员王大蕃把本省学政戴第元当成了自家人,向他投递书信,内列征收漕粮、科举考试、税务征收中的各种弊端和贪官害民之事;四十五年,一个广西平南县生员吴英向布政使朱椿投递策书,要求蠲免钱粮、添设义仓及革除盐商、盗案连坐、禁止种烟、裁减寺僧等;同年八月,湖北宜昌生员艾家鉴在乡试试卷上书写条陈指斥书吏舞弊殃民。

对此,乾隆皇帝不但不予考虑,反而视为“不安本分”而分别严加处理。其中之王案,虽无“悖逆”之语,也被发遣伊犁;另外两案,则因其语涉狂诞,叠犯御名而分别处死。

尽管如此,由于政治黑暗,士人私下著书指斥时政者仍然时有发生。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乾隆五十三年发生的贺世盛《笃国策》案。贺世盛是湖南来阳的一个老秀才,久困科场,为了抒发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著成《笃国策》一书,指斥朝廷放着满腹经纶的士人不用,而却让那些有钱人捐纳官职,占据仕途;同时,该书中还对地方钱粮征收中的淋尖、踢斛、高价折收和官场上的贿买官职的黑暗现象进行了揭露。此时,由于年迈和怠于政事,乾隆皇帝已有数年不搞文字狱,但在发现此案后,杀机又起。为此,他特颁谕旨,大讲自己在位五十三年间蠲漕免粮的德政,同时,又极力为自己开捐辩解。对于贺世盛本人,他认为,“此等狂体之人,若竟从宽典,俾安坐囹圄,势必要肆狂吠,又如曾静之罪大恶极,寸磔不足蔽辜”。因而,在销毁其著作的同时,下令将其立斩。

就是通过这样的残酷镇压的方式,乾隆皇帝将自己的专制统治强化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乾隆五十年以后,各地人民起义开始风起云涌,兼之以乾隆皇帝老境来临,怠于政事,文字狱的数量显著减少;与此同时,对各起文字狱案件的处理也明显放宽。乾隆皇帝之本意,似在以此平息人民的不满情绪,然而,由于连绵不断的文字狱和长期以来的专制统治,早已使他的统治基础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五、慈禧:从儿子手中抢权

1861年9月26日(阴历八月二十二日),清代的第十个皇帝咸丰病死在承德。户部的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八大臣,奉咸丰遗诏立6岁的皇太子载淳继位当了皇帝。慈禧太后改元“祺祥”,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皇太后”,尊载淳的生母、懿贵妃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

欲掌朝中大权的慈禧虽年仅27岁,却颇有些野心的。她在承德行宫内向肃顺等人提出“垂帘听政”以佐幼主的意愿,受到肃顺等人的坚决反对后也并不甘心示弱,仍一味争执不休。由于争论、斗争过于激烈,把载淳都吓得尿了一裤子。

慈禧见状,觉得再争下去恐怕也不会得到肃顺等人赞同的,便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她连夜派人赴京密召八大臣以外的恭亲王奕讠斤至承德,计划除掉肃顺等人,以实现自己“垂帘听政”的计划。

1.母以子贵:慈禧一步登天

慈禧本名叶赫那拉兰儿,是在咸丰三年成为宫女,一年后分配到离京四十里的圆明园中执役,住在“桐荫深处”,圆明园皇上一年难得去几次,“桐荫深处”又是在比较隐秘的地方,等于是打进了冷宫,可命运却照顾兰儿。

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在高潮,清兵屡战屡败,咸丰皇帝心烦意乱,索性躲进圆明园内,寄情声色。兰儿听说每日饭后,皇上必坐着八太监抬的小椅轿,到“水木清华阁”去午睡片刻,有时经由“接秀山房”前往,有时打从“桐荫深处”经过。心计深重的兰儿算准了时刻,天天精心打扮,哼着小曲,希望以自己婉转的歌喉吸引皇上。

苍天不负有心人,兰儿的歌声终于吸引来了万岁爷。这一晚,叶赫那拉兰儿沾到了天子的雨露,受到了皇上的宠爱,接下去一连几晚,薄暮时分便洗过了兰花浴,轻匀脂粉,通体薰香,专等皇上宠召。不久后,兰儿就被封为“贵人”,住进了“香远益清楼”,过了一个时期,又搬到“天地一家春”,开始帮着皇上批阅奏章了。兰贵人怀了身孕,皇上一高兴便晋封她为懿嫔。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懿嫔为皇上生下一个小皇子,取名载淳。皇上终于有了儿子,这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虽然南中国烽火连天,但宫中却热热闹闹地大肆庆祝,满朝文武也都欢天喜地,咸丰一高兴把懿嫔封为懿妃,等到皇子周岁时,再封为懿贵妃,至此叶赫那拉兰儿已经是后宫中的第三号人物了。

咸丰帝就在宫中庆祝皇子诞生的时候,英法联军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火一直漫延到北京,咸丰皇帝率同郑亲王端华、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与皇后嫔妃等仓皇逃奔热河,驻跸木兰行宫,把北京的一副烂摊子留给他的六弟恭亲王奕讠斤去全权处理,自己以“且乐道人”为号,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变本加厉地糟蹋自己,连纷至沓来的奏章也懒得批阅,懿贵妃兰儿便主动地代策代行。

这种日益专宠的形势引起了权臣肃顺的惊恐,然而肃顺也是个无能的人,想出一条以毒攻毒的策略,找了两个民间尤物来与懿贵妃兰儿分庭抗礼,一个是曹寡妇,一个是唱戏的小花旦朱莲芬。咸丰帝左右逢源,旦旦而之,整天喝着鹿血泡人参来补充元气。日夕纵欲的结果使本来就十分单薄虚弱的皇帝,终于油尽灯熄,31岁时驾崩于热河行宫。

这时懿贵妃兰儿是27岁,皇子载淳年仅6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尚书肃顺、军机大臣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赢等八人受咸丰临终之托为顾命大臣。拥立皇子载淳登基,年号“祺祥”,是为清穆宗,尊载淳生母为慈禧皇太后,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皇太后。紧接着一场宫廷政变秘密地展开。

御史董元醇上书说:“皇上冲龄,未能亲政,暂妨皇太后垂帘听政,并派近支亲王一二辅政。”两宫太后慈禧与慈安召见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把董元醇的上疏交给他们看。肃顺首先反对,抗辩道:“臣等奉遗诏赞襄皇上,不能听命于皇太后,且本朝家法,向无母后临朝之例。”

自从到了热河之后,肃顺颇受咸丰倚重,除尚书头衔之外,更加了大学士及赞襄政务大臣的名义,俨然就是宰辅的地位。这一次领头抗辩,还不等两宫太后裁示,便把董元醇的奏章交给军机处驳回。老好人慈安倒还罢了,眼高气傲的慈禧却不肯善罢甘休。

留在北京与外国交涉的恭亲王奕讠斤,是咸丰的亲弟弟,很有才能,别号叫“鬼子六”,一直受咸丰排挤。现在慈禧要夺权,当即密诏奕讠斤前来热河奔丧,在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中,定下诛除肃顺等人的大计。慈禧然后又马上与手握兵权的情人荣禄取得联系,布置既定,下旨回銮。

慈禧为什么不找别人却偏偏要找恭亲王奕讠斤来密谋呢?这中间还有一段肃顺、端华同恭王奕讠斤的故事呢。

原来在咸丰年间,英、法、俄、美四国联军攻占天津,咸丰帝得到这一信息,即命恭亲王奕讠斤派人同洋人议和。恭亲王遵旨便派了尚书桂良、侍郎花沙纳会同四国代表议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丧失了不少权利,总算同四国联军达成了协议。

按议和条件规定,四国联军暂撤离天津,退回上海,等待条约签字后执行。由于此次议和完全是恭亲王的主张,议和达成协议也是恭亲主的功劳,而端华和肃顺二人都一点功绩也没有,自然连半点油水也捞取不到,为此他们心中闷闷不乐。此后,他们便经常在咸丰帝面前讲些否定议和的话。

偏听偏信的咸丰帝据此传谕斥责协议,说恭亲王等处事不妥,并让天津清军准备战争。这一消息传到上海四国联军处以后,以巴夏礼为首的四国代表,当即命令四国兵舰向天津进发,力克大沽,直逼北京。咸丰帝见状更是忧虑,干脆留了一些大臣和文武官员守在北京,自己却前往热河狩猎去了。从此,端华、肃顺二人同恭亲王之间也就发生了摩擦,经常相互攻击。

慈禧对此是了如指掌的,所以这次特意选了恭亲王单独来承德进行密谋活动,欲借力将八大臣一举除掉,达到自己掌权的目的。

奕讠斤接到那拉氏密信,马不停蹄地来到承德,在太监安德海的引导下,秘密入行宫与那拉氏接了头,第二天即返北京进行部署。

1861年9月23日,由肃顺护送着咸丰的灵柩先行,第二天两宫太后偕小皇帝由载垣、端华等扈从,打从捷径日夜兼程,比肃顺先一步赶回京城。第二天就把由醇亲王奕环,也就是慈禧妹妹蓉儿的丈夫,预先拟定的圣旨,洋洋洒洒地向天下臣民宣示:先帝蒙尘,崩逝行宫,肃顺等人擅权抗旨,欺朕孤儿寡妇,说是:“伊等辜负先帝厚恩,若再事姑容,何以仰对在天之灵?又何以服天下公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顾命八大臣一一逮捕治罪。紧接着任命奕讠斤为议政王,奕讠斤立即以“咆哮狂肆,目无君上,抗旨违法,离间宫帏”等罪名,赐令载垣、端华自尽,而肃顺则被斩首抄家,其他五人分别革职充军。

慈禧太后以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寡妇,使满朝文武惊惶骇异,面对着匍匐满殿的文武百官,慈禧清楚地感到登上权力顶峰的快意和满足。当时慈安住在东边的殿,慈禧住在西边的平安宫,因此被分别称为“东太后”和“西太后”。又把皇帝的年号由“祺祥”改为“同治”,寓有两宫太后共同治理的意思。以明年为同治元年,并宣布“二宫”“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