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塬村地处西安以北、洛河以西、雁门山以南的陕北与关中过渡带。塬上地势平坦,是宽阔的丘陵地形。一年种植两季,分别是冬小麦和玉米或高粱,间杂种植少许产量较低的谷子、大豆和荞麦等。这里的人们吃水主要依靠下雨,各家大门口都有一眼自掘的水窖,用来收集雨水,以供应人畜饮用。遇到天灾旱年,水窖干涸,老百姓用水就需要挑着水桶,步行约五里山路,下到沟底取水。每年几乎总有月余时间,需要往返十里山路挑水以维持生活。
马家塬村村口有一个足球场大小、深五六丈的锥形大坑,当地人叫“涝池”,意思是雨下来后,全村的雨水汇入到较低洼的大池子。雨水好的季节,涝池里就蓄有许多水,成为人们洗衣、牲畜饮水的地方,也成了女人们议论家长里短嚼舌根的场所。
冬季里,涝池的水面上会结一层厚厚的坚冰,引来许多顽皮的孩子跑来溜冰或打雪仗。夏季到来,孩子们则赤身裸体,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跳入水中游泳、玩水,胆小的溜边,胆大的可以穿越池中心,游向对岸,以赢得同伴叹服的叫喊声。
遇到雨水多的连阴雨天气,涝池里会蓄满水,几乎溢出。当人们从旁边走过时,害怕掉进水里,总是斜着身子,急匆匆地离开。这么多水,对于长期生活在旱塬上的人来说,自然是心生畏惧的。当然,也有个别一时想不开纵身跳入涝池的“先驱”,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涝池的喜爱。总之,涝池是马家塬村一处极具吸引力的公众场所。
经过几代人的劳作,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马家塬村的马家人口集中聚居于村西一隅。家族中各家毗邻,半地窖式的窑洞,每家院子配有厢房,大门有门房,院落呈狭长状。一般大门外有两个拴马桩,还有门墩供人们纳凉。各家大门相对而建,形成大门外的一条长廊。天气好的闲暇时间,老人、孩子多在大门外聊天、玩耍,很是惬意、悠闲。整个马家族院被两人高的土墙包裹在内,墙上装有一扇大门,门宽能通过马车,大门遥对涝池。据说这是本家族为了防御土匪侵袭而垒砌的,村子打更的人晚上会关闭大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