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8964700000021

第21章 江南风波

清朝自康、雍、乾祖孙三代皇帝以来,一直刻意钳制民众思想,阻止满人汉化。他们专借文字,罗织罪名,从而设置牢狱之灾,甚至采用株连九族的做法以达到清除异己的目的。到了乾隆这一代,文字狱不但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苛。要说乾隆本人也是个文修武治之君,一生尤其喜欢作诗,号称著有诗歌上万首(其中不乏大臣当枪手代写的)。乾隆在位60年,后退位当太上皇3年,实际执政63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他更是一个制造文字狱的集大成者。在他统治时期,共产生文字狱一百三十多个,比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搞的文字狱总和还要多!根据《清代文字狱档》所收录的文字狱档案,从乾隆六年(1741)至五十三年(1788)的47年中,乾隆制造了文字狱53起,灾难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造成举国上下人心惶惶的恐怖气氛。我们的主人公曹雪芹正是在他的统治年代里著书立作的。他书中有大量的隐喻,或也正是迫于当时的政治文化风气使然。此时,他的《石头记》的前八十回已经传抄问世;后数十回也正在整理誊清中了。许多人都知道并流传看他的小说,只是因为没有刊印而影响不大,没有引起朝廷重视罢了。

乾隆二十年(1755)三月,进士胡中藻喜好作诗,因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而被下狱,理由是乾隆认为“敢把我大清污为‘浊清’?”你不死定了?一个月后,乾隆就下令将胡中藻处斩。此时,曹雪芹的小说《石头记》已经很多人知晓,虽说在外人看来这只是一本闲书,可危险还是在步步逼近他。当地的差人对他的言行开始留意,为了不让他写小说,有人甚至悄悄推倒了他在黄叶村的屋子。无奈之下,他只得迁居到环境更闭塞、更安全一些的白家疃村去。在这样的时局下,几年之后,他受邀来到尹继善府上做西宾,协理迎接皇帝南巡一事。此次他重历江南山川,寻访早年踪迹,和那些居住在金陵的曹家族人,顺便处理一些经济生活之事,当他看到“旧家”的“厅殿楼阁”,有些已变为“废馆颓楼”,他祖父、舅祖们昔年任职活动之处,已经是屋在人非,旧时家园,易入他手。曹雪芹无限的“旧恨”,涌上心头。虽扬州残梦久醒,而今日飘零,伊于何底,这“新愁”更增怅触。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宾主相处得很融洽,雪芹常与尹继善“诗酒赓和”。然而,有才华的人,总是有些率性而为的时候。曹雪芹那放浪的性格,喝酒后不羁的言行,很快被一些妒忌他的人当成爆料,添油加醋地告诉尹继善。当时在南京的诗人圈里,有位名气极大的诗家名叫袁枚。有时人认为,如果介绍两位诗人相交一定能投契,那不是诗人圈里的一桩美事么,便想为曹袁二人牵丝引线,谁知雪芹了解到袁枚风格不高,便看不入眼,拒绝了朋友的相邀而不去结识袁枚。因为这件事,南京的诗坛文苑觉得曹雪芹高傲,遂不喜和他相交,对他评价也不大好。随着小人之辈的谮毁之言越积越多,尹继善虽然爱才好士,扬风书雅,但还是自以为是的传统正派人物,平时看着曹雪芹的一些言谈行径,渐渐心生不乐之意。

尹继善是正人君子,他想到与曹家是故交,认为雪芹落到此等境地,是因为无人“导之于正”,于是他出于一片好心,想从他自己的正统观念出发,设法去挽救雪芹。告诉他一些经济仕途之道,为人圆滑之方,可曹雪芹对这种“挽救”,却根本不能接受,在他看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么一来,俩人的误会既多,彼此觉得都无法谅解。于是,就有人开始说曹雪芹什么狂妄无行啊,负义忘恩啊之类的话。通常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伟大的人总是不为时人所理解,正像《红楼梦》中写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他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哀……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曹雪芹此次南行,本是为寻求《石头记》的刊印赞助而来,不想最后事情也出在这本书上。

乾隆二十五年(1760)春,皇帝正为不长进的八皇子永璇而闹心,因他年少,最是不守礼法,他的师傅孙灏在二十三年已然受到了惩罚。于是乎,为了加强对他的管教,乾隆不得不亲“幸”永璇府第,想要察看他在家到底如何。清代的各种制度规定严苛,皇帝亲临臣子的住处,那是极为少有的特例,所以史官必书。乾隆这次亲临永璇府,就是史册可证的。而在那之后就有一个说法很是令人注目,那就是:乾隆有一次亲至某满人家,不巧家人不在,他在书房里发现了一本翻开的《石头记》,显然,这是永璇正在看的书籍,他想要深入了解这是本什么书,便不声不响,挟走了其中的一册,登舆回宫而去。以致某人回家发现后大惧,急谋删改进呈云……显然,这是《石头记》未有刊本、流传未广时候的事情。有专家论证,从年代上推考,只有临幸永璇府这一事件正好相符合。那时,当乾隆得知永璇正身患“内病”而仍看这种“淫词小说”时,十分震怒,决心要清查这部“淫词邪书”的一切原委。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永璇的岳父尹继善那里,《石头记》是他的幕僚曹雪芹所著,他并不是不知道,他不知道的是,皇上怎么会去永璇家里,进而看到永璇家里的那本《石头记》,而且还带走了一本!想到头年秋天,他因为册送子弟乡试而不遵旨先奏明皇上,而受到皇上指责,此番《石头记》的事更是令他心惊肉跳!而作书的人,此刻就在他的府上!想到乾隆对文字狱的残酷,他不禁冒了一身冷汗。如果出卖了他,自己会否承担连带责任?又想到毕竟是故人之后,不如趁现在就透消息给雪芹,让他赶紧托故离职,潜身他往,或者可望避免诸多株连,把牵连关系的复杂程度尽量缩小。就这样,无可回避的曹雪芹,只得收拾行装,决意北返。好在这件事后来永璇周旋有力,多方弥缝遮掩,设法将事情搪塞过去,才未至酿成大案。满怀希望而南下,失意仆仆而北上,这件事的遭遇,使雪芹更叹命途之乖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