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导游理论与实务
9032600000035

第35章 导游服务与旅游审美(1)

(第一节)导游人员在审美活动中的角色

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导游与旅游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密切的审美关系。在此关系中,导游工作者至少要扮演四种不同的角色:旅游者的直接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信息传递者、旅游者审美想象的激发者及旅游审美行为的协调者。

一、旅游者的直接审美对象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导游人员是旅游者自始至终接触的人。旅游者从开始接触导游人员到旅游活动结束,都会对导游人员从生理的角度(男女)、心理的角度(喜怒)、审美的角度(美丑)和伦理的角度(善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审美实践,这就决定了旅游者会对导游人员产生审美需求,要求导游人员从外到内都要给人一种美感。每一位旅游者都希望在自己的旅游审美活动中,能够从导游人员这个方面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因而,导游人员自然就成为旅游者审美活动中的直接审美对象。

基于这样的情况,导游人员就必须从内在美和外在美这两个方面来加强自己修养的提高。

二、正确审美信息的传递者

人们到异国他乡旅游,希望欣赏到异域的自然风光、社会环境和人文艺术等,其中有很多信息应是新奇的,是他们平时所不曾接触和不熟悉的东西。只有这样,旅游者才会有强烈的美感心理冲动和欲望产生。这时他们大多希望借助他人的知识和经验达到审美目的,他们希望借助的首先是导游人员。例如,外国旅游者来到中国,他们不熟悉中国,不甚了解中国人的审美观,不懂得中国人文景观的象征意蕴,因而不知道怎样去欣赏中国的园林及诗、书、画和戏曲,虽已置身于中国的旅游胜地,却并不一定能获得美的享受。例如,在参观中国园林时,各种各样形状奇异、美不胜收的太湖石往往不能引起外国旅游者的注意,有的游客即使看到了也感觉不到它的美。之所以会这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外国旅游者不懂得中国人对石景的审美观念,由此也就认识不到石景美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游客审美信息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人员向他们传递的信息。一名优秀的导游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素养,以期为旅游者传递更多的审美信息。

三、旅游者审美想象的激发者

人们在欣赏美景时离不开丰富而自由的想象,想象思维是审美感受的枢纽。人的审美活动是以审美对象为依据,经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调动已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美感的再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在山区,面对石林这样的景观时,更需要丰富的想象。每当旅游者游览到最感慨的时候,往往就是人体各器官对美景的协调感受达到高潮并产生美感升华的时刻。一名优秀的导游人员要能将景物的形象美和内在美的特征与旅游者的审美需要和审美个性、美感经验结合起来,以寓情于景的讲解引发旅游者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调动他们的联想、感觉能力,促使他们与审美对象产生情感交流,达到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境界,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极大享受。

四、旅游审美行为的协调者

协调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导游人员要帮助旅游者保持最佳的审美状态。审美意识是一种个人意识,依赖于人的审美知识和能力,也取决于人的情感。情感是审美过程中的动力因素,即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审美心境。如果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差,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出现串通旅游经营者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行为,旅游者就根本不可能再有心情来欣赏旅游景观之美。所以导游人员要热情周到地为旅游者服务,努力使旅游生活令人满意,使旅游者的情绪愉快而稳定,还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旅游者新的游兴,使其保持最佳的审美心境。另外,在旅游行程的安排上,应该以能最大地调动旅游者的审美情绪为基础。如果只是为了赶行程、走马观花,或者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购物环节,那旅游者也很难获得较好的审美感受。

(第二节)导游人员科学审美修养的培养

导游人员对于旅游者审美目的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导游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导游效果是很难令人满意的。而导游人员能否对旅游者审美需求的实现、提高有所帮助,最终决定于导游人员的自身素养,特别是美学素养。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应该提高这些素养,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和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审美观的培养

导游审美观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审美教育和长期的审美实践才能够实现。首先是学习基础的美学理论知识。相关的美学理论对美的规律和审美意识进行了论述,科学地揭示了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美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这些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美学史、艺术史的着作,比如黑格尔的《美学》、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等书籍中获取,从而逐渐形成科学的、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审美活动是人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审美的产生和发展变化与人类实践密不可分,因此审美观的培养,更离不开特定的生活实践。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世界观、审美观的不同,同一审美客体,不同的审美主体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比如说同是对维纳斯人体雕塑美的欣赏,有人把它看做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有人却把它当作淫秽的艺术品而加以查禁。如果用正确的审美观去欣赏,就会发现其所蕴涵的耐人寻味的无限诗意和含蓄美。

二、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的基本条件是审美感受能力。

要培养审美感受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审美态度。情感虽然不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物质利益,但它却能点燃生命的火花,把人推向高尚的境界,它是审美感知的一条捷径。

其次,要主动培养审美观察力。提高观察能力,加强艺术修养和锻炼是非常有效的。通过美术教育如绘画课的写生、临摹,可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通过音乐课的听音、视唱可提高音乐感受能力,还有电视、戏剧表演课的小品创作表演、写作课的叙事、抒情、描写、议论的练笔等都可以对审美器官进行基本训练,都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感受能力。

再次,要培养审美情趣。导游人员要努力培养与时俱进的、高雅的、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提高审美欣赏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是离不开艺术的。艺术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学习琴棋书画,培养艺术雅趣,养花种树,以怡情养性等。

最后,直接接触美的事物,这是审美感受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聆听旋律优美的音乐、欣赏逼真传神的图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美的体验,提升文化素养;通过接近大自然,远眺瑰丽的风景,具体的、形象的一草一木和一花一石构成的画面、色彩,进入美的境界,直接观察、亲身体验和反复比较那变幻无穷的色彩,美妙动人的音响,以激起对美的爱好和兴致,对逐渐形成灵敏的视听感官,发展丰富的审美感受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要想提高审美想象力首先必须注重生活经验和经历的积累。想象是以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审美主体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来确定对审美对象的感知选择和注意,来理解审美对象的意义。其次要热爱生活、丰富情感。再次要增强记忆能力,同时能准确把握审美对象的特征。审美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在美的欣赏和创造中的感知、联想和想象,总是渗透着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二者相互交融,彼此促进,从而形成一种意境美。例如,西湖在中国旅游文学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很多名人都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如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宋代刘克庄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明代廖学古的“一色翠屏开宝障,人家都在图画中”。在西湖赏美景的时候,联想到这些写景的佳句,会更增添观赏者对于西湖美景的感受力。古人写景的佳句之所以是佳句,就因为它不仅生动地描写了景色,而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游人心中的感受。人的认识经过文学的催化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景与物获得了有机的融合。也因此,呈现在人视野之内的景物更增添了灵气和神韵。最后要注意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思想感情。在耳闻目睹的美的形象中,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地去捕捉更多的东西,才能为联想积攒丰富的素材,才能将美的形象感受与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记忆力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思维范围,使想象能力更加活跃,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更加充实,以达到审美判断、艺术欣赏的高境界。

四、审美理解力的培养

审美理解力包括的范围很广,一般是指理性思维,是指一种在感觉基础上把握和鉴赏审美对象的内容、内涵和意味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审美理解力,通常有两种基本途径:第一是要学习必要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提升艺术修养;第二是通过直观体验,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

导游人员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既是旅游者直接的审美对象,又是旅游审美信息的传递者和旅游审美行为的协调者,因此导游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既要塑造自身的形象美,更要广泛学习各类知识,掌握精湛的传播技巧,深入研究景观特点,全面把握各个景观的审美特征,才能更好地引导游客审美。

(第三节)导游人员形象美的塑造

导游人员的形象美是导游服务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的形象美对提高导游人员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言谈举止、服饰打扮、仪表风貌等无不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体现着导游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一、形体美

一个人对于另外一个人的印象往往在几秒钟之内就确定了,导游在接触到自己的游客时,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见面,所以第一印象特别重要。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形体美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

人体的形体美,主要包括人体的容貌美、身材美、肤色美等。人体的外观形态组成了人的容貌,人体躯干和四肢所组成的外观形态构成了人的身材,包裹人体的皮肤的质地和颜色构成了人的肤色。人体的外观形态俗称为形体。旅行社在招聘导游人员时,对形体美也会有适度的要求,注意选择那些具备一定自然条件的应聘者。因为人的形体美通常表现出人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素质。从劳动美学的观点,人们更倾向于欣赏和追求健康的美、富于活力和生命感的美。

二、仪表美

仪表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它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讲,人的仪表美是服饰美、发型美等的有机结合。导游良好的仪表能给服务对象留下美好的印象。导游人员与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地第一次接触,如同演员登台的第一次亮相,非常重要。如果见面即让旅游者产生了良好的印象,赢得了欣赏和信任,预示着导游人员已经获得了一半的成功。因此,导游人员应该重视自己的仪表,设法给客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除了前面所说的形体美之外,还有服饰美和发型美等。

服饰及其审美元素的选择、取舍和搭配,完全取决于穿着者的意志。概括起来说,服饰美的特点,就是合体、入时、适地、个性8个大字。合体就是得体。服饰必须和着装主体协调,即服饰的面料、款式、色调,必须与主体的年龄、身份、肤色、体态、身材和谐;入时,就是服饰必须合乎时代特色,体现时尚性;适地就是服饰及其着装主体与所在空间的自然的、人文的环境协调;个性就是因人而异。

在发型美方面,男士应尽可能避免留长发或者某些时髦新潮的奇特发型,最好也不要留光头,不把头发染成过分鲜艳扎眼的颜色。在发型礼仪上要注意三不原则: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抵领。女士的发型虽然并不拘泥于短发和直发,但也应注意要相对保守一些,不能过分张扬和花哨。发型应注重整洁健康、美丽大方、新颖别致,比较适宜盘发、扎辫子、短发、长发等。最需要注意的是要勤加梳洗,注意不要出现头皮屑等不雅之物。

三、姿态美

姿态也称举止,如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姿态美是指身体方面的动态美,即指身体所呈现出来的样子,流动着的造型美,举止优雅,仪态优美。

姿态大体上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站姿和坐姿是相对静态的表现,走姿则是动态的表现。比如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前三句是静态的美,最后一句所描述的是动态美。

四、风度美

风度美同仪表美一样,也是社会生活美的一项具体内容,是指一个人在仪表举止、风采气质等方面综合表现出来的美。风度既反映了人的外表,又包含了人的内在品质;既表现人的外貌、举止、仪表、仪态,也表现人的思想、精神、学识、修养、性格和气质。风度美也就是人的人格力量之美,是人的外表与内在高度统一的综合表现。它常常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精神风貌,且往往通过举止、神态、服饰、谈吐等方面表现出来,但又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外表形式问题,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才智修养的表露。如果一个女孩相貌美丽,身材苗条,穿着考究,配饰得体,但是她的举止、语言粗野无知,缺乏基本的修养,那样也会让人感觉不到什么美感。所以风度美是美的内涵的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靠装扮而得到的。

五、语言美

语言是人类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传达意识、思想、情感和态度的媒介或符号。作为导游,与游客接触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不管是导游词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相处,语言都能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导游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职业特点的“导游语言”,即导游人员在为旅游者提供讲解服务中使用的生动形象、表达力十足的口头语言。对导游来说,语言美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旅游审美信息的质量和旅游者的审美感受。语言是生活的艺术,语言能力包括三个层次:基础层、礼貌层和智慧层。基础层是指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是大多数人都具备的能力;礼貌层略高于基础层,是指会适当使用礼貌语言,该说“谢谢”时说“谢谢”,该说“对不起”时说“对不起”;智慧层是最高层次,是靠渊博知识支撑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词语丰富、幽默,也包括出语不凡,生动形象。这个层次对导游人员尤其重要。一段热情洋溢、感情真挚的欢迎辞,能在顷刻间拂去远道而来的旅游者的一路风尘,化解他们的劳顿与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