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活上与最低的同学看齐”,而“学习上向最高的同学看齐”,当你在生活上和最低的人看齐时,你就会感到心情舒畅了;当你在工作上向最高的、每日生活最充实人看齐时,你就会有生活的动力。这就是攀比的参照物变了,人的心态也会改变的道理。在日子越过越好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雷锋的这句话仍然有很大意义。
(5)在与周围人攀比的时候,有躯体病、心理疾病的病人更要有健康的心态。本身身体就差,病人很容易造成病情的恶化。
愤怒和暴力的缓解
某同学,男,17岁,现读高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及未来抱有玩世不恭的态度,喜欢结交不良的朋友,听不进老师和家长的任何方式的开导,不管什么事都我行我素,不计后果。有一次和父亲发生争吵,打了起来……
愤怒是一种每个人都会产生的情绪。当人们遇到强烈的、不符合自己意愿或不满意的事情时,都会产生愤怒。
具体表现:
(1)有些人很容易产生不恰当的愤怒情绪,比如,只遇到稍许、程度轻微的不符合意愿的事情,就会勃然大怒;
(2)多少年前发生的事情,只要一想起来,就会发怒,生气,甚至喋喋不休地说上大半天;
(3)本来是自己做错了,只要别人稍微指出,就会怒气冲冲。
愤怒的后果:
1.心理状态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是个性问题,也许是认知问题。然而不管什么原因,一个人经常出现长时间、过度的愤怒,甚至将愤怒成为生活中的情绪主流,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
2.躯体状态
当处于经常性、长时间愤怒时,心脏收缩持续加快加强。人们会感到脉搏、心跳加快,心脏、血管的负荷长期加重。当未超过人的代偿能力时,会使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风险性增加;当超过人的代偿能力时,就会患心血管病。
特别当过度激动或突然愤怒也就是暴怒时,心脏处于过度负荷,常出现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血管病情突然恶化,甚至发生碎死。
3.人际关系
过度愤怒还容易产生行为冲动,如打骂别人、恶化人际关系、“迁怒”现象,是一些人受到挫折后,将愤怒发泄给某个与事件无关,常比自己弱小的人。实际上,实施“迁怒”的人,愤怒非但得不到缓解,反而会加剧;受到“迁怒”的人,会在机会适当时反击实施“迁怒”者,使愤怒进一步加剧。
这样做会更好:
(1)仔细分析每个人愤怒的原因,实际上大多是由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导致。所以,学会解决生活中小事、琐事非常重要。
(2)采取适当方法,合理发泄怒气,如在无人处哭喊,向亲友倾诉心声,利用散步、歌唱等方式也很重要。
(3)还应善于处理人际矛盾,完善个性和认知模式。
少些愤怒情绪,不仅是心理健康的必需,还是增加身体健康的必要。学习和生活遇到问题要平心静气,摊开了讨论,消极厌学和愤怒暴力是害人害己的。
心理回避:此事跟我无关
小李患了广泛性焦虑障碍,本来就过分担忧、心烦意乱的,再听到老爸老妈时不时地争吵一番,更加重了病情,根本不想上学了。他是个小辈,没办法干涉父母的事。小李向心理医生说出自己的烦心事。
心理医生告诉小李:“你自己的事由你来处理,爸妈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相信他们会解决好自身的事。让他们去争论吧,你回避一下就是了,做子女的可大不必操那么多心。”从此,每当父母争吵时,小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干自己的事,听不见老爸老妈的争吵,心里也不那么烦恼了。
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说的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可以感受到周围的事情,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在环境中,有些事,是患者能处理的;有些事,患者则不能处理。但遇到不能处理的事情时,比如遇到老爸老妈总在争吵时,不妨采取回避的方法。这不是逃避,而是在心理障碍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减少接受外界一些不良影响对病人的干扰。
但患者应知道,“回避法”不是万灵药,遇到困难不可事事回避,比如病情已经缓解,遇到学习、工作的困难,患者就想逃避回家、拒绝上学,这就不对了。
转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期末考试结束,教师对王同学的考核成绩不太满意。王同学本身有抑郁障碍,但仍是个要强的人,心里为考试结果感到很窝囊,好长时间不爱说话。虽然仍在继续服药治疗,但药物的效果对她好像失去了作用,她的病情加重了。当心理医生了解她最近的苦恼后,就耐心帮助她,鼓励她采取“转视法”。
王同学最后意识到:这次考试虽然没考好,然而仔细分析,英语没有考好,其他各科还可以,这次考试也就是提醒我以后要在英语方面更加努力……
转视法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情从这边一看,问题显得很严重;换个角度再看,也许还是件好事。凡事学会多角度、全面地看问题,就会使患者心明眼亮,心情愉快。当遇到困难,感到心情沮丧时,不妨学学王同学,换个角度,从多方面看问题,心里可能会变得好起来。
自我安慰:现在已经很好
小李是位中学生,产生了抑郁情绪。事情是这样的,小李的一位同学家境不错,总是买这买那的,一边大吃零食,一边对小李吹嘘:“我不用好好念书,家有的是钱,老爸卖掉一两辆车就够我吃一辈子了!”小李知道自家经济情况不太好,手里不但没零用钱可用,家里也没有汽车可卖。相比之下,在经济上既羡慕对方,心里又感到很自卑,平添了抑郁情绪。
小李倒很直爽,就医时与心理医生说出自己的苦恼,心理医生先劝说小李的家长:“不能因学生有这种想法,就满足他的零用钱,因为那是无底洞。”还劝告小李采取自我安慰。小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假如学那位学生,手头有了钱不会节约,还自我吹嘘,会纵容自己乱花钱的坏毛病,耽误了学习不说,长大也没出息。自己手里没有零用钱去买这买那,少些不良习惯,还是没有零用钱的好。”小李这么一想,心里反而平衡多了。
有时,可像小李那样,心平气和想一下,在手头有钱又不会控制时,有什么坏处;手头暂时无钱,又有什么好处。这么分析,实际上自己安慰了自己,不再苦恼了。有许多抑郁障碍患者遇到自己一时做不了、达不到、改变不了的事情,不妨也学学聪明的小李。
但患者们也不能不加分析地遇事都自我安慰,假如事情确有积极意义,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还要努力去做。有的病人病情并不重,总强调自己有病,而不去努力学习或工作;一味的安慰自己:“学习、工作成绩差,反倒省得花费力气,落得轻闲。”就是错误的应用“自慰法”了。
幽默:向大师们取经
赵同学患上了强迫障碍,坐在讲堂上时,总在控制不住地想些杂七杂八的事,非常沮丧。他一边治疗着,一边在医生的启发下,应用“幽默法”来减轻自己的苦恼。晚上他躺在床时想到:“遇到困难别总垂头丧气的,想个高兴事吧!对,想想以前看到卓别林演出的电影吧。电影中那位男主人公,见到像螺丝母一样的东西就去拿扳子拧,在工作流水线去拧螺丝,下班去拧女士们穿着大衣的纽扣。”当赵先生想到幽默大师那认真、幽默的表演时,止不住笑了起来,心情一下变得好多了。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幽默一下,笑一笑,情绪可能就能好了很多。幽默有时也是战胜困难的办法,古代故事《晏子使楚》是一则应用“幽默法”战胜困难的例子。话说战国时期,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为侮辱齐国使者,就给晏子制造困难,让晏子在进楚国都城时,从狗洞进人,而不让他进城市的大门。此时,晏子看见这种情况可以用以下方法:
(1)大怒而回国,不去楚国谈判了;
(2)去向齐王告状,回国动员军队攻打楚国;
(3)用其人之道,反制其人,站在城门口漫骂楚王是狗。
但这些办法都不好,愤而回国,不去楚国是没完成任务,无法交账;回国发兵攻打楚国,劳民伤财,且远水不解近渴;站在城门口漫骂楚王,太有失使者身份了。晏子只用了一个“幽默”的方法就战胜了楚王。你要知道详情,就去看故事本身吧。
“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也是机智地战胜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它是人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进行喜剧性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使人们在笑声中战胜学习困难。患者和家属们学会应用这种很好的方法。
低调:我就是个普通人
王同学患了惊恐障碍,一连几年的病症使她很痛苦。当她见到从前的同学、小朋友都高高兴兴的,再回头看看自己病怏怏的,认为凡事都比不上别人,心里很窝囊。经过心理医生耐心的开导,她终于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欢乐与痛苦,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只不过别人没告诉你罢了。自己是个普通的人,自然也会患上心理障碍,努力治疗它就行了。”这样一想,她心里好受一些,不再泄气,反而加快了治疗焦虑障碍的步伐,每天力争高高兴兴地上学。
有一段歌词唱道:“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不知名的小草。”歌词的大意是承认自己也是平常人、普通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都有可能患上心理障碍或身体疾病。有了心理障碍就悲观丧气,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加重病情,只有努力与疾病斗争才对,这就是“低调法”。“低调法”不是自卑,更不是自暴自弃,将“低调法”当作自卑,去心安理得的过日子就不对了。自卑、自暴自弃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克服困难;“低调法”是承认现实,不过高、过于完美地要求自己,在这个基础上调解心态,并战胜疾病。
宣泄:我哭我笑我怕谁?
小李性格内向,有什么事都不愿说出来,不高兴了就自己憋着。有一次几个好朋友见他总是愁眉不展的,就劝他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憋了好一阵的小李,终于说出:“自己总是想不开,害怕将来没有好日子过。”一时间,他又哭又说的。几个好朋友耐心地劝了他好一阵。小李经大家这么一说一劝,又宣泄出心里的不愉快,感到痛快多了。
俗话说“大雨过后是晴空”。当出现不痛快时,可以找个地方,哭哭笑笑地发泄一下;也可以与几个好友说一说心事,心里就痛快多了。这就是“宣泄法”。
善于运用适度宣泄的患者,往往能更顺利地治疗心理障碍;而不善于运用适度宣泄的病人,患了心理障碍就常得不到顺利的治疗,这实际是所谓的“述情障碍”。据《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报道,谈话疗法在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等有积极疗效,患者应主动参与。
但运用“宣泄法”也要注意适度、适时,注意宣泄对象。注意不要过分发泄和不分场合地大哭大叫,以免伤了身体又造成不良影响;也不要伤及他人,把火气都发在自己的好朋友、配偶、父母身上就不合适了;一天到晚总对别人说自己的不愉快也不好,别人会厌烦,就会成了鲁迅笔下没人搭理的“祥林嫂”;无论别人有没有空、愿不愿听地张口就说也不好,会遭到别人的拒绝,也会伤了自己的心。
补偿: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
小周自从患了抑郁障碍,总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整天郁郁寡欢的。按医生的嘱咐,周先生将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很紧凑,还增加了每天的体育锻炼。这样一来,不但他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身体也变得更好了。
小周终于体会到“患了抑郁障碍,确实不是好事。可增加了每天的体育锻炼,身体和心情反而变得更好了”。这种体会使周先生感到痛快很多,增加了战胜抑郁障碍的信心。
俗话说,“堤内损失堤外补”,这个意思就是:“此一时的损失,可在彼一时补偿。”有一句名言说:“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
每位朋友都认为患上抑郁障碍会失去许多,但当增加了诸如体育锻炼、唱歌跳舞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去弥补失去的愉悦时,就是在用“补偿法”调解自己的心态了。
当一个人想到失去东西得到更好的补偿后,心里就会舒服,这就是“补偿法”调解心态的原理,患者和家属可适当应用。
升华: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余同学长期抑郁障碍,陷在心理危机中,总是认为自己不能摆脱心理障碍的折磨,感到心里不痛快,见到朋友、熟人好像矮三分。
心理医生与她交流,请她谈谈“在干什么事情、什么时间里,心里感到痛快些”。经过一番考虑,余同学说:“当把精力都放在工作、学习或与朋友聊天时,就能感到松口气,心里也觉得痛快些。”
于是,心理医生就鼓励她多做工作,多读些好书,同时也多与朋友聊天。就这样,余同学更多地参加社会活动,感到自己还能做有益的工作,为社会多作贡献,心里逐渐高兴起来。
常言道:“化愤怒为奋进”或“化压力为动力”都是说当自己受到挫折时,可以做些有意义的事,使自己的心态得到升华,从而战胜疾病、挫折和痛苦,这就是“升华法”。当俄国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身心都受到伤害,成了看不见、动不了的残疾人时,转而将精力用在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上。当小说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时,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忘掉痛苦,心灵得到升华。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里写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我们不要心眼太小,被一些无聊的事情耽误了自己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