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9196800000014

第14章 学生自我指导(1)

不要自寻烦恼

每个青年人都会有烦恼,而且是各式各样的烦恼。德国大诗人歌德写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仅仅是讲了青年人在爱情上的烦恼。

除了由恋爱、婚姻和家庭方面所引起的烦恼外,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上,青年人还会遇到工作、学习和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形形色色的烦恼。这些烦恼有时“剪不断、理还乱”,纠缠你的心灵,使你心烦意乱;有时会像蛀虫一样,无止休地啃蚀着你的心灵,使你陷进痛苦的深渊中,无力自拔。

正常的烦恼大部分是“事出有因”的,你总是会找到产生烦恼的原因的。除了心理失常的人之外,正常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烦恼。但是,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看,所谓“烦恼”,绝大部分都是自己找上门来,“包揽”到手的,因而烦恼有强烈的“主观性”,并且可以防止和避免。

为什么说烦恼大都是“自找”的呢?因为烦恼是主观上的一种情绪体验。比如说,你感到烦恼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讲,就未必会同样地产生烦恼的情绪体验;反过来说,别人感到烦恼的,你也未必会同样地感到烦恼。擅长写幽默小说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我知道的烦恼很多。但却大部分都始终没有发生!”这也就是说,何必去多想烦恼,何必去自寻烦恼?

人们感到烦恼的事情,往往是没有发生的事情,甚至事实上不至于发生的事情。你可以想一想,一个人若是处于危险的情境中时,他会更多地想他所认为的烦恼事情吗?如果一个人紧张忙碌地做一件事,他是不会感到烦恼的,也可以说,他“顾不得”烦恼了。因而,烦恼是可以避免的、可以排掉的。我劝青年朋友们最好不要养成“如果……我会怎么样?”的思想习惯,不要把你的心力浪费消耗在不准备去处理,或者不需要处理应付的情境上面。

过去的已经过去,“俱往矣,还看今朝”。未来的还未发生,何必去学杞人忧天!将来的路要从现在站着的脚下走起。请你不要让遗憾、悔恨、内疚和难过的消极情绪腐蚀你的心灵;也不要为未来而忧心忡忡,睡卧不宁。我劝你做一个情绪开朗的乐天派,做一个面对实际的现实主义者;消除你千般万种的消极恶劣情绪,超脱一点,实际一点,你会感到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你在那里一个劲儿地品尝烦恼的滋味。

如果我劝你说,请你记住记忆心理学中有“遗忘”这一环节,你可以忘掉你的烦恼,把烦恼从你的记忆中抹掉,不要让烦恼沿袭成习性,当你已习惯地烦恼不休的时候,你也不必为烦恼的习惯而再烦恼,随它去,它会自行消灭掉。你也许对我这样一段劝告,报之以惨淡的一笑说:“啊,我偏偏忘不掉!”是的,记忆心理学中有这样一条规律:有意的遗忘很困难。比如,我们想有意地忘掉某件事,但却经常是偏偏想起它。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人们劝你说“忘掉他吧!”或者“遗忘掉她吧!”可你却偏偏苦恼地、执拗地忘不掉这个他或她。那么,怎么办?我当然不会劝你一定去“另找新欢”;你可以把你的精力投放到其他方面去,转移掉这个“忘不掉”的人。因为人生的道路是既漫长而又广阔的,等待着我们去作出贡献的工作太多太多,而时间又是少得极其有限,如果你一再地被烦恼所干扰,那就会使你误了车,甚至是误了末班车,而这趟车将载你驰向成功之路。

怎样解除烦恼?从心理健康学上看,有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参考。

(1)把你认为使你烦恼的事情一一地记下来,分析处理。比如说,如果是一件必须加以抉择的事,你不妨把正面的和反面的理由都写下来,然后考虑怎样处理为好。如果这件事发生,我便这样地做;如果那件事发生,我便那样地做。

如有可能立即付诸实践,最好是立即了事。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一味地拖延下去。比如说,决定要写一封信,与其今晚愁思一夜,不如当晚写好,以赢得一夜好眠。不要把你的精力白白地浪费掉,消耗成为生活的阻抑力,而要珍惜地把精力变成生活的原动力。

(2)不要回避可能使你烦恼的事情。正视烦恼之事,平心静气地去考虑,积极努力地去解决。对所能预料的事,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不能预料的事,做好思想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和充分的信心去迎接它。

比如说,你要去攀登一座高山。在没到这座大山之前,没有必要过多地去想它,待到你真的到达了山脚下,你往往会发现有你想象不到的可供攀登的路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鲁迅在1925年写给许广平的信中写道:“但我也并未遇到全是荆棘毫无可走的地方过,不知道是否世上本无所谓穷途,还是我幸而没有遇着。”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心理学实验:让心情快乐和心情悲哀的两批人,朗读关于一个胜利者和一个失败者的故事。结果发现心情快乐的人,最关心胜利者的结局;而心情悲哀的人,最关心的是失败者的命运。于是科研人员就此得出结论说:悲观的人倾向于低估对自己发生的一切事情的价值意义;他们回想起来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令人伤感的,这样也就使他们更加颓废、忧郁、烦闷。因此,我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乐观主义的信念,切勿自寻烦恼。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摆脱消极的烦恼情绪。

春风得意好读书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的一首诗。诗的意思是说:往日不得意的心情不值得谈论,现在自由畅快,心里充满无限的联想,思维也敏捷了。在春风宜人的时节里,由于得意的心情,觉得马跑得也特别快,在一天中,把长安里的鲜花、美景看个够。

诗写出了人逢喜事,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那样兴致勃勃,联想翩翩,行动迅速,干劲倍增,忘却疲劳的情绪。我们就把这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叫心境,也叫心情。

引起心境的原因多种多样。学生时代重大的升学考试发榜后,考取的人,庆幸欣喜;落榜的人,垂头丧气,另是一种内心感受。有的因为学习经过自己的努力钻研,道道难题得心应手,成绩连连告捷,老师赞扬,同学投以羡慕的眼光,自然心里乐滋滋的。学习屡遭失败的学生,则是终日郁郁不乐。师生相处和睦,伙伴志同道合,相互理解,互相帮助,给人欢乐欣慰。

自然界里春暖花开、阴雨绵绵,高温酷暑,天高气爽、硕果累累,大雪纷飞的不同季节都会给人带来欢乐、沉闷、轻松、喜悦的不同心境。

身体健康,使人精力充沛,学习干劲十足,效率倍增,成绩优异,表现出愉快的心境。体弱多病,精神萎靡,提不起精神,心境充满着悲观。

还有,一个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人,不管自己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会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充满信心,坚持进取,保持乐观的心境。张海迪就以崇高的理想、坚强的信念,战胜高位截瘫,生命中的不幸,是保持乐观进取的人。

欢乐、愉快的积极心境,使人精神振奋,事事如意,样样困难都不在话下,件件事做起来得心应手,更具有进取精神。悲观失望的消极心境,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处处感到事与愿违,甚至迁怒与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青少年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时期,保持愉快、乐观、轻松的心境,会增强人的记忆力,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在能力,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印度婆罗门教教经《吠陀经》共4卷,仅第3卷就有15.3万多个单词。教门让学僧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中,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记住这4卷吠陀经。

一个人的心境的好坏,还会影响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有一天正在他牙痛难忍,偏偏妻子又要生小孩,心境痛苦焦虑不安的时候,收到贝齐乌斯请他审阅、推荐的论文。当时,他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胡说八道,顺手扔进纸篓里。过了两天,他的牙痛病好了,妻子平安地生下孩子,这位化学家欣喜异常。这时,他又重新找出那篇有关离子溶液的论文重读时,他惊讶不已,马上写信给一家科学杂志,推荐这篇具有新思想和重要价值的论文。后来,贝齐乌斯因这项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奖。

青少年,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情绪特点,是强烈而不稳定。常常是遇到愉快之事,便兴高采烈,情不自禁,难以平静,稍有不如意就垂头丧气,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从而影响学习,影响身体健康。青少年应该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保持健康的心境。

保持良好、健康的心境,需要正确地对待挫折。人生路上总有起伏不平,学习、工作、生活,总有困难、失败,甚至不幸伴随着。面对坎坷、挫折怎么办?①要勇敢地正视挫折,像鲁迅所说的那样“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马克思在生活颠沛,失去爱子的景况面前,仍以“我的事业虽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将来面对我的骨灰,高贵的人们将流下热泪”的乐观精神和勇气,从事人类最伟大的事业。②要吸取教训,从教训中看到光明。爱因斯坦晚年研究统一场论时,不因为99种方法行不通而灰心丧气,而是从99种失败中,看到99种的收获。这种广阔的胸怀,乐观的态度,从另一角度激励着人们进取,困难、挫折只不过是开拓路上的垫脚石。这样,欢乐、愉快、将永乐属于你。

战胜自我的人最伟大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战胜自我,就是要战胜自己身上的缺点和弱点,达到扬己之长,克己之短,补己之缺的目的。

心理学认为,要战胜自我,必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的状况和行为的认识和评价。比如自己的理想、愿望、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的现状,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气质、性格以及品德、作风的表现等。自己要对自己有个真实的了解,这样才能随时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作风,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性格,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使自己的个性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需要。

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个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在有些青少年,往往取得一点成绩就盲目自满,目空一切;受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这都说明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一个有作为,有进取心的人,应该不断通过反省,检查自己之不足,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才会有长足的进步。大家都知道,中国唐代有个负有盛名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据说他自幼就很聪明,五六岁时候学写诗,9岁就懂声韵。他读书勤奋,敏而好学,读书至“口舌成疮”,写诗写到“手肘成胝”,青年时便声名大振。但他从不自满,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他每作一首诗,都要反复修改,有些诗稿竟然被他改得面目全非,真可以说是“千锤百炼”。他不但自己改,还常请别人帮助改,以求精益求精,提高诗的质量。宋人曾记载过他这样一个小故事,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必先读给一位老婆婆听,读完便问:“听懂了吗?”待老婆婆说:“懂得。”方才抄在本子上。若说:“不懂。”就要进行修改,直至满意为止。这个故事说明,白居易虽然是个有名的大诗人,但他从不自负,不耻下问,以求得诗意明白,通俗晓畅,可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严于解剖自己的典范。

战胜自我不仅要严于律己,还必须如实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过高,就会主观武断、骄傲自满;自我评价过低,则会软弱、自卑,缺乏独创精神。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当然,战胜自我,绝不是要大家都去做谦谦君子,明哲保身,息事宁人。相反,战胜自我,正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成为一个有作为和有开创精神的人。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战胜自我,以求得完善和发展自我呢?

(1)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做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作为发展自我的志向和衡量自我的尺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培养出一代新人,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种新人应具有健康的个性品质,如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德,进取的热情,无私的奉献和为人民献身的精神等。这样才能遇挫不灰心,遇难不回头,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上取得成绩,作出贡献。

(2)要相信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说,要在学习、工作中,不断通过自身的否定去发现新我。要相信自己内在的潜力和自身存在的价值。“天生斯人必有用。”人总是以自己的理想来改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扬弃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更新自己的形象。为此,人就会不断地增强对自我认识的透明度,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不断地引起旧我和新我、现实的我和未来的我的冲突、斗争和分裂,从而爆发出极大的推动力去促使自我的发展,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