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9311700000013

第13章 美元印钞机控制全世界(1)

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一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欺诈案——“麦道夫骗局”败露,把陷入泥潭的华尔街推向了深渊。此案中受害者——被骗的银行几乎全是外国的,没有一家美国银行。难道凭麦道夫的神通广大,专克外国银行?更令人不解的是,美国近些年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十分严重,事实上已没有多少实业领域可以吸纳外国投资,美国的海外投资回报率也远高于外国对美投资的回报率。为何仍有无数的外国资本前赴后继地奔向美国?

答案是:美元!就是因为有霸权的存在,世界各国不得不设法攒下一定数量的美元以保证贸易支付和金融稳定,手中的这些美元若想保值,也只能直接或间接投向美国市场,而美国国内产业政策的限制又十分严格,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海外游资只能投向虚拟经济领域。

美国利用美元的优势,定期不定期地在全球收割财富。实际上,对于任何手中有美元的人和国家来说,都无法摆脱美国从你的口袋里掏走真金白银,这就是美国的秩序。

一手扶持日本,一手捧杀日本

美国是一个新的殖民者,这是针对传统的殖民者来说的。美国作为全世界新的殖民者,他们在抢占其他国家利益的时候会做得很隐蔽、很文雅,不再像传统殖民者那样只是抢夺资源,然后运回自己的本土,做成制成品然后在殖民地倾销,而是利用高明的策略确立了美元在全世界的基础支付货币的地位。

一开始,美元称之为美金,因为美元是和黄金挂钩的,人们能够接受美元进行国际通行的支付;后来美国人变卦了,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了,美元开始与美国政府的信用挂钩。美元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做信用担保的一堆堆纸片。

美国实现利益的主要方式实际就是美元本身。很多对金融不懂的人实际上很难理解金融行为,因为金融这个东西有时候太绕了,不仅仅普通的人被绕晕掉,很多专业的投资者也会被绕晕掉。很多人都说美国人是靠军事打天下的,实际上他们错了,美国人是靠金融骗天下的。美国在金融运作方面的战略战术技能在全球层面上确实是比较好的。

美国人理解的市场和我们理解的市场不一样,美国人将自己摆在了市场管理者的位置。不管市场内有多少商户,资金进出全部走美国人的账户,这是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真实位置和做派。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美国人在全世界的作为,实际上美国的核心利益就是美元以及他后面的印钞机。美国最厉害的战略武器不是核武器也不是什么隐形飞机,实际上就是印钞权。因为印出的纸张实际上就能换取别国的产品和资源,能够向全世界输出通胀,用来平息美国人自己欠下的负债。美元地位是美国获得全球霸主地位最主要的经济战略保证,也是美国走向持续强大的基石。

美国人用自己的印钞权来掠夺全世界,实际上不像军事行动那样的猛烈,也不需要将手伸进别人的口袋,而是通过自己的印钞机稀释国际美元持有者的购买力。

中国总是感觉美国比较难缠,事实上世界上所有有分量的国家都会觉得美国很难缠。美国不允许有任何国家在战略能力上超越它,这几乎是美国的国策。美国针对自己战略竞争对手的打击从来都是可以下重手的,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盟友。

一战后,美国就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削弱英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二战后,更是打击英国和法国对殖民地的直接影响力,美国支持世界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实际上就是要让这些强国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割裂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直接联系,这些小的独立国家实际上就会成为美国的盘中餐,至少能够让小的国家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美国说了算。

日本是美国在亚太的战略桥头堡,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美国在战后的一段时间,为了自己的利益,扶植过日本,使日本经济在战后确实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日本经济经过1945年至1955年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战后一片废墟中恢复到战前水平。60年代,日本经济以百分之十的速度迅猛发展,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70至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百分之五,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迅速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经济的崛起内在的因素占了主导,在战争中死去的几百万人实际上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而专业工程师和专业人士并没有在二战中损失掉,这是战后崛起最重要的人才基础;外在的因素是战后美国向日本开放市场,协助日本进行经济建设,协助日本进行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建设工程。正是这种内力和外力的结合,产生了战后的日本奇迹。

其实在日本和美国的博弈中,美国在战略上是占主动的,因为在国际贸易中,美元是基础的支付工具,日本是靠贸易立国的国家,所以在本质上日本在货币定价权和货品定价权上面处于劣势。但是日本人在几乎疯狂的增长之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展实际是建立在美国的秩序之上,美国想什么时候收割日本的果实,则是美国自己的事情。

在日本经济迅速超越苏联之后,日本自强的野心就再一次地膨胀了。随后,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日本则在美国的佑护之下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势头大有超越美国之势。越战结束后,美国人坐不住了。需要整治一下日本,让日本及时认识到自己即使发展了,也永远只能做美国的小跟班,不要挑战美国的全球地位,甚至也不要在亚太地区凭借自己积聚的经济实力搞东亚经济组织。

于是,美国人就使出了对待东方国家最厉害的一招,那就是捧杀。因为东方社会内部缺少自我批评的力量,太在乎国际观瞻,所以国际舆论很容易对日本产生很大的影响。

至于捧杀日本的例子,典型的就是出版物《日本第一》,作者是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他说,日本是世界第一强国。日本的国土面积只及美国的蒙大拿州,几乎不产原料,工业原料的百分之九十五依赖进口;又多天灾,地震、飓风、海啸不断肆虐。人口稠密,食物缺乏,实在可算是赤贫的国家。但却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中,频频做出令人惊奇的事情。

傅高义对于日本人的社会心态掌握得一清二楚,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实际上是不愿服输的,在经历战争的日本一代人中,是有着称霸亚太的野心的,这些潜藏在人内心的雄心不会因为日本的战败而泯灭,而是成为日本进行经济建设的主动力。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在经济领域和技术领域确实超越了很多国家,甚至在市场地位上超过了当时去掉军工部分的工业能力的苏联。

日本人需要骄傲起来,所以傅高义等一批美国战略家开始吹捧日本,大批媒体开始报道日本可以买下美国的评论。于是,精明的日本人中了美国的圈套,开始认为自己已经到了能够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地步。日本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很强的国家,在美国的新闻和政经层面的吹捧之后,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角色了。

有心的观察家观察美国的时候,美国整垮一个一个经济体的周期基本上都在十年,在市场经济体系之下,美国有的是手段,能够使出自己的组合拳。当年比较封闭的经济体,或者对国际市场贸易依赖比较小的国家,美国处理起来会比较棘手。比如苏联就花了两代人的时间才被整垮,而且是内因为主。

美国对于日本的捧杀,实际上就是一种战略欺骗,日本人是精明的,但是在全球战略层面上,美国人确实是他们的老师。

日本人在美国的吹捧之下开始飘飘然,大量的、狂傲的言论开始出现在日本的媒体上,日本右翼激进派和著名企业家也加入了美国的吹捧大合唱。美国的媒体则不断地向美国人灌输“日本人来了,美国普通人的日子将更难过”这样的论调。美国人在舆论导向上给了日本足够的自信心,日本人在自我膨胀的时候甚至敢根据虚幻的日本现实做出战略选择。

美国人对待日本,实际上还是综合手段的应用。我们知道,美国是全球概念力最强的国家,他们能够提供世界最新的发展模式和理论。美国不断向日本推介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概念,让日本人资金逐步脱离实体经济成为流动的资本。

日本的土地货币化大约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经过十年房地产的繁荣,房地产的收益和成长速度超越了任何一个产业,日本出现了资本大量向房地产业集中的情况,日本经济在美国综合的战略干扰之下,终于出现了致命的战略偏差。

我们知道,美国要是将金融危机转嫁给日本的时候,日本的经济就一定是有问题的,如果日本经济是健康的,那么美国即使想进来收割财富,也成效甚微。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中被转移了出来,投入到全球的不动产行业,日本不仅仅在国内推高了地产价格,使得日本人本身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日本资本也趁着地产繁荣的狂风席卷美国。

大量的日本资金进入美国,推高了美国的商业地产价格,美国当时正处于和苏联进行战略对抗的关键阶段,日本给美国带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日本人也只有投资美国。美国的两个战略对手,一个是军事对手苏联此时已经深陷于阿富汗的战争泥潭,不能自拔,损失巨大,国内矛盾四起;一个是经济对手日本,日本的经济发展势头必须要扭转。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疯狂的日本投资买下了美国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是由美国20世纪初最大的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建造的,其中主楼高二百六十米,共有七十层,楼顶上是著名的观景平台,可以鸟瞰曼哈顿全景。1933年,观景台首次开放后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20世纪80年代末,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三菱财团买走,这似乎成为日本兴起、美国衰落的象征。

这样的举动警醒了很多美国人,连很多美国普通民众都想着该给日本一个陷阱了,否则日本真的能够买下美国了。正是美国媒体对几个标志性的事件进行大规模的新闻报道,使得美国精英统治集团压制日本,逼迫日元升值,使得日本产品出口竞争力锐减,在客观上,美国打击日本,也为中国产品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我们在前文说过,美国人向来都不是单独行事,在对付日本的问题上,美欧还是一条心的,毕竟从文化源头上来讲,美欧文化同源,在战略合作上面更有亲近感。虽然现在谈种族是个禁忌的话题,但是美日关系中,日本实际上还是属于一个外围的国家,美国跟英国才是真正的全天候的朋友。于是,在对付自己盟友的问题上,美国则拉上了欧洲大国,共同对付日本。

美国在经过长达十年的战略性酝酿之后,联合西方主要发达大国,用汇率战争的方式扭转日本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在1985年9月22日,五个主要工业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聚会协商,达成通过出售美元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美元同日元的汇价急剧变动,1985年从一美元兑换二百六十三日元的高价降到二百日元以下,1986年又降到一百五十二日元,1987年更降到一百二十一日元。形象的描述就是美元价格降低一半,日元的价格则提高一倍。日元迅速升值,导致日本产品出口条件恶化,一向以海外市场为“生命线”的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国内出现“日元升值萧条”。为了刺激经济回升,日本政府从1985年开始迅速而不断地实行放宽的金融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措施,自此泡沫经济拉开序幕。

日本在美欧联合之下接受了城下之盟,开始在战后经济拐点之后一蹶不振。日本是外贸立国的国家,在接受广场协议之后出口大量受阻,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中被抽离出来,进入地产领域,形成了泡沫经济,从而削弱了日本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个人来说,我们会谈及机会成本;对于国家来说,其主导产业如果出现了战略错误,则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态势。日本主导产业转移到不动产行业之后,其实也就丧失了引领全球新兴产业变革的机会,而剥夺这样机会的,正是美国经济统治集团。他们为了维护美元的霸主地位,不仅打击了日本最强的对外贸易经济,也误导了日本将资金投入到不能实现价值链跃升的新兴产业,结果日本遇到了失去的十年,接下来又是一个失去的十年。在失去的时间内日本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被美国成功超越,而酿成这一后果的其实就是简单的汇率战争。

汇率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损失已经不亚于一场全面战争,日本人那么精明精细,怎么会上这么大的一个当呢?尽管后来有很多的信息披露,实际上原因还是来自于美国的概念引导和战略欺骗。最重要的一点,日本在新兴产业,比如信息技术领域和生物技术领域落伍了,美国则充分利用日本的战略错误的空当,完成了自己的新产业布局。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在新兴的产业格局中又获得了超级强国地位,达到了别的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步。

金融核弹再次降伏日本

日本是一个倔强的国家,这是日本的民族性。日本人在表面上总是彬彬有礼,实际在行事的时候会坚持自己的战略判断,有时候会显得很固执,不容易改变,改变了就变成了新的固执。对于日本,美国人研究的比较多,著名的一本书《菊花与刀》实际上就是美国人写的。众所周知,美国对外政策研究中,东亚研究所的队伍是很庞大的,对于日本的国民性的研究实际上就是美国对日本制定经济政策和实施战略欺骗的事实基础。

日本人是有服从性的,这是日本国家秩序良好的基础,也是国家容易出现战略失误的本质根源。在二战中,日本挑战美国,受到美国的强力反击,日本意识到仅凭自己的有限国力是无法和美国抗衡的,只有依附美国才能保证自己的战略安全。因此,日本的国策不是自立,而是和最大的强权去站在一起。日本人在二战以后的和平建设中,看到了不用刺刀也能获得和军事征服一样的国家利益,所以日本在骨子里是臣服美国的,战争中的国仇家恨确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那么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