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9311700000014

第14章 美元印钞机控制全世界(2)

做美国的跟班意味着日本人必须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力。在战后几十年中,日本已经习惯了美国将一些不好不坏的政策强加到自己的头上。很简单的例子,每个人的生活中,和自己的伙伴都是唱的对手戏,如果日本不那么配合的话,美国的战略阴谋也就无法实施。欺骗者和被骗者实际上也是一个搭档关系。

这是日本之所以接受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几个大国共同半强迫签署的“广场协议”的原因,日本已经接受了美国温水煮青蛙的现实,所以日本觉得既然我们已经那么强大了,美国经济碰到了那么大的困难,我们也有能力承受汇率变化带来的后果吧。事实上,日本对于汇率战争的后果根本就不知道,这是日本的战略失误。日本在做事上再精明,但是如果产生了方向性的错误,实际上的经济灾难也会不可避免地到来,其威力可能相当于二战中美国向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的五十倍。这样的战略后果确实是日本无法承受的,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日本还在为当初的一纸协议付出代价。

实际上,日本人不知道美元的世界市场地位,他们和美国签订的协议实际上也是和全世界签订的协议,因为美元是国际基础货币。日元升值实际上斩掉了日本最有竞争能力的出口产业。随后,一系列的后果开始显现,日本经济被推到了过山车上,平稳增长成了遥远的过去。

美元相对日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当他们看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的时候,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日本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尼福尼亚州,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四倍。到1990年,仅东京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随后房产价格开始破灭。

与此同时,在房产泡沫破裂之前,股市价格已经先行暴跌。1990年10月份日经指数从最高点跌破两万点。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到一万七千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一万四千多点,两年的时间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价创下历史最大暴跌纪录。如果此时的日本提高利率,资金马上会回到日本,日本金融机构认购美国国债、公司债券和股票的金额必然急剧减少,美国股票危机必将进一步加深。日本大藏大臣宫泽喜一答应了美国的要求,继续缓和金融,历史上利率最低的低息政策在继续实行,以扩大国内需求为目的的综合政策也在继续实行,这样过剩的资金又被投入涨价预期高的股票和土地,这些虚拟资产价格迅速提高使经济中产生“泡沫”。

此刻,日本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因“黑色星期一”股价暴跌而遭受巨额的股票估价损失;二是因《广场协议》达成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目标而遭受的巨额外汇损失。二者均形成恶性循环,因为美元贬值,使人们大量抛售美元,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同时人们大量抛售美国股票以弥补外汇损失,又导致日本股价进一步下跌。

美国的汇率战争让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时,村上诚一郎担任主管日本财政、金融、税收的最高行政机关大藏省的政务次官,随后他历任自民党副干事长、众议院大藏常任委员长和日本首任财务副大臣、国务大臣,亲历了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时的惊心动魄和其后长达二十年的挣扎。一直到二十年后的2010年,五十八岁的他依然承认,在他搞过的财政、经济、金融工作中,金融是最难的——因为它的核心是人类的心理,完全读不懂。美国用舆论战推高了日本的自信心,让日本人自我膨胀,以为自己的国家无所不能,等到日本人被架在很高的位置上的时候,美国人就充分利用这种盲目自信,让日本人胡乱投资,最后自己躲在边上等待收割日本几十年的经济成果。

村上诚一郎谈起美国给予日本的金融危机,这位资深经济官员至今还愤愤不平,他表示:“制造危机的家伙们都逃走了,但是世界却损失了四百万亿(日元),老百姓在哭泣,坏家伙们却赚得盆钵满盈。金融就是一场战争,只有头脑聪明的人才能够赢得这场战争。日本在与美国的关系中,日本没有跟美国讨价还价的资本。”

村上诚一郎用几个数据来分析当年的美日博弈: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汽车等制造业在与日本的竞争中处于下风,这导致了美国严重的贸易赤字。与此同时,其国内的财政赤字也非常严重。怎么缓解赤字压力呢?迫使日元升值。

为什么迫使日元升值就能缓解赤字呢?很简单:日本不是购买美国的国债吗?比如,如果原来一美元兑二百日元,那么要买一亿美元的话,就是二百亿日元。而日元升值后呢,如果升到一美元兑一百日元,一亿美元的国债,一下子就变成了一百亿日元。美国的借款一下子就少了一半。同时,日元升值,日本的出口产业自然就受到打击。美国当时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来遏制日本的出口,这是明目张胆的抢劫。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日本实行内需主导的发展模式、缩减贸易盈余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急速升值。升值导致的低利率政策及其对股市、楼市的推动,以及相关的为刺激经济的设备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使得经济泡沫逐渐形成并膨胀。

这时候,日本应该立即停止对美国的投资。但是,由于担心美元继续贬值可能带来不利,日本被迫继续对美国投资,购买美国国债。因此日本用自己的钱医好了美国的泡沫经济,可自己却被感染上了。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大受打击,而像美国这样贸易和财政出现大量赤字、有着大量借款的国家却反而很繁荣,不奇怪吗?实际上这正是美国一石二鸟的目的,那就是充分利用金融鞭子挥舞日本资本向美国集中,从而能够推动美国的下一波繁荣,就结果来看,美国人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村上诚一郎在自己出版的书中说出了日本政界的一些想法,他认为日本应该建立日元体制,或者至少应该与美国进行更多的交涉,但是直到今天,日本依然实施着跟随美元的政策。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日本的防卫和粮食是依靠外国的。所以当被要求这要求那的时候,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因此,没有军力和粮食,没有建立在这两项基础上的百分之百自信的话,那么在经济政策上面,就不足以抵抗压力。

很多国际战略家对于日本人的发展路径感到惋惜,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日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如果日本人能在此时做一些政治动作——真诚道歉,实际上道歉是没有成本的,相反能够增加国家的亲和力,然后再联合中国搞些东亚的经济联盟,日本经济就可以再上一层楼,至少,在面对美国的时候,就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但是日本人回过头来,发现自己上了美国当的时候,实际上日本已经丧失了东亚经济发展的头雁地位。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日本也已经失去了整合东亚经济的战略机遇。

对于日本人吃了美国的哑巴亏,中国经济学者郎咸平在自己出版的《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中将事情也说得很透彻:美国究竟是如何逼迫日本就范的呢?日本可不太好对付,日本人很狡猾。那美国又是怎样最终做到让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呢?

美国要求日本开放它的农业和服务业。可这是日本不能接受的,因为部分日本议员的议席是按照一个选区农民的数量确定的。所以农民的声音左右了政策,迫使日本政府很难开放农业。日本政府经常很古怪的对农业进行补贴:统一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廉价小麦,以高价在国内市场出售,再用挣来的钱从农民手里高价购买大米,然后平价在国内市场上销售。

很多人可能觉得很奇怪,日本政府何必这样瞎折腾呢?原来日本有一个叫做“农协”的半官半民的基本组织,用选票做武器,威逼利诱政府给他们优惠政策,然后用各种优惠政策做武器,威逼利诱农民们抱成一个团以统一的价格在规定的市场上购买农业生产设备和资料,出售农产品。如果政府开放农业而伤害到日本农民的话,其结果必然就是内阁倒台。

处事细腻的美国人当然知道日本的弱点所在,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用日本人来研究日本人,所以很容易就拿到了日本的七寸所在。美国人知道日本无法开放农业和服务业,于是故意采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声东击西策略。郎咸平的观点是这样的,本来美国想跟日本要的就是金融市场开放,却拿日本的农业和服务业说事。因为美国知道日本的这套农协制度,谁伤害了农协的利益谁就得下台,所以,美国偏偏先对农业问题纠缠不休,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纠缠日本的制造业问题之前,70年代末美国就要求日本开放进口美国的牛肉和柑橘。可是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开放,美国人反而很快就把金融业的缺口打开了。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型案例。

美国在全世界为什么总能够耍得起阴谋诡计?原因在于美国人是一个技术主义者,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情报和强大的分析系统,对于竞争对手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推演,有时候,他们对于一个国家发展趋势的理解,甚至比所在国的智囊机构更加准确,华尔街的政经分析师不是吃干饭的,很多分析报告会堆到美国政经精英的案头,他们总是能够给竞争对手以准确的一击。

日本被迫开放了金融业。用郎咸平的话说,也不能全怪美国,因为日本当时信心膨胀,觉得自己是举世无双的财阀体系,大的银行背后都有大的企业集团,大的企业集团下面也都有大的银行,什么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都是有大财阀背景的。比如,美国《商业周刊》对当时世界上的商业银行做了排名,前五名竟然都是日本的银行,在这种虚幻的排名影响下,日本人感觉特别良好。当然,这里面有美国人在里面的战略欺骗表演,让日本人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

美国也没有强攻,而是采取了一整套的策略,先搬出来日本开放金融市场的三个理论:第一个就是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必须放宽监管。美国人就用华尔街这套上市业绩的融资模式,来加以引诱,然后充分利用日本人虚荣的心理,用挑战的语气来让日本人上当。结果日本人很听话地开放了自己的金融监管体制,允许引入一些日本人不懂的金融产品,让美国人上下其手大赚一把,这样就搅乱了日本的经济和金融秩序。

接下来就是劝说多买美国的股票、房地产、金融产品。在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美国已经不是一个正经人了,此刻,美国实际上就是一个金融传销者,美国动用了最强的金融专家的力量,尽力给日本政治精英和普通日本人进行洗脑。

日本人非常听话。1989年9月27日,索尼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股票;10月31日,三菱宣布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的地产项目。那么,美国究竟卖了什么金融产品给日本呢?这个就是1988年卖给日本人的股指期货,1989年再度卖给日本人的股指期权。

这下子,美国把自己手中的三大核弹都安放在日本的经济内部,只等时机成熟引爆了。

我们可以历史性地回头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日本当年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有着共通之处,2008年的金融危机实际上也是美国人向全世界推销了很多的金融衍生品,美国人在出色的概念营销指导之下,将很多有毒的金融创新产品推销给了全世界。我们一般的分析家在分析美国的时候,往往把更多的眼光放在了美国的军事系统上,实际上美国的金融战争才是他称霸世界的核心精华之处。

让我们看看美国人是如何给日本一步步洗脑的——1983年11月11日的《日本经济新闻》事后披露了一个谈判细节:“日美经济的中心支柱应该向金融、服务等领域转移,在这些领域里美国的竞争力超群,发达国家中只有日本有希望成为这样的国家,所以,美国敦促日本早日开放资本市场,以便日本未来也得到充分的回报。”

在郎咸平的书中,郎先生也说到了这个概念——“日美经济”,比现在的什么G2概念还亲密无间,简直不分彼此了,而且俨然一副分享成功经验的老友之谈。具体来说,美国人透过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撰写了一篇长篇报告书,在日元的国际化、国内利率的自由化、金融市场的多样化、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和信用秩序等问题上给日本提供了全方位的咨询意见。

就这样,实际上日本人接受了美国人的金融概念的灌输,语言是最有力量的,只是很多国际战略家没有看到语言的力量,美国拥有解释全世界的话语权,这也是美国力量之一。概念语言是美国强大软实力的展现形式,语言强大就能够征服一切,这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运行规律之一。

日本人接受了美国人的概念,就相当于在与美国的战争中,自己将指挥权直接交给美国人了。看看下面这些,就会明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了。

1983年7月5日,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和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达成合作意向设立投资信托公司,随后在1984年的3月25日真的把公司成立了,但是日本大藏省就是不批准。作为补偿,日本大藏省1984年批准了摩根士丹利成立东京分行,并且授予了证券业务牌照,但是这时候因为摩根士丹利还不是交易所会员,具体交易还要透过日本的券商交易席位来操作。日本的金融国门被打开了一道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