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清廷大为光火,驻日公使何如璋建议朝廷派兵船责问,并准备出兵琉球,那位参劾盛宣怀贪污的王先谦更是上折子提议,大清国应派出兵舰直捣日本!好好教训一下这些倭奴。
可大清国有能力这么办吗?
当然没有。
首先,琉球虽然成为中国的藩属已有五百年了,可是两国政府和民间并没有更多的交流,实际上两不相干,所以大清国在琉球没有基础,对这个岛国完全陌生。
其次,这个岛国离中国十分遥远,却离日本较近,若出征琉球,以中国目前的国力、军力都嫌不足,西北战乱未靖,沙俄又虎视眈眈,此时派兵去救琉球实属鞭长莫及。
最后,派兵舰援救琉球或者“直捣日本”,这话说起来解气,可“兵舰”在哪儿呢?
派出大军远征岛国,需要船只运输,战舰护卫,数以万计的清军要吃饭、要穿衣,枪支弹药的供应也要源源不绝,必须有一支庞大的船队在海上穿梭,以保证清军的后勤供应,还必须准备另一支预备队作为后援,一旦日本重兵进犯,战事紧急,这支部队就要再次远赴海外支援琉球,否则前面的部队孤军远征,弄不好就会全军覆没。
出兵援救琉球?这是好大好大的一场仗……
可是大清国手里没有战舰,没有粮饷,李鸿章的淮军只剩七十营,三万来人分散各地,急切间难以集中,左宗棠所部劲旅正在新疆作战,八旗、绿营全是垃圾,且与琉球国天各一方,对那里的山川河流、城垒防务都不熟悉。日本国内有新式陆军三万,炮船十余艘,与清军的精兵战船数量相仿,其中扶桑、比睿、金刚三舰是从英国买来的,不见得比大清国的战舰厉害,可也绝不弱。加上日本已经在琉球经营多年,实际上早已把这个小国置于其控制之下,如果在琉球本岛与清军交战,正是以逸待劳。加之大清国本身内忧外患,一屁股屎擦不干净,去救琉球?怎么个救法?
这是一笔明明白白的账。如果一个政治家连这笔账都算不清,那他就干脆别搞政治了。
眼下的日本国力并不强大,可他们却敢公然侵犯琉球,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们把这笔账算清楚了嘛。
那为什么朝野上下还有这么多人乱喊?
有三种人,一是啥也不懂,随口瞎说;二是似懂非懂却自以为是;三是明知故闹,哗众取宠,想做政治投机。
不仅琉球这一事,李鸿章整个后半辈子天天和这三种人打交道。
不只大清国,在古今中外,无时无处,只要你想办大事,一抬头准会碰上这三种人。
既然无法用武力援助琉球,只好借助外交手段。李鸿章指示驻日本公使何如璋,叫他不间断地向日方交涉,尽可能施加政治和外交压力。
此时清廷正就新疆问题和沙俄谈判,实在无心兼顾琉球,于是清廷把琉球问题暂时搁置起来,专心应付和沙俄的谈判。
意外的是,琉球事件却让李鸿章抓住机会搞到了一大笔银子,大清国购买铁甲战舰的事有眉目了。
光绪六年(1880)年初,福建水师奏请从英国购买四艘蚊子船和两艘像超勇舰那样的“兼碰快船”,这笔订单共合白银一百三十万两。
从李鸿章在英国订购十一艘蚊子船和两艘快船开始,从英国订购这类舰艇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现在福建水师也要买蚊子船了,但这些中看不中用的“臭蚊子”值得买这么多吗?
应该说福建水师的这一做法是比较短视的。可对一直等着银子购买铁甲舰的李鸿章来说,这么一大笔钱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李鸿章眼疾手快,立刻跳出来就抢。
二月十九日,李鸿章上奏朝廷,重提日本侵占琉球之事。认为日本之所以敢如此狂妄,完全是因为他们有三艘从英国弄回来的铁甲舰。如果中国拥有了威力更大的铁甲战舰,不但可以防范欧洲列强,也可以打掉日本人的气焰。与其反复购买蚊船和快船,不如直接购买大型铁甲舰。请求把福建的银子截留下来专门用于购买铁甲战舰。
两天后,清廷下旨,福建水师的购船计划作罢,拨给李鸿章一百一十万两银子,专门用来购买铁甲战舰。
消息刚一出来,总税务司赫德飞一般从上海赶到天津,从贴身小包里掏出一叠图纸:“中堂,听说朝廷要添置大型战舰,我们英国船厂最新研制了一种‘大碰快船’,性能比早先的超勇、扬威两艘‘兼碰快船’更加出色,特别适合大清国的水师,这是图样,请您过目。”
又是赫德。
这个可爱的英国佬儿就像草棵儿里的蚂蚱,没事的时候见不着他,却总是在中国需要和列强打交道、买东西、有利可图的时候,他就“啪”一下跳到你的腿上来了。
在所有“帮助”中国的外国人里,赫德无疑是最狡诈的一个。凡是他肯出头的地方准有英国人的利益,而他也很擅长把英国的破烂儿卖给大清国,一回又一回,来回忽悠大清朝廷。
赫德是个什么玩意儿李鸿章心里很清楚。现在他两眼看着图纸,听着赫德“叽叽咕咕”的絮叨,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胡乱应着,脑子里却在想别的事。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所以英国的造船技术也是世界一流。可英国政府对中国在态度上是歧视的,在意识上是保守的,对他们而言首要的是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希望从一个贫穷、落后、愚昧的中国得到更多利益,而不是眼看着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在东方。所以当中国下决心订购铁甲舰时,英国人却主动提出帮助中国建造什么“大碰快船”,其动机实在可疑。
生意场上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越是提防他,越是不打算用他的东西,就越要对他客客气气的。眼下李鸿章就是这种心态。
就因为他提防着赫德,也不打算买英国人的东西,所以李鸿章对赫德的态度非常之好,连声感谢,请赫德把图先放在这儿,等自己仔细看看再作决定。
前两次李鸿章看过图纸后做出的决定都是买船,这次又这么说,赫德也挺高兴,乐呵呵地走了。
赫德走后,李鸿章随手把“大碰快船”的图纸扔进文件堆里,给李凤苞拍电报,让他和中国自己的造船专家徐建寅一起在欧洲选择船厂,订购铁甲舰。
接电后,李凤苞立刻和徐建寅一起在英国、德国各大船厂逐一详细考察,先后得到了英国当时最先进的战舰“英弗莱西白”号和德国最新式战舰“萨克森”号的资料。经过反复比较,李凤苞认为德舰比英舰更具优势。
八月十七日,李鸿章电告李凤苞,同意在德国购买铁甲舰。
十一月初一,在经过几轮紧张的谈判之后,李凤苞和德国伏尔铿船厂草签了建造第一艘铁甲舰的合同。另外还购买了主炮四门,重炮两门,每炮配弹三百发,连舰带炮以及其他费用,共合白银一百六十三万两。
不久,经过李鸿章的连番奏请,朝廷好歹又凑出一笔银子。于是李鸿章致电李凤苞,让他再订造一艘铁甲舰。经过一番考察,李凤苞决定第二艘舰仍然在伏尔铿船厂建造。
这两艘铁甲舰就是后来北洋水师的主力舰定远、镇远。舰长九十四米,宽十八米,吃水六米,排水量七千三百三十五吨,马力六千匹,最高航速十四节半。舰上的主炮是四门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另外舰首、舰尾各有一百五十二毫米炮一门,舰上还配有七十六毫米口径炮四门,五管机关炮十门,载有两艘鱼雷艇,水线下甲厚三百零五毫米,水线上甲厚达三百六十五毫米。
这是两艘真正的铁甲巨舰,它与世界上任何一支海军中最强大的主力舰相比都毫不逊色。
在订制定远、镇远之后,李鸿章本想趁热打铁再订购两艘铁甲舰,可清廷实在凑不出这笔钱来了。李鸿章只好发电报询问李凤苞的意见。李凤苞提出可以订购一艘铁甲巡洋舰,以配合定远、镇远作战。于是李鸿章又凑出六十二万两银子,由李凤苞在伏尔铿船厂订制了第三艘战舰。
这艘战舰长七十二米,宽十米三六,吃水四米七,排水量两千三百吨,马力两千八百匹,航速十五节,舰上配有二百一十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炮两门,鱼雷发射管四具。其后这艘巡洋舰被定名为济远。
也在这一年,清廷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来电,报称清廷早前在英国订购的两艘快船超勇、扬威已经建成大半,希望李鸿章奏请朝廷派中国人来英国接收战舰。随后李鸿章派督操炮舰记名提督丁汝昌带着林泰曾、刘步蟾、邓世昌、李和、杨用霖、黎星桥、王齐辰、陈学书、陆保、虞庆堂、张邦元、袁培英、何桂福、廖云瑞、赵增盛、马毓藻、解茂承、马元恺、江永池、仲佑、陈锡周、陈远济和副税务司英国人葛雷森等两百多人分乘轮船到英国接舰。
第二年的七月初八,超勇、扬威在英国下水试航,第二天正式升挂大清龙旗。二十三日起航,由中国人驾驶经大西洋、地中海、埃及、苏伊士运河、新加坡一路回国,九月二十六日驶抵天津大沽口。李鸿章扔下手里的一切公务,带着天津海关道周馥、提督周盛传、刘盛休、总兵唐仁廉、天津知府薛福成和刚刚从法国学成归国不久的马建忠一起登舰驶往奉天金州旅顺口,巡视了这个未来的军港之后,命超勇、扬威、镇中、镇边四舰驻守旅顺口,随时出海巡逻。
自此,大清国沿海终于出现了现代化战舰的身影,拥有了最初的海防屏障。
5.留美幼童计划半途而废
光绪七年(1881)四月的一天,恭亲王奕?e844把李鸿章请过府去,跟他说起了一件麻烦事儿。留美幼童那件事出纰漏了。
原来自九年前第一批幼童被送到美国留学以来,一连四年共派出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第一批出洋的孩子现在已经二十一岁了。这些孩子们接受了全面的西方教育,眼界大开,学有所长,思想进步,已逐渐成长为可造之材。可是当年由李鸿章亲自挑选的学生监督陈兰彬的态度此时却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