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我们老了怎么办
9390800000026

第26章 第十堂课打造你的退休理想国(3)

饮食结构优化费用1 000~3 000主要是日常餐饮、水果、营养配套等

保持快乐心情的旅游、

沟通基金等视各人情况而定

相关链接:国外老人的退休生活“模板”

如果觉得自己对于退休生活规划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也可以看看国外老人的退休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看完这些志趣各异的“模板”,说不定你会“顿悟”,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模板一:退休后回归田园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要以为只有中国老人才有这样的偏好,如今土耳其不少老人退休后最大的心愿就是离开城市的喧嚣,搬到郊区或是乡村,回归田园生活。

很多土耳其老人一般在退休前就会把养老的地点选好。位于土耳其南方的郊区和乡村很受欢迎,因为南方的气候相对于北方来说更温暖、更潮湿,这跟中国的气候分布倒是很像。选好了地儿,就请设计师和建筑师为自己盖幢温馨的房子,大都是一层的,也有两三层的。等一切都就绪了,正好是退休“回乡”的时候。

回归田园除了享受乡村的宁静和悠闲外,老人还可以亲自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饲养家禽。西红柿是家家都要种的,因为土耳其的大部分菜肴里都少不了西红柿,而这种传统的饮食方式也给土耳其老人带来许多益处,如强健心脑血管、预防癌症等。绿色蔬菜中,黄瓜、菠菜、西兰花也几乎是家家都种。

由于土耳其人口味重,加上爱吃肉食,因此,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日渐增多。回归田园后,吃得天然健康,呼吸清新的空气,也使部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模板二:侧重运动健身来养生

澳大利亚的高福利保障,使得老年人老有所养。他们不少人退休后就搬到城市附近风景如画的阳光海岸居住。

同时,水上运动也是澳大利亚老人们的一大乐趣。如果能拥有一辆水上摩托,那晚年生活就更滋润了。但这种挑战性的运动只适合刚刚退休、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大多数老人只是到海边散散步、晒晒太阳。

在加拿大,笑得最开心的是老人,穿得最漂亮、最绅士的是老人,最受社会尊敬和爱护的还是老人。加拿大老人大都喜欢“以静为乐”,到图书馆去看书,或修剪、浇灌自家庭院的花草,或到咖啡馆坐坐,享受那里的清雅与安静。

加拿大老年人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健身。加拿大土地辽阔,首都渥太华就是一座花园城市,到处都提供了让人们跑步、骑车、健身的专用道。而冬天,冰雪覆盖的加拿大,人们则热衷于室内冰球、室外滑雪、溜冰等运动。

加拿大老人们运动也很讲究行头,比如专用的跑步衣、跑步鞋,专用的运动水壶;骑车则要配备专用的健身自行车和头盔。他们大都喜欢结队一起健身,健身结束后一起去喝杯咖啡,吃点点心,开心地说笑一番再离去。

模板三:“众乐乐”才真正乐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近几年来德国的老年朋友们开创了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单身的老人们结伴而居。这样既可以相互照顾,结伴游玩,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又可以节省费用。

报道说,在德国名城德累斯顿,有一栋翻修一新的8层小楼“室友之家”。6位老年朋友共同住在这里已经有一年多了,他们中有5位女士和1位男士。其中一位是安妮塔·施密特女士,她的老伴三年前突然去世后,为了避免过度伤心,她搬离了原来的家。她与相识了60年的朋友赖斯曼一起看了“室友之家”的房子和环境,然后便一起搬了进来。搬到这里后,大家互相关心,她也不再觉得孤单。

他们中最年轻的室友贝伦斯今年57岁,是个面包师。而住在这里时间最长的罗斯塔斯基则喜爱烹调和旅游。内格尔是这个团体的非正式发言人。当需要组合安装家具或挂画时,他们中唯一的男子罗特才会出现。

这些老人至少一个星期在公共厨房和起居室共进一次正餐,他们还一起出去游玩,一块儿上剧院。如果有人生病或是受伤,其他人很快就会提供帮助。有帕金森病的贝伦斯说:“我向室友们通报了我的问题,但他们都说没有关系。在养老院,我老得很快,但在这里,我觉得又年轻了。”

晚上,老人们便回到各自的房间。内格尔说:“晚上,每个人都有宁静的空间。如果我想和人谈话,我总能找到谈话的人。”

模板四:发挥余热“老来俏”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政府鼓励老人“再就业”或“发挥余热”。“高龄雇佣保险法”特别加强了对大量雇佣高龄者的企业进行奖励的制度,对工资低于60岁退休时工资的高龄受雇者给予一定的补助。另外,日本政府还采取鼓励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等措施,引导老年人由“老有所养”转变为“老有所为”。

还有英国老人,不少人富有创新精神。他们除了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外,不少退休后还开创新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开咖啡馆、小饭店或是做企业顾问、办咨询公司等。他们还有一种流行的嗜好:写作,以积极的方式丰富晚年生活。

美国老人退休之后,既不甘端坐在家中,又不想再做“与世相争”的事,最乐于做力所能及又有所寄托的社区义工。另外,他们不改冒险性格,出门旅游成风,满世界地跑,在旅途中感受大自然和生命。

六大养老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退休族除了规划怎么度过退休后的岁月,还要关心如何实现自己的退休梦想。想要让漫长的退休岁月散发耀眼的光芒,选对养老路径,也就是解决“去哪儿养老”这一问题,也很重要。我为大家归纳出六大类养老路径。聪明的你,不妨“按图索骥”,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居家养老:最大众化的选择

目前,居家养老仍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

居家养老较能满足情感需求。尽管各类敬老院数量不断增多,软硬件设施也不断完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百分百自理的居家养老,还是借助社区资源、社会资源的半辅助性居家养老,依旧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养老模式。老年人的“恋家情结”是导致这一状况的最大原因。而且,比起敬老院等机构,老年人更习惯住在家中。有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想做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受限制,而且隐私性较好。

居家养老的便利性,无法一概而论,主要视住房周围硬件、软件配套设施而定。

主要支出为饮食及护理费用。在花销方面,居家养老整体成本较低。当然不同情况的老人有一定差异性,比较明显的差别体现在护理方面。

假如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生活基本可以自理,那么护理成本就较低甚至完全省下,但如果平日生活需要有人辅助料理,那成本可能较高。对于这样的老人,子女若有精力、时间和能力照顾,护理成本就等于内部消化了,但如果子女有工作在身无法亲历亲为,需要依靠社区、社会资源照顾老人,那么护理成本就是一项不可避免的家庭开支了。

从一项统计数据来看,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60岁以上)占全体老人的15.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45%。由此可见,相当部分的老人生活难以完全自理,特别是70岁以后的精力明显不足。

在所有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中,得到子女照顾的有51%,依靠配偶照顾的占26.5%,而雇佣保姆照料的有7.3%。不过需要注意到的是,这份 2008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所调查的老年人大多育有不止一名子女,因此有一半以上可以得到小辈照顾。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独生子女的父母一旦步入老年人行列,他们可能就没有现在的老年人那么幸运了。一来独生子女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时期,很难抽身照料;二来一个独生子女所肩负的是2个、4个、6个甚至更多的老年人,很可能面临“周转难”的问题。因此,雇佣保姆照料的人会越来越多,家庭的该项支出也就势在必行了。

目前,上海等大城市照顾老人的住家保姆费用每月在1 500~

2 500元左右。钟点工的费用为每小时10~20元。对老人而言,这笔开销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随着老年护理市场价格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护理品质的不断追求,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照料费用这方面开支将来可能还会继续上升。在选择居家养老模式时,一定要予以充分考虑。

雇用保姆不忘先保险。除了以上一些既定花销需要精打细算筹划一番外,我们还要尽量规避一些隐性开支。比如孩子们为在家养老的父母请个钟点工或是全天的住家保姆,如果在雇佣保姆时就投保家政保险,就能有效地转移雇主赔偿责任。

比如,在上海,家政服务综合保险(俗称“保姆险”)已经问世好几年,其可以承担家政人员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的医疗费用赔偿、人身死亡赔偿等。一旦被保险人所雇用的家政服务人员在从事被保险人的家政服务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事故,保险公司会按照保险合同规定,在保险单约定的赔偿限额内直接负责赔偿。此外,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所支付的经保险公司事先书面同意的有关仲裁或诉讼费用,保险公司在合同约定的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

一份“保姆险”,10万元保额,每年保险费只要30元(其余由政府贴补),对雇主来说相当廉价,也很实用。如果在保险期间,雇主中途更换不同的保姆,那么也只要拨打劳动保障咨询部门服务热线就可以重新登记了。一年保险期限中并无更换次数的限制,也不会另行收费。

“居家+社区”:半自助式让人更放心

刘老伯和老伴今年都78岁了,腿脚不太灵活的他们在生活方面无法做到完全自理,但比起敬老院,他们更愿意住在家里。“都住了几十年,街坊邻居都很熟悉了,住敬老院不习惯。”刘老伯的理由十分简单。

老年食堂解决居家老人大问题。在饮食方面,刘老伯夫妇无法自理,因为老伴的视力不好,下厨常常出错,而他又不会做饭。

的确,特别对于独居老人来说,独自买菜做饭并不容易。而即便是一对老夫妻共同生活,一些身体较差的老人也很难亲历亲为。子女不在身边又没有雇用保姆,他们该怎么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呢?

“老年食堂”的面世解决了这一难题,全国不少地区都相继推出了这种“无利食堂”,以方便老年人的就餐。还有一些社区和附近的饭店协商,由饭店每天中午向社区内的“白天留守”老人提供比市场价格低一些的中午饭。

例如上海静安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居全市首位,老年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4.1%,生活在纯老年人家庭的有12 000多人。现在,街道建起的老年食堂每天为老人们提供午饭、晚饭,前来就餐的老人有200多人,其中独居老人占绝大多数。

刘老伯老两口就几乎天天去老年食堂,两人成了老年食堂的忠实食客。“一块红烧肉、一只豆腐皮包肉、一份小青菜、一份米饭、一碗汤,一顿中饭的价格是4元。”这样的荤素搭配和食物量令两位老人都很满意。两人的退休工资都在1 500元左右,每天两顿饭共8~10元,一个月下来花不到退休工资的20%,真可谓物美价廉。

此外,这样的老年食堂可以保证老年人每天吃到新鲜的饭菜,而如果在家自己烧菜做饭,很可能要吃“隔夜食”,这并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可以说,老年食堂既解决了老年人买菜做饭难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节约了饮食成本,为老年人生活带来了福音。

老年“日托班”让家人更放心。“虽然和家人住在一起,但老人白天独自在家,生活无人料理着实让人不放心。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吗?”57岁的陈女士有这样的烦恼,由于她被原单位返聘,因此留下80多岁的老母亲白天独自在家,午餐和安全问题让人烦恼。

其实,陈女士可以联系所在的街道、社区,看看有没有就近的老年人日托服务中心。上海部分街道养老服务社就有日托服务,收费在每月800元左右。子女白天可将老人送到指定地点,下午四五点下班时再去接回,形式与幼儿园差不多。这种结合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做法也比较容易让老人接受。

当然,由于各地对退休老人的倾斜性照顾、扶持政策及进展状况有所差异,居家老人如何依托社区照料,更好地实现自助养老,还要参看当地的实际情况。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街道、社区开设的老年人服务网点肯定会不断增加,服务的项目也会不断增多,将来老年人可以得到更多人性化的照顾。

养老院:选择多样化,奢俭随心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模式的转变,解决养老问题成了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而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可能并不实际。

机构养老或成未来养老趋势。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形成的“4—2—1”、“8—4—2—1”模式让年轻人压力不断增加。他们可能需要肩负2位、4位,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问题,仅在时间、精力上恐怕就难以调配。另一方面,居家养老在护理专业性、安全性方面存在不足,随着护理市场渐渐转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居家养老的成本也会逐步上升,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看护的老人来说,选择更专业、更全面的养老方式或许更加合适。因此,机构养老很可能成为未来养老一大趋势。

机构养老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安全性较有保障。大部分养老机构配有专门的看护人员,提供一至三级不等的护理服务,有些还针对特殊需要的老人开设特别护理服务。老人如有需要,可以随叫随到。而一些条件好的机构还配有24小时专职医生。老人平日的一些小毛病在院内就能得到医治,即便需要上医院,也能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前往。与独居老人的安全性相比,养老院显然高出不少。

在舒适度与便利性方面,不同等级的养老院差距较大。条件简陋的养老院只是提供老人最基本的吃、住服务,缺少人文方面的关爱。而好一些的养老院院方会为老人制定一周的活动安排,如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唱戏、做球类运动、跳交谊舞、棋牌活动等,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不过,现在大部分养老机构都设有“入住条件”。一般要求老年人身体较为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或老年痴呆症,并对半集体化的生活能够适应。院方在收纳老人入院前,都会要求家人提供老年人的体检报告,或是由院方安排体检。由于护理资源的缺乏,能提供医疗护理、特殊护理的养老院数量较少。

如何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不同等级的养老院之间差异明显,考虑到养老机构可能伴随老人走过人生最后的二三十年,子女在安排老人入住前应当作好详细的调查。除了考虑入住成本外,更应当从老人的需求、养老院的服务品质出发,以免老人心理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