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清:清介自守
9426600000005

第5章 第 一 篇清廉为政(3)

尹翁归(?—前62年),字子兄(音况)。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时期一位干练而又廉洁的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清正廉洁,深受百姓好评。

西汉时期,大将军霍光执掌朝政期间,霍家子弟都生活在平阳,他们的奴仆、家客经常手执兵器在街市上横行霸道,官吏们也不敢管。而尹翁归担任管理街市的官吏时,却没有人敢在街上横行不法。尹翁归任职期间,公正廉明,不受贿赂,商人们也都很敬畏他。后来,他辞去官职,在家闲居。

这一年,正赶上田延年任河东太守,在巡视各县时抵达平阳。田延年将过去的吏员五六十人都召集起来,亲自接见,并让习文的人站在东面,习武的人站在西面。几十个人都按照命令站好,而尹翁归却伏地不起。他对田延年说:“我文武兼备,任凭您吩咐。”

功曹认为,这个官吏倨傲不逊,应该惩治,而田延年却说:“这有何妨?”于是将尹翁归召上前来问话。

田延年对尹翁归的见解连连称奇,因此补任尹翁归为卒史,并带回自己的官府。尹翁归上任后,及时处理案件,揭发奸邪,一查到底,弄清原委。田延年极看重他,自认为才能不及尹翁归,便迁升他为督邮。

当时,河东郡共辖28个县,尹翁归负责汾河以南的地区。他在任期间,依法揭发检举了贪污腐败的官员。属县的长官虽然受到惩处,但因为是罪有应得,所以并没有人怨恨尹翁归。

由于为官清廉,尹翁归后来又到郡中任官,所到之地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理。后来,尹翁归又受征召拜为东海太守。在治理东海郡期间,他明察秋毫。郡中的官吏百姓是贤良还是不肖,以及奸邪犯法者的名字,他都一清二楚。每个县在登记名籍时,他都要亲自处理。

尹翁归出巡各县时,总要惩恶扬善,以一儆百,官员百姓也都愿意服从他,恐惧他的威严而改过自新。东海郯县的大土豪许仲孙奸邪狡猾,破坏吏治,郡中深受其害。每次官员要逮捕他,他都依靠势力,使用奸诈的手段自我解脱,因而始终没有受到制裁。尹翁归到任后,将许仲孙抓获,并将其在街市上斩首,全郡的百姓都震惊慑服。从此,当地没有人再敢触犯法令,东海郡大治。

不久以后,由于政绩优异,尹翁归又升任为守右扶风,满一年后正式任命。他到任后,便开始选拔廉洁公正、疾恶如仇的官吏担任高官。在治理右扶风期间,他仍然采用东海郡的管理方法,奸邪者的名字在每个县都有记录。在伍保中发现盗贼,尹翁归便召见县里的长官,告之奸恶之徒的主犯名字,令他们根据踪迹类推的办法,寻找这些盗贼的藏身之处。事情的发展也往往如尹翁归所说的一样,从无遗漏。

追查贫弱百姓的时候,尹翁归的做法会比较宽松,但对豪强却查得很严。豪强被治罪时,他就将他们送到掌畜官那里,然后让犯人铡草抵罪,并且要按时到达,不能由他人代替;做的不合要求的,都要受到鞭笞惩处。有些豪强因为痛得无法忍受,甚至以铡刀自杀而死。这样一来,京城的人更加畏惧他的威严,右扶风大治。尹翁归惩治盗贼的政绩也通常在京师三辅中数第一。

尹翁归施政虽然以刑罚为主,但在公卿中却清廉自守,言谈从不涉及私事,并且为人温雅谦虚,从不因为自己有能力而瞧不起别人,因此在朝廷中的名声极好。

任官数年之后,尹翁归于元康四年病逝。死后,他的家中没有任何剩余财产。皇帝感慨他的贤良清廉,特给御史发布诏书:“我早起晚睡,志在求贤,不分亲疏远近,关键在于能够安民。右扶风尹翁归清廉公正,治理百姓的政绩突出,不幸英年早逝,未得长寿,无法完成其功业,我非常怜悯惋惜。现赐尹翁归之子黄金一百斤,以便祭祀其父。”

尹翁归的三个儿子也都担任过郡守。其中,小儿子尹岑曾历九卿之位,官至后将军。与尹翁归同任河东督邮的闳懦曾任广陵国相,也因政绩而闻名。因此,世人都称道田延年会识别人才。

◎故事感悟

尹翁归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百姓着想,兢兢业业。身居要职,清廉自律,为文武百官做出了表率。这种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利益的清廉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文苑拾萃

吊霍光

(宋)李吕

官安胥饮贵仍骄,父子同诛韪孝昭。

博陆时方专国柄,济阴早已被弓弨。

老妻安得谋灵妪,劣女刚将冠内貂。

白云副封奇祸作,后车倾覆更萧条。

柳宗元清廉为民

◎革除弊政察民情,微服出行政简清。——名言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600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30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柳宗元是唐代时期的著名清官。唐元和初年(806年),柳宗元被宪宗贬到了永州。他以待罪谪居之身寄情山水,抒发胸臆,并没有消沉下去。但有一天,在山水之中柳宗元竟然不禁回想起先前的一些事情来。

数年前,风华正茂的柳宗元与好友王叔文等人与当时的太子李诵关系十分密切。李诵在东宫20多年,虽身患风疾,却是十分关心朝政,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即位之后,是为顺宗,自然便将他们提拔起来加以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也是雄心勃勃,立志干出一番事业来。

当时,唐王朝已经过了它的鼎盛时期,吏治腐败,矛盾重重。特别是顺宗之前的德宗,一直认为宦官忠实可靠,凡事都信任依靠他们,甚至还让他们去统领禁军,从而开了宦官掌领兵权的恶劣先例。

宦官们为了讨得德宗的欢心和信任,便不择手段地支使下边官吏们盘剥百姓,逼迫百姓按月甚至按日给德宗“进奉”,将按月进奉称为“月进”,按日进奉称为“日进”,致使德宗得到的进奉钱,每年多达50万贯(1贯等于1000钱)!德宗高兴异常,认为还是这些宦官有本事,因而更加宠信他们。宦官们又广置宫女,供德宗享乐,还挖空心思,发明了“宫市”,又巧立名目,对百姓进行公开的掠夺压榨,百姓怨声载道。

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王叔文掌权后,推荐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协助之,针对时弊,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首先惩办了当时的京兆尹、大贪污犯大贵族李实,接着取缔了臭名昭著的“宫市”,又免除了民间对官府的各种积欠,进而废除了万人痛恨的“月进”、“日进”,放出了900多名宫女和教坊女乐。亲属们在九仙门迎接时,家人欢聚,大呼万岁。继而准备将宦官手中的兵权夺回来,任命德高望重、忠于国家的老将军统帅军队。短短几个月,一系列的革除弊政措施形同风暴,疾如闪电,形成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重大成效,史称“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直接维护了百姓们的利益,受到百姓们的欢迎,却大大伤害了宦官、世族官僚们以及藩镇割据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切齿仇恨。这些人不断向朝廷施加压力,拼命反对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政治改革。

偏偏在这紧要关头,顺宗的中风失语症更为厉害。在手握兵权的宦官们的逼迫下,顺宗不得不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纯,是为宪宗。其时,王叔文、柳宗元等发觉大势已去,前途岌岌可危。因为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是坚决反对顺宗让位于宪宗的。在那些日子里,他们常常吟诵着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此抒发悲抑的情怀。

不出所料,宪宗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改革首领王叔文贬到渝州(今四川重庆)当一小官;与王叔文一道被贬谪的,还有改革派柳宗元等八位朝廷要员。这八人全部被调离长安,分别贬到南方的边远之地去当有职无权的州司马(即刺史的助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司马”事件。

然而,生活的磨难更坚定了他的意志,心智亦愈加成熟。即使被贬,柳宗元仍然心系于民。既然不能直接改变民间疾苦的现状,就通过手中之笔直指时弊,为民请愿。因为身处下层,柳宗元对百姓的悲惨处境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观察得更为透彻,对此也就揭露批判得更加无情与犀利。

柳宗元在永州一待就是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无人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10年后,宪宗将“八司马”重新召集到长安,任命他们为偏远各州的刺史。表面看来,“八司马”的官位都提升了,实际上他们被打发到了离京城更遥远的地方,而且大多是蛮荒瘴湿之地,等于施之以更厉害的惩罚。这回,柳宗元出任柳州(今湖南零陵县一带)刺史;他的好朋友,10年前一同被贬为郎州司马的刘禹锡则出任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刺史。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经济状况来看,播州是比柳州更为偏远荒僻的地方。

刘禹锡的母亲年老体弱,得知儿子被贬到播州,泪流满面地对儿子说:“吾儿今一去,我们哪还能够再见面!儿啊,你走到哪儿,娘就跟到哪儿!”

柳宗元和刘禹锡多年交好,深知刘禹锡母子一旦成行,老人的身子骨肯定经不起这千里的艰苦跋涉,更适应不了播州的自然环境,心情分外不平。他对友人说:“播州那个地方,并不适合外人长期居住,禹锡的母亲年纪那么大了,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但是,如果母子二人各居一方,刘兄这一去,肯定即成永别。我与禹锡是挚友,怎能视而不见?”

柳宗元随即向朝廷请奏,请求让刘禹锡去柳州上任,以便母子同行,自己改任播州。

适逢当朝宰相裴度也为刘禹锡说情,其中有一句话打动了宪宗:“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想必也应该怜惜刘禹锡此时的处境吧。”

宪宗沉吟良久,方道:“朕这样做,只是想责备做儿子的罢了,其实并不打算让他的母亲伤心。”于是,将刘禹锡改任为连州刺史。

大文学家韩愈曾以当时众小人的卑鄙行径为对比,高度评价柳宗元的清誉自珍:“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席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皆是也。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指柳宗元)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柳宗元被发配到柳州,是在元和十年(815年)的夏天。是年,柳宗元43岁,正当盛年。也许,他已预料到,这个对他来说十分陌生的边远小城柳州,将是他的丧葬之地。闲暇时,柳宗元还是按照老习惯四处寻迹寄怀,意外地发现了这座小城还有个罗池,池边还有一座破损不堪的罗池庙。他无法预料的是,这个罗池庙,将成为他的祭祠——灵魂的最后归宿。

在柳州时,常有不少读书人慕名而来,拜师求学,柳宗元都热情施教,不计回报。对有些华而不实的年轻人,柳宗元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其自身的问题,使他们改过自新。

有一次,有一位名叫杜温夫的年轻人从荆州来拜见柳宗元,还告诉柳宗元说准备到连州求见刘禹锡,到潮州去造访韩愈。柳宗元听了非常高兴,悉心指导他。后来却发现这个年轻人学习并不认真刻苦,写作基本功也不扎实,写的文章连疑问词和感叹词都分不清楚。杜温夫给柳宗元写了封信,信中将柳宗元比作古代大圣贤周公和孔子。柳宗元对此十分反感,当即复信批评他:“比喻人一定要恰当。你把我比作周公、孔子,我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你还说要去连州、潮州,不用说,你也会把刘、韩二公比作周公、孔子;你将来到了京城,京城名人更多了,可能你还会把他们都比作周公、孔子。天下哪有这么多的周公、孔子啊!”他奉劝杜温夫踏踏实实学习、做人,千万不可再做那些阿谀奉承、哗众取宠之事。

在柳州的柳宗元,利用着他那个小小的贬谪官职,办学、挖井、种树、修寺庙、放奴婢,每一件事都依所遇所见之实情做出,既不考虑什么功利得失,也不再考虑什么仕途荣枯。

柳宗元在自己的权限和能力范围内,帮助不少百姓赎回已卖身为奴的子女,阖家团聚,并且革除了当地不少恶习旧俗。柳州地处偏荒,远未开化,长期盛行巫师宰杀牲畜以赎治疾病的陋习。如果有人生了病,病家即请巫师救治。巫师摆案作法:先杀鸡,病不愈,再杀羊;仍不愈,则宰牛;再不见好,巫师就发话了,道:“病人当死。”于是蒙上病人之面,坐视其死,巫师得钱而去。柳宗元上任后,力禁这一迷信风俗,劝人求医治病,驱逐骗钱巫师,此风乃革。柳宗元也因之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与敬重。

在生命的最后一块栖息之地,柳宗元默默地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做事,终因疾苦劳累,47岁时死于任上。

◎故事感悟

时局的艰难并没有改变柳宗元那颗为国爱民的赤诚之心,他以满腔的热忱全身心地为百姓谋福祉。柳州的百姓受益了,清廉自律的柳宗元却倒在了那片他热爱着的土地上。以毕生的精力经营着他心中的梦想,最终梦破碎了,心也随之碎了,但柳宗元的美名却完完整整地留在了人世间。

◎史海撷英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他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尤其在散文及诗歌的创作上最为出色。

柳宗元大力提倡古文,并擅写政论,如《封建论》、《捕蛇者说》以及各种山水游记等。其中,他的山水游记最为出色,为山水游记之宗,如《永州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