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贞:坚贞不移
9435700000017

第17章 永远的中国心(3)

◎文苑拾萃

优选法

优选法是尽可能少做试验,尽快地找到生产和科研的最优方案的方法。优选法的应用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首先由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等推广并大量应用。优选法也叫最优化方法。

例如,在现代体育实践的科学实验中,怎样选取最合适的配方、配比;寻找最好的操作和工艺条件;找出产品的最合理的设计参数,使产品的质量最好,产量最多,或在一定条件下使成本最低,消耗原料最少,生产周期最短等。这种最合适、最好、最合理的方案,一般总称为最优;把选取最合适的配方、配比,寻找最好的操作和工艺条件,给出产品最合理的设计参数,叫做优选。也就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选取最优方案。最简单的最优化问题是极值问题,这样问题用微分学的知识即可解决。

谢慧如的故国情怀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谢慧如(1913—1996),生于潮安县官塘镇白水湖,14岁赴泰国从商,后到曼谷创办泰联企业有限公司,先后担任泰国中华总商会执委、永远名誉主席,泰国潮州会馆副主席、名誉主席,天华医院名誉董事长等职。为“汕头市荣誉市民”和“潮州市荣誉市民”。捐赠巨款资助建设韩江大桥、潮州体育馆;赠建潮州谢慧如图书馆、泰佛殿、艺乐宫、慧如公园及在官塘白水湖建自来水厂;还在家乡兴办育智学校;在官塘中学建慧如堂;并于1991年4月在潮州市设立优秀市民奖励基金会。此外,还在汕头捐建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在潮阳市、饶平县、南澳县等地也有捐建善举。

泰国已故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谢慧如先生,其泰国名字的中文音译是比差·披实甲盛。这位1913年出生在广东潮安县的华人为避战乱,14岁时只身赴泰谋生。他不仅给自己起了一个泰国人的名字,而且使家人及事业很快融入当地。在泰国,谢慧如先在偏僻的乡镇打工,后来到曼谷创办泰联企业有限公司,经营多种行业。鼎盛时期,其企业多达70多家。

经商致富之后,谢慧如即在泰国举办多项公益,其中反响较大的是捐赠7379万泰铢(约合2000万元人民币)修缮泰国五世皇挽巴茵的行宫天明殿。天明殿为中式建筑,这是中泰友谊的象征。他也因此获得过泰王普密蓬的援勋和嘉奖。尽管谢慧如只在国内生活过14年,但养育之恩他始终未能忘怀。

1986年10月,在阔别故国近60年后,谢慧如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之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此后的10年中,他每次回国,均行善事,各种捐赠累计达1亿元人民币。

谢慧如的捐赠对象以家乡为多。例如,1991年捐赠1000万港元兴建汕头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1992年至1994年两次分别捐赠1400万元人民币和1000万港元在潮州兴建慧如公园。不过,如果据此认为华人捐赠仅限于家乡,这就有失偏颇了。故乡是故国的具体体现,但没有故国的强盛也难有故乡的繁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谢慧如的慈善之花也在其他地方结果。

1987年金秋时节,谢慧如偕夫人及子女,应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会长邓颖超的邀请回国参加相关的国庆活动。他受聘出任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向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捐赠200万元人民币,向中国抗震救灾委员会捐赠300万港元。为此,邓颖超在中南海的西花厅会见了谢慧如一行,并称赞他是第一位国外理事,意义深远。

1991年初夏,我国华东、华中发生百年罕见洪灾,18个省市均遭受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广东潮汕地区也受到强台风的袭击。在这次救灾义捐中,就款项数额而言,泰国华侨华人的捐赠为世界各国华侨华人之最。这次,谢慧如捐赠100万港元,起到带头作用。

谢慧如还十分关注内地文化事业。中国美术馆曾为上世纪50年代末北京的10大建筑之一。为修缮这座展示美术作品的殿堂,谢慧如捐赠300万元人民币。为表示谢意,1992年5月30日,中国美术馆举行谢慧如铜像落成揭幕仪式。随后,谢慧如访问天津时,又向天津市政府捐赠150万港元,其中100万元为天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活动经费,50万元设立天津戏剧学校奖励基金。此外,1993年6月间,他还捐赠250万元人民币兴建成都市图书馆。

1996年5月12日,谢慧如在曼谷辞世,享年83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故国情深的感人篇章。

◎故事感悟

在事业成功之后一定要回馈社会、回报祖国,这是华裔商人的优良传统。谢慧如先生的故事,实乃情系故国的经典。身处泰国,却永不忘却被养育长大的祖国。先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怀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史海撷英

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

中国慈善事业具有如下特色:

一、慈善思想源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与之相应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百家与随后的佛家、道家都对慈善有过精辟的阐述。譬如,儒家讲“仁爱”,佛教讲“慈悲”,道教讲“积德”,墨家讲“兼爱”,各流各派虽在表述上不尽相同,然义理相近,都蕴涵着救人济世、福利为民以及人类共通的人道理念和道德准则。

二、慈善活动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密切

在中国,许多的慈善活动都是在官方的主导下进行的。为此,政府还特别制定了慈善制度和设置了许多的慈善机构。譬如,隋唐时期的仓廪制度,两宋时期的福田院和居养院、安济坊和惠民药局,明清时期的养济院和普济堂。

三、近代的慈善事业是受西方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是以西方教会慈善活动的介入以及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和融会为其标志的。中国传统的慈善事业在近代激烈跌宕的社会变迁进程中,自然而然发生了嬗变,由旧趋新,兼纳中西,最终形成了顺应时代要求,又具有崭新内涵的慈善事业。

四、当代的慈善事业起步晚,采用了官办或半官办的管理模式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受极“左”思潮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慈善事业被当做“旧社会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装饰品”而屡遭批判。慈善事业由此便陷入停滞,以至销声匿迹长达30年之久。中国当代的慈善事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兴与发展起来的。因为它起步晚,发展比较落后,并且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兴办,采用的是官办或半官办的管理模式。

◎文苑拾萃

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

1991年4月12日,泰国著名侨领、大慈善家、企业家谢慧如先生及泰国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主席陈世贤先生伉俪一行,应汕头市和潮州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到汕头和潮州观光访问。

谢慧如先生在汕头和潮州访问期间,关怀桑梓的文化教育事业,先后捐赠1000万港元兴建“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向潮汕星河奖基金会捐赠100万人民币,向汕头市儿童福利会捐赠10万港元;在潮州市,捐建潮州市体育馆、谢慧如图书馆、潮州市潮剧团“艺乐宫”、开元寺泰式佛殿、谢慧如公园等。在此之前,曾捐款重建家乡的育智学校和官塘中学以及赠款韩愈研究会等,为潮汕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经过8个月的积极筹备,“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于1992年1月21日举行奠基典礼。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主席、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筹建委员会主任陈世贤先生,代表谢慧如先生专程莅汕参加奠基典礼。汕头市长吴波在奠基典礼致词中,对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的兴建,对谢慧如、陈世贤先生所作的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兴建潮剧艺术中心,是汕头市广大群众和潮剧工作者多年的愿望。谢慧如、陈世贤先生一向关心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福利事业,做了大量好事。这次乐捐巨资兴建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使多年愿望将成现实,这是汕头人民文化生活中的大喜事。”

陈祖昌热心公益事业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成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格言

陈祖昌(1935—?),1935年出生,福建晋江金井镇溜江村人,又名陈水澄。中国侨联海外顾问。菲律宾龙威集团公司主席。现任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创会会长暨第一届董事局副董事长、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指导员、菲律宾上海江浙联谊会指导员、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指导员、菲律宾晋江金井镇联乡总会永远名誉理事长、旅菲溜江同乡会永远荣誉理事长、旅港溜江同乡会永远名誉理事长、泉州师范学院校董会副董事长等职务。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溜江村旅菲同乡会永远荣誉理事长陈祖昌先生,一贯热心公益事业,几年来捐献中菲两国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资金累计达数千万元人民币。然而,他出钱而不求名,名重而语谦逊,被称为菲华社会一奇人。

陈祖昌先生幼年就读于溜江小学,1950年进入南侨中学就学,1951年随其母往港渡菲续学,中学毕业后在其父陈明玉先生兴办的汽配厂帮忙。

陈先生胸有创业鸿志,1960年自办铁罐厂,以其父“移根风骨在,何事叹飘零”的诗句鞭策自己,艰苦拼搏,辛勤创业,几年后初有成效。1970年他再创办纸箱厂、塑料厂和印务厂,1980年又开办发电厂并合资创办银行。

祖国改革开放以来,陈先生积极回国投资,参与祖国的经济建设。他组织的中利泰、冠宏、宏滨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陈祖昌先生为人朴实,敏于行而讷于言,处世果断,百折不挠,注意捕捉市场信息,重视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他多次带领菲律宾的晋江、金井、溜江同乡会和菲律宾南桥校友会等代表团回国参加各种庆典,还经常邀请上海市、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晋江市等地代表团往菲参观考察,对加强中菲联系、促进经贸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陈祖昌先生虽身居异国他乡,对祖国却是一往情深。1986年,他捐资人民币20万元,兴建溜江村“陈玉明幼儿园”,方便全村学龄前儿童入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同年,又捐资10万港元,作为溜江小学教育基金,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1988年,他又带头捐资20多万元,并与陈得福先生和王日成先生发动乡侨共筹资300万元人民币,为溜江小学兴建一幢三层的新校舍。此外,他还捐资帮助毓英中学兴建学生宿舍,捐资12万元协助南桥中学兴建教学楼、礼堂。尤其值得赞誉的是,1987年,他捐资130多万元,建溪闸、打大井、修水池、筑水塔、建机房,创办“陈昭伙自来水厂”,并为全村750多户人家免费安装自来水设备,改善了全村的用水供给。

20世纪80年代初,两位乡侨出资27万元人民币,修建从溜江村至金井镇长8公里的公路。后因风雨冲刷,路面受损,影响汽车通行。见此情景,陈先生挺身而出,率先捐资40多万元,加上陈明切先生、陈祖头先生、陈新民先生三位乡侨赞助,共集资近80万元人民币,铺设水泥路面。此外,从溜江村至洋下村的石砖路以及福全村城隍宫口至溜江村南门的石砖路,也都是捐建的。

1988年,当他看到金井医院建筑陈旧,不适应需要,又慷慨解囊,捐资人民币120多万元,兴建一座三层的“陈玉明纪念楼”。在建楼过程中,从设计到施工,他不辞劳苦,风尘仆仆往返于中菲之间。这座拥有数百张病床的住院部大楼,配有手术室、膳厅等设施,大大改善了医疗条件,惠及当地居民。

陈祖昌先生还先后两次捐建陈明玉幼儿园、重新设置溜江村中照明电线和捐赠所有路灯、捐资兴建溜江义山园。在金井,他除兴建金井医院外,还铺设水泥路和捐建毓英中学学生宿舍楼。

陈祖昌常说:“人生短促,能为故乡做点实事,也是游子应尽的义务。”为了公益事业,他经常回乡,有一次在厦门悦华酒店与人议事到深夜3点多钟,累得连靠背椅也坐不住,干脆拿下椅垫铺于地,半卧半坐继续商量建校事宜,不知黎明之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