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不偏谓中
9459400000014

第14章 处世以中(6)

上级对于下级的权力和下级对于上级的义务,其实就蕴涵在上下级的相对位置之中,是题中应有之义,不必多说。但关键是上级不能因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就随自己所好任意指使下级;下级也不能因为上级对自己有某种支配权力而有意拉拢,借以谋取私利。

◎史海撷英

从征二李 位列枢使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面临的国内形势仍是五代十国以来的武臣弄权局面。后周时期,义成军节度使李筠本是个亡命之徒。他不甘居下,拒绝宋朝新皇帝所授予的兼中书令的高官,于建隆元年(960)四月勾结北汉刘钧起兵反宋。赵普见形势危急,力主宋太祖亲征,并随同前往。

当时,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驻扬州的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已成为宋廷的心腹之患。李派翟守殉联结北汉,中途被俘,被宋太祖所用。以后,宋廷便采取赐李铁券(免死牌)的方式,以稳住其心,并令其移镇青州(今山东济南一带),以便就近约束。李重进便扣押宋朝使者,并于七月起兵反宋。宋太祖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未克。赵普因以原后周之将士攻后周之贵戚为虑,劝宋太祖自行。十一月,赵普跟随太祖从征扬州,一举攻克,李重进全家自焚死。

二李叛乱的平定,从献策亲征来说,赵普功勋显著,因此太祖将其迁以兵部侍郎、枢密副使之职。

◎文苑拾萃

雪中驾幸敝庐恭纪

宋·赵普

贞元重数荚,滕六剧霏花。

漠漠初濡砌,皑皑欲聚沙。

闾阎银作界,宫阙玉为家。

调鼎惭盐撒,沾温觉絮加。

瑞凝三殿瓦,欣动五云车。

冰柱撑茅屋,琼枝拥翠华。

微行停跸警,冷漏静街哗。

具野曾无隗,磻溪岂问牙。

公然门驻辇,那信室盘蜗。

积素堪麟画,飞黄想兔罝。

一庭看曳练,十道趣宣麻。

戎索筹先后,雄才辨等差。

神威殷地轴,御指落天花。

表贺甘朝稳,裴功敢夜夸。

雪山行献琯,早晚到星槎。

吕蒙正比中而行

◎有智而固执,要么成大才,要么成小柴;有智而不固执,要么成中才,要么成庸才;无智而固执,必成大害;无智而不固执,必随大流。——格言

吕蒙正(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状元,皇帝为状元写诗赐宴就是从他开始的定例。988年起,吕蒙正当了多年宰相,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第一个书生宰相、状元宰相,是宋朝当宰相经历过三朝的两个人之一。

吕蒙正是宋朝宰相,他为人宽厚质朴,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

吕蒙正入朝为官时,朝廷中就有官员指着他说:“这小子也配参与商议政事吗?”而吕蒙正却装作没听见一样,走过去了。

与吕蒙正一起做官的人为他抱不平,要问那个说话人的姓名。吕蒙正制止他说:“如果一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的人都非常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此前,卢多逊当宰相时,他的儿子卢雍就当上了水部员外郎,以后就成了惯例。吕蒙正担任宰相后,他上奏说:“臣成为进士,刚出来只做了九品京官,何况天下有才能的人终老林泉、没有得到俸禄的多了。现在,我的儿子才刚刚离开襁褓,就受到如此恩宠,可能会遭到阴间的惩罚。请皇上只让他当臣刚刚出仕时做的官。”从此后,宋朝宰相的儿子就只当九品官,并且成了制度。

在大臣当中,有一个收藏古镜的人,说自己有一面能够照见两百里远的地方的镜子,想把镜子送给吕蒙正寻求升官。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只不过有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着能照见两百里的镜子?”听见他这番话的人,对吕蒙正都惊叹佩服。

有人为吕蒙正献上一方古砚,那人当场打开呵上一口气,砚台便湿润可以研墨了。吕蒙正不屑一顾,他说:“就是一天能呵上一担水,也只不过值几文钱罢了。”献砚者十分沮丧。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去给吕蒙正送礼碰钉子了。

吕蒙正与儿子对谈,儿子说别人非议父亲的职权多被同僚瓜分。吕蒙正笑着说:“我确实无能,哪有什么才能呀?皇上提拔我,只是因为我善于用人罢了。我作宰相,人若不尽其才,才是我真正的失职啊!”

吕蒙正有一个同窗好友温仲舒,两人同年中举。在任上时,温仲舒因犯案而被贬多年,吕蒙正当宰相后,怜惜温仲舒的才能,就向皇上举荐了他。

后来,温仲舒为了显示自己,竟常常在皇上面前贬低吕蒙正,甚至在吕蒙正触逆了“龙鳞”之时还落井下石,当时人们都非常看不起他。

有一次,吕蒙正在夸赞温仲舒的才能时,太宗就对吕蒙正说:“你总是夸奖他,可他却常常把你说的一钱不值啊!”

吕蒙正笑了笑,说:“陛下把臣安置在这个职位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样欣赏别人的才能,并能让他才当其任。至于别人怎么说我,这哪里是我职权之内所管的事呢?”

太宗听后,更加敬重吕蒙正的为人。

吕蒙正作为一朝宰相,对下属是个宽厚的长者,并注重提拔奖掖后进之人;可对皇上,他却从不拍马逢迎。

有一次,正月十五的晚上,皇上大宴群臣。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宗说:“正当五代之际,天下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周太祖自邺城南归,无论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无不惨遭掳掠,城野大火漫燃、天上彗星划过,看者无不心惊肉跳,以为天下再无太平之日。朕自当政之后,日理万机从不敢懈怠,常想天下百姓,以至才有今日之昌盛景象。由此来看无论是大乱还是大治,无不是人之所为,并非是什么天意啊!”

大臣们听后,都纷纷赞美皇上英明,拍得太宗得意忘形。这时,吕蒙正走到太宗面前说:“皇上在此设宴,百姓莫不云集,放眼望去满城灯火辉煌,确实一片繁荣景象。臣不久前曾到城外,离城不数里就看到有许多人面露饥色,甚至还看到一些因饥饿而死的人。由此可见,天下并不都像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样啊。愿陛下不但看到眼前的繁荣,而且也能看到远处正挨饿受冻的百姓,这才是天下苍生的幸事啊!”

太宗听了吕蒙正的话,神色黯然,群臣也都不敢出声。过了好久,太宗才转怒为喜:“我得蒙正如唐太宗之得魏征,倘若做臣子的都能这样时时提醒朕不忘以天下苍生为念,国家哪里还会不富强,百姓哪里还会不舒心啊?”

还有一次,太宗让吕蒙正选一个人出使辽国,吕蒙正觉得一个姓陈的官员最称职,就把名字呈上,可太宗竟不同意。

第二天,太宗又问吕蒙正人选好了吗?吕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太宗还是不同意。

第三次问及时,吕蒙正仍以此人呈上,太宗气得把呈上的文书掷到地上,愤愤地说:“你为什么如此固执呢?”

吕蒙正拾起文书,平静地说:“哪里是臣固执呢?明明是陛下对这个人存有偏见呀!出使辽国只有这个人最称职,其余的人都不如他,臣绝对不敢为了讨好陛下而耽误国家大事。”

看到吕蒙正顶撞皇上,满朝大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太宗气冲冲走下朝堂后,又回过头来说:“罢罢罢,吕蒙正的气量朕不如也,就依你的吧!”

陈出使辽国,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宋真宗即位后,特意两次到吕蒙正家去看望退休的他,并询问他家的人才。吕蒙正没有推荐儿子,却推荐了侄子吕夷简。吕蒙正是避嫌,他的儿子其实很优秀。后来,吕蒙正的侄子吕夷简做了宰相,也成为一代名相。

吕蒙正给太子当老师时,曾写有一篇经典之作《破窑赋》(又称《劝世文》)。这篇文章感动了狂傲的太子(后来的真宗皇帝),使之谦虚谨慎。文章以吕蒙正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落:“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天地循环周而复始,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故事感悟

中庸处世并不是不讲原则立场、也不是墙头草随风倒、更不是“和稀泥”,它的核心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无过之亦无不及”,这才是为人处世最高最根本的原则,也是体现大智慧的最佳状态。

◎史海撷英

吕蒙正宠辱不惊

吕蒙正做了宰相还没多久,就有人揭发蔡州知州张绅贪赃枉法,吕蒙正就把张绅免了职。

这时,朝中有人对宋太宗说:“张绅家里富足,有的是钱,怎么会把钱看在眼里呢?是当初吕蒙正在贫寒之时,曾向张绅要钱,张绅没有答应他,他才在今天做了宰相时报复人家。”这样的事怎么能辩清呢?所以吕蒙正对此事什么也没说,太宗就恢复了张绅的官职。

后来,其他官员在审案时又得到了张绅受贿的证据,张绅又被免了职。这时太宗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吕蒙正,就对他说:“张绅果然是贪污受贿。”

吕蒙正只说:“知道了。”不辩亦不谢,真是宠辱不惊啊!

◎文苑拾萃

题阙里

宋·吕蒙正

南沂西泗绕晴霞,北岱东蒙拥翠华。

万里冠裳王者会,千年邹鲁圣人家。

高从蔽日无巢鸟,古碣埋云半吐花。

瞻望宫殿空佝偻,敢从沧海问津涯。

王旦的处事艺术

◎刚柔并济,中庸之精髓。——刘淑

王旦(957—1017),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淳化二年(991),任右正言、知制诰,并被封为礼部郎中、兵部郎中;景德二年(1005),加封为尚书左丞。次年,升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景德三年(1006),除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1017)九月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

北宋真宗年间,军马副都指挥史张敏奉旨训练骑兵因军令过于严厉,不注意张弛结合,官兵们都难以承受,于是谋划兵变。

得知这一情况后,宋真宗亲自召集宰相王旦与大臣们商议对策。王旦说:“这事如果责怪张敏,那么今后别的将帅还怎么再带兵?而如果逮捕策动兵变的人,就会震动京城,引起不安和恐慌。记得陛下曾几次想任命张敏为枢密使,现在如果提升他,既可解除他的兵权,又会使谋反兵士安定下来,事情就会平息了。”

宋真宗听了王旦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对左右大臣说:“王旦善于处理大事,是难得的好宰相。”

又有一次,契丹国奏请宋廷,要求宋廷按旧例每年支拨给钱物以外,还要额外再借给他们一笔钱。宋真宗不知怎么办才好,就召来王旦商量对策。

王旦说:“如今边境形势严峻,辽国知道陛下马上就要赴泰山封禅,行期已经临近。他们想借这件事试探朝廷的意思,以便采取相应行动。依我看,可以在每年准备支拨给他们的30万两款项中借给他们6万两,但是要向他们说清:这笔钱是借给他们应急的,下一年要从例定的30万两中扣除。”

真宗同意了王旦的办法,契丹国得到钱后感到非常羞愧,事情就这样平安过去了。

第二年,王旦特意向管发放钱物的部门下令,说契丹去年借去的6万两银子对大宋王朝来说并不算什么,他们的奉银还是按旧例全数照发,不要再扣除,不过,下不为例就是了。

在处理对内、对外关系上,王旦都别具慧眼、不同凡响,妥善地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通过恩威并用、节制有度,体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朝廷上下都心悦诚服。

◎故事感悟

人们在激动或危急的时候,往往会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这样的方式反而置自己于更不利的地位。在这种时候节制一下自己的感情,让处理的方式艺术一些是很必要的。

◎史海撷英

王旦不系玉带

有一个人出售玉带,王旦的子女们认为玉带很漂亮,就拿给王旦看。王旦叫他们把腰带系在自己的腰上,然后问他们:“系在身上还看得见漂亮吗?”

子女们说:“系在身上,自己怎么能看得见呢?”

王旦笑着说:“自己负重却让人家赞美,那不是很劳累吗?还是快点拿掉它吧。”

◎文苑拾萃

禁林 会之什

宋·王旦

喜缀真仙 禁林,玉堂新事好供吟。

天章刻石兴风雅,宸翰书牌耀古今。

势逸夺回龙凤迹,调高流入管弦音。

光凝玉斝琼浆润,冷布花砖药树阴。

地贵每朝金殿近,景清如到玉壶深。

得陪嘉会荣观大,虔效赓歌乐圣心。

程母教子严慈相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

程颢(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被封为“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了自己的理学体系。

程颐(1033—1107),字正叔,北宋洛阳伊川人,人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是程颢的胞弟。程颐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程颐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程颐幼承家学,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程颐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二程”。

程母侯夫人,是大中公程珦的妻子,程(颢)明道、程(颐)伊川的母亲。